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县历史人物介绍2
雷涛
  雷涛 (1954~)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干事、部长秘书、宣传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陕西宣传向导》主编,西安电影制片厂常务副厂长,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省杂文学会名誉主席,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游记散文集《走近阿尔卑斯山》,纪实文学集《走向王国》、《走出西影的女
常智奇
  常智奇 (1953~)原名常高引,笔名高引。陕西武功人。中共党员。1978年毕业于宝鸡师范学院中文系,1992年获西北大学中文系硕士学位。曾先后在武功师范学校、宝鸡市文联、宝鸡市艺术研究室工作,任主任、《炎黄》杂志主编,现任陕西省作协创联部主任,研究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理论、评论专著有《整体论美学观纲要》、《中国铜镜美学发展史》、《文学审美的艺术追求》、《新编文学原理》(合著)、《陈
苏震
  苏震(?—763年),京兆武功人,父苏诜。娶唐玄宗李隆基女真阳公主为妻。苏震自幼好学不倦,十岁时,强记有成人风。他以祖荫补千牛备身,为唐玄宗所赏识,授官殿中侍御史、长安令。安禄山攻陷长安,苏震弃家出奔灵武,唐肃宗嘉之,拜御史中丞,后又迁文部侍郎。洛阳和长安二京平定后,封岐阳县公,改河南尹。后朝廷相州兵败时他奔往襄、邓避难,贬为济王府长史。后来朝庭又起用他为绛州刺史,再迁户部侍郎,因功封岐国公,官至太常卿,赠礼部尚书。
[] (?~763)
苏彦伯
  苏彦伯,唐故中大夫守光禄卿驸马都尉上柱国苏公墓志铭序公讳彦伯,字兴,武功人也。苏氏其先因封著姓,周武代为司寇,汉宣时典属国。耽则列仙隐志,顺迺文苑大名。贻厥家风,於昭令问。曾祖世长,皇朝秦府十八学士,行台左仆射、巴泗二州刺史。祖良嗣,皇朝金紫光禄大夫、兵吏二尚书、平章事、左仆射、温国公,赠司空。父践信,皇朝中书舍人。并清简负才,幹识淹济。绥纳戎政,师长贤僚。翼赞弼谐,宣美纶诰。绩用先达,启迪后人。公即舍人之第二子也。上德懿醇,中庸迈种。
[]
苏亶
  苏亶(dǎn)(公元639年前后),字元宰,京兆武功人。苏亶,苏瑰父,苏夔次子。唐台州刺史、秘书丞。见[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册苏亶女为皇太子妃诏配德元良,必俟邦媛,作俪储贰,允归冠族,秘书丞苏亶长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正位储闱,寔惟朝典。可皇太子妃,所司备礼册命,主者施行。
[]
苏夔
  苏夔(生卒年不详),字伯尼,京兆武功(治所今陕西武功县西南)人,隋邳国公苏威之子。自幼聪敏,很有口才,8岁能诵诗书,擅长骑射。13岁时,曾随其父苏威至尚书省,与安德王杨雄比赛驰射,赌得杨雄骏马。14岁时,与众儒辩论,口齿伶俐,深得赞赏。成年后,博览群书,尤其对钟律很有研究。杨素对他的才华十分赏识,常戏弄其父苏威说:“杨素无儿,苏夔无父。”后来在同沛国公郑译、国子博士何妥商定宫廷乐礼之事上发生争执,各持己见。当时苏威身兼数职,朝臣们多附苏
[]
冯捷三
  [冯捷三]字子甲,本县河道人。他天资聪颖而勤学,15岁(清光绪十一年)科考名列秀才榜首。后在三原宏道书院深造,毕业后一直在西安各中学教国文,外号冯国文,深得学生爱戴。擅长金石文字,与兴平举人冯孝伯齐名,人称老冯小冯,是民国初一位很有名气的新兴学者。
[]
王建中
  [王建中]本县郑村人,生员,后依例补为明经。他秉性率直,急公好义。清咸丰四年(1854),本县盐课改官运试销为按照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成例,全部摊入地丁征解,而同样餐餐不离食盐的官佐、军流、富商和寄籍等无土地之人,却无分毫负担。此事显然不公,公文甫下,民怨沸腾。建中自告奋勇,愿代表乡众,进县衙交涉。知县任恩培一见大怒,诬以谋反罪将建中系狱,乡民得信后蜂拥至县城-。任恩培一面急令城守营千总邓喜紧关四门,与围城民众对抗,一面在衙内严刑
[]
黄景略
  [黄景略]广东新会人,举人出身。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庆三年(1798)、嘉庆八年(1803)、嘉庆十四年(1809)、道光三年(1823)先后六次任武功知县共23年,在封建社会极为罕见。黄景略为人伉爽劲直,不阿谀权贵,因此,累忤上司而去官。但明允廉正,爱民如同胞。对地方文教等公益事业,热忱有加,为人题额写匾作序,散见于全县各地。嘉庆七年至十一年(1802—1806),武功水、旱、虫灾连年,饥馑累发,谣
[]
孙景烈
  [孙景烈](约1696—1773),字孟扬,号酉峰,幼奇颖,今武功镇西街人(祖籍河南固始)。清雍正十三年(1735)举人,乾隆元年(1736),赴礼部试取明通榜,按成例授商州学政。四年(1739)成进士,授检讨,旋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廷试不及格,遂以原官休致归。当其将为学正时,皇帝命各地举荐贤良方正之士,陕西巡抚硕色首推景烈。景烈以如果答应举荐,将不能参加会试为由,坚辞不赴,于是被任命为学正。他廉而严于律己,勤以教士,商州人士竟相劝
[] (16961773)
玛星阿
  玛星阿]字景讠千,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二十三年(1758)任武功知县,有胆略,精治术,谙刑法,政尚简易,不务浮夸。时四川军务紧急,因交通不畅,县内滞留多年军糈,民间十年逋赋未清,要短时理顺,十分不易。景讠千下车伊始,即按缓急,循章办理。先调集驮骡运军糈,再酌减赋额,对久不摊征地丁的军屯土地,勒令与民地等同,并限期缴纳,免除了苦乐不均的弊政,为此,赢得县民的颂扬。同时注意地方建设,修葺了城楼、姜女原祠和后稷祠,扩建了有邰书院。并捐俸为普集、
[]
马朔
  [马朔]清乾隆时人,精于医。有一张姓久腹病,医治无效,他用银针刺其背并用艾灸之即愈。一杨姓患者盛怒暴躁,致使两睛突出而失明,他用银针拨之使睛复位,再投以药,其明如故。一次,他应邀出诊,听到患者屋内哭声起,以为患者已故。经诊,发现患者尚未绝气,因乱投药物所致,即用推拿法治之,再投以药,不日患者康复。乡绅陶某四肢不举,广求名医无效。邀他去治,家人见他衣冠简素,言谈质朴,卑视之意形于色。他不介意,检查后开处方施药,三日后患者能下床行走。家人惭
[]
沈华
  [沈华]字纪荣,江苏吴县人,清雍正九年(1731)任武功知县,为政清廉,喜爱文学。来武即先披阅县志,后聘名流编撰《武功县后志》。在旧志体例上除保留康对山武功县志七篇稿目外,还多有创新。增添典礼、武备、纪事、文学、艺文、拾遗等。对疆域、职官、选举等自秦汉以来,名号、规制各不相袭的缺欠,均一一考证、补充、修正。《后志》共设11篇,详而不冗,后之论者称可与康对山《武功县志》相辉映。在任四年,兴学校,重建设,惠政良多。
[]
康吕赐
  [康吕赐](1643—1731),字复斋,号一峰,自称南阿山人,是康海的后裔。为诸生时,能文章,自命必成进士。后两举副榜,遂放弃科举,专心经史,朝夕与其弟研习,造诣很深,远近闻名。数千里之外,时有来信询问疑难,考辩正误。所作《南阿遗稿》,内容涉猎广泛,对武功风土乡情记载较多。清雍正十一年(1733)知县沈华监修的《武功县后志》,大都采用其中史料。雍正九年(1731)冬,无疾端坐而死,享年88岁。著有《四书语录》、《易语录》、《杂语录》等
[] (16431731)
马逸姿
  [马逸姿]字隽伯,清康熙年间武功人,马琾嗣子。承袭马琾官爵,后历任電州知州、刑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苏松粮道道台、江苏按察使、安徽布政使等职。在電州任间,浒墅关榷务司对盐商索派繁杂,积弊甚多。他果断地取缔了多种苛捐杂税,获得商民赞颂,在江苏平反很多冤案,释放了一批无辜。调为江宁布政使后,放赈救灾,捐薪俸,施药物。后被嫉者中伤免官,在毫州隐居十多年。后又起用为直隶子牙河分司主管,号令军民修河堤,防水患,造福一方。后,病故于任所。逸姿为官30
[]
郭慎行
  [郭慎行]子敏夫,武功县姚安里人。为人持重,不轻许诺。清嘉庆年间乡试失利,遂开馆授徒,学生数以百计。塾满,赁旁舍以居。讲授经传,先写课解,曾十易其稿,务求不失原意。又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教学方法,独树一帜,赢得各方称赞。他特别爱惜人才,塾中一泾阳籍学生,很有才华,因家贫欲辍学。他知道后,资助衣食,使该生中了进士。著有《学庸知解》、《大学中庸课解》传世。
[]
张玉树
  [张玉树]字德润,号阴堂,张镈七世孙,武功人。乾隆三十年(1765)进士,授齐河知县后,研究吏治,讲求治术。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清平知县,不久调任峄县。上任后,裁减徭役,民众拥戴。黄河决堤,峄县遭灾,他除上报求赈外,不计个人安危,断然截留运往济宁的“漕米”(公粮)救济灾民。因此博得上司称赞,遂晋升为胶州知府,一年后又转调为济宁知府、云南临安知府。到任后,首先裁减官府车马,创建学校,兴修水利,设置义仓。同时,设立钱米管理机构,限制私
[]
张徽楷
  [张徽楷]字伯模,张镈七世孙,武功人。秉性致孝,能诗善文,特长国画。乾隆三十年(1765),“邑大饥,知县设棚施粥,存活者百千人。”徽楷因此作了幅《施粥图》,意态如生,翰林孙景烈题诗其上,时称双绝,誉为一时之艺术精品。
[]
张洲
  [张洲]字莱峰,号楠林,张镈之六世孙。少年时文章出众。后在关中书院求学,与大荔李法、武威孙俌、吴堡贾天禄、洛南薛宁廷、韩城王杰,抨击当时文坛浮而不实词风,提倡质朴的古文学,影响很大,时称“关中六士”。乾隆二十二年(1757)中进士,历任广西修仁知县、浙江德清知县。辩冤狱、捕盗贼,清介廉明,人人称颂。后因拒绝上司索要厚礼,而被降职为教谕,愤然告病辞职,主讲山东峄县胶州书院。一生游历颇广,文风自成一派,对嘉庆《续武功县志》评点得体,深受读者
[]
张镈
  [张镈]字伯始,号漆滨,武功人,明嘉靖七年(1528)与弟金柬同榜举人,时号双凤。嘉靖四十一年(1562)中进士,授曲沃知县。因改革弊政,触犯劣绅利益,遭诬陷中伤,被降职为汝宁教谕。后历任黄州判官、两淮盐运司判官、大理寺评事。当时有一诬赖侄杀叔的冤案,他力辩其冤,竟被贬为副评事,后又被调为蜀王府左长史,愤懑以疾辞归。回乡后,扶贫助弱,劝善规过,颇得乡民受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