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区名人录
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闲官。公元762年,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出镇绛州,不久又被解除兵权。公元763年,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郭子仪被再度启用,任关内副元帅,再次收复长安。公元765年,吐蕃、回纥再度联
[] 唐代著名的军事家 (697781)
郭敬之
  郭敬之(667—744)字敬之,祖籍山西太原,后居华州郑县,唐朝太尉、中书令、尚父、汾阳王郭子仪的父亲。他开始为唐涪州(治今四川涪陵县)录事参军,此后一直迁转各地,郭敬之曾先后任吉(治今江西吉安市)、(治今甘肃陇西县东南)、寿(今安徽寿县)、绥(治今陕西绥德县)、宪(治今山西娄烦县)五州刺史。郭敬之一直做地方官,退休后回到京城长安,住常乐坊(位于长安城最南,约在今西安市丈八东路东段一带)安度晚年,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春正月十日因病于长安常乐里去世,享年78岁。郭敬之的高祖郭进,为西魏、北周、隋朝时人;郭进之兄郭徽,为北周洵州刺史,隋朝太仆卿,是关陇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之一。郭敬之的曾祖履球,
[] (667744)
郭钊
  郭钊(?~831年),郭子仪孙,郭暧子,母为代宗皇帝第四女升平公主。穆宗朝出为剑南两川镇将。郭钊出生于王侯之家,又是代宗皇帝外孙,初解褐太常寺奉礼郎。德宗朝,累官太子右庶子。宪宗元和初年,为左金吾大将军,充左街使。元和九年(814)十一月,检校工部尚书、兼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刺史,充邠宁节度使。数年,改检校户部尚书,入朝任司农卿。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病重,皇太子李恒在东宫,心甚忧虑。宫中宦官等纷纷议论继位之事,李恒差人向舅父郭钊问计,钊回答说:“殿下身为皇太子,但旦夕视膳,谨守以俟,是月,穆宗即位,郭钊以检校户部尚书充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当年又何虑乎!”是月,穆宗即位,郭钊以检校户
[] (?~831)
王忠嗣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开元十八年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侄担任陇右节度使。开元二十六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契丹联军全军覆没。天宝初年,大败突厥叶
[] 十七史百将传 (706749)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李廌(1059—1109),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华州人。家境贫寒,6岁而孤,但能勤奋自学。稍长,即以学问称誉乡里。元丰年间(1078—1085),李廌到黄州(今湖北黄岗)拜谒著名文学家苏轼。苏轼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认为笔墨翻澜,有飞沙走石之势,拍着他的背说:“你的才能,可敌万人。”因受苏轼
[] 宋朝词人,苏门六君子 (10591109)
胡琏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内战。解放后到台湾,曾参加金门海战,号称“金门王”。早年岁月1907年11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一日)生于陕西华州会同坊北会村贫寒农家,12岁进华县高等小学念书,1925年小学毕业后,投国民二军冯子明旅当文
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19071977)
郭晞
   郭晞(?~794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子仪第三子。自少年从父习武,善骑射,常随军征战,以功授左赞善大夫。在至德二年(757)唐军收复长安的战斗中,他以出奇兵立功,被加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宝应元年(762),河东军镇发生兵变,肃宗派郭子仪去弹压叛兵,他随父至绛州(在今山西绛县),领亲兵日夜守卫中军帐,保证了子仪的安全,顺利平息了兵乱,以功拜为殿中监。广德二年(764),仆固怀恩叛唐,两次煽动吐蕃、回纥进犯邠州(今陕西彬县)一带,朝廷加授他为御史中丞,命领朔方军驰援邠州守将马璘,大败敌军,以功再加御史大夫,被郭子仪推却。永泰二年(766),检校左散骑常侍。大历七年(772),加开府
[] (?~794)
王韫秀
  王韫秀(730-777):唐代名媛、诗人,祖籍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王忠嗣之女,宰相元载之妻。+她所嫁的老公元载,刚成亲时,家境贫寒,不得不借住在岳父家里,受到妻族的歧视嘲笑,连头也抬不起来。时日一长,元载忍耐不住了,就赋诗《别妻王韫秀》和王韫秀作别,要离开她家,去长安求功名。王韫秀见此情景,也决心离开娘家,宁愿和元载一起受穷,写下了《同夫游秦》的诗。元载夫妻携手入西秦以后,因元载学问超群,很快得到皇帝的器重,然而,男人有钱就变坏。元载当了宰相后,渐渐贪赃纳贿,生活奢侈。后被代宗赐死,他的儿子元伯和、元仲武等都被杀。元载的宠姬薛瑶英等,却转身投入别的男人的怀抱,做了别人家的小老婆
[] 唐朝女诗人 (730777)
郭仲文
  郭仲文,郭钊子,字翊周,华州郑县人。大和末为殿中少监。开成初,诏仲文袭父太原郡公,制上,给事中封敕奏曰:“伏准制书,赠司徒郭钊嫡男仲文袭封太原郡公者,臣近访知郭钊妻沈氏,公主之女,代宗皇帝外孙,有男仲辞,已选尚主。仲文不合假冒,自称嫡子。若仲文承嫡,即沈氏须黜居别室,仲辞不合配尚贵主。伏以郭仲文,尚父子仪之孙,太皇太后之侄,戚里勋门,无与俦比,婚姻嫡庶,朝野具知,夺宗之配,实玷风教。且仲文、仲辞既非同出,袭封尚主,不可并行。伏请付台勘当。”诏曰:“以万年县尉仲辞袭封。”仲文落下,以太皇太后侄,不之罪。寻以仲辞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少监、驸马都尉,袭封太原郡公,尚饶阳公主。又仲辞兄詹事府丞仲恭,
[]
赵湘
   赵湘(生卒年不详),字巨源,北宋朝官吏,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淳化三年(992)中进士甲科,历彰武、永兴、昭武三军节度推官,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新繁县(在今四川新都县西北)。在任多有政绩,迁知商州(今陕西商州市),徙陇州(今陕西陇县)、兴元府(治今陕西汉中市),再迁太常博士。他向皇帝上《补政忠言》十篇,被召判宗正寺。景德二年(1005),西夏国主李德明派使臣奉表愿臣属于宋,宋真宗册封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赵湘奉命假尚书礼部员外郎、充副使前往。后擢为殿中侍御史,权判三司勾院。他上 书说:“汉章帝以《月令》冬至之后有顺阳助生之文,而元鞫狱断刑之政,遂定令毋以十一月、十二月报囚。今季冬诞圣之月而决
[]
郭侃
  郭侃(?~1280年),字仲和,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年)人,郭德海子。幼年受万户史天泽的器重,在其府中长大,年届弱冠,封百户,常随史出入战阵,颇骁勇。1232年,诏命史天泽率本部南渡黄河,会兵河南。他领兵在新卫州(今河南汲县)打败四万金兵,随后渡过了黄河,追至归德(今河南商丘),进兵攻汴梁(今河南开封市)。金军守将投降,汴梁被元军占领。郭以战功被授把总。接着,他随史天泽驻军太康,再南下攻占德安(今湖北安陆县),以战功升为千户。1252年,郭侃北上和林(蒙古旧都,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运送兵甲器杖,被改授抄马那颜。这时,宪宗蒙哥决定派他的弟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以郭侃为先锋。1253年,
[] (?~1280)
杨钟健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3年于北京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24年10月,杨钟健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地质系,学习古脊椎动物学。1927年2月,获哲学博士学位。之后,他相继访问了瑞典、比利时、英国、法国等,结识了许多古生物学家,参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71979)
郭鏦
  郭鏦,郭子仪孙,郭暧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母升平长公主,大历、贞元之间,恩礼冠诸主。顺宗在东宫,以女德阳郡主尚鏦,时鏦与公主年未及冠,郡主尤为德宗之所钟爱,故鏦之贵宠,焜翟一时。顺宗即位,改封德阳为汉阳公主。鏦累官至卫尉卿、驸马都尉,改殿中监。穆宗即位,鏦为叔舅,改右金吾卫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充左街使。城南有汾阳王别墅,林泉之致,莫之与比,穆宗常游幸之,置酒极欢而罢,赐鏦甚厚。俄加检校工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充闲厩宫苑使。从容贵位三十余年,而椒房之宠,国舅之恩,近代已来,无有其比。而鏦恭逊虔恪,不以富贵骄人,士无贤不肖,接之以礼,由是中外称之。长庆二年十月卒,赠尚书左仆射,仍以其弟銛代鏦
[]
郭暧
  郭暧(752年—800年),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州)人,霍国夫人王氏所生。郭暧在官位为太常主簿的时候娶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 他的年龄与升平公主的年龄相近,十余岁许婚。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外戚。唐建中四年(783),发生朱泚之乱,叛军攻入长安,唐德宗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郭暖夫妇未及逃走,叛军逼授郭暖官职,郭暖以居父丧有病为由,坚辞不受,随即夫妇二人潜出长安到奉天。唐德宗嘉奖他们,赦免了公主的罪,进升郭暧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实封五十户。寻迁太常卿。贞元三年(787年),袭代国公。贞元十六(800年)九月初七日,郭暧逝世,年四十九,赠尚书左仆射。妻子升平公主则
[] 郭子仪第六子,醉打金枝 (752800)
郭德海
   郭德海(?~1234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郭宝玉子。金朝末年,他任谋克【注:谋克:金初女真族军队组织名称,辖300户。金兵南侵,谋克随之南迁河北、山东一带,授田定居,相当于地方组织。】驻兵山东。1211年其父投降于蒙古军,他随即脱离金朝,隐入太行山中。1213年,蒙古太师木华黎领兵南下,他投降玉蒙古军。1215年,成吉思汗派出20万蒙古军西征,郭德海随先锋柘柏部进入今新疆北部,渡过乞则里八寺海(即今布伦托海),攻铁山(在原苏联境阿拉湖中),向西北前进一万多里。1225年元军班师东还。1228年,他再随元军阔阔部进兵关中,攻克金兵扼守之风陵渡。因后援军未到,暂退河东。1229年,复领
[] (?~1234)
马励武
  马励武,字支强,陕西华县庙前村(在今瓜坡镇),生于1904年。世代务农,家境贫寒。早年毕业于城关西国民小学、县立中学,肄业于北京入中国大学。1919年至1923年为咸林中学第一学级学生早年参战经历1923年,与王汝任等人创办报纸《明天》、《鸣籁》等刊物,宣传国民革命思想。1924年初,由于右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上海大学校长)保荐,与王汝任一起考入黄埔军校一期,分在第2队,所填家庭通讯处为“华县西关至兴魁号转”。11月30日毕业,分至军校教导第1团(团长何应钦)见习。此后,参加两次东征、北伐,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28年6月,全国基本统一。7月25日,第1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开始缩编,
黄埔军校一期学员
韩丕
  韩丕(?~1009年),字太简,北宋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的父亲韩杲在后晋时曾任曲主簿,在同契丹作战中殉国。韩丕自幼孤贫,但很有抱负,爱读书,精通《周易》和《礼记》。成年以后,开始练习写文章。宋太祖开宝年间,郑牧知文州(治今甘肃),他与之同行,薄游两川。后来郑牧又知成都(今四川成都),以他掌书奏。太平兴国三年(978),举进士,声名藉甚。公卿多举荐他,于是调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治今湖南衡阳)。韩丕曾著《孟母碑》、《返鲁颂》二文,当时人们多讽诵他的文章。枢密副使石熙载也举荐他的文章,入朝以文学试中书,后为著作佐郎、直史馆。不久,又改为左拾遗。太平兴国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9
[] (?~1009)
边珝
   边珝(921~983年),字待价。北宋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后晋天福六年(941)中进士后,为秘书省校书郎,直弘文馆。后汉乾祐初(948),又充右拾遣,加朝散大夫。当时泽州(治今山西运城)曾发生饥荒,他奉朝廷之命前往视察民田。后周广顺元年(951),又迁为右补阙。显德二年(955),改为库部员外郎,知通州(治今江苏南通),在狼山(即今江苏南通市南狼山)征收盐税,一年增粮万余石。宋朝建立以后,曾被派往卫州(治今河南汲县)巡视秋稼,并掌京仓,建隆二年(961),他的哥哥边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后,他被任命为洛阳(今属河南)令。乾德初(964),入朝为仓部郎中。开宝初(968年),再迁职方
[] (921983)
李荐
   李荐(1059~1109年),字方叔,北宋文学家。华州(治今陕西华县)人。六岁丧父后,勤奋苦学,几年后便以其学识闻名当地。元丰(1078~1085)中,他去黄州(今湖北黄冈)向文学家苏轼求教,甚得赞赏。苏轼称其文章“笔墨澜翻”。行文“有飞沙走石之势”。李荐遂受于苏轼门下,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李荐受业时,一日晚上,他想起自己的家境世代贫寒,自父亲以上祖孙三代死后至今尚未安葬,便哭道:“我理当尽忠孝,但如今长辈未葬,我怎能安心为学呢!”于是第二天就告别苏轼。数年后,李荐安葬了亲人,就闭门苦读起来。又过了几年,他第二次拜见苏轼,苏轼看了他的文章,赞叹说:“这和张耒、秦观是一流的啊!”(张耒、
[] (10591109)
全部华州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