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渭区名人录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为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父亲曾任襄州别驾,早逝。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他10岁时,又逢河北、淮南的几个节度使发动叛乱,战火骤起。他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将他送到今浙江去避难,他便随母离开家乡,飘泊江南。唐德宗贞元三年(787),16岁的白居易从江南来到京城长安。他写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送给名诗人顾况去看。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名句,令顾况叹服,于是,顾况到处赞扬白居易的诗才,白居易也因此而初露锋芒。他在长安住了三年,因无
[]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唐诗四大家,渭南三贤,唐朝诗人,香山九老 (772846)
寇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
[] 中国古代十大忠臣,中国古代十大名相,渭南三贤 (9611023)
张仁愿
  张仁愿(?-714年),原名仁亶,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临渭区)人,唐朝宰相、名将。张仁愿文武全才,曾任殿中侍御史,后任肃政台中丞,检校幽州都督,击退突厥默啜可汗的进犯,兼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唐中宗继位后,张仁愿被召回,授左屯卫大将军、检校洛州长史,但不久又被任命为朔方军大总管,防御突厥,并沿黄河北岸修筑三座受降城,向北拓地三百余里。景龙二年(708年),张仁愿拜相,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左卫大将军,封韩国公,又加镇军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张仁愿去世,追赠太子少傅。早期事迹 张仁愿原名仁亶,因与唐睿宗李旦名字的发音相似,故改名仁愿。 张仁愿年轻时文武全才,武则天在位时官至殿中侍御史。当时,
[] 唐朝宰相、名将 (?~714)
鱼俱罗
  鱼俱罗(?—613年),开隋九老之一,隋朝车骑将军。冯翊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人。身高八尺,臂力过人,声大如雷,百步之外都能听到他的声音。及成年,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杨广平陈,拜开府。开皇十年(590),江南吴郡(今苏州)人沈玄忄会、高智慧叛乱反隋,杨素领兵讨伐时,令鱼俱罗同行。鱼俱罗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升上开府,封高唐县公,出任叠州(今甘肃迭部县)总管。后因母丧还乡服孝。开皇十八年(598),杨素领兵出灵州道进击突厥,又邀他同行。及遇敌军,他骑马奔出,嗔目大呼,气势逼人,令突厥兵闻风丧胆,撤离隋边境。回师后,他进位柱国,拜为叠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总管。鱼俱罗之弟鱼赞,在杨广即位前就追随
[] (?~613)
白行简
  白行简(约776~826) 中国唐代文学家。字知退。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下邽镇)人,白居易之弟。元和二年(807)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累迁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又曾任度支郎中,膳部郎中等职。著有文集10卷,文辞简易,有其兄风格。其辞赋尤称精密,文士皆师法之。白行简以传奇著称。代表作《李娃传》。又名《汧国夫人传》。写荥阳大族郑生热恋长安娼女李娃,屡经波折,几经丧生,终获美好结局(见《太平广记》)。《李娃传》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李娃、郑生的描写,能恰如其分,人物形象较有个性;对某些具体场景的描绘也颇为细致逼真,表现了唐代传奇创作中写实手法的高度成就。白行简还撰有《三梦记》,三事
[] 唐朝诗人 (776826)
王尚德
   王尚德(1891~1946),又名王璋峰,化名汪琴声,1891年9月1日生于陕西省渭南县(今临渭区)程家乡姚李堡。1918年秋,他怀着追求新知识、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满腔热忱,奔赴辛亥革命发祥地——武昌,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当时,恽代英在武昌学生界建立起以“群策群力,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定时开会,讨论社会问题,探索革命真理。王尚德被互助社的活动所吸引,加入了恽代英等创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1920年春,王尚德参加了恽代英、林育南创办的进步青年社团——利群书社,接触了《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阶级争斗》等马克思主义书刊,结识了萧楚女、李求实、施洋、林育英(张浩)等进步青年。他们一起
(18911946)
张宗逊
  张宗逊(1908—1998)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今临渭区向阳办)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军事训练和军队院校管理建树颇多,被公认为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中共第七、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 (19081998)
白敏中
  白敏中(792年-861年),字用晦,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祖籍太原,唐朝宰相,刑部尚书白居易从弟。白敏中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李听幕府,后历任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唐宣宗继位后,白敏中以兵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头衔成为宰相,后改任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又升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封太原郡公。大中五年(851年),白敏中以使相出镇,授邠宁节度使,并讨平党项叛乱。后历任西川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拜司徒,加太子太师。唐懿宗继位后,白敏中回朝,授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又升侍中、中书令。咸通二年(861年),白敏0任凤翔节度使,并于同年七月病逝,终年70岁。追赠太尉,谥号丑
[] 唐朝宰相 (792861)
唐玄宗王皇后
  唐玄宗王皇后,王皇后(7世纪?-725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其先祖为梁朝冀州刺史王神念,父王仁皎,兄王守一。当玄宗还在临淄王时期时,聘娶王氏为妃。在讨伐韦后时,王氏在幕后协助临淄王,终于完成大业。 先天元年(712年)八月二十日,立为皇后。 由于皇后无子,又因后来“符厌事件”的发生(武惠妃陷害她)。 唐玄宗将她废为庶人,在被废的三个月后,王皇后便过世了,玄宗诏令以一品礼将她葬于无相寺。后宫的人们对她相当思慕,玄宗自己也对此事感到相当后悔。 唐代宗李豫即位后恢复王氏皇后名号,并废除武惠妃的封号。
[] (?~725)
王守一
  驸马王守一 (?-725),唐玄宗王皇后胞兄,唐玄宗之妹靖阳公主驸马。玄宗即位后,王皇后遭武惠妃陷害被废,亦牵连到王守一,后被赐死。王守一 ,王仁皎子,玄宗王庶人兄也。守一与后双生。守一与玄宗有旧,及上登极,以清阳公主妻之。从讨萧至忠、岑羲等有功,自尚乘奉御迁殿中少监,特封晋国公,累转太子少保。父卒,袭爵祁国公。十一年,坐与庶人潜通左道,左迁柳州司马,行至蓝田驿,赐死。守一性贪鄙,积财巨万,及籍没其家,财帛不可胜计。
[] (?~725)
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字元岑。中国古文字改革家,秦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当秦朝初建立时,他任本县抄写公文的狱隶,长于书写大篆。秦统一六国之后,文字尚不一致,“语言异声,文字异形”。始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制,下令统一法令、统一度量衡的同时,命丞相李斯对文字进行整顿。李斯对当时的大篆字进行了简化和改进,称为小篆,颁布使用。程邈喜欢研究文字,很快就能熟练地书写小篆。但因为公文繁多,小篆书写起来仍很费时费力,程邈就有志于对小篆字进行改革。后因犯法,被关押云阳狱中。他在狱中除从事劳役之外,就是专心研究自己所收集的比较简易的文字素材,和小篆字加以对比,进行修改。经过他一番苦心钻研,终于整理出三千多个比小篆字
[]
李维屏
  李维屏(1900~1945)又名维平,化名党益民。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21年小学毕业后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生魏野畴当时执教于咸林中学,向学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李在魏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初任青年团华县支部书记,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6年3月18日,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抗议日、美、英等八国“最后通牒”大会和会后的-,到段祺瑞临时执政府-,被反动-刺伤,在店员、工人帮助下脱险。不久,被中共组织派往广州第六届农讲所学习。同年9月结业回陕,先后到三原、富平、渭南从事农-动,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在渭南槐衙村建立中
(19001945)
王仁皎
  王仁皎,玄宗王庶人父也。景龙中,官至长上果毅。玄宗即位,以后父,历将作大匠、太仆卿,迁开府仪同三司,封祁国公。仁皎不预朝政,但厚自奉养,积子女财货而已。开元七年卒,赠太尉,官供葬事。柩车既发,上于望春亭遥望之,令张说为其碑文,玄宗亲书石焉。
[]
李茂堂
  李茂堂(1906~1953)原名李自靖,又名李自清、李子静,化名杜清。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因家贫,幼年时只念了几年私塾。1921年经亲友介绍到西安电报传习所学习,毕业后在陕西省电报局当报务员。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当选为陕西省总工会常务委员。同年6月参加西安人民慰劳宣传团赴河南慰劳北伐军将士。1927年7月,冯玉祥在豫陕地区进行“清党”,西安人民慰劳宣传团被解散。李和慰劳团团长兼中共党团书记黎琴南由郑州到武汉,向中共中央汇报并请求分配工作,被留在全国总工会。同年秋,李被中共组织派回西安,历任中共陕西省电报局支部书记、中共西安市东区书记、中共商县电报局支部书记、渭南电报
(19061953)
高双成
   高双成(1888~1945)字立卿。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清宣统二年(1910)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陕北镇守使井岳秀部连长、卫队营营长、骑兵团团长。1925年升任旅长,驻肤施(今延安),一面扩军,一面整顿。1926年春率部入关中,协同友军击败刘镇华的麻振武(老九)部,收编数百人。1927年初,任国民军联军第九路军第二师师长。5月,国民军联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东出潼关参加北伐,高所在的第九路军编入左路军仍回陕北。是年秋奉井岳秀之命围攻共产党领导的清涧起义部队。1932年,高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第八十六师(师长井岳秀)第二五六旅,高任旅长,先后收编黄龙山张杰部和宜川后九天杨庚
(18881945)
杨晓初
  杨晓初(1894~1977)原名东升,字振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1918年秋考入北京大学。在五四反帝-中,积极参加反对北京政府-行径的斗争。1921年至1922年,同陕籍进步青年李子洲、刘天章、杨钟健等创办了以反对封建军阀、宣传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共进》半月刊及共进社。1923年7月从北京大学毕业,先后受聘于陕西三原渭北中学、三原中学、渭阳中学。任教期间支持-,组织学生阅读进步书刊。1925年年初,与北大同学刘天章取得联系,赴河南在陇海铁路职工中开展革命活动。3月,经刘天章、马文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受刘天章委托,赴北京向李大钊汇报在国民军第二军开展工作的情况。受
(18941977)
苏士杰
  苏士杰(1903~1936)又名醒民、继善。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人。幼时先后就读于家乡初小、县立象峰高小和华县咸林中学。在咸林中学受进步教师魏野畴、王复生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活动。1924年夏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共产党员。1926年3日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编入第四期政治大队第二队。同年10月毕业,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先后任干事、宣传科科长等职,随北伐军参加了南昌、南京等战役,转战湘、鄂、赣、皖、苏等地。特别是在南昌战役中,他三天三夜不下火线,坚持阵地宣传,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在江西奉新县,他协助中共地方组织加强对农民协会、学
(19031936)
武止戈
  武止戈(1902~1933)又名武熹祖,化名胡之康。生于陕西渭南(今渭南市临渭区),后迁居西安。1920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开始接触新文化、新思想,并参加-。1921年12月,同屈武、邹均等十多名陕籍同学组织了南开学校陕西同乡会,创办了《贡献》月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他在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在《为什么要讲社会主义》一文中,赞颂俄国十月革命,认为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的问题”,其趋势将“弥漫全世界”。1922年6月,武于南开中学毕业,到北京一面复习功课,准备考大学,一面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时,他结识了陕西旅京学生领袖刘天章、魏野畴、李子洲、杨钟健等人。通过刘、李引荐
(19021933)
张性初
  张性初(1902~1971)原名张炳仁,化名醒初、秉人,笔名冰人、兵刃、每雨。陕西渭南(今陕西渭南市临渭区)人。1920年考入华县私立咸林中学,受魏野畴、王复生影响努力阅读革命书刊。1922年随魏野畴转入西安成德中学。1924年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先后任团西安第一支部书记、第二支部干事。与此同时,张在魏野畴的指导下,发起成立团的外围组织--青年文学社(不久改为青年生活社),主编《青年文学》(不久改为《青年生活》)刊物,宣传反帝、反封建,倡导改革教育、改造社会。1925年参与领导驱逐直系军阀、陕西督军吴新田的运动,还协助魏野畴创办《西安评论》,参与、印刷、发行等工作。同年11月共青团西安地
(19021971)
全部临渭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