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历史人物介绍2
黄竹斋
   黄竹斋(1886~1960)原名黄谦,又名维翰,字竹斋,又字吉人,晚号中南山人,又号诚中子。祖籍陕西临潼,后迁居西安府城,入长安籍。因家贫幼时常随母亲在府城街上拣煤渣,14岁随父亲打铁,18岁始发奋自学。从此,不论春夏秋冬,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刻苦读书,不仅阅读哲学、历史、地理和文学方面的书籍,还涉猎数学、历法、中医及生物方面的书籍;不仅研究中国哲学和自然科学,而且研究西方哲学和自然科学。当他的基础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之后,他最感兴趣
(18861960)
孙仁玉
   孙仁玉(1873~1934)名瑗,字仁玉。陕西临潼人。16岁当塾师,后考入泾阳味经书院,受业于刘古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被三原宏道工业学堂聘为教习。在宏道工业学堂,他结交了同盟会会员范紫东、高培支、刘介夫、李桐轩等,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受刘古愚思想之影响,孙决心以教育救国。三十二年(1906)联合同仁筹资办了雨金高等小学堂,并在该校增设女生班。后在陕西省一中和三中任历史、地理教员,还参与创办民立中学,任董事和教员,被誉为
(18731934)
徐经济
   徐经济(1900~1951)字子材。陕西临潼人。早年毕业于三原工职学校,以爱好体育投考金陵南通体育学校。1924年7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在学生第四队学习,加入国民党。毕业留校学习飞行。1925年到驻河南的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督办公署手枪营排长、连长、营长。国民军第二军失败后回陕,在冯之明部赵志杰旅任参谋长。1926年11月西安解围后,李虎臣反冯(玉祥)失败,徐即回家乡临潼。1929年又在西安第一中学任教。1930年冬杨虎城主持陕
(19001951)
王泰吉
  王泰吉(1906~1934)字仲祥。陕西临潼人。青少年时就读于西安同志小学、省立第三中学,1924年5月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第一期。到校不久,即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冬,中共组织派王去开封,在国民军第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胡景翼部学兵营任排长。他严格训练学员,并在所在连队建立了中共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发展成员四五十人。1926年春,国民军第二军在河南失败,中共组织派王到陕军甄寿珊部政治处工作,不久任甄部教导营学兵队
(19061934)
曹印侯
   曹印侯(1882~1913)名树勋,字印侯,亦作寅侯、音吼。陕西临潼人。因家境贫寒,少年失学。但他思维聪敏,计算快捷、准确,为人坦诚,深受乡亲敬爱。光绪二十八年(1902)20岁时,自悔失学之苦,毅然投本县包海涵受业,勤学钻研,从不懈怠,文笔奔放不羁,令人叹服。三十年(1904)转入横渠书院就读,得当时关中大儒张鹏一指教,后又得大儒王敬如讲授程朱理学,学业进步很快。此后,他回归乡里,筑土窑为书房,取名“逍遥洞”,终日研读古今中外贤哲遗
(18821913)
刘蔼如
   刘蔼如(1880~1968)陕西临潼人。从小即随母亲、兄长种田。稍长入村塾苦读,后进陕西高等学堂学习新学。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与郭希仁、曹印侯、贺绂之在西安设丽泽馆,接纳各方志士,抨击清廷腐败;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与曹印侯从西安返回渭北,谋招兵以图大举。闻西安起义胜利,遂集乡勇百余人连夜至临潼响应,县城得以光复。为镇压陕西辛亥革命,甘肃清兵大举东来,西路各县同时告急。刘与曹印侯按照郭希仁的意见在临潼招兵,未及半月得众三
(18801968)
田毅安
   田毅安(1894~1948)陕西临潼人。1911年考入三原乙种工业学校,1918年回乡筹建栎阳高等小学,任校长。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结业后留校任军校杂志社。不久,调任国民革命军长江要塞司令部上校秘书,参加北伐战争。后转入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任团长、旅长。1929年杨虎城附蒋参加军阀混战讨伐唐生智时,田任杨部政治部主任。1930年冬杨虎城任陕西省政府主席,他任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书记长。在此期间,他与杨配合默契,曾多次掩护、营救
(18941948)
庞诚斋
  庞诚斋(1907~1928)又名诚哉。陕西临潼人。1924年考入三原陕西省立渭北中学,受共产党员李子健等进步教师影响,1925年2月加入渭北青年社,不久成为共产主义青年团三原特支的第一批团员,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积极参加以三原学生为主体的国民会议运动,成为-的骨干和组织者。历任共青团三原特支宣传干事和团三原地方执委会委员,渭北青年社和渭北学生联合会负责人。1927年3月,被任命为中共三原地方执委会农委书记和国民党三原县党部
(19071928)
郭希仁
  郭希仁(1881~1923)原名忠清,字时斋,又字思斋,后改字希仁。辛亥革命后废原名,以字行世。陕西临潼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冬考入陕西大学堂,受梁启超等影响,批评时政,次年四月被开除。同年秋中举,得陕西学政沈卫批准,免试入宏道高等学堂读书。三十年(1904)会试未中,三十一年(1905)主讲于渭北学堂,即临潼县高等小学堂。三十三年(1907)春,得渭南知县张育生资助赴日本考察,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军事、教育、工农业生产、交通及商业
(18811923)
刘曾
   刘曾(生卒年不详),字鲁如,清康熙时地方廉吏。陕西临潼县人。青年时他曾跟随关中名儒李颙游学。康熙十八年(1679)中进士,授湖南辰州溆浦知县。此县地处偏僻,积年存在着田赋丁役不均的弊端。刘曾到任,深入民间了解乡情,组织人力丈量地亩,逐户造册登记,张榜公布,明申政府的赋役政策。这一措施,减少了下层官吏和豪绅从中舞弊的机会,深受百姓称赞。从此,百姓乐于从事生产,地无荒芜,减轻了群众负担。他在县治理三年,政声很高,被提为吏部主事,迁员外郎、
[] 刘曾
任厚风
  任厚风(生卒年不详),字仲礼,陕西临潼县人。顺治八年(1651)以拔贡任淮安府通判,后迁浙江严州府知府。遇属县遭受水灾,他打开官仓救济灾民,并请上司减免赋役。百姓感他的好处,为他立生祠。他被擢为福建粮道,再升任贵州按察使。当时清军初占贵州,有的百姓聚集准备武装起义,他虽逮捕了首领,但不问胁从,使许多平民免遭-。后升任湖北布政使时,各州县的赋役数额仍然沿用明末崇祯年间的条例,苛捐杂税项目繁多,百姓负担很重。他立即按朝廷新制定颁布的赋税条律
[]
吕震
  吕震(?~1426年),字克声,明代大臣。临潼(今陕西临潼县)人。洪武十九年(1386),吕震由乡举进太学。当时,朝廷命太学生到各郡县去考查,目的为了均衡贡赋,吕震奉旨到两浙(今浙江省)考查后奏报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很满意,晋升他为山东按察使试佥事。不久回京,调任户部主事,后又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夺取帝位为成祖。朱棣任命吕震侍太子居守。永乐元年(1403),调吕为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知府,不久调京任大
[] (?~1426)
李邦瑞
   李邦瑞(?~1235年),字昌国,以字行,京兆临潼(今陕西临潼县)人,他出身于农民家庭。幼年嗜学,勤奋读书。战乱之中,他逃亡到山西太原,投奔金军为小史,蒙古太师木华黎领兵南下攻打金国,金军失败,李邦瑞遂投降蒙古军,仍住于太原。蒙军将领知他有才学,便将他送往成吉思汗行营,在中书任职。1230年,元太宗窝阔台与南宋议和,派李邦瑞为使南下,他到达宝应(江苏宝应县),因南宋拒绝和谈受阻不能南下。后来,南宋同意和谈,李邦瑞方完成了使命。他北返后
[] (?~1235)
惠果
  惠果(746~805年),俗姓马,今陕西临潼县人。9岁出家,在青龙寺剃度,在大慈恩寺受戒后,入大兴善寺拜不空的弟子昙贞受学。后留在不空身边亲受密法,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学胎藏及瑜伽密法,名闻京师,代宗惊奇,即召问法,应对如流,帝知名不虚传。代宗大历二年,惠果21岁,即学成密法,主持青龙寺专弘密部。在青龙寺东塔院设灌顶道场,传授灌顶密法。上至朝廷权贵,下至庶民百姓,都从惠果受灌顶,时称密宗大师。顺宗永贞元年(805)在青龙寺逝世,终年60
[] (746805)
张俭
  张俭(约591~650年),字师约,唐初将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人。其祖父、父亲在隋朝为官,他是唐高祖李渊的从外甥。唐王朝建立,李渊授他右卫侍郎。贞观初,累迁为朔州(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刺史。唐初,-厥兵力强盛,不时出兵侵扰边境,颉利可汗动辄向唐边地的守令索要财物,“缘(沿)边诸州,递相承禀。”采取屈从、迁就的办法。张俭到朔州,拒不受颉利的要挟,太宗闻听嘉之。他广营屯田,一年收获粮食十万斛,“边粮益饶”。遇霜旱灾害,他劝百姓互相接
[] (591650)
张定和
  张定和(?~607年),字处谧,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人。隋朝著名战将。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却很有志向。平陈之役开始。他积极应征入伍,准备参战。临行前,苦于没有钱,便想将妻子的嫁妆卖掉。其妻坚决不给,张定和无奈,毅然从军。战斗中,他勇猛无比,立下战功。文帝闻知,拜他为仪同,并赏物千段。于是他愤然休妻。此后,又屡建功勋,加上开府,累为骠骑将军。突厥族袭扰边疆时,张定和跟随上柱国李充出兵抗击。两军相遇,张定和冲锋陷阵,被敌人刺中颈部,血流如
[] (?~607)
虞庆则
  虞庆则(?~598年),京兆栎阳(治今陕西临潼)人。本姓鱼,先辈仕赫连氏时,迁家于灵武(今宁夏陶乐)。世代为北边豪杰。父虞祥,北周时为灵武太守。虞庆则自幼性格雄毅、洒脱。身长八尺,胆略过人,长于骑射。常身披重甲,左右开弓驰射,而且能讲一口流利的鲜卑语,州郡豪侠都对他十分敬畏。早年只知打猎,后折节读书。仕周,拜中外府行参军,稍迁外兵参军事,袭爵沁源县公。宣政元年(578),授仪同大将军,出任并州(今山西太原市)总管长史。次年,授开府。当时
[] (?~598)
王如
   王如(生卒年不详),西晋时关中流民起义首领。京兆新丰(今陕西临潼县)人。初在本州为武吏。元康四年(294),关中大旱,造成严重的饥馑。七年(297),又发生了瘟疫,百姓饥饿无食,逃往豫州和荆襄一带。王如这时随流民逃到了宛县(在今河南南阳地区)。晋怀帝永嘉四年(310),西晋政府命令散处各地的秦雍流民返回乡里,而当时关中仍处饥荒之中,流民都不愿返回。征南将军山简、中郎将杜蕤(锐)奉令武装押送流民北返关中,激起了流民的强烈不满。王如乘机号
[]
范明
  范明(1914.12.04-2010.02.23),原名郝克勇,陕西西安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曾在复旦大学、国民政府盐务税警官佐学校学习,后毕业于东北大学政经系。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0年8月护送十世班禅返回塔尔寺,并出任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42010)
房子谦
  房子谦(1894—1978) 字振益,陕西省临潼县关山镇人。世居宝鸡市金台区中山西路。青年时在虢镇“庆衍宏钱庄”当学徒,后以做小买卖为生。他酷爱文艺,尤嗜清曲。民国初年到凤翔投师学艺,经数年日夜苦练,三弦、板胡、笛等乐器皆通,尤以三弦弹奏为最。他喜交当地民间艺人,广采博纳,出师时已达“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步。回宝后,联络清曲爱好者,发起组织三官殿、兴儒巷、西大街清曲自乐班。逢年过节、城乡古会、喜庆祝贺时,均义务为群众演唱。
(1894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