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历史人物介绍8
李弘
  李弘(652年-675年),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长子,是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显庆元年(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李弘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太子李弘因仁孝而得到朝野内外赞誉,但却体弱多病,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谥号孝敬,庙号义宗,葬于唐恭陵。人物生平高宗元子永徽二年(651年),唐高宗将在感业寺为尼的武则天重召入宫,封为昭仪。永徽三年
[] (652675)
李愔
  李愔(?-667年),唐太宗第六子,母隋炀帝女杨妃。初封梁王,授襄州刺史。广制封建时,改封蜀王,转益州都督。贞观十三年(639年),赐实封八百户,授岐州刺史。李愔时常无故殴打-,打猎不知收敛,多次非法,在太宗朝与高宗朝数度被贬官作为惩罚。永徽四年(653年),因吴王李恪同母弟之故而被连坐,废为庶人,流放巴州;不久之后又被改封涪陵王。乾封二年(667年),死于流放地。咸亨元年(670年),追赠蜀王,陪葬昭陵。
[] (?~667)
李泰
  李泰(620年-652年),别名青雀、惠褒,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次子,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史载李泰“聪敏绝伦”,雅好文学,工草隶,集书万卷,是当时的书画鉴赏家,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对书画鉴赏也相当在行。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表示若传位与他,百年后必杀子传弟,但谎言被拆穿后被降为东莱郡王。永徽三年(652年)十二月癸巳,濮王李泰薨,谥号恭,高宗追赠其为太尉、雍州牧,并将其厚葬。人物生平宠冠诸王李泰字惠褒,小字青雀,
[] (620652)
李恪
  吴王李恪(619-653年),唐太宗第三子,母亲是隋炀帝之女杨妃。李恪于贞观十七年被提名为二次立储人选,他善骑射文武才,是宗室贤王,曾任益州都督、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年初,房遗爱为活命想效法纥干承基,遂长孙无忌心意而诬告李恪谋反,致其遇害,在长安宫禁之内被缢杀,年约三十四岁,神龙元年(705年)年末李恪才被彻底的昭雪平反。人物生平少年历宦武德 三年(620年)六月,时年李恪两岁,以唐皇孙身份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
[] (619653)
文秀
  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
[]
杜悰
  杜悰(cóng)(794年—873年)字允裕(一说永裕),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司徒杜佑之孙 ,晚唐诗人杜牧的堂兄,又与李商隐为表兄弟。父杜式方为杜佑次子,杜悰以荫迁太子司仪郎,元和九年娶唐宪宗第十一女岐阳公主为妻,授予从四品上阶的殿中少监,加封银青光禄大夫衔。历官京兆尹、淮南节度使、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剑南东川节度使。复镇淮南,再拜相。以检校司徒为凤翔、荆州节度使,加太傅,封邠国公。
[] 唐朝宰相 (794873)
宇文融
  宇文融(?~730年),鲜卑族。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唐玄宗朝大臣。他首先提议进行括户括田,短期内增加了国库收入,缓解了农民逃亡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受到玄宗皇帝的信用和农民的拥护。宇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开元初,他担任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主簿。京兆尹乾源曜赏识他“明辩有吏干”,推荐他入京任监察御史。农民-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广大农民被沉重的赋役所逼,逃离原籍,有的
[] 唐玄宗朝大臣 (?~730)
焦遂
  焦遂,唐朝人,平民,以嗜酒闻名,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等人为酒友,并称“饮中八仙”(亦称酒中八仙或醉八仙)。 -史籍记载 杜甫《饮中八仙歌》称:“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阔论惊四筵。”  相传焦遂口吃,但据唐代袁郊所撰《甘泽谣》陶岘条,有布衣焦遂,而无口吃之说。
[] 饮中八仙
苏晋
  苏晋(676年—734年),唐代诗人。作品有《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等。数岁能属文,作《八卦论》。吏部侍郎房颖叔、秘书少监王绍,见而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应进士,又举大礼科,皆上第。先天中,累迁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明皇监国,每有制命,皆晋及贾曾稿定。数进谠言,以父珦年老,乞解职归侍。开元十四年,为吏部侍郎。知选事,多赏拔。终太子左庶子。诗二首。李适之与贺知章、李琎、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共尊为“饮中八仙”。
[] 唐代诗人 (676734)
崔宗之
  崔宗之,名成辅,以字行。日用之子,袭封齐国公。历左司郎中、侍御史,谪官金陵。与李白诗酒唱和,常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诗一首。 李白,崔宗之,苏晋,张旭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璡、李白、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作品一览《赠李十二白》 崔宗之 凉风八九月,白露满空庭。 耿耿意不畅,捎捎风叶声。 思见雄俊士,共话今古情。 李侯忽来仪,把袂苦不早。 清论既抵掌,玄谈又绝倒。 分明楚汉事,历历王霸道。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馀。 袖有匕
[] 唐朝诗人
李琎
  大唐睿宗皇帝嫡孙,宁王李宪(唐玄宗李隆基长兄,谥‘让皇帝’)长子汝阳王李琎。李璡是唐朝玄宗时人物,是唐朝宗室让皇帝李宪的长子。官至太仆卿,又得到酿王的封号。擅长於弓及羯鼓,深得唐玄宗喜爱。据闻他曾获唐玄宗亲自教授羯鼓。 汝阳王亦是杜甫的诗作《饮中八仙歌》里的人名,在诗中排名第二。相关事件《赠特进汝阳王二十二韵》——杜甫写给汝阳王李琎的诗 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惟忠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 饮中八仙
张灵甫
  张灵甫(1903~1947)原名钟灵,亦作宗灵、钟麟,字灵甫。陕西长安人。11岁入小学,1921年进西安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1925年与同学赴河南,进国民军第二军军官训练团。不久南下广东,持于右任介绍信函,进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总部,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3月黄埔军校正式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张被编入步科第二团第二连。同年10月结业后到刘峙第二师的第一团第二营任见习官,旋任排长,随军北伐,讨伐军阀孙传芳。在江西德安马迴岭战役中,
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 (19031947)
唐少帝李重茂
  李重茂(695年—?),唐中宗幼子,为后宫所生,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皇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改元“唐隆”。李重茂即位后1个月,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李重茂,曾被封为温王,公元710年5月韦皇后毒杀中宗后,秘不发丧,伪造遗诏,立李重茂为太子。三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由韦太后临朝称制,相王李旦执掌政务。 公元710年6月,李隆基杀韦太
[] 唐朝皇帝 (695~?)
唐德宗李适
  唐德宗李适(742年5月27日―805年2月25日),唐朝第九位皇帝,唐代宗李豫之子。唐德宗李括初政清明,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在位期间发生“四王二帝”事件与“泾师之变”,决定实施革新却遭遇挫折。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李适驾崩,享寿六十四岁,谥号神武孝文皇帝,庙号德宗,葬于崇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天宝元年四月十九日(742年5月27日),李适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是唐肃宗李亨的长孙、唐代宗李豫的长子,母为睿真沈皇后。李适的整个
[] 唐朝第九位皇帝 (742805)
唐武宗李炎
  唐武宗李炎(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原名李瀍,唐朝皇帝,唐穆宗第五子。唐武宗在位期间平定泽潞镇,击败回鹘;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进行毁佛行动,巩固了中央集权,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公元846年,唐武宗李炎驾崩,成为唐朝又一位因为服食仙丹妙药而死的皇帝,谥号至道昭肃孝皇帝,庙号武宗,葬于端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唐武宗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是穆宗李恒的第五子,文宗李昂之弟。是继文宗
[] 唐朝第十五位皇帝 (814846)
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李豫(公元726年1月17日-公元779年6月10日),别名李俶,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唐肃宗之子。唐代宗曾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平定安史之乱,于宝应元年(762)登基,即位后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令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公元779年,唐代宗在紫宸之内殿驾崩,谥号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葬于元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讳豫,肃宗长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吴氏。以开元农历十四年十二月十
[] 唐朝第八位皇帝 (727779)
刘方
  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 刘方“性刚决,有胆气”(《隋书·刘方列传》)。北周时承御上士,不久因战功拜上仪同。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相州总管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恭外甥)对此不满,公开起兵反对杨坚(参见杨坚平尉迟迥之战)。刘方随上柱国韦孝宽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因功加开府,赐爵河阴县侯,邑八百户。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
[] 隋朝名将 (?~605)
杜预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军事上长于谋略,博学多识,特别喜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据《晋书·杜预传》引《上律令注解奏》,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繁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等,集解汇集了前人对《春秋左传》中记述的
[] 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22284)
杜如晦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不足惜也。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之才。大
[]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585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