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区历史人物介绍
史玉孝
  史玉孝(1933-2005),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人,上将军衔。史玉孝在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1军1师宣传队当宣传员,参加了兰州等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团政治处、师政治部保卫助理员。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师政治委员、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广州军区政治委员等职。
(19332005)
焦世雄
  焦世雄(1922—1988) 曾名焦树勋,化名张发福、佐国,宝鸡县虢镇北堡村人。民国25年(1936)7月,考入凤翔师范。次年秋,参加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分队长,带头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民国27年(1938)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凤师特支书记。民国28年(1939)下半年,因参加风师教潮、-,-离校。民国29年(1940),以教师为掩护,在周原俱家村小学任教,兼任凤师特支书记。民国30年(1941)在兴平西吴学校任教,同时
(19221988)
刘维华
  刘维华(1914—1987) 曾名刘锦荣、高诚,宝鸡县金河乡寺沟村人。民国25年(1936)10月在凤师上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凤师党支部书记。民国27年(1938)毕业后在云阳镇“陕西省委训练班”学习8个月,回宝鸡县任县工委书记。翌年宝鸡县工委改为县委,他担任县委书记。是年秋,被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李含英怀疑为“共党”,密报陕西省府,下令通缉,刘奔赴云阳(省委所在地),向省委汇报后被留参加省委举办的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同年9
(19141987)
孙双田
  孙双田(1896—1986) 原名孙富民,宝鸡县千河乡冯家嘴头村人,后迁居凤翔虢王街。8岁时,即随凤翔陈村“跟娃”和宝鸡县梁家崖“则生班”、司家崖“东计班”学武乐,因平时常随演员练功,故在15岁时即能出台演出。先后曾在“华庆社”、“聚顺社”搭班,拜王彦魁、侯烈为师,主攻文武须生。解放前夕又在“东计班”、凤翔“凤易社”搭班。新中国成立后,断续在凤翔县人民剧团参加演出。 孙双田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他的嗓音宏厚,高亢有力,表演动作
(18961986)
李甲宝
  李甲宝(1905—1985) 一名李华,宝鸡县贾村镇陵厚寺人。解放前在“党拐子戏班”、“安正戏班”、“鸣盛社”演出。建国后曾任西府秦腔剧目挖掘小组副组长。1958年被省戏曲学校聘为艺术指导。演旦角,做工细腻,善于把人物性格和自己的表演结合,一招一式,一顾一盼,颇为传神,以主演《拾玉镯》中孙玉姣而著名。
(19051985)
董青山
   董青山(1905—1986) 宝鸡县金河乡洪水沟人。幼家贫,为了生计去千陇等地为人牧放牛羊。其间常遭人-,遂立志做个强者。 民国13年(1924),董16岁,先后于宁夏、兰州等地寻访名师,学习武术,先后拜师学习“四门钟”、“四名拳”。由于名师指点,本人勤学苦练,数年后身获绝技,颇受同行称赞。 民国20年(1931),董青山到固原一染坊当学徒期间被诬伤人系狱。固原知事侦知其情,开脱留县署护院。民国23年(1934),董
(19051986)
王建若
  王建若(1891—1983) 又名丕基,宝鸡县杨家沟乡太公庙村人。宣统三年(1911)考入省立一师,复入武昌高师深造,后被派往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曾任陕西省政府秘书兼教育厅秘书、河南省警察厅厅长、乾县县长、临潼县长、陕西省民政厅、财政厅秘书、主任,西北民军司令部民政处处长。解放后,任民盟宝鸡县小组组长、虢镇中学校长、教员、县政协委员等。著作有《国学厄言》,分国学为小学、经学、史学、文学等部,对《文言》、《系词》、《文心雕龙》、《诗
(18911983)
肖江洪
  肖江洪(1913—1981) 原名肖蓼,曾化名王子明、秦风,宝鸡县八鱼乡苇子沟村人。 民国25年(1936)5月在西安师范上学期间,就加入民先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翌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西安师范学校中共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西安学委委员。同年暑假他同毕于仁同学回县,在八鱼、-等地组织党的外围组织同乡会、旅省同学会,发展“民先队”队员。同年9月又与同学李浩、张建恒等到宝鸡张贴宣传抗日标语、散发传单、演讲、组织抗日宣传队
(19131981)
朱兴恭
   朱兴恭(1912—1977) 宝鸡县千河乡朱家崖人。12岁随父正骨。1956年任陕西中医研究所骨科代理处主任,后兼任西安医学院副教授。1957年加入农工民主党。1958年又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 朱兴恭从医近五十年,既继祖传之技,又敢于大胆创新。他用竹板、绷带缚扎法,取代了祖传的木板打孔缚扎法,大大提高了疗效。他以祖传“展筋丹”、“接骨丹”配合自己临床摸索出的独特手法整复治疗骨折和关节脱臼,疗效更好。据1963年
(19121977)
邓福汉
  邓福汉(1909—1976) 宝鸡县晁峪乡人。嗜好栽植花椒,并琢磨出一套方法:采用搓揉的办法去其籽外壳腊质,使之发芽率达85%以上,改直播为移栽。1951~1962年,由于他的示范作用,晁峪村成为宝鸡市第一个“千亩花椒村”,还零星栽培75000多棵。1962年总产达8万多斤,1963年出席西北五省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大会。其事迹在《延河》、《宝鸡日报》、《陕西日报》上都作了系统报导。
(19091976)
王子麟
  王子麟(1907—1973) 又名王统。宝鸡县陵原人。15岁入医门,投甘肃平凉益元堂名中医杨多盛学习12年。出师后悬壶宝鸡,先后坐堂于“积庆合”、“德盛统”中药店,1947年加入宝鸡县中医师公会。1952年7月进入宝鸡专区中医进修班学习,毕业后任中医门诊部中医师,是宝鸡市中医院创始人之一。 他以“医学三字经”为启蒙,精读《寿世保元》、《本草备要》、《内经》、《苦难经》,长于内、妇、儿科,尤擅长妇科疑难杂症。对妇科常见的经闭、
(19071973)
杨秉坤
  杨秉坤(1914—1972) 宝鸡县陵原乡宝陵村人,中共党员,县人民代表,陕西省劳动模范。 杨秉坤勤劳秉公,是庄稼行的好把式,人称“背死牛”。1951年秋,带头与四户贫雇农组成宝鸡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在头年夏收运麦中,一社员不慎将秉坤价值600多元枣红马落崖摔死,顿时组内人心惶惶。秉坤公而忘私,沿门说服组员,当即抓紧脱粒自家的小麦卖给国家,又买回一头轻口骡子供互助组使用。安定了人心,巩固了这个初建的互助组,该组当年夏粮产
(19141972)
王伯直
  王伯直(1898—1968) 名侃,字伯直,宝鸡县周原乡南王村人。幼年受父启蒙,继就读于宝鸡县第一高等小学(今宝鸡市西街小学)、西安中学。民国12年(1923)考入北平民国大学法律系。因家庭经济拮据,为解决学习及生活方面的开支,经当时农商部次长刘治洲介绍,一边读书,一边在部里临时做事。民国16年(1927)毕业回陕,遂偕挚友杨联甲赴三原,在陕西靖国军岳西峰部田玉经师任副官。后岳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南路军第五方面军,出关参加北伐,王随
(18981968)
杨子威
  杨子威(1905—1968) 宝鸡县陵原乡何家村人。 小时在本村只读了三年书,民国11年(1922)在宝鸡县城关兴成商号当店员。民国13年(1924)在天成德京货铺当店员,民国21年(1932)接任经理,由于经营有方,使濒于破产的企业有了积累。他还开设外庄,经营棉花,往来川陕,经营10年,资金由原2000元发展到88.4248万元。民国38年(1949)改天成德京货铺为同记布店。 解放后,热爱新中国,拥护党和政府对工商
(19051968)
邓云章
  邓云章(1894—1967) 名宗汉,宝鸡县晁峪乡人。18岁随祖父学医。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宝鸡县医院副院长、中医学校校长、宝鸡市中医院副院长。曾以猪苓汤治愈王子清“血尿症”,以炒黄连治愈魏某“便血症”。著有《医学日记》、《脉学心得》、《用药心得》、《医案》、《医语》、《验方实验录》、《肝病治疗总结》等。
(18941967)
李新纪
  李新纪(1918—1966) 秦腔名家,工小生,宝鸡县石羊庙乡水湾村人。解放前在旧班社演出,解放后参加“新声剧团”,演小生,唱做俱佳,文武并重,形神兼备,塑造了“吕蒙正”、“周瑜”等舞台形象。其主演的“卧薪尝胆”、“王佐断臂”分获一等奖和集体奖。1966年3月因病住院医治无效,于1966年9月逝世,时年48岁。
(19181966)
马鹏
  马鹏(1904—1963) 又名万九,道号圆通,宝鸡县石羊庙乡李家堡人。 马自幼聪明好学,思辨敏捷,厌弃名利,慕侠义行为,为人慷概善交。民国19年(1930),匪首王海山盘踞八鱼一带,常有众匪傍晚北渡底店、千河等地抢劫,致村民惶恐不宁。马知此事后,义愤填膺,只身携刀潜伏河滩,见零匪辄杀之,为民除害。后为王匪探知,派人屡捕,均为友好送讯方免于难。马知有家难归,遂离家出走,浪迹江湖。此期间,马穷困潦倒,万念俱灰。洞察世事,痛感身
(19041963)
容儒
  容儒(1875—1960) 字宝珍,宝鸡县贾村镇杜家凹人。宣统元年(1909)为清廷度支部闲散京官。民国元年(1912)与刘定五、张凤翙等回陕,曾任省参议员。30年代初,参与续修《陕西通志》,后任宝鸡县财政局助理员、局长、兵差粮秣处处长等职。因反对县长摊派粮款辞职回家。回家后宣传民主思想,提倡女权,反对女子缠脚,主张婚姻自主、戒烟、禁赌等。民国24年(1935)集资创办西平小学,任校长。民国26年(1937)辞校长职编写《应酬大全
(18751960)
梁生辉
  梁生辉(1877—1955) 祖籍宝鸡县阳平镇石家村,后移居扶风县段家乡沟老村。 梁生辉出身于一个武林世家,从小热爱武术。他的刀、枪、剑、棍、拳脚功夫样样精通。一生闯荡江湖,常以枪棒会友,与他比武的人败者多,胜者寡。辛亥革命前后,午井乡原子头村有个外号叫“吴麻子”的人,以练沙袋功著名,双肩能扛千斤重物。他对梁生辉有些不服,到沟老村与梁生辉比武。吴首先持枪进攻,梁挥鞭应战,只一个回合,吴双手虎口震裂,血流不止,手中的标枪飞落在
(18771955)
黄金花
  黄金花(1923—1953) 宝鸡县周原人,中路秦腔女演员。工小生兼须生,为宝鸡秦腔史上第一位女生角、须生。幼家贫,丧父。10岁时,家乡荒旱,随兄及义姐黄金红逃往甘肃天水开茶馆度日。因酷爱戏曲,姐妹二人随投入刘毓中组领的“秦钟社”,拜孟志杰等为师,始工小旦,后改小生。约年余,即登台扮演《藏舟》中田玉川、《断桥》中许仙等角色。不久返回,搭班于宝鸡“新民社”,一时名声大震。先后曾搭班于宝鸡、平凉、兰州、西安等班社。在西安演出中,颇得好
(1923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