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历史人物介绍
范隋
  范隋(?-?),字不详,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唐朝咸通其间为处州丽水(今浙江丽水)县丞,遇战乱不能回乡,因此定居于苏州。范履冰之六世孙、范仲淹之高祖。范隋并不知名,唯其五世为范仲淹,所以现世仍然藏有其告身(即委任状)《范隋告身》。
[]
岳建民
  岳建民,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5月出生于陕西省彬县,籍贯陕西彬县。1984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1987和1990年在该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研究。以传统功效、分子生源合成途径和化学结构为导向,对150多种重要药用植物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化学和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了800多个新天然化合物,包括大量新骨架类型和重要生物活性的分子,阐明了相关药用植物资源
有机化学家
王文才
  王文才(1919~1994),原名王狗牛,陕西省邠州县(今彬县)东后区北楼村人。10岁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十多岁开始随母下田劳作,时有替人放羊换取畜力,16岁给人做长工。1937年2月,在邠州县张洪镇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改名文才,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侦察参谋、指导员等职,参加过神头岭、东洋关和平型关反扫荡战斗,亦参加过百团大战的部分战斗,曾负伤三次。1947年后从事部队后勤工作,先后在西线兵站和后勤部军械仓库任协理
(19191994)
孙建
  孙建,男,汉族,1980年5月出生,山西省彬县人,生前系乌鲁木齐市宏大出租车车队驾驶员。2001年3月荣获“乌鲁木齐市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6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治安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001年10月被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全国人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称号。2001年1月22日凌晨零时许,乌鲁木齐市万科出租车队驾驶员周建民驾驶出租车行驶至解放南路兵团农行附近时,一名中年男子上了他的车,当车行至新华南路附
李晓霞
  李晓霞(1942~1991) 女,祖籍永寿县。11岁进入邠县文声剧团学艺,曾拜西安三意社著名旦角张镜堂为师,13岁即成为剧团的小台柱。工小旦、兼演青衣,从事秦腔艺术近40年,演出60余本历史剧和现代戏。对唱腔、演技、化妆不断探索,有所创新。唱腔圆润脆甜,轻柔耐久,字清音饱,刚柔相济、声情并茂。扮相秀美端庄;表演细腻生动,注重人物心理、精神、性格的准确刻画,成功地塑造了王宝钏、杜十娘、秦香莲、白素贞、蔡文姬、阿庆嫂等艺术形象,被誉为“彬地
(19421991)
李文学
  李文学(1919~1990) 车家庄乡街子村人。1935年10月在陕北参加了地方部队,开始革命活动。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1945年,先后在延安边区保安司令部和军委后勤部经济建设部工作,历任警卫班长、排长、石油推销处主任、延安利华行经理、绥远丰镇集成公司经理等职。1946年,任东北贸易部驻满洲里办事处处长。建国后,先后任东北贸易部驻满洲里口岸管理局局长、东北区进口公司经理、新中国机械进口公司副总经理、对外贸易部机关党委书记
(19191990)
肖玉成
  肖玉成(1918~1985) 城关镇西街村人。私塾小学毕业后,在县政府、专署供职。期间,从师老中医王克俭。建国后,弃政从医,居家应诊。1956年后,供职于县城关医院近30年。精通经络学、伤寒论,素以滋阴补肾著称。著有《脉诀探讨》《伤寒论著》,曾在省内杂志刊登。晚年编写出《养心诀》。
(19181985)
马继武
  马继武(1905~1984) 字经伯,祖籍北极镇东秦村,后移居西安市。青少年时在邠读小学,在西安上中学,后考入黄铺军校,为第二期学生。毕业后,在杨虎城、汤恩伯、胡宗南部任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33年奉杨虎城之命,回本县整顿地方民团,准备扩军。马排除异己,自任保卫总团团长,大肆抽丁派款,扩充民团,民怨沸腾。1936年离县。抗战时期,在河南周口一带率部抗击日军。一次,三面受敌,退无去路,带头跳入黄河。陕西会馆同乡以为壮烈牺牲,正备后事,
(19051984)
胡涵益
  胡涵益(1910~1974) 又名友三,水口乡水口村人。幼时习医,勤学成才。1932年在县城东街开设“卫生堂”药店,坐堂应诊。自制中药膏、丹、丸、散,方便患者。建国后,1956年合营于联合诊所。后在太峪地段医院、县医院、水口医院工作。胡擅长妇科,对“痨疟”治疗有独到之处,为陕西名老中医验方集献方10余个。胡在后半生医术更精,远近闻名,曾被陕西省中医研究所邀为研究员。胡教二子从小习医,长子志勋曾任县中医院副院长,是彬县中医后起之秀。
(19101974)
吴南
  吴南(1953~1972) 北极镇旺安村人。干部家庭出身。学生时期,以雷锋、王杰为榜样,勤奋学习,乐于助人。1970年8月毕业于西安中学。同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参加了襄渝铁路建设,任5851部队学生17连排长。在旬阳施工工地,吃住条件都很艰苦,吴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脏活累活带头干。一次去5里外一座山上背煤,年仅18岁、体重只有45公斤的他,竟翻山越岭背回148斤煤。枫树垭隧道开工后,他身先士卒,早上班,晚下班;打完风枪又装炮,扒渣过后又
(19531972)
王纪芬
  王纪芬(1921~1966) 凤翔县槐原村王家庄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毕业。曾任凤翔中学教师,凤翔师范学校代理校长,凤翔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2年10月~1966年8月任彬县中学副校长、校长。其间,兼任彬县师范学校副校长、校长。曾任中共彬县第二至第六届代表,第三至第六届人大代表。王在教学管理中,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培养,治校有方,管理得法。他严以律己,坚持带课,即是在患病期间,仍坚守工作岗位。他对教职工
(19211966)
史风莲
  史风莲(1876~1948) 女,西坡乡文家坡村人。自幼嫁于王家为妻。早年家境贫寒。1929年年馑,史用野菜糊救活本姓五老婆婆之命。1947年春荒,她将自家存粮14石借给邻居度荒。民国时期,她家被3次抽丁,糜费不少钱财,生活紧张。贫寒生活,繁重劳动,使她养成勤俭质朴、刚毅不屈的性格;灾荒年馑、穷人间相帮互助,磨炼出贤淑仗义的品德;官府横征暴敛,激起她对旧社会的憎恨;共产党打富济贫,秋毫无犯,使她产生了拥护革命之情。1948年4月,中共北
(18761948)
孙德荣
  孙德荣(1917~1947) 原名德润,又名玉瑞,龙高乡高村人。3岁丧母,5岁亡父,兄德5抚养。幼时勤奋好学,颇得塾师赞赏,因家境日寒,辍学务农。闲暇苦读古典小说和进步书刊,萌发了朴素的爱国思想。1934年,应招投入杨虎城的西安绥靖公署教导营,被编入中共地下党员殷义盛任连长的2连。由于吃苦耐劳,深得杨虎城赏识。1935年,陪同杨长子拯民去蒲城尧山中学读书。1936年“西安事变后”归队,赴抗日前线。因作战有功,先后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
(19171947)
陈凤岐
  陈凤岐(1905~1947) 幼名嗣儿,永乐乡陈家庄村人。1933年3月16日,经中共地下党员赵宏钧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春,在北极塬组织、开展了农-动。秋季参与组织领导了打倒永乐民团团长吴志文的斗争。1936年2月,参与组织了围攻田家城、砸毁-局的斗争。八九月间,发动永乐地区18个村300余名群众开展“交农”斗争。农历十一月,在抗日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三团团长黄寿发,政委谢斌等人支持协助下,组建了永乐独立营,陈任指导员。该营后被编入
(19051947)
胡彦英
  胡彦英(1911—1937) 永乐乡军村人,出生于贫苦农家。19岁,被永乐镇保安分团抓丁。由于受到刘志丹,谢子长领导的红军革命的影响,1933年2月9日晚,组织自己所在2排9名士兵于永乐镇民团驻地起义,后被红26军2团收编。1934年6月,胡被任命为红26军42师骑兵团1连指导员。胡随骑兵团转战陕甘边,奋勇杀敌,立下战功。10月中旬,26军42师组建2团,胡被任命为团政委。这时,团长刘景范负伤疗养,胡率领2团,先后歼灭了志丹县旦八寨子民
(19111937)
王战奎
   王战奎(1910~1935) 又名王富贵,义门乡庙岭村人,出身贫苦家庭。1928年秋,被征在长武县亭口镇国民党军队当兵。1932年逃离回家。这时,国民党邠县地方政府大办民团,抽丁派款。王顶名去永乐民团当兵,被委任班长。民团残酷训练,百般-,使壮丁不堪忍受。王结交穷苦兵丁,分头串连,准备-。1935年2月18日,互和李振海率领民团50名壮丁兵宣布起义,连夜投奔红军。22日,在正宁县南邑村收编为中国工农红军26军42师3团4连,王任连长。
(19101935)
白彦虎
  白彦虎(1841~1882)回族。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陕西泾阳(一说陕西邠州,今彬县)人。幼年在清真寺读经、习武,曾在清军当兵,后回乡务农。同治元年(1862)五月,泾阳县地主团练杀戮城内回民,激起泾阳、三原两县回民愤怒,集聚围攻两县县城。白奋起加入义军,参加了围攻泾阳县城和攻打西安金胜寺、六村堡等战斗。二年(1863)九月,回民起义军在咸阳苏家沟(今属咸阳市渭城区)的据点被清军占领,白率领一部分义军经礼泉、乾州(今乾县)、邠州(今彬
[] 清代陕甘回变的回军领袖 (18411882)
陶谷
   陶谷(903~970年),字秀实,本姓唐,因避后晋皇帝石敬瑭讳改。北宋大臣,邠州新平县(今陕西彬县)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好读书、善写文章,起家校书郎,单州军事判官。后晋宰相李崧赏识他的才学,奏为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后改为监察御史,迁虞部员外郎,知制诰兼掌内外制。天福九年(944),加仓部郎中。他见台司审案时既不及时裁决,又不去认真调查,于是提出一系列革除弊端的建议,被朝廷采纳。后拜中书舍人。后汉朝,任给事中。后周初为右散骑常侍,世宗即
[] (903970)
杨思权
   杨思权(?~943年),邠州新平(今陕西彬县)人。梁乾化初为军校。贞明二年(916),转弓箭指挥使、检校左仆射,累迁控鹤右第一军使。后唐庄宗灭粱,杨思权补右厢夹马都指挥使。明宗天成初年,迁任右威卫将军,加检校司空。明宗子秦王李从荣为河东节度使,以冯赟为副使,思权为北京步军都指使担任参佐。从荣素来骄横,不亲公务。而河南尹宋王李从厚年少,谦恭好礼。明宗乃派人劝说从荣,并用从厚的长处进行激励,从荣很不高兴,告诉思权:“天下共贤河南而非我,
[五代十国] (?~943)
朱玫
   朱玫(?~887年)、王行瑜(?~895年),均为唐末镇将,同为邠州(在今陕西彬县)人。少时习武,应募戍边,以功历任郡守。僖宗乾符末年(879)朱玫领邠(彬)宁节制。王行瑜为朱玫部将。广明元年(881)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关中,僖宗逃往成都,朱玫在关中与起义军作战,受重伤不死,僖宗擢他为邠宁节度使。他收集泾原、岐陇各镇兵八万人马,在兴平、户县一带与义军作战,遭失败。中和元年(881)夏,王处存派人请太原李克用出兵帮助唐军作战,唐军
[] (?~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