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名人录
赵维礼
  赵维礼(1926~1969) 陕西凤县人,1949年秋毕业于陕西师专理化科,11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富平县初中、凤翔县中学教师及凤县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代校长等职。1951年调任西乡师范学校代校长,1956年西师改为县一中,维礼仍任代校长至1964年底。 维礼曾任共青团凤县中学支部书记及凤县团县委委员。1951年任中共西乡师范党支部书记、中共西乡县一届代表和组织员。在担任学校领导的14年中,一贯重视理论学习,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领导教学的能力。50年代初,西师有师范班、高中班、中师班、短训班,为体现师范学校的专业特点,他扭转一般中学化的倾向,加强毕业班教育专业实习过程,着重增
(19261969)
翟象仪
   翟象仪(1890~1950),字威如,凤县凤州人。汉中联立中学及陕西省立单级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凤县留凤关县佐,县立高等小学教员、校长、县教育科长等职。 翟象仪生活俭朴,严于律已,勤谨治学,数十年如一日。对一切奢侈浪费行为极为痛恨,常以“衣贵洁,不贵华”、“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等通俗名言教导学生。他常对学生说:“学问就是要学要问,不懂不要装懂,千万不要作半瓶子叮噹的人。要养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习惯。”即是星期天,学生有疑难求他解释,他亦能耐心详尽解答。他常说:“误人子弟,如杀人父兄。” 由于他治学严谨,又是老教师,师生都很尊敬他。学校如有什么优惠,都让他先享受,但他总是先
(18901950)
王兆谟
  王兆谟(1923—1989) 凤县河口乡人,8岁时读书,后曾在汉中师范肄业一年,民国29年(1940)回家务农。王兆谟上学时就爱好绘画,不论在学校或在家,空闲时间就拿起笔在纸上临摹,或用树枝在地上练画,辍学后,在家边劳动,边习画。民国33年(1944)投师康生银学艺5年,先后在草凉驿、马鞍山、苇子坪等地学绘画和雕塑。出师后在劳动之余,坚持绘画创作,艺技大有长进。除潜心钻研绘画外,还刻苦研读古诗词,以陶冶性情。他善画龙、虎、猫、牛、雀鸟及山水花卉、人物仕女,其作品深含诗情画意,受到人们的欣赏。凡有求画者,他均慨然应允,当地群众特别喜爱他画的虎,多将他的作品悬挂于室内以镇宅。1960年和19
(19231989)
贾汉复
   贾汉复,字胶候,山西省曲沃人。清康熙年间任兵部尚书,总制川陕。康熙三年(1664)秋,巡视汉南,怜连云栈道崎岖,捐金募工,亲授计划、策略,引荐关南分巡使范发愚共商修栈道之策,命参戎李承恩、司李曾王孙监督管理施工事宜。自煎茶坪抵鸡头关,绵亘600里,剔险披隘,尽成坦途。共用营兵、驿夫、各匠69083工日,不到三月工程告竣。贾汉复又奏免荒芜丁役皇粮。百姓感戴,内翰林国史院大学士兼太子太傅党崇雅写《贾大司马修栈道记》和《贾大司马修栈咏》;浙江按察使宋琬、梁清宽作《栈道平歌》和《贾大司马修栈道歌》,歌颂贾汉复为民造福事迹。现凤岭南天门仍留存贾汉复中丞德政碑一方。
[]
王麟阁
   王麟阁,凤县平木人,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为民解除疾病痛苦。长期行医实践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临床经验,并收集民间单方、验方,以一生心血,撰写《验方不求人》一书,自费出版,赠送亲友,为后人留下宝贵的医学遗产。
[]
卢献之
   卢献之(1877~1948),名廷琛,字献之,号席鑫,祖籍甘肃成县,清康熙初年移居凤县凤州。清末秀才,一生从事中医,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对张仲景《伤寒论》、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附方妙用》等医书颇有研究。擅长妇、儿科。1933年在凤州东街开设药铺,坐堂行医,如遇病人困难,即在自己药铺抓好中药,送给病人,不取分文。病家延请出诊,不论路途远近,从不推辞。 1918年他倡导妇女放足,创天足会,任会长,竭力宣传缠足之害。凤州城内刘静琴、翟明华、卢育兰、黄淑贞、康金莲等十余名妇女首先响应,各区乡妇女亦闻风而动,一时成为除旧革新的盛事。 1919年他兴办女子学校。在无校舍、课桌凳的条件下
(18771948)
乔治·何克
   乔治·何克(GeorgeHogg1915~1945),1915年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37年以文学士学位毕业于牛津大学。不久随其姑妈穆里尔·莱斯特(一位激进的和平主义者)作环球旅行,来到中国上海,担任美国合众国际社目田撰稿记者。之后在八路军汉口办事处经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帮助,到延安、晋察冀边区考察,被那里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 1938年夏,何克在汉口经史沫特莱介绍与路易·艾黎相识。经艾黎介绍于1939年到宝鸡“工合”西北办事处任职。先后任视察员、指导员、秘书等。他性情活跃,心胸开朗,待人接物大方自然,和蔼可亲;工作热情,深入扎实,经常到“工合”各厂、社考察、指导,并向国
(19151945)
赵昆山
   赵昆山(约1860~1944),原籍四川,1908年来凤县,定居于黄牛铺宽滩村。他精于医道,擅长外科、骨科,乐于治病扶伤。村人受伤或骨折,即予敷药正骨,多有奇效,因而名声远扬,许多枪伤、刀器伤和各类骨折患者,均慕名登门求治。 赵昆山还长于制药,所制三仙丹、熊胆眼药、滴耳药和七厘散、生肌散等,用以治疗眼、耳等疾病及配合外科手术,有良好功效。 黄牛铺李永源、陈如贤曾先后拜他为师,承其医术。李、陈学成后均以外、骨科见长,在黄牛铺等地颇负盛名。
(18601944)
刘少云
   刘少云,(1889~1943),名宪章,字少云,凤县凤州人。其父刘正高,湖北省随县人,清末以军功加提督衔,赏穿黄马卦,实授汉凤营游击,终于任所。母党氏陕西三原人,系辛亥革命陕西元老党自新之姑母。少云受党自新革命思想影响,青少年时期,即产生爱国爱乡之热情和革新精神,积极宣传孙中山革命主张,鼓励人们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 民国初年,少云从陕西法政专门学堂毕业后,立志为发展地方教育和实业贡献力量。回县后,于1916年创办凤县纺织职业学校,从天津、上海购回纺织机十余台,供学生实习。并拟扩办纺织厂,后因资金不济和得不到各方支持而停办。 民国8年(1919)于凤县城内文昌宫办私立模范国民学校
(18891943)
李进堂
   李进堂(1881~1940),凤县凤州人,1925年在西安协合医院学医四年,1929年回凤县,在凤州城内开设诊疗所,是本县最早的一位西医大夫。 李进堂所学医术,内外科兼备。当时虽然条件差、设备简单,但能作局部麻醉,施行一般外科手术,为患者医治创伤和其他外科疾病,治愈许多病人。他诊病认真,对症用药,因此,一般常见病使用西药治疗,均能药到病除。 他在凤县是传播西医西药的先驱,为西医西药在凤县之推广奠定了基础。 后因病于1940年去世,时年59岁。
(18811940)
赵西山
   赵西山(1891~1936),名鼎中,字西山,凤县唐藏乡人,清邑庠生。民国初年,在乡创办民团御盗,后在县署任职。因顶撞县知事遭祸,愤然远走外省,加入同盟会,奔走粤、陇、蜀、京、沪各地,联结志士,宣传革命。1922年奉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之命,为宣慰各军代表,赴广州觐谒孙中山,报告陕西革命战争情形,并献西北军事善后之策。1923年9月4日在广东石龙,被孙中山派为大本营出勤委员,持孙中山密令联络豫直各省同志。遍历关内外诸军,宣达孙中山对于国事之主张,转赴榆林见井岳秀、杨虎城筹商大举。1924年秋,持孙岳、胡景翼密函赴广州,觐见孙中山请示机宜。蒙颁发井岳秀等讨逆军司令委任状五件,兼程北返。10
(18911936)
张珏
   张珏(约1213~1280),字君玉,南宋,凤州人。18岁从军合州(今四川合川市)知州王坚部下,守合州钓鱼城。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赏罚分明,屡建战功,誉称“四川虓将”。 1258年2月,蒙古军分三路大举伐宋。蒙哥大汗率兵4万进攻四川。破阆州,攻顺庆,拔广安。次年进驻武胜山,围合州钓鱼城,并派降将晋国宝招降之。王坚、张珏于钓鱼城阅武场斩晋国宝示众。蒙哥得知,十分恼怒,亲率精兵攻城。张珏与王坚指挥10万军民抵抗,屡挫蒙军。6月,蒙军前锋元帅汪德臣单骑于钓鱼城镇西门劝降,被城内炮石击毙。蒙哥气急败坏,命在钓鱼城新东门对面高地——脑顶坪筑台建桥楼,楼上接桅,窥视城内动静,欲以决战。张珏识其
[] (12131280)
崔四
   崔四,凤州人,本名崔世斌,字延年,号筠亭,因排行第四,人称崔四。祖籍华县,其先世于清嘉庆年间移居凤州。后家道渐裕,人口众多,凤州西街两侧,多属他家房屋,故有“崔半街”称号。同治初年,祖孙五代同居,大门上悬有“五世同堂”匾额。 崔四性耿直,心灵慧,少时即爱好书法绘画,在外投师学画,兼学油漆,雕塑,所学皆优。精于真、草、隶、篆诸书体和山水花鸟画。所画灯屏,庙堂壁画,人物栩栩如生,山水花鸟生动真切。民国时,曾以《三国演义》内容,为凤州画“灯山”一套,共6架36格。每年正月灯节,在街头展出。其画虽系工笔,但意态脱俗,众口赞扬,被推崇为画师。生前民间留存作品甚多,尽毁,现仅存人物、花卉、禽兽画
[]
刘乐天
  刘乐天,名仰薇,号乐天,西安人,同盟会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受凤县高等小学堂之聘,来凤县任教习,以改革忠君尊圣封建教育为宗旨,推行新学。开设国文、算术、修身、自然、史地、体育等新课。聘请地方知名人士任教。当时人们思想守旧,多不愿送子弟上学。第一届(甲班)仅有学生10余名。后在刘的力倡下,群众对新学渐有认识,至第二届(乙班)学生即增至30余名。任教期间,刘乐天宣传革命,反对封建,尤对妇女缠足之祸害深恶痛绝,大声疾呼,提倡放足,影响深远。
[]
赵廷壁
   赵廷壁 赵廷壁,字谷伯,凤县平木人,清光绪年间拔贡,曾任富平县教谕,凤县凤翼书院山长。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贡生段凤仪在凤翼书院旧址,创办凤县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三年(1907),同盟会员刘乐天任教习,改革教育,设置新课程,他受聘继续任教,讲授新课。 赵廷壁学识渊博,行为高尚,教书育人有方,被尊为凤县学界泰斗,工古文,善书画,尤精欧体,平生所书牌匾、碑文、对联颇多。民国时病故于凤州,终年75岁。
[]
邓大才
  邓大才 邓大才,凤县马鞍山农民。光绪十六年(1890)马鞍山(今红光乡驻地)办义学,邓大才与其伯母邓李氏捐瓦房一院,以为学址,捐地二段(年可收稞九石余,每石折粮700斤),作学堂支用。知县朱子春佳其助学精神,书赠匾额予以表彰。
[]
牛光斗
   牛光斗,明,凤县人,恩贡,任河南省开封府丞。父牛彩,贡生,官四川成都府教授。 崇祯年间,李自成部决河堤,城被水淹,牛光斗作筏拯救溺水百姓,捐俸设粥厂救济灾民,修复河堤,安抚百姓,因功升开封知府。1644年明亡,辞官归里,讲学于凤州洪利寺。
[]
强循
  强循 强循,字季先,唐,凤州人,仕累雍州司士参军,掌管工役之事。华原(今耀县)无泉,人畜多暍死。强循教百姓凿渠引沮河水,灌溉农田,供人畜饮用,号“强公渠”。朝廷给予嘉奖,调东宫太子右春坊任右庶子,后任大理卿。强循身居高位,办理政事刚直不阿,秉公执法,位显而不骄,对下属知人善任。 耀县“强公渠”,历代皆疏浚,建国后全面整修,渠道延伸11.75公里,可灌溉耕地5000余亩。
[]
赵德懋
   赵德懋(1908~1935),又名茂亭,字勖承,凤县双石铺傅家碥人。1915年入私塾,1922年入凤县高等小学校,1924年考入陕西省单级师范学校。1925年7月,省城掀起驱除军阀吴新田的斗争,他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驱吴。1926年4月,西安发生刘振华围城事件,辍学,回家务农。1928年春,赴汉中考入省立第五师范学校。1930年初经黄勉初、何玉然介绍,加入中国0。先后担任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党小组长、0陕南特委委员、特委机关报《前驱》编委。19310年11月,受特委委派,任汉中学生联合会常委和汉中学生抗日后援会主任。“九·一八”事变后,以抗日后援会名义,领导汉中学生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织游艺
(19081935)
全部凤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