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历史人物介绍
孙髯翁
  孙髯翁(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岁(1685)。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是布衣孙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孙髯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孙髯是清康熙到乾隆年间人,祖籍是陕西三原,
[] (16851774)
张亚雄
  张亚雄,1912年生,陕西三原人,194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入伍。历任团长、师参谋长、武警青海省总队总队长、公安部队干部学校副校长、第二炮兵学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学院顾问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3年12月17日在武汉逝世,享年101岁。
(19122013)
柳静
  柳静,1924年6月出生,陕西三原人,1937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1942年12月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总后青藏办事处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政委、第四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第四军医大学顾问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因病于2016年8月2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19242016)
李屺阳
  李屺阳,女,1918年生,陕西三原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经组织安排赴山西阎锡山部队工作。后回三原武字区开展革命工作,曾任中共三原中心县委妇女部部长、1941年赴延安,先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妇委会委员、陕甘宁边区妇联宣传部部长。建国后,任军代表接收西安女子中学、西安女子师范学校,1950年任西北妇联宣传部部长兼任《群众日报》妇女专刊主编、1951年3月任《西北妇女画报》主编。1952年冬任全国妇联宣教部
(19182012)
左文辉
  左文辉,1909年3月4日生于陕西三原独立乡,1930年9月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2月在杨虎城陕西省警备第三旅二团一营三连当兵,后任排长。1932年4月参加“两当起义”,任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后三连副连长。兵变后去甘肃接上组织关系,后与党失去联系:1936年冬参加陕北红军。1937年6月恢复党组织关系。1941年在耀县保安大队工作,先后任关中司令部参谋、陕甘宁边区新宁县保安大队大队长。1942年参加关中司令部整风运动、194
(19092014)
周莹
  周莹(1869-1909)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据传天资聪颖,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家逐渐家道中落,她历经坎坷建立起陕西吴氏“商业帝国”,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成功女商人。周莹终生未再嫁,她的一生都在商海博弈,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她广济百姓的义举和远见卓识的经商理念至今还被当地人们广为流传。经商周莹进入泾阳安吴堡大户吴家,并嫁给吴家少爷吴聘,后其夫吴聘和其公公均因故去世,吴
[] 清末陕西女首富 (18691909)
孙皓晖
  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2013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有与同时代人相同的基本经历与阶段归宿。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获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的专家。1993—1997年,基于对中国原生文明的思考,完成136集《大秦帝国》文学剧本的创作,同期开始《大秦帝国》的案头准备。1998年后,辞职专事写作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其中第一部《黑色裂变》入选中宣部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生在老秦孙皓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出生地陕西省三原
于望德
  于望德(1910-?)陕西省三原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长子。早年赴英国留学,先入爱丁堡大学,获法学士学位。后入伦敦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党英国爱丁堡支部书记。返国后历任重庆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国民政府行政院县政计划委员会法制组专门委员,经济会议政务组副主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参事。后在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十三期和国防研究院受训。履历1945年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驻哥伦比亚全权公使;6月兼驻委内
于彭
  于彭,字仲岑,陕西省三原县人,1916年农历九月九日出生。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之子。台湾“外交部”官员。金陵大学肄业,英国爱丁堡大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研究员。著有《不承认主义在国际法上之地位》(英文)。在台湾历任“外交部”专员、专门委员,“情报司”副司长、简任秘书兼“国外经济文化事务委员会”执行秘书,“研究设计委员会”委员兼执行秘书,“行政院”参议。曾任“台湾驻秘鲁大使馆参事”、“台湾驻牙买加大使馆代办”、“台湾驻菲律宾大使馆
宗兆鹏
  宗兆鹏(1934-1971)籍贯陕西省三原县。于一九四九年五月参军,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宣传员,工作员,文教,助理员,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后勤部政治处主任等职务。于一九七一年元月三日病故,终年三十六岁。
(19341971)
高三
  高三(1812~1903)乳名红娃,又名宝童、明春,入武林后改为高占魁,号鹞子高三。陕西三原人。自幼从大哥习武,清道光十年(1830)拜三原县峪口山清麓寺僧人圆净为师,被传与十八罗汉腿功,并于十七年(1837)被圆净荐往少林寺深造三年,学到了“心意拳”、“-拳”、“十字战拳”与棍术等武功。返家乡后,被父亲安排在县城自家开的鞋铺当掌柜。他无意经商,整天寻师访友,先后与陕西名拳师临潼“黑虎”邢三、潼关“饿虎”苏三和耀县“通臂”李四结为挚友,
[] (18121903)
安吴寡妇
  安吴寡妇(1868~1910)原名周玲。出生于陕西泾阳鲁桥孟店(今属陕西三原),嫁到泾阳安吴堡吴家后,称吴周氏,因刚结婚丈夫即去世,当时人多称其为吴家寡妇。泾阳吴氏祖籍江苏。传说唐朝时吴家有人在泾阳当官,选定嵯峨山麓的安吴堡村安家,此后即以泾阳为籍。大约在清初,吴氏家业开始兴盛发达,逐渐修成东、西、南、北、中五院,兄弟分居经营。其中以东院,即贰仪堂最为兴旺。清咸丰六年(1856),贰仪堂主人的独生子吴聘得了不治之症已奄奄一息。为“冲喜”
[] (18681910)
李子健
  李子健(1901~1966)原名秉乾。陕西三原人。1922年渭北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1月,受共青团中央派遣回三原,协助在三原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的共青团员姚志哲建立团组织。2月23日,三原的共青团员在李的指导下开会,正式成立了共青团三原特别支部。与此同时,他还在三原领导建立了渭北青年社。共青团三原特支通过渭北青年社,组织青年学习《新青年》《向导》和一些马克思主义著作
(19011966)
张宝泉
   张宝泉(1901~1928)字仲苍。陕西三原人。1915年入三原渭北中学,后转学陕西省立三中。在西安上学期间,因兵荒马乱停课达一年之久,使他十分苦闷,于1920年毅然奔赴天津,考入南开中学。五四运动后的京、津,新思潮风起云涌,青年学生思想极为活跃,张深受影响。1922年加入共进社,随后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和南开中学的陕西同乡武止戈、屈武等创办《贡献》月刊,积极宣传新思潮和社会主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社会主义青年
(19011928)
邹子良
   邹子良(1879~1914)名炎,字子良。原籍甘肃宁州(今甘肃宁县),寄居陕西三原,遂以三原为籍。少年时家贫,给某富家作书童。在送主人之子去私塾读书时,常偷听塾师讲课,竟能借书诵读。这位塾师见他聪慧过人,力劝其主人供他读书。邹在主人的帮助下,数年后考取童生,又被资助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与南雪亭等创办西安女子小学堂,提倡女子放足,并说服妻子、岳母与妹妹带头。同时积极参加同盟会在陕西领导的反清斗争。邹还与高祖宪等同盟
(18791914)
员凤林
  员凤林字悔生,号梧桐。陕西三原人。清咸丰六年(1856)中举,次年中进士,授兵部主事。因父母年老,请假归家奉养,先后讲学于耀州(今耀县)、华州(今华县)和咸阳各书院。同治初年,陕西回民起义。员追随官府说服百姓捐助镇压回民军饷,清廷奖他员外郎衔。多隆阿率军入关中镇压回民起义,召他任参军,随行西安,以参赞机宜有功,保荐为知府。吏部欲调他往广东任职,遇亲丧,归家服丧。期间,曾主讲大荔丰登书院,假满进京,受到大学士荣禄器重,派其监修惠陵。竣工后
[]
梁世勋
   梁世勋(生卒年不详),字廷庸,号鹤汀,陕西三原县人。其父梁加琦为蜀军统领,他由一品荫生授任奉天(今辽宁省)治中县令。后擢为刑部员外郎,升郎中,出任永平知府。在任10年,升任两淮盐运使,再迁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因政绩卓著,被升为广西巡抚。在广西,他修缮书院,装饰文庙,发展文化事业。调任安徽巡抚,他见长江岸边炎凉嘴处常有商船沉没江中,即捐资开故道以分水势。江涛减弱,有利于商船航行。后被调入朝任户部侍郎。为压缩军饷开支,他率将士屯垦新疆巴
[]
孙枝蔚
  孙枝蔚(1620~1687年),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县人。其家世代为商,明末农起义领袖李自成率军入关中,他招集乡兵抵抗,遭到失败,只身逃至江苏江都经商。后专心读书,学习古诗文,遂擅长作诗。名士王士祯在扬州为官,慕其诗名,与他结交。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举“博学鸿儒”科,他因年老不愿应试,朝廷特旨授他内阁书。他的诗词作品,充满激昂之情,多雄壮之音,受当时人赞赏。著有《溉堂前集》9卷,集6卷,后集6卷。
[] (16201687)
张原
   张原(?~1524年),字士元,明代官吏。三原(故治即今陕西三原县)人。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就职后疏陈“汰冗员、慎工作、禁贡献、明赏罚、广言路、进德学”六事。他指出,百姓的贫困由于各级官吏横征暴敛及太监强迫贡献。而贡献的名目繁多,且美其名曰:“孝顺”。太监们从百姓中索取数十数百,而向皇上进贡的仅一二。又说,为君者驾驭下属只是采取赏与罚,然而近来一些庸才尸位素餐的莫不封侯缠玉,有的足不出门也受重赏。但是,抵御外
[] (?~1524)
任圜
  任圜(生卒年不详),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其父任茂弘,曾任西河令,驻守太原,任圜随父于任上。他生得英俊潇洒,能言善辩,得晋王李克用见爱,以女嫁他为妻。李嗣昭任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泽州、潞州,任圜为观察支使。后梁开平元年(907),梁太祖朱温派遣大将康怀真率兵数万围攻潞州。晋王李克用派周德威为行营都指挥使,率兵支援潞州。次年正月,李克用病故,周德威暂且收兵,潞州孤城无援。李嗣昭见战局危急,问任圜“去就之计”,任劝嗣昭“坚守以待,不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