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县名人录
梁犊
   梁犊(?~349年),十六国时期后赵戍卒起义首领。定阳(今陕西宜川县)人。公元348年,统治中原的后赵石虎政权发生内讧,太子石宣(石虎次子)为了独专朝政,派人杀了其弟石韬,并欲趁机刺杀石虎夺取皇位。事情被人告发,石虎大怒,立即惨杀了石宣,毁了东宫,遂将东宫的一万多名卫士发配凉州戍边。梁犊是当时东宫的高力督(时称东宫卫士为高力,统辖高力的将领称高力督),率领着这些充军谪卒自邺城(今河南安阳市)向西北行进,一路备受-。349年三月到达雍县(今陕西凤翔县)。这些士卒多为中原人,不愿远离家乡到万里之外的边地去,又对石赵的残暴、荒淫和野蛮统治非常不满。这时,石虎又下令命雍州刺史张茂派兵押送。张茂又无理
[] (?~349)
吴炳
  吴炳幼年聪明好学,素有大志,清雍正七年(1729)中举人。乾隆二年(1737)中进士。其祖父吴启晋传中云:“以孙炳贵,赠文林郎”。乾隆十三年(1748)冬至乾隆十八年(1753)任陕西宜川知县。后调任陕西长安知县。陕西葭州知州。因为官正直,被人诬陷降级,平反后以知州御补陕西咸阳知县。先后任陕西邠州、华州、陇州知州。又调山西应州任知州。最后升任山西平定直隶州知州。因患眼病回家。终年71岁。死后葬在三十九都龙口马鞍山。吴炳“身材修长,相貌魁伟,任官必行其志”。所到之处,颇有建树。“既去,民思慕之”。兹将其主要事迹列陈于后。秉公断案。吴炳在宜川任职期间,有位妇女做饭,给她丈夫和公公吃后,自己回娘家探
[]
王化吉
  王化吉(1829~1882)清,上庠生,平生好仗义疏财,识胆兼优。清光绪五年(1879),宜川知县孙尔炽与某些粮绅相互勾结,擅自把田赋钱粮由原来的每亩交纳620文钱加高到1200文,以搜刮民脂中饱私囊。逼钱粮凶狠,加之天旱缺雨,连年欠收。百姓没有饭吃。致使“十室之邑,强半逃亡,八口之家仅留三四”。走投无路的四乡百姓扶老携幼,背上锄镰犁杖云集县城外,弃田罢耕乞求减免田粮,公推康平里石培村王化吉等五人出面交涉。王化吉等进城当面向孙尔炽指出:“年值饥馑,百姓流离失所,身为一县之主宰,理应体恤民情,设法救济以解水火之急,而尔等竟然趁火打劫,擅自加倍征收,于心何忍?”孙尔炽虽自知理屈词穷,无以答辩,然其
[] (18291882)
李立楷
  李立楷(1911~1961)出生于原宜川县第六区益枝村(今属延长县罗子山乡辖)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秉性刚直,八岁读私塾,勤奋好学,十六年(1927)毕业于宜川县第二高级小学(校址设在六区狼神山上,今罗子山)。同年考入陕西省立第四中学初中部三班(延安四中),因刻苦学习,成绩优良,办事稳妥周到,受到学校和同学的信赖,也得到地下党员教师王超北、李卓如的器重。这段时间,他受到好友、地下党员韩俊杰(韩一帆)、王化成、白彦博的影响,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他把自己的宿舍供地下党小组开会学习和掩藏红色书刊。他选择了继续求学,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之路。延安四中毕业后,去天津南开中学继续求学。之后,考入国立北
(19111961)
李良臣
  李良臣字平远,陕西宜川县人。清顺治三年(1646),李自成余部郝摇旗(郝永忠)等在湖北郧阳西部山区拥立“后明”韩王,扼守湖北房县、竹山一带抗击清军。后与李来亨等部农民军联合,势力日增,出没于川、陕、楚交界山区,其间曾频繁活动于洵阳县南部地区。清军四处设关置寨,连续派重兵“征剿”,农民军“偏攻则易遁,情急则互援”,“窜伏竹房间,出没汉水以南,岁无宁晷”。康熙元年(1662),清廷因洵阳县南七里关(今太山乡七里沟口)“地处万山之中,界连楚省竹(山)、房(房县),山‘贼’窃发”,于此地设七里关营,置守备一员,马步兵三百名,驻扎防御,以明威将军李良臣为守备。康熙二年(1663)八月,清廷以穆里玛为靖西
[]
范世昌
  范世昌(1910~1936)原名明珠。清宜统二年(1910)出生于宜川县城南街一个农民家庭。幼年丧父,十岁开始在宜川县城私立学堂读书。民国十五年(1926)考入宜川单级师范。在共产党员贺席珍的启发引导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他从宜川单级师范毕业,在县城第一高级小学任教。他在进步学生中秘密传播新文化,宣传马列主义,同时兼任地下党组织编印《小实验报》、《上郡日报》的工作,亲自撰稿、印刷。经常把报纸悄悄送到读者手里。十六年(1927)范世昌巧扮成木匠,奔赴渭北寻找党组织。同年10月清涧起义爆发,起义军南下宜川,他同石子峰、齐天寿(后叛变)带领青年学生、农民手持刀矛迎接起义部队并参加了这次战斗。清
(19101936)
傅东华
  傅东华(1914~1969)原名傅永录。民国三年(1914)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曲州村一个农民家庭。十八年(1929)他考入云岩高级小学,受到学校校长赵正化(宜川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委员)的教育和影响,激发了爱国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想。二十四年(1935)2月,他参加了宜川县抗款义勇军,任第二大队副大队长。这支抗款义勇军配合红军攻打了宜川县城,他在战斗中负伤。红军主力转移时,留他在曲州养伤,痊愈后,于同年6月参加了4区(云岩)政府工作,担任4区政府劳动委员兼粮食委员,给主力红军筹粮筹款。8月15日,在延长县北九佃,由薛明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中共宜川县委任命他为4区区委书记兼区基于游击队指导员
(19141969)
邓景亭
  邓景亭(1912~1947)原名新安。民国元年(1912)10月10日出生于宜川县集义镇新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1927年后,集义是国民党政府-防共的南线大门,这里地主阶级势力猖獗,苛捐杂税严重,土豪劣绅互相勾结欺榨贫苦百姓。二十年(1931)考入韩城县中学上学,二十二年(1933)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暑假回乡后,在集义镇第四高级小学(简称四高)学生中宣传革命道理,传播革命思想。当时的集义乡乡长刘虎拜,贪赃枉法、敲榨0、无恶不作。老百姓敢怒不敢言。五月间,刘虎拜的团丁无故殴打了四高小学生薛兆麟,激起了当地学生和群众的愤慨。邓景亭闻讯后,即从韩城返回,马上组织了四高学生进行-。下乡宜传扩大影响,
(19121947)
邹均礼
  邹均礼,字志和(1874~1933)宜川县河清乡(今集义镇)马头岭人。清朝末年拨贡,擅长诗词,著有《桃源诗文集一卷》。父母去世后,家境贫困,他于清宣统元年(1909)放弃在外求学,任宜川县高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民国三年(1914)宜川有几杆土匪经常骚扰百姓,-,袭击村寨。邹均礼每逢-都发表自己主张,“古今政教紊乱,法律废弛,治标之法,莫如尚严,宁除暴以安民勿养痈而贻患”。他在《示儿》诗中曾写道:“萌孽初生即铲除”,倡导组织民众,举办民团。主张乘土匪刚刚聚集,势力不大时,就予以扑灭。春,邹为河清里民团团总,夏,他到石台寺查禁烟苗,听说百余人武装由南川来到常家村,他便组织附近老百姓抵抗。终因
(18741933)
刘子诚
  刘子诚(1555~1634)字淑贞,别号豫奄,明,宜川县康宁里人。幼年时富于记诵,12岁补为弟子,于喷籍鲜不窥,为李维祯、姜士昌两名宿所奖赏。读书国学,因通经学,被授为湖广训导,教士以不欺为本,立行艺二格,有一善者记之行,勤诵读者记之艺。月得数人为老友,习容讲礼,因有成就,督学道董其昌(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赏聘入幕。擢盐山令,升为横州知州,持节定交阯之难。所到之处,皆有治绩。后迁居长安,与崔尔进、文翔凤等结“耆英社”,有洛下遗风。生平雅度过人,宠辱不惊。著有《杖履》3篇,《尚书遗旨》2卷。写有《关庙碑记》、“教子应世说”等文《吴志》·艺文志)。
[] (15551634)
赵方
  赵方(1908~1979)原名正化,曾用名张超。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二里半村一个农民家庭。12岁开始在宜川县新市河乡东良村小学读书。民国十三年(1924)春,在延长县高小上学,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李遇社等共产党员。十四年(1925)3月,延长高小的进步学生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召开了追悼孙中山先生逝世大会,他在大会上作了演讲。不几日,学校当局以“造谣惑众,煽动闹事”为由将他开除。十五年(1926)春,到延安四中读书。他一面学习文化,一面探讨革命问题。他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社会进化史》等马列著作。是年6月,经李遇社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十八年(1929)冬,他受中
(19081979)
刘继
  刘继,宜川人,贡生,才识过人,慷慨多大略,善于骑射。明,正德年间,以贡生任卢氏县令。这时有大盗刘六、刘七攻城抢掠。刘继预先让民众入城堡,四处守卫。然后组织本县募丁,夜袭破贼,获贼首、辎重,曾以军战有功,上于朝廷。嘉靖初,任延津令,凡领兵打仗,无一不获全胜。所到之处,都设粥棚,救济穷苦百姓。大小官员对刘继以礼相待。因刘继祖父有德,嘉靖皇帝偿给黄金一百两,称为积德之家,后因病归家而逝。
[]
高凤翔
  高凤翔(1915~1967)原名占荣。民国四年(1915)出生于宜川县云岩镇贺家岭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两岁那年,瘟疫就夺去了母亲的生命。3岁时,父亲被土匪害死。靠爷爷和二叔养育成人。二十二年(1933)高凤翔受共产党的影响,跑到二里半村,找到共产党员赵正化,投身于革命,被分到宜川预备队工作。预备队是专门给红军补充兵员的后备军。他到了预备队因报仇心切,私自约了4个队员,悄悄地奔向延安桃花沟准备去消灭土匪,但,终因人少,土匪打伤两名队员,回队后,赵正化严肃地批评了他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冒险行动,使他受到了教育。二十三年(1934)在共产党员范世昌的领导下,他组织了20余人的游击队,活动在云岩、临镇
(19151967)
杨树金
  杨树金(1917~1956)原名丑娃子,宜川县新市河乡赵村人。民国六年(1917)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丧父,他15岁时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给地主、富农扛长工。三十一年(1942)因交不起国民党政府的苛捐杂税,被保长的狗腿子打得皮开肉绽。1948年3月,宜川解放后,他在土改工作组的领导下,斗地主、分田地。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农会组长、政治组长、党支部委员、征粮评议员。1955年,他的妻子病故,留下4个小孩,最大的9岁,最小的1岁多,他每天起早摸黑,既要劳动,又要做饭照顾孩子,还不忘记工作。经常背着、拉着孩子参加会议。1949年在“四反”(即:反恶霸、反特务、反-、反
(19171956)
高思恭
  高思恭(1911~1987),系宜川县云岩镇北苏村人。1931年10月宜川中共党组织负责人赵正化、白彦博等提供50元资金,让高思恭在云岩镇开了个“义盛和”骡马店,作为党秘密活动联络点。他曾将当时国民党云岩区长薛××诱出后缴了手枪,让区上出资赎人,为地下党组织筹集了一部分资金。1935年正月,宜川党组织以该店为依托,一举夺去了云岩区公所保安队10数支枪。由于暴露身份,遂弃店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一骑兵大队当战士。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36年至1940年先后在中央国民经济部边区贸易局一分局、延长油矿和固临裁判处第二科任局长、厂长和科长职务。1941年在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搞经济工作
(19111987)
曹贤德
   曹贤德(1912~1935)陕西宜川人。1933年在县立第四高小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继承父业,到韩城一煤窑当工人。因参加为改善劳动条件的-斗争,被矿主解雇,回家乡集义镇垒溢沟务农。1934年担任中共村支部书记,曾参加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攻打宜川县城的战斗。红军撤离时,曹随四十二师进入陕甘边苏区,耳闻目睹苏区的革命新事物,大受鼓舞。返回集义镇后,整顿了中共组织,加强了支部对各项工作的领导。1935年7月,红四十二师骑兵团在宜川太留村附近成立了红军二路游击师。中共陕甘边特委驻东地区特派员马文瑞,宣布曹任游击师第二支队支队长。不久,只有3 0余人的二支队,在蝉原一带与国民党的两个连遭遇。双
(19121935)
李国忠
  李国忠(1874~1942)字,荩臣,世居宜川县城西街。历任国民党宜川县建设局长。民国四年(1915)因黄河壶口天险,船只难以通行,他便约张肇雯等捐资,于河西岸开凿河道,以便船只通行。十三年(1924)他看到县北西河夏秋常发洪水,人们行走困难,便招集工匠运石筑桥,并亲自监工,经一年时间修成。十五年(1926)山洪暴发,桥柱崩裂,西桥桥面下陷。他发愤说道:“吾安能坐视斯桥之毁耶”!遂动工重修。二十一年(1932),县长史秉贞认为他修桥有功呈请省政府题“热心公益”匾额奖励。以后他又补修党家湾石桥、及闫王砭、梯子崖、乱石湾等几处道路,省建设厅题赠“善行不朽”刻石立碑。二十四年(1935)县长淮健民,
(18741942)
赵彦林
  赵彦林(1966~1985)1966年3月25日生于宜川县云岩镇二里半村,1981年7月加入共青团。他出生在贫穷的山区,全家6口人的生活靠当教师的父亲工资收入维持,他在学校读书期间省吃俭用,苦心读书。1982年7月考入陕西省纺织工业学校,在针织8201班学习,担任团支部宣教委员。班主任动员陕北农村来的同学可申请甲等助学金,他的家庭经济很困难,却只申请了乙等助学金,1984年冬学生科多次催促他申请冬寒补助,他都不申请,硬是学生科把冬寒补助费给他送去才接收。赵彦林在进校的第二学期,患了肝炎病,日夜挺着病痛伏案苦读。1985年学校放暑假后,他回到家里,8月20日下午4时半左右,他村15岁的少年赵小龙
(19661985)
张季玉
  张季玉(1908~1987),男,汉族,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自幼在家塾读书,聘有石达开等老先生专为其执教。民国十三年(1924)入宜川第一高级小学读书,毕业后相继完成了初中、高中学业。于二十一年(1932)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科经济系读书,二十六年(1937)毕业。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因在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张季玉由雷向阳介绍参加了傅作义部的热河抗日先遣军暂编5旅14团任团长之职,曾返乡联络爱国志士,组织兵员赴抗日前线。二十八年(1939)三月,该军改编,任第二大队队长。因家事回宜再未归队,由军界步入政界,加入国民党,“特种联系会”的特务组织。曾担任国民党宜川县政府教育科科长、军事科
(19081987)
全部宜川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