南郑县名人录
李郃
  李郃(生卒年不详),字孟节,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颉,精通经学,做过博士。李郃先随父亲学习,后又人太学研习经籍,通晓《五经》,擅长《河图》、《洛书》、风星之术。他为人质朴,不善于显示自己的才学,在当时不为人们所了解。汉和帝即位(88),派出使者到各地察访,到益州去的两位使者,途中投宿到李郃家中,发现他学识渊博。三年后,其中一人做了汉中太守,因赏识他的才能和品德,召为户曹史。当时大将军窦宪娶妻,全国各郡守为讨好窦宪,都向他进献礼品庆贺,汉中郡守也派使者前去送礼。李郃劝说太守不要与窦宪交往过密,太守不听,他便请求去京师送礼。获准后,李郃并不急于动身,上路后又走走停停,观察事态的变化。当
[]
赵文表
  赵文表(?~580年)北周将领。祖籍天水西(今甘肃天水市),后徙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市)。其家数代为官,父赵江(或珏)历任巴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御伯中大夫、封昌国县伯。文表自幼喜欢练武,善骑射,好读书。初为宇文泰帐下亲兵,魏恭帝元年(554)随军南征,以功授都督。三年(556)正月,大将军田弘领兵南攻梁之信州(故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赵文表出征有战功,迁为帅都督。后在蜀地行昌城郡(故治即四川三台县)事。其间被加中军将军、左金紫光禄大夫。保定元年(561)转任许国公宇文贵府司马,继为长史,累升大都督、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保定五年(565)二月,宇文贵奉诏去突厥为武帝迎接阿史那皇后,赵文
[南北朝] (?~580)
李固
  李固(94~147年),字子坚,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人,司徒李郃之子。他自幼好学,曾多次不远千里投奔名师,终于究览各种古本秘籍,成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注:见《后汉书·李固传》】州郡官吏多次举荐他做官,他都推辞不就。但他却写信劝告当时的著名隐士黄琼应诏做官,指出:“‘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注:见《后汉书·黄琼传》】希望黄琼勇敢入仕,把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汉顺帝是由孙程等十九个宦官拥立的,即位后将这些宦官一个个封为侯爵,致使他们把持朝政。另外,顺帝乳母宋娥步安帝乳母王圣的后尘,倚势专横,多行不义。阳嘉二年(13
[] (94147)
李穆姜
   李穆姜 本县人。东汉直臣李法(字伯度)的姐姐,安众令程文矩的后妻,生有2子。文矩病故后,其前妻所生4子对继母穆姜既恨且谤。穆姜始终以慈爱为怀,给他们的衣物和零钱,总是多于亲生子。但他们不思悔改,继续与继母闹对立。邻居劝穆姜说:“四子不孝甚矣,何不别居以远之?”她却回答说:“吾方以义相导,使其自迁善也。”后来,前妻的长子程兴患病多时。穆姜日夜守候在旁,为他调药喂饭,端屎倒尿,不厌其烦,终于感动了程兴。病愈后,程兴对3个弟弟说:“继母仁慈出于天授,吾兄弟不识恩养,禽兽其心!虽母道益隆,我曹过恶亦已深矣。”于是,兄弟4人一同向县官陈述继母的恩情,请求处罚他们。县官将情况报诸郡守,郡守表彰穆姜的美德
[]
王信
   王信(?~1486年),字君实,明代大将。陕西南郑(故治在今汉中市)人。父王忠在王信出生半年后战死于征北战场上,全赖其妻岳氏含辛茹苦将王信抚养成人。正统中期(约1442),王信袭宽河卫千总。成化元年(1465),积功升为都指挥佥事,守备荆襄。河南农民刘通(能力举千斤石狮,人称“刘千斤”),于天顺八年(1464)在房县(今湖北房县)大石厂领导流民起义,拥众数十万。次年(1465),刘千斤分兵攻襄(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汉中(今陕西汉中市)。王信据守房县,流民四千余围房县四十余日未破。不久,王信派勇士冒死出城,在离城五六里处鸣大炮,虚张声势。流民误认为官军援兵已到,立即退去。同年十二
[] (?~1486)
李孟
   李孟(?~1321) 字道复,原籍山西上党人。元朝初年,跟随在汉中做官的父亲李唐移居南郑。他7岁时就能作文,后来发愤为学,通晓经史,以“善论古今治乱”之事闻名。遂在家里教授学生,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元贞元年(1295),成帝命令各省采访先朝政绩史料时,李孟始应聘参与陕西省采访纲目的编写工作,旋经人举荐,被召进皇官辅导太子武宗、仁宗读书,为他们讲论治国安邦的道理,受到成帝的嘉奖。大德元年(1297),武宗到北方抚军后,他随仁宗陪侍昭献元圣皇居降居怀州,每日为仁宗讲仁说义,连众侍臣都被他感化了。大德十年(1306),成帝病逝。庶子阿难答刺在近臣的怂恿下,欲谋帝位。仁宗接到右丞相哈刺哈孙的密信后犹豫
[] (?~1321)
张羽
  张羽 字伯翔,本县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中进士,初任传谕圣旨的行人官。正德初年,宦官刘瑾(兴平县人)以同乡笼络张羽,羽因不与为伍而受到压制。五年(1510),刘瑾谋反事败被杀,羽才升任考察山东吏治的御史。当时有个县官以权谋私,为害地方,并借故友关系求张羽向上说情,妄图升官。张羽立即奏请皇帝将其革职并问罪。武宗游猎山东时,劳民伤财以尽其乐,他极力劝止,武宗不听,将他贬为广平知府。张羽上任后,创立漳州书院,授徒教民,革新风习,筑堰修渠,开田万顷,发展生产。后在惩办一个草菅人命的大官时,被其家属收买的当朝权贵朱宁诬陷下狱,不久得到平反,转任河间知府。武宗南下狩猎时,各地方官都纷纷敛财供奉,借
[]
李鹤林
  李鹤林,李鹤林(1937.07.05- )机械工程材料和石油管工程专家。祖籍湖北,生于陕西省南郑县。1961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石油集团石油管工程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机械用钢及石油管工程科技工作,是我国这一领域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者之一。主持研制10种新材料和几种表面强化工艺,使一批石油机械的质量跃居国际先进水平。提出了“石油管工程”的研究范围及对象,开展大量系统的、有创造性的研究:主持油井管科技攻关,使我国油井管从基本依赖进口发展到实现大规模国产化;担任西气东输和西气东输二线等重大科技专项专家组组长,使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由跟踪国外技术跃入国际先进行列。23项(次)研究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杜瑜华
  原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副兵团职)。杜瑜华同志是陕西省南郑县人,1932年考入杨虎城的宪兵营当学兵,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陕南抗日第一军参谋长、西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十五-卫团组织科科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大队长,副团长,支队长等职,参加了粉碎日寇“扫荡”“-”“蚕食”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旅参谋长、副旅长、师长等职,参加了晋北、正太、保北、石家庄、太原、兰州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参谋长,副军长,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军政干部学校校长,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等职。杜瑜华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严潘氏
  严潘氏(1853~1961) 本县梁山镇人。小时即与父母下地干活,闲暇时常跟祖母学习认草药、疗疮痈、正脱臼等技术,后与一贫农结了婚,夫妇以租种土地为生。在长期的艰苦劳动中,练就了一副结实的身体。严潘氏生活尚俭朴、重规律,平日不嗜酒肉,好粗茶淡饭;衣着不讲华丽,但求宽舒;心胸开阔,乐于助人,凡来求治疮痈、脱臼者无不施以手术,舍以草药,为乡里所称颂。民国38 (1949),她97岁两耳失聪,牙齿脱落。但每日黎明即起,或散步院中,或洒扫庭室,或-养神。她常对人说:“人老在所难免,只要有动有静,就能活筋强身,健康长寿。”严潘氏活了109岁,是本县当代享寿最高的老人。 何挺杰(1908~1966)
(18531961)
刘泰姬
  刘泰姬 东汉时本县人,杨相之妻,生4男2女。相死,她教子不纵小恶。长子元珍外出,带醉归,她怒斥说:“吾在,尚如此。吾死,何以帅群弟乎?”元珍悔,从此不再饮酒。次子仲珍请来数友作客,她见中无一贤,立即指责他的过失。仲珍洗心收面,始与益友相交。后来,4子都成为名士,成就也胜过前人。她的家训,盛传三世不衰。
[]
何挺颖
  何挺颖,又名科生,字策庸,1905年出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何家湾。父亲何根山同盟会会员,进步的知识分子。1923年5月,何挺颖在汉中联立中学读书时,就发起组织学生会,联络同学,在汉中古城掀起了震惊陕南的反帝爱国-。1924年5月,何挺颖于汉中联立中学毕业后赴上海,寄读于浦东中学。在这里,他参加了汉中旅沪学生会,结识了同乡刘秉钧等进步同学,广泛阅读《中国青年》《向导》等书刊,受到马列主义思想的熏陶,此后又进大同大学就读。1925年5月,日本资方无理杀害中国工人领袖顾正红的消息传出后,上海各界群情激愤,各校学生纷纷走出校门,声援工人-,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何挺颖也积极地参加这场反帝-,和大同大学师
井冈山著名军事指挥员 (19051929)
安汉
   安汉(1897~1943) 字杰三,本县梁山镇人。民国7年(1918)毕业于陕西省立农业学校。因学绩出众,被北洋政府选送法国留学,考入朗西大学农学系。一些热衷仕途的同学认为学农不吃香,便讥笑他是“笨伯”。他不为所动,后经9年苦学,获得本科硕士学位。民国16年(1927),安汉回国后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农务处主任、国民革命军驻陕总司令部参议、陕西省立职业学校校长等职。民国19年(1930)冬,转任中央实业部科长兼行政院新疆建设计划委员会委员,开始普查西北农业资源。曾率领一支考察队,对热河、绥远、宁夏、青海、新疆五省的农、林、牧做了全面的的调查与研究。沿途还与少数民族中的老农座谈,了解他们的
(18971943)
李燮
   李燮(134~186年),字德公,汉中南郑(今陕西汉中市)人。其父李固官至太尉,因得罪了权臣大将军梁冀,受诬陷,下狱被杀。李燮的两个哥哥李基、李兹也被处死。年仅14岁的李燮,在姐姐李文姬谋划下由李固的门生王成带着,乘船沿江东去,在徐州界内住下,隐名埋姓,为酒家作佣人,王成则在集市上算卦,暗中教授李燮学问。在王成的指导下,他勤奋学习,渐渐对经学十分精通。酒店老板发现他绝非一般人物,便把女儿嫁给了他。延熹二年(159)十一日,梁冀自杀后,灾害不断。第二年大赦天下,官府寻找李固的后代,李燮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给岳丈。酒家准备了车子和丰厚的礼物相送,李燮没有接受。他回到家乡,立即为父亲追丧服孝,又与
[] (134186)
秦显文
  秦显文(1882~1976) 字子明,本县喜神乡人。民国12年(1923),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林学系,先后任农商部第一林业试验场技术员、广西建设厅技士、河北实业厅技术员、陕西建设厅技正专员、国立西北农学院林场主任等职,著有《中国黄土高原育苗造林试验》等论文。29年(1940),他任陕西黎坪垦区管理局技师科长,协助局长安汉普查森林资源,推动林业生产。次年冬,兼任农林部长江水源林区汉水分区主任,领导工人沿汉江两岸栽种麻柳树数十万株。31年(1942),他在安汉等人的协助下,将原自强中学改建为青树子私立复兴中学,兼任校长,给学校捐田50亩。次年,安汉遇害后他到重庆任农林部专员兼技术科长,以所写《西北
(18821976)
左明
   左明(1902~1941)原名廖宗岱,又名廖作民、廖新,号菊阳,又号左明。陕西南郑人。1920年考入汉中联立中学,对八股文颇为反感,和同学何挺颖等暗中阅读《新青年》《改造》《努力》等书刊,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文章使他深受启发。1923年5月4日,联立中学联络南郑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左领队高呼:“反对二十一条!”“-!”-队伍冲进汉中道尹公署,左和道尹王秉坤据理辩争,直至道尹答应在南郑城乡-等条件方才罢休。1924年5月,与何挺颖等入上海浦东中学补习,后进入大同大学、上海大学学习。同年9月28日汉中旅沪同乡会会刊《汉钟》月刊更选人员时,左任副。他在《汉钟》月刊上
(19021941)
程德章
  程德章,1910年生于陕西省南郑县新河湾一个地主家庭。青年程德章曾就读于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在那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陕西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毕业回乡起,程德章走上与家庭离经叛道的道路。他奉中共陕南特委指示要在工农中创建革命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程德章白天和农民、长短工共同劳作,夜晚和长工们睡在大屋床上,还和义学的教书先生在一起,沟通思想。他说服家庭,给长工加工钱,为佃户减租课。他的言行团结了广大农民。农民最痛恨一个叫陈海章的豪绅,加捐派款,高利盘剥,吊打百姓。于是,程德章和农民暗地筹划,趁一个黑夜从陈家墙外树上翻入陈宅,暗开后门,这时陈海章与另一个劣绅刘保庵正在吸大烟。他们冲进
革命烈士 (19101933)
祝龟
  祝龟 字元灵,东汉时本县人。15岁时远出为学,聪颖,能文。汉中太守认为他是奇才,说:“吾见海内士多矣,无如祝龟者也!”后被州牧刘焉授为葭萌长,撰有《汉中耆旧传》,坚持著述至老死。
[]
朱兆琼
  朱兆琼(?~1920) 本县福成乡人。清末秀才,以农为业,家贫。民国7年(1918)10月,川北民军(军阀)总司令部郑启和下令强征军饷“十元半”,对交不起的穷苦百姓轻则-吊打,重则剥皮抽筋。11月,兆琼在程家坝一带组织红灯教,吸收教徒2万余人。从中选出精壮者为“神兵”,自任首领,据山练武,铸造兵器,储运粮草。次年五月,掀起反“十元半”的农-动,与郑启和转战两年半,先后杀死恶绅4名,税收员5人,毙伤民军及其帮凶碑坝军阀石青阳部官兵千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和物资,迫使郑启和于9年(1920)元月缓征“十元半”。兆琼不为所惑,继续与之战斗。是年5月,兆琼在一次激战中被俘牺牲。
全部南郑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