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历史人物介绍5
李重俊
  李重俊(?-707年),唐中宗李显第三子,在神龙二年被立为皇太子,但由于他不是韦后所生,颇受猜忌。后来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视李重俊为眼中钉,地位更加危险。神龙三年七月,他率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矫制发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三百余人,先杀死武三思、武崇训,并杀其党羽十余人。又派李千里分兵守宫城诸门,自己则率兵自肃章门,斩关而入,欲杀韦皇后等人。不幸被拦阻于玄武门之外,士兵临阵倒戈,斩李多祚及李承况等于楼下,余党溃散。政变失败后,带下属奔
[] (?~707)
李巘
  李巘,李祗次子,李恪曾孙。李祗死后,李巘哥哥李岵有罪,李巘由是袭爵。官至宗正卿,检校刑部尚书。死后,加封太子少保。李巘性介直,常常当面指责他人的过错。历官清白,住的房子竟然都不能避风雨。但他还收恤家贫的甥侄,慈爱过人,家里也没什么积蓄,死后还是亲戚朋友们凑钱给他下的葬。有子,李宙(寅)袭爵。
[]
李祗
  李祗,李琨四子,李恪之孙,嗣吴王,做东平太守。安史之乱,河南、陈留、荥阳、灵昌等地相继失守。李祗在当地招募士兵,抗击反贼。这一义举得到了玄宗的大力赞扬和支持。李祗后来在朝廷历任太仆、宗正卿,并好结交文人墨客,与李白也有交情。
[]
李峄
  李峄,李祎次子,没有另两个兄弟显赫,但也身居要职。当时,李峘为户部尚书,李岘为吏部尚书、知政事,李峄为户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兄弟三人同住长兴里第,门列三戟,两国公门十六戟,一、三品门十二戟,荣耀无人可比。(根据唐制,三品以上官员可以门前立“戟”,以示尊贵。)
[]
李峘
  李峘,李祎长子,袭爵封赵国公。杨国忠当政,排挤与自己政见相左的人,李峘自考功名做睢阳太守,三弟李岘也做了魏郡太守,兄弟俩夹河治郡,都以理行著称。十四年后,李峘调到中央,做了武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安史之乱,安禄山攻入长安,陪同玄宗逃往四川。到在成都与陈玄礼等带兵,平郭千仞谋乱,因功加封金紫光禄大夫。马嵬驿兵变后,太子李亨被玄宗丢在北方,他便逃往灵武自行登基,是为唐肃宗,遥尊玄宗为太上皇。李峘的弟弟李岘当时为凤翔太守,留在肃宗身边辅佐他。安
[]
李祎
  李祎,李琨长子,李恪之孙。从小有大志,品行又非常好,李祎的母亲死的早,他把继母当亲生母亲一样孝顺。对异母的弟弟李祗也照顾有加,两人关系很好。到了该袭爵位的时候,李祎坚持要让弟弟继承父亲的爵位,这让中宗皇帝赞许不已,于是便格外开恩,封他为江王。到玄宗时,又迁为信安郡王。在各州做刺使,为官以严洁著称。最后,做到了礼部尚书,兼朔方节度使。当时,唐朝最大的边患是吐蕃,石堡城是吐蕃驻守的要塞,玄宗派李祎率河西、陇右大军冒死深入,一举攻破了石堡城,
[]
李璄
  李璄,唐朝吴王李恪之四子,封“归政郡王”。官至宗正卿(宗正寺的最高长官),后来受因为受李千里牵连,贬为南州司马,死于任所。子李襘,吴国公。
[]
李琨
  李琨 ,生年不详,薨于703年(长安二年),享年不详,祖籍陇西狄道。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第三子。653年(永徽四年),因父获罪而流放岭南;至684年,即武则天光宅年被赦免,而入仕途,颇有才干。死后,被追赠司卫卿。705年(神龙元年),被唐中宗追赠为张掖郡王。729年,即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年,因长子李祎贵盛,又被追赠“吴王”。
[] (?~703)
李玮
  李玮,生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薨于永淳元年(公元686年),享年36岁。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次子 ,母不明。神龙元年(墓志记载为神龙元年,《旧唐书》言“中兴初”),追封为朗陵郡王。现有墓志一方,墓葬不明。王妃,长乐冯氏, 唐故大将军耿国公冯盎之曾孙,南越王之后。长子李祚 ,袭爵朗陵郡王;次子李袨,原名褕,出继蜀王愔;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加银青光禄大夫、秘书少监。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封广汉郡王、太仆卿同正员
[] (650686)
李仁
  李仁 (646年-708年7月5日 ),祖籍陇西成纪(陇西狄道),唐朝宗室、将领。唐太宗李世民之孙,吴王李恪之嫡长子。前半生因父亲获罪流放岭南,颇多坎坷。后在武后、中宗两朝,历宦多任,颇得宠信。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广益二州大都督,受封成王。708年(景龙元年),与节愍太子李重俊、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景龙政变,诛杀武三思、武崇训,后又欲杀韦后,事败被害,时年六十二岁。《旧唐书》言其本名“仁”,因武则天赞语而更名“千里”;墓志言其表字“仁”
[] (646708)
李缮
  李缮珍王 ,初名况,唐顺宗李诵十六子。王洛交,后进王。贞元四年,始王洛交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宣城、德阳、河东、高平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衡、钦、会、邵、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亡薨年。
[]
李绾
  福王李绾,唐顺宗李诵十五子,母庄宪皇后。贞元二十一年,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衡、钦、会、珍、邵、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历魏博节度大使。咸通元年,进拜司空。王五十七年,咸通二年薨。
[]
李纁
  会王李纁,唐顺宗李诵十四子。贞元二十一年,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邵、钦、衡、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六年,元和五年薨。
[]
李绚
  衡王李绚 ,唐顺宗李诵十三子。贞元二十一年,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邵、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二十二年,宝历二年薨。
[]
李绮
  李绮(?-833年4月7日),唐朝皇子,本名李浥,是唐顺宗李诵的第十一子,生母不详。贞元四年(788年),李绮被祖父唐德宗封为河东郡王(《旧唐书》为德阳郡王,本名李湑)。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绮被父亲唐顺宗封为和王,太和七年(833年)三月十四,李绮去世。和王李绮 ,初名浥,唐顺宗李诵十二子。贞元四年,始王河东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宣城、德阳、高平、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
[] (?~833)
李絿
  冀王李絿,初名湑,唐顺宗李诵十一子。为太常卿。贞元四年,始王德阳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宣城、高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邵、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三十年,大和九年薨。
[]
李缃
  集王李缃,初名淮,唐顺宗李诵十子。贞元四年,始王宣城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高平、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邵、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十八年,长庆二年薨。
[]
李结
  宋王李结 ,初名滋。唐顺宗李诵九子,母赵昭仪。贞元四年,始王云安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高平、晋陵、宣城、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邵、郇、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十八年,长庆二年薨。
[]
李约
  邵王李约 ,初名溆。唐顺宗李诵八子,母王昭仪。为国子祭酒。贞元四年,始王高平郡,与广陵、洋川、临淮、弘农、汉东、建康、晋陵、云安、宣城、德阳、河东、洛交十二王同封。二十一年,又与均、溆、莒、密、郯、郇、宋、集、冀、和、衡、钦、会、珍、福、抚、岳、袁、桂、翼二十王皆进王。王二年,元和元年薨。
[]
李综
  李综(?-808年4月10日),《资治通鉴》和《新唐书》作李总,唐朝皇子,本名李湜,是唐顺宗李诵的第七子,生母王昭仪。 贞元四年(788年),李综被祖父唐德宗封为晋陵郡王,授少府监。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综被父亲唐顺宗封为郇王,元和三年(808年)三月十一,李综去世。
[]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