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历史人物介绍4
宋向辰
   宋向辰(1879—1917),又名宋元恺,耀县城关镇西街人,辛亥革命陕西奠基人之一。 宋向辰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自幼抱着“振兴中华”的宏图大志,发奋读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毕业于三原宏道学堂,公费留学日本,在陆军振武学校学习。留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并经常为陕西同盟会在东京创办的《夏声》杂志撰稿,捐助经费。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及东京明治大学,研究经济、军事,决心推翻帝制,振兴中华。三十四年(1908)
(18791917)
柳正礼
  柳正礼,曾任邠州士曹参军;柳公权他的祖父。
[]
柳子温
  柳子温,曾任丹州刺史,柳公权、柳公绰的父亲。
[]
董得理
  董得理 (1928~2000)笔名董墨。陕西耀县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延安大学文艺系文学班,1957年又毕业于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厅干部,西北荣誉军人-文化教员、教育干事,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群众文艺》、《西北文艺》,西北文联秘书,中共中央西北地区工作部文教组干部,《延河》杂志组组长、部主任、副主编,编审。中国作协西安分会第三届理事、主席团委员。获1988年中国作协全国优秀文学奖、1999年陕西省政府颁发的
(19282000)
白阿莹
  白阿莹 (1955~)笔名阿莹,陕西耀县人。工学硕士、高级经济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先后在陕西省国防科工委、省委宣传部、省国资委、省人大任职,现就职于陕西省政府。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国家级和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二百多万字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剧本,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学选集和中学生课外读本。著有短篇小说集《惶惑》,散文集《绿地》、《俄罗斯日记》、《重访绿地》、《旅途慌忙》,报告文学集《中国991
安黎
  安黎 (1962~)原名安双朝。陕西耀县人。中-员。1982年毕业于陕西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曾任高中语文教师,1988年后在耀县县委党校、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从事教学、新闻报道和文学辅导工作。1992年以来历任西安市文联《美文》杂志社、副主编。陕西省作协理事。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痉挛》、《小人物》,中篇小说集《丑脚丫踩过故乡路》,散文集《丑陋的牙齿》,诗集《走进
令狐休
  令狐休,令狐整弟,敦煌人也。幼聪敏,有文武材。起家太学生。后与整同起兵逐张保,授都督。累迁大都督、乐安郡守。入为中外府乐曹参军。时诸功臣多为本州刺史,晋公护谓整曰:“以公勋望,应得本州,但朝廷藉公委任,无容远出。然公门之内,须有衣锦之荣。”乃以休为敦煌郡守。在郡十余年,甚有政绩。进位仪同三司,迁合州刺史。寻卒官。
令狐整
  令狐整,本名延。敦煌(今属甘肃)人,祖籍令狐(今山西省猗氏县),北周大将军。世为西士冠冕,祖父令狐绍安,官至郡守。幼聪敏,沉深有识量,家藏万卷书。曾任州主簿。西魏初年,元荣女婿邓彦据瓜州,拒不受代。大统十一年(545年),令狐整助西魏河西大使申徽抓获邓彦送往京师,宇文泰表为都督,授寿昌郡守。令狐整率乡亲二千余人随宇文泰军征讨,赐姓宇文整。北周初,任丰州刺史。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武帝建德二年卒。有子令狐熙。
令狐熙
   令狐熙(约539~602) 字长熙,甘肃敦煌人。历任吏部尚书、五曹尚书、汴州刺史、桂州总管等职。出身豪门世家,喜读书、善骑射、习音律,尤精“三礼”(《周礼》、《仪礼》、《礼记》)。隋开皇十七年(597),因桂州俚帅李光仕起兵,朝廷授熙为桂州总管,总领十七州诸军事,并被授予委任刺史以下官吏的特权。在桂五年,对岭南少数民族实行绥抚政策,颇受溪峒首领称道,各州县相与归附;又兴建各州县城邑,维护社会治安;开办学校,传播文化,改革不良习俗。仁
[] (539602)
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583~666年),唐初史学家、文学家。他的先祖世居敦煌,南北朝时迁于华原(今陕西耀县),其后代遂为关中人。德棻生长在一个书香世宦之家,青年时便以知识闻名。隋炀帝大业末年,他被任命为药城(故治在今安徽亳县东南)长。当时隋朝政局不稳,农民起义蜂起,他见社会动荡,就没有上任。公元617年,李渊父子起兵反隋,率军攻入关中,令狐德棻投奔李渊,被任命为大丞相府记室。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他担任起居舍人。武德五年(622)升为秘
[] 唐初史学家、文学家 (583666)
李傕
  李傕(jué,一说“傕”读音“què” )(?-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本为董卓部将,曾被董卓派为说客出使反董联军的孙坚军中,欲游说孙坚和亲结盟,但被孙坚拒绝。后被董卓的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大破朱儁,进而至陈留、颍川等地劫掠。192年董卓和牛辅被杀后,李傕归无所依,于是采用贾诩之谋,伙同郭汜、张济、樊稠等原董
[三国] (?~198)
令狐峘
  令狐峘(?~805年),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令狐德棻五世孙,史学家。他博学善撰,尤长文史。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遇“安史之乱”发生,他避乱入终南山。肃宗朝他初仕为华原县尉。当初他曾几次跟随杨绾求学。时杨绾在朝任礼部侍郎兼修国史,即推荐他充任修史之职,被擢为右拾遗,累迁为起居舍人。代宗大历年间,他任刑部员外郎,迁司封郎中,知制诰,仍兼史馆修撰。德宗时被贬为衡州别驾,后迁为衡州刺史。贞元三年(787)李泌为宰相,将他召入朝授太子左庶子
[] (?~805)
柳公绰
  柳公绰(765—832),字宽,号温子,今耀县阿子乡柳家原人。出生于官宦家庭。 柳公绰性格庄重严谨,讲究礼法,孝敬父母,喜爱结交朋友,被举贤良,授为校书郎。他广泛研究政治、军事、文学、书法,尤其喜爱兵法。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官封渭南尉。从政后,他惩恶助善,依法行事,体察民情。在任渭南尉期间,正值灾荒,便令官府节约开支,少征或不征赋税,设法使百姓度荒。当部下劝他吃好些时,他说:“四方的百姓都在忍饥挨饿之中,身为父母官,岂能一人独饱
[] (765832)
令狐绹
  令狐绹,(795-872)晚唐朝大臣、政治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东南)人。字子直。令狐楚子。性懦,精文学。唐文宗李昂太和四年(830年)进士,开始从政。前后担任过弘文馆校书郎、左拾遗、左补阙、户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唐武宗时任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刺使。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起任宰相。此后一直在这个职位上工作到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大中十三年秋八月,为山陵礼仪使。唐懿宗时,出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前后担任宣武、淮南等四镇
[] 唐朝宰相 (795872)
傅嘏
  傅嘏(209—255),字兰石,今耀县稠桑乡傅家原人。三国魏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傅嘏家族世代为官。他先后担任魏国的司空属掾、黄门侍郎、河南尹、尚书等,以功封阳乡侯。死后追赠太常,谥元侯。景初年间(238年左右),魏明帝将散骑常侍刘劭拟定的“都官考课法”(即当时考察官吏勤惰功过并给予升降赏罚的制度)交付大臣商讨。傅嘏尖锐地指出其弊病在于生搬硬套西周时期的制度,严重脱离魏国的实际,并建议改变选拔人才专由吏部一手包办的做法,实行乡举里选,
[] 曹魏时著名名理学家 (209255)
孙思邈
  孙思邈,汉族,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孙思邈,出生于西魏时代,生于581年卒于682年,是个百岁老人,孙思邈的年龄现今有六种说法:最小的101岁,第二种说法是120岁,第三种说法是131岁,第四种说法是141岁,第五种说法是165岁,甚至还有168岁的说法。为唐代著名道士,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幼聪颖好学
[]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祖 (581682)
范宽
  范宽(约950~1027年),本名中正,字中立。北宋著名山水画家,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宽和,人呼范宽。生活于北宋前期,名列北宋山水画三大名家之一。画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与李成为北方画派之代表。范宽的作品以关陕一带真山真水为描写对象。他强调师法自然的同时,突出独创,而不是拘于师承某家。他常往来于终南山、太华山一带,对关陕景色有深刻的感
(9501027)
令狐楚
  出将入相的中晚唐诗人令狐楚,究竟是何方人士?旧说颇异。《唐才子传》云其:“(令狐)楚牞字壳(悫)士,敦煌人也。”《全唐诗》又云“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也。”然而,令狐楚却自云其为太原人,在《全唐文》543卷所收录的令狐楚所作《盘鉴图铭记》中,文末题署“太原令狐楚”,便是明证。此文所著时间为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时令狐楚在汴州(今河南开封)任宣武军节度使。《唐才子传》出自元人之手,《全唐诗》出自清人之手,所述非辑自本人,故不足为凭。
[] 将相诗人 (766837)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唐代书法家、诗人。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吸取了颜,欧之长,在晋人劲媚和颜书雍容雄浑之间,自创“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柳公权亦工诗,《全唐诗》存
[] 中国古代十大书法家,楷书四大家 (778865)
傅玄
  傅玄(217~278年),字休奕,西晋初期著名学者、诗人。北地郡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其祖父和父亲先后在汉魏朝担任太守之职。他少年时因父母早亡,身处孤贫之中,折节发奋读书。魏明帝景初年间(237~239),傅玄以学问渊博,善写文章而驰名,被推荐到朝中担任尚书郎,奉命与他人共同编撰《魏史》。后迁为弘农郡太守,领典农校尉。他关心国事,曾几次向朝廷提出改革吏治的方略,对改进朝政多有裨益,受封为鹑觚男。到魏末时,晋王司马炎主持朝政,傅玄被擢为散
[] 魏晋时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 (21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