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县历史人物介绍
马和福
  马和福,1893年出生在甘肃省临夏县东乡锁南坝村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弟兄三人,大哥马金山,弟弟马金宝,而他却一反传统习惯,起名为“和福”,以寓他对黑暗社会的愤恨,对穷人翻身过上幸福生活的憧憬。1897年,由于家乡连年战乱和灾害,穷苦人纷纷背井离乡。这时4岁的马和福与哥哥、弟弟一起在祖父和父母的肩挑背扛下,一路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逃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沙沟租地落户。不几年,祖父和父亲先后去世,哥哥出门在外,马和福只能独自靠打长工
革命烈士 (18931937)
马惇靖
  马惇靖(1906-1972),字立青,回族,临夏县韩家集阳洼山人,马鸿宾之子。1939年夏,侵华日军进犯绥西81军防地,马惇靖指挥所部35师206团官兵集中火力,击退日军。是役,缴获日军汽车2辆、炮弹1车、子弹几十箱及一些0、-等军用物资。绥西军民大受鼓舞。1947年夏,马惇靖对国民党西北通讯社兰州分社记者谈话表示:百姓们视我们如豺狼,我们如此丧失民心,等于自取灭亡。1949年9月19日,马惇靖赴中宁与人民解放军64军军长曾思玉签订和平
(19061972)
卢忠良
  卢忠良(1903-1988),临夏县红台乡人。少时读过私塾,当过店员。1920年到马鸿逵部当兵。历任旅长、师长、第128军军长及宁夏兵团指挥官等职。抗日战争中,卢忠良率部驻防宁夏,积极阻御日本侵略军西犯。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兰州时,卢忠良曾与同僚秘密酝酿宁夏和平解放,因马鸿逵尚坐镇宁夏而未实现。同年9月,马鸿逵、马敦静相继逃离宁夏,卢忠良与国民党宁夏部队贺兰军军长马全良、11军军长马光宗等联名通电,愿接受共产党领导,和平解
(19031988)
杨松轩
  杨松轩(1908~1949),名永清,字松轩。原籍临夏县红台乡果园山,早年迁居临夏市城内忠诚路。7岁入凤林学堂读书,民国10年考入省立兰州中学(兰州一中前身),民国15年冬离校后考入政治人员训练所学习,在政训所经胡廷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国民军赵席聘部政治处政训员。民国16年4月,中共导河特别支部成立,杨为特支成员之一。是年还参加导河青年社,在青年中积极宣传革命理论,教唱革命歌曲,排演文艺节目。“七·一五”蒋汪合流,国共合作破裂,导
(19081949)
马虎山
  马虎山(卒于1958年),回族,甘肃省临夏人,土匪出身的西北马家军军官,著名军阀马仲英的姐夫,他久历戎行,迭经阵战,追随马仲英左右多年,自始至终地参加了马仲英的祸乱西北4省之行。他在马仲英的3师,资格老、声威大、骄横跋扈,是个举足轻重的显赫人物,曾任3师旅长、前敌总指挥,1934年,马虎山随马仲英第二次进疆与盛世才争雄,在昌吉的头屯河,他指挥了为阻止支持盛世才的苏联红军的历时2天的鏖战,曾经3战3捷,使几百名苏军战士丧身冰河,一度有效地
马丕烈
  马丕烈,别名马朝伟,出生于1909年,回族,临夏县漠泥沟人,马占鳌堂兄弟马占奎的第五子,马步芳岳父马朝选之弟。1998年在兰州病逝,享年89岁。少年时在枹罕小学读书,民国十一年(1922年)入西军,任左营代理营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国民军第七方面军骑兵营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任甘肃省政府参议,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任青海暂编第九师军马处处长、陆军第100师副官处少校处长、第82军少将副官等职。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
(19091998)
鲁大昌
  鲁大昌(1889—1962),字嵩龄,临夏县黄泥湾乡鲁家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曾任新编第二军军长、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等高级军政职务。1949年被俘,1962年在兰州病逝。鲁大昌自幼丧母,由其舅母代为抚养。至七八岁,送到城内姬家巷祖父家中,同其叔父(继祖母所生)在李光斌私塾读书。不数年,叔侄不和,祖母偏袒亲子,鲁大昌提出“他念书我不念书”,祖父为避免生气,允其所愿,辍学经商,从此他摆摊、当货郎、当脚夫,但均无所成。光绪末年逃至循化,由其族
(18891962)
马廷贤
  马廷贤马安良第四子,马廷勷胞弟,字立汤,人称四少君。马廷贤原在马廷勷所统领的西军中任职,官至二十七师副师长。民国17年(1928年)5月,河湟地区发生了马仲英兵变。马仲英号称黑虎吸冯军,自任司令。马廷贤被马仲英任命为副司令。之后,马仲英变兵三围河州城,使国民军伤亡惨重,变兵气势日盛。6月,马仲英将变兵改称西北边防联盟军,自任司令,以马廷贤为副司令,继续同国民军战斗。11月,甘肃军务督办刘郁芬为了消弥兵变,从各地调集兵力,增援河州。共6个
马廷勷
  马廷勷字少翰,马占鳌之孙,马安良的第三子,人称三少君,生于1889年。1903年中秀才,1909年选拔为贡生。历任凉州镇总兵、凉州镇守使等职。民国15年(1926年),任国民军暂编第二十七师师长。冯玉祥在南口与奉军作战时,马廷勷派其弟马廷贤旅前往参战。此战冯军不利,马廷贤随国民军回甘。后马廷勷与马麒联合奉系张作霖反冯。张委马麒为甘肃督军,马廷勷为甘肃省省长。民国17年(1928年)马仲英在河州举旗反冯时,适值马廷勷为叔父马国良奔丧到大河
马蓉瑛
  马蓉瑛生于1935年,回族,祖籍漠泥沟前川,系马步芳侄孙、马绍援之女。1949年随家人前往台湾,现定居沙特吉达市。马蓉瑛中年丧夫,她克服异国他乡的重重困难,独自抚养六个子女读书成才,其中三个子女留学英美等国,获博士学位。虽长期身居国外,但她多年来情系祖国,热爱故土。改革开放初期,饱尝思乡之苦的马蓉瑛在众多沙特临夏籍华侨中率先恢复与家乡亲友的联系,热情接待来自祖国特别是临夏、西宁赴沙特朝觐的哈智,帮助他们解决旅途中的各种困难。1992年,
马经武
  马经武生于1934年,回族,祖籍马集镇多木寺村。其父20世纪40年代中期曾任国民政府青海省财政厅厅长、建设厅厅长职务。1949年解放前夕,马经武随家人前往台湾,后侨居沙特阿拉伯塔伊夫。当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古老的神州焕发生机,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时,马经武率先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和家乡亲友取得联系,本着爱教爱乡爱祖国精神,每年为中国朝觐哈智提供接待照顾,在语言、医疗、教义、购物等方面给予更多协助,关心备至。1997年,朝觐地米那发生火灾,部分
黄书田
   黄书田,生于1909年,号白石山人,坡头乡黄家窑村人,民国时迁居临夏市。少入私塾,读书五载,酷爱书法,在先生的精心授教下,学写大楷初见功力。后因贫辍学,在一杂货店做店员,他常在柜台上置一青砖,用红土练字,晚间回家后在废纸上写字揣摩,几十年如一日,临名家书帖,集各家之长,形成笔锋遒劲、善书大字的风格。时逢书法家封嘉勋先生指点,书艺大进,常应人之邀书写条幅,曾为马步青书写条屏,马步青装裱悬于客厅。解放后,黄书田继续从事商业工作,当时店少而
(19091980)
卢耀天
  卢曜天,1916年出生,韩集镇姚川村人,无党派人士。1935年,临夏中学初中毕业,获头名殊荣,当年赴省会考,名列前茅,一时传为佳话。1947年,当选临夏县参议会议员,曾为减轻农民税务负担、掩护中共地下党员等做了许多有益工作。1949年,国民党马家军韩起功部从姚川村抓兵5人,他冒险进城,以欢送乡邻子弟入伍招待吃饭为名,游说驻军团长批准,从陕山会馆新兵集中营领出王建国、蒲玉龙、卢尕成等5人,伺机逃脱。为避破孩,远走甘南,直到临夏解放才从藏区
(19161999)
徐登举
   徐登举,笔名松石、古西域葱岭晴雪楼主,路盘乡刘家村人。1939年2月出生干甘肃临夏。1964年毕业于西北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新疆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理事、新疆喀什地区文联秘书长、喀什地区书法家协会主席、世界禅佛书画家协会副会长、研究员、中国亚西亚书画研究院中外书画鉴赏家、山柬荷泽地区书画研究院名誊院长、澳门东方国际画会名誉画师、中国葱岭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喀什书画院院长。绘画师承旺岳云、赵望云先生,在
侯巨卿
  侯巨卿,男,汉族,生于1912年,原籍甘肃省临夏县土桥镇侯段村,青年时期曾助资创办临夏兴华中学、桥寺学堂,并任桥寺学堂校董。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在兰州经营西北地区邮寄托运生意。1949年初,由牙含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秘密发展唐仲绳、申志钧、王子和、赵廷贤、胡培芬、胡应清、张映泰等7人为地下党员,组建中共临夏在兰地下党支部,并任书记,秘密开展地下工作。临夏在兰地下党组织的建立,为陇右工委在兰州的活动提供了联络点,团结了临夏在兰州
(19121949)
宋承周
  宋承周(1916-1973),曾用名厚才,字应天,原籍临夏县双城,民国时期迁居临夏市炉院街。青少年时期就读于导河县(今临夏)中山小学、五县联立中学,毕业后随父研究中医,后与人合开“兰茂堂”和“中和堂”药店,诊病售药。解放后曾到临夏市中医进修班学习,1958年经省卫生厅考试合格,保送到北京中医学院教师教研班学习两年。期间刻苦钻研中医学理论,毕业后分配到甘肃中医学校任教师,主讲《金匮》、《内经》等中医基础课,后因患病退职。1964年复职,在
(19161973)
何宗福
  何宗福 1931年10月20日出生,临夏县莲花镇曙光村3社人。1949年8月,在兰州入伍,参加解放军第3军第8师24团,同年入党。1952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被编入志愿军第一野战军第六团第二营八连二排八班,任副班长。1955年在朝鲜战场负伤致残。1956年复员,分配到水电四局后勤处。1961年下放回原籍临夏,务农,任初级公社副社长。从深度昏迷中苏醒,已是三天过后。苏醒后的何宗福努力睁开眼,使劲转过疼痛的身子,发现自己已躺在
古世忠
   古世忠(1882-1968),回族,祖籍武都县。清末到麦加朝觐,故称“哈智”。民国初年到临夏行医,民国十七年(1928)移居韩集,开设“育生堂”药店,1956年公私合营时合入韩集诊所。1958年在韩集卫生所任中医大夫。古世忠出生中医世家,自幼受祖父指教,后经临床实践,医术日精,擅长妇科、儿科,精于“固本”,人称“温补先生”。处方列入《甘肃省验方集锦》。一生授徒5人,晚年行动不便,却从不拒绝求医者。家道虽不富裕,但时常以药资助贫穷患者,
(18821968)
金可南
  金可南(1883-1976),临夏县桥寺乡尕金家村人,兄弟四人,行三,世代务农。青年时学得烹饪手艺,人称“金厨子”。后遇一道人因病卧倒门口,救治到家,精心护理,道人临终时赠以治骨折秘方,嘱其用于治病救人,不可敛财。此方治粉碎性骨折疗效比较显著,求医者络绎不绝,金可南遵嘱不索钱物。四川、青海、新疆、兰州等地的病人也慕名前来救治,治愈骨折病人无数。金可南去世后,其子孙按照秘方,继续行医治病。
(18831976)
王志仁
  王志仁(1891-1961),临夏县刁祁乡友好村人。青少年时期就读于临夏市文庙私塾,后入兰州师范,毕业后临夏任教。他爱好中医,长期坚持自学,细心揣摩,1943年弃儒从医,在尹集“福顺堂”坐堂行医。1946年在马集自开药铺,售药坐堂。1956年公私合营后,-合诊所,1958年转入马集卫生院。以妇科见长,在刁祁、马集一带颇有名气。王志仁传艺于子联奎、孙克俭,祖孙三代均殁于医疗岗位,救治病人无数,为当地群众称道。
(1891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