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名人录
袁乃宽
  袁乃宽(1868—1946)原名克宽,字绍明,河南正阳县真阳镇人,袁世凯的亲信、管家。父袁有智为清同治年间陈州营千总,参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战死于陈州。时,乃宽9岁,随母张氏扶柩归籍,家始破落。乃宽幼读私塾,后考取庠生。因其父与项城袁世凯结有联宗,袁世凯出任清政府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之全权代表后,乃宽于光绪十九年(1893)投袁世凯,以叔侄相称,赴朝鲜效力。倍受袁世凯宠信,初管理文书档案。光绪二十一年(1895),随袁世凯归国,到天津小站练兵,被任命为新建陆军粮饷局会计员。后任粮饷局提调帮办、财政总汇处军政股长、武卫军营务处会办等职。民国元年(1912),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提任
[] (18681946)
刘凤勇
  刘凤勇,乳名国恩,1926年12月生于河南省正阳县兰青乡周孟庄村小刘庄的一个贫苦农民家中。刘家世代以种地为业。刘凤勇兄弟姊妹八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二。由于刘家人口众多,生活艰难,刘凤勇从小没有上过学。刘凤勇的少年时代,正值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正阳县委在陡沟、梁庙、闾河一带领导农民打土豪,开展抗捐抗租的斗争,少年的刘凤勇耳闻目睹,印象很深。1947年底,21岁的刘凤勇被抓进国民党胡宗南部第九十军当兵。1949年底,刘凤勇在四川成都外围获得自由,参加了解放军,开始了新的生活。之后,他在1950年川东永川一带剿匪时升任为班长,荣立大功一次;195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还被提升为一排副排长。1951年3
(19261952)
袁英
  袁英(1890~1943),名家驹,字仲德,号英,河南正阳县人。早年留学日本,赞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后加入中国国民党,反对袁世凯-称帝。1915年1月18日,他同陈伯平、赵铸等合谋,暗杀袁世凯未遂,逃至天津。又亲致书痛斥袁世凯,被捕入狱。后获释。1917年6月他回正阳县“集兵0”。县知事刘肇煌先抗后惧,旋邀绅士刘得贵等和解后,袁英离开正阳。此后,袁英率小股部队,穿梭于大股军阀之间,到处收编人马、扩充军队,希图自成一派势力。1925年1月率部回正阳县,将县“五区团及各店支团共700余人枪”全部收编,改名为“河南新编第一混成旅”。1926年秋,国民革命军北阀到武汉。袁英率武装万余人,声称响应南
[] (18901943)
张培荣
  张培荣(1875-?),字耀臣,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旅长)。山东督军郑士琦部属。清德宗光绪元年(1875)生。民国七至十二年(1918-1923),任山东曹州镇守使。1923年7月18日,兼代兖州镇守使。1923年12月,吴可璋电告郑士琦及兖州镇守使张培荣,称“孙美瑶全旅15日哗变”。郑士琦接到来电后,命张培荣相机行事,寻机杀孙美瑶以消除后患。张培荣调11个营的兵力部署在枣庄附近。12月16日,张培荣来到枣庄,邀乡绅及孙美瑶到中兴公司进行问候,并称,“苏鲁边境很不安静,昨日三封电催我派兵往剿,等我把队伍派出去,有时间再为孙、吴二位置酒解和。”张培荣命乡绅告诉吴可璋团长“大
孔繁立
  孔繁立,字剑舞(建吾),化名文彬,1904年5月5日生于河南省正阳县吕河乡熊楼村小孔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好学,习文练武,崇敬岳飞“精忠报国”。14岁考入县立高等小学堂后。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不满军阀割据、官吏腐败时局,萌发了报国救民之志,随与学友结盟,立誓“为复兴中华,同心共勉”。1922年,孔繁立考入信阳省立第三师范求学期间,受国文教员、中共党员秦君霞引导和教育,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接受了革命思想。1925年夏,孙繁立在信阳党组织领导下,积极投入了工运和青运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孔繁立参与组织了“沪案后援会”、豫南救国会和敢死队,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革命斗争的实践,使孔繁立逐步认识到在
(19041932)
于大光
  于大光 (1910-1946),山东省长山县人。1929年于山东省邹平县立中学肄业来东北,考入兴安屯垦军军官学校。1931年3月毕业后,被委任为屯垦军步兵三团准尉副官,转年晋升为少尉副官。九一八事变后,曾随马占山部参加抗日。1932年随混成第二旅旅长朴炳珊投降日本,先后任中、上尉副官和连长等职。1940年后曾两次入伪奉天军官学校受训。1945年3月去北平投靠汪伪政权,被委任为汪伪军校训练团中校军官队长。日本投降后,又参加了隶属国民党军统局的特务组织苏豫淮青年行动同志会,任干事。1945年12月,被委任为东北站齐齐哈尔组组长兼东北复兴建国会齐齐哈尔书记长,授少将军衔。1946年1月14日到达哈尔
(19101946)
官德运
  官德运(1929.8~?),汉族,河南省正阳县人,初小文化程度,1944年3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抗日救亡参战人员。1936~1944年2月在家务农,1944~1946年在河南信阳豫鄂边区第六专署工作。194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1948年在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三十八团一营二连当战士;1949~1951年在湖北恩施军分区独立八团后勤股工作;1952~1953年在湖北省军政干校学习;1953年8月至1954年10月任利川县人武部南坪武装部参谋;1954年10月至1958年4月转业到城关粮所,当保管员;1958年4月至1983年在利川县汪营公社粮油所当保管员;1983年12月离休,已故。
李兰昌
  李兰昌(1925.10~1996.10)出生于长山县一个贫农家庭,1949年土地改革时与胞兄李兰泰迁入索镇建国村。1941年入伍,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山东渤海军区后勤鞋厂部主任、兵站分站长、副厂长、二十七军工作组政治干事。1950年入朝参战,任志愿军二十七军后勤部政治干事,教导营二连指导员。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自觉地把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前沿阵地,鼓舞并带领战友们与敌浴血奋战。回国后,历任华东军区后勤部上海办事处助理员,南京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协理员、独立汽车修理营教导员,总后勤部格尔木汽车修理厂、总后西宁汽车修理厂党委办公室主任、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总后青藏兵站副政委、政委,西安基地指
(19251996)
郭文杰
  郭文杰 (1945~)笔名闻杰。河南正阳人。中共党员。1968年入伍,当过战士、干事、科长、政委。上校军衔。1990年转业后历任焦作市文联副主席,焦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焦作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文联委员,省作协理事,焦作市作协主席、名誉主席。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刘少奇中原抗战纪实》、《学生恋爱报告》、《中国大学生失恋报告》,散文集《杜鹃情》、《和大学生谈“写”》,小说集《顺河风》,戏剧《报表的风波》、《铁闸红心》、《木棉花盛开的时候》。先后获各级各类文艺作品奖十余项。报告文学《母亲》被改编成电视剧《母亲的心愿》,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奖,小说《不会
槐亚东
   槐亚东(1913~1978) 原南京市第五区(今鼓楼区)区委书记、区长。汉族,山东省长山县人。民国26年(1937)8月参加革命,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战争年代,槐亚东一直在部队工作,历任通信员、连指导员、旅保卫科科长、团政治部主任,、团政委等职。1950年8月转业到地方,历任中共南京市五区(今鼓楼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市无线电厂委员会书记、厂长,江苏省机械工业厅副厅长、厅长,省人民委员会视察室视察员等职。
(19131978)
汪荃珍
  【汪荃珍】,河南省豫剧三团团长,河南省正阳县人,出身于戏剧世家,他的哥哥汪荃五是正阳县豫剧团著名演员。1963年,汪荃珍出生在驻马店正阳,大哥大嫂那时都是豫南一带的知名演员,受他们的影响,汪荃珍从小就喜欢歌曲和戏曲,并且对接触过的曲目过目不忘,两三遍就能烂熟于心并唱的有腔有调。汪荃珍夜莺般的嗓音清脆悦耳,学戏的天赋犹似含苞未放的花蕾彰显出绽放前的蕴力,十一二岁的她就到县剧团做临时小演员。 “从事这一行对我来说是必然的。”汪荃珍感慨地说。“由于那时我家的成份较高,考戏校时,其他孩子都是3次通过,我却考了6次”。由于汪荃珍确实是个有潜质的可塑之材,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爱惜人才的老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
卢沛宁
  【卢沛宁】父亲卢正阳(乳名合义),生于1931年,祖籍河南正阳县吕河乡。1947年前后,卢正阳的父亲卢恒之、母亲沈氏相继去世。父母去世后,卢正阳和年仅7岁的弟弟卢正亚(乳名合群)随姨妈生活在正阳县王勿桥乡新丰集。1948年卢正阳离开新丰集去了信阳从军,后又去了台湾。20世纪60年代卢正阳自台湾去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定居,供职于美国0机构。卢沛宁是卢正阳的次子,他和哥哥卢沛霖均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卢正阳离开家乡后,其弟卢正亚流落到正阳县寒冻镇乱冢村,其下有三女两子,长女一家三口现定居郑州,其余两子两女现生活在正阳县寒冻镇。 外祖父曾是-高官 卢沛宁现年42岁,祖籍中国河南,父母来自中国台湾,出身
黄宪
  【黄宪】(75~122)字叔度,号征君。东汉著名贤士。慎阳(今正阳城南关油厂,原为十方院即其居处遗址)人。世代贫贱。父为牛医。颖川(郡址在今许昌东)荀淑到慎阳,在客店里遇到黄宪,当时他才14岁,荀淑感到惊奇,作揖施礼后,同他交谈整日,不愿离去。他对黄宪说:“你是我的老师”。 荀到袁阆处,袁还未及慰问,他便对袁说:“贵国有颜回,你认识他吗?”袁阆说:“看见我叔度了吗?”当时,同县人戴良才高居傲,只见黄宪不曾正容,回来时惘然有所失。其母问他:“你又到牛医儿那里来吗?”他说:“我不见叔度,不自认为不及他;及至见后,却感觉在哪方面,都远赶不上他。”陈蕃(今平舆人)、周举(今正阳人)常相互说:“时日之间
[] (75122)
张凤林
  张凤林(?~1863年),原名升,后易名凤林。正阳县人。幼年丧父,家境很穷,母亲给地主当佣人。他以要饭为生,度过艰辛的童年。咸丰元年(1851年)春,张凤林、张效先、张效宣、张明连等人,因向姓杨的财主要赌账发生斗殴,打伤了财主家的人,杨家有个秀才杨虎雷,告到县衙,正阳知县派人到各处抓捕张效先等人。张凤林与张效先、张老标等人,秘密组织了“义勇队”,夜集明散,相机打击敌人。同年夏,正阳县府派一班头带领13个衙役抓捕张凤林等人,追到袁寨北八里丁庄。张凤林迅速集合义勇队20多人与之对打,除一名衙役溜掉外,其余12人全部被打死。杀官兵之后,官府派兵大肆追剿。这些清兵到处骚扰百姓,无恶不作。有些群众纷纷投
[] (?~1863)
刘凤同
   【刘凤同】原名刘绍武,字庆润。同盟会员。龙兴寺(今属永兴乡路口村)人。少有大志,聪颖异常。家境贫穷,靠他姐丈支助上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到武汉陆军当兵。后考入将弁学校。毕业后,任军中哨官,后逐渐步入革命道路。宣统元年,考入保定北洋军官学校。宣统三年(1911年),他请假回湖北,鼓动起义。又到天津联络同志,打开监狱起义,未能成功。遂即到武昌与革命党人,相继举起起义大旗。充任临时司令及第一大队长,总参谋长。督兵血战,屡建奇功。不久,被黎元洪大总统委任为奋勇军北伐队总司令。他奉命统帅部队从汉皋出发,进军邓县。沿途各地纷纷起来响应。这年十二月,到达南阳,攻占了南阳府城(今南阳县城)。不久,
[]
于衡章
  【于衡章】字德轩。岳城人。同盟会员。少有大志,17岁考取生员。进学后,受提学使推荐入省立优级师范学习。毕业后,历任汝南、泌阳、正阳学校教员。当时推翻满清王朝腐败统治的革命风暴风起云涌。当时衡章任明港车捐局局长,就铁路线联络革命同志。1913年夏,李烈均在江西九江发动二次革命。河南督军张镇芳--人,日趋惨重。衡章偷偷地购买拆毁铁路工具,图谋抵挡袁世凯军队南下,未遂。第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逮捕-人。但是衡章仍奔走各邻县,与夏云程、潘义轩等,分途联合同志起义讨伐袁世凯。事泄,于衡章等8人被逮捕,押解北京后。其余的人被免除死刑,只有衡章供认不讳,遭到杀害。时年仅30岁。
[]
肖文信
  【肖文信】(?~1863)陡沟人。陡沟寨捻军首领。初起事不满千人。清咸丰六年(1856)占据陡沟,后归属张凤林,以黄旗为号令,驰骋正(阳)、信(阳)、罗(山)、息(县)各县,威震豫南。咸丰十年十月二十九日(1860年12月29日)肖率所属捻军会同土扶桥段寨霍广玉、岳得洋部捻军,攻打息县城,击毙代理县令李鸿藻。军威大振,群众纷纷竖旗响应。咸丰十一年十月(1861年11月),肖与张凤林联合田伦、田恒、戴成等部捻军,攻打信阳平河、尚家楼等处,大败清团勇后,挥师出击信阳出山店。他派一部捻军渡过淮河,由正面直取,另以大部从东南马鞍山一带袭其后。守出山店清兵、乡勇腹背遭受攻击,大败,死伤无数。遂攻克出山店
[] (?~1863)
陈宗兴
  【陈宗兴】,男,汉族,1943年6月生,河南正阳人,农工党成员。1967年7月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硕士学位,教授。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 个人履历  1962—1967年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 1967—1968年 留校待分配 1968—1970年 解放军八四○二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0—1979年 西北电力建设局学校教师 1979—1981年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997年 西北大学地理系副主任、主任,科研处处长,教务长,副校长、校长 1997—1997年 农工党陕西省主委,西安市副市长 1997—1998
孙崇荣
  【孙崇荣】(1903~1931)字舒安。阮店乡中心庙村孙罗庄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其父孙云程(字鹏斋)是乡村塾师。崇荣幼年随父就读私塾。1925年于县简易师范讲习班毕业,受聘任中心庙茶庵寺小学教员。时,大革命浪潮波及正阳,0人孔剑舞、余子静等以教育界为基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展革命活动。孙受其影响并在他们的教育培养下,于1927年6月加入了中国0。孙崇荣投身革命后,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为传播革命思想,他把油印机安置在自己家里,自任主编,为0正阳地下党组织刻印文件,印刷《正阳红旗报》和革命传单。当获悉正阳县长要沿淮河巡视的消息后,他立即写标语、印传单交给地下党联络站人员吕宜斋等,在皮店、朱店、潘店、大林
(19031931)
全部正阳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