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历史人物介绍
邓会午
  邓会午,字子卓,生卒不详,新安庙头人,为清道光年间新安义士。邓会午品行端正,学问渊博,为新安名士。他通达世务,急公好义,若遇公益之事他都率先去做,任劳任怨。庙头是个大村,人多地广,虽南临涧河,但以前从无水渠,地不能灌溉,全赖天泽,若遇天旱,轻则减产,重则绝收。邓会午颇有心计,他想若把涧河之水引过来灌溉田地,全村人就不会再因天旱而发愁了。因而,他与其弟邓金渠商议要修渠引水。然而,修渠并非易事,不但需要人力财力,而且渠道从铁门青龙寺开口
[]
贾梦鲤
  贾梦鲤,生卒不详,新安石寺人,明隆庆年间新安义士。贾梦鲤出身书香门第和殷富之家,曾出任过典膳(一种掌管饮食、祭器、酒膳等事的官职)。明隆庆四年(1570),新安知县张弦和司训(明清时县学校谕的别称)刘极、李逢秦偕同全县士绅重修奎星楼。奎星楼是建在新安县城东南奎楼山上的一座文星庙(该庙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年代久远,风雨蚀浸,文庙亟待修缮。此次重修,耗资较大,由知县牵头,未向新安籍在外的官员募捐。但贾梦鲤闻知后,专程从外地赶回来捐钱以
[]
钱若水
  钱若水(960—1003),字澹成,又字长卿,新安城关暖泉沟人,为北宋名臣。钱若水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钱文敏在五代南汉时曾任录事参军,宋朝初年任庐州知府。钱文敏在任期间,清廉爱民,政绩斐然,后将调离庐州到其他地方任职时,庐州百姓向朝廷联名挽留他。为此,宋太祖特旨让他继续留任,并兼职殿中丞。后迁升司封员外郎,知洛州建昌郡,一直任职到72岁,卒于任上。钱若水幼年聪悟超群,十岁就能写文章,人称其为神童。就在他十岁这一年的冬天,西岳华山陈抟老
[] (9601003)
邵修德
  (1888~1971)清宣统三年(1911),新安县基督教会创办孤儿收养所,民国十一年(1922),改建为“实安慈惠孤儿院”。孤儿院院长原由洋人担任,从1927年开始,由中国人担任院长。第一个担任此职的中国人,名叫邵修德。邵修德(1888~1971)字省斋,河南省商丘肖庄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他12岁因生活所迫,来新安投奔当兵的父亲,后经人介绍到教堂里半工半读。小学毕业,转入山西运城教会办的“河东书院”就学,经山西老革命党人关之州介绍
(18881971)
赵南斗
  赵南斗,字环北,生卒不详,新安城关上河村人,清顺治年间新安名士。赵南斗祖籍山西,先祖在明洪武初年从洪洞迁徙新安。后传至他祖父赵光辰时,方家业兴旺,门庭昌盛。祖父任职福建省祭官,父亲兄弟三人皆为庠生。赵南斗生而颖慧,长而好学。他虽满腹经纶,才气过人,但却时乖运蹇,颇多不幸。他考中进士后,适逢清兵入关,国遭鼎改,寇灾兵患,民无宁日,致使赵南斗以进士终止,凡熟悉他的人无不为他大好前程惋惜。赵南斗生性豁达,他曾在南阳镇平任过教谕,并在县衙任
[]
卫权省
  卫权省,生卒不详,新安铁门省庄人,元朝时是新安有名的乡贤。卫权省自幼聪明,勤奋好学。长大后出仕为官,曾任河南行省左丞(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一种文职)。元朝时,从朝廷到地方蒙古人恣意骄横,汉人多受屈辱,所以从元朝建立到灭亡,反元的呼声和战争从未停歇。在这种政治氛围和环境中,卫权省毅然辞去官职,回到新安家中。卫权省不但饱学,而且正直。归里后,义务课教村中学子,邻里出现矛盾纠纷都去找他排解,他处事公道,以理服人,在乡里颇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乡贤
[]
赵矜
  赵矜,生卒不详,新安人,曾任唐朝襄阳丞。虽然有关他的历史记述甚少,但他的名字被收录在《河南历代名人辞典》中。赵矜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赵弘智是唐代文学家和史学家。赵矜自幼聪明,且学习用功。长大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通晓经术,后举明经及第。明经,即通晓经术,唐代取士置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赵矜明经及第后,任舞阳主簿(汉代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的郡、县官府都设置有主薄,主要负责文书
[]
韩世谔
  韩世谔,生卒不详,新安铁门韩都人,为隋朝上柱国韩擒虎之子。韩世谔自幼骁勇,有乃父之风。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都在隋朝统一大业中厥功甚伟,受到较高的恩封。隋文帝杨坚卒后,幼子杨广继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隋炀帝终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百姓赋税加重,怨声载道。不但全国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纷纷起义,就连朝中相当一部分的文臣武将也与皇上离心离德,伺机而动。大业九年(613),隋炀帝二次御驾征战高丽国(今朝鲜)。当他率军出征之后,时任礼部
[]
李兰滨
  李兰滨(1877~1945),字香圃,新安石井太平庄人,清朝末年附生。因居住在荆紫山之南,故自称“荆阳人”。他一生执教,桃李满园,为民国年间新安教育界名人。李兰滨出生于农耕之家,少时进入私塾学习,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后为清末附生。民国年间以教书为业,曾应聘执教于新安和济源一些地方的私塾,后在庙头国学专修馆任教。1933年,县长李庚白主持编修《新安县志》,聘请他担任,为主笔人之一。因他学识渊博,主编毕正纪(孟县人,举人)非常赞赏他的文
(18771945)
吕孔学
  吕孔学,字尚文,号绍中,生卒不详,新安人,他事母极孝,恩惠乡里,被邑人称为仁孝公,明崇祯年间被赠封为右都御史,并对他两旌孝义。吕孔学早年家境贫寒,生活维艰,为了养家糊口,经人介绍他在当时驻邑军中当了一名功曹(专事记录功绩的一种职务)。他为人敦厚正直,谨慎谦让,虽然职位低微,但他的品德却颇受人敬重。他不但是位谦谦君子,而且还是位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事母甚谨,一日三餐母未食他不食。母亲有病,他更是忧心如焚,精心侍候,直到痊愈。虽然他对母
[]
孟云浦
  孟云浦(1545—1598),讳化鲤,字子腾,又字叔龙,新安县城北门里人,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后人将他与程颢、程颐、邵康节、司马光、曹月川、尤西川并称为“伊洛七贤”。孟云浦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其父讳言秋,号双台翁,为人刚方果断,朴素俭严,颇受邻里敬重,后诰赠南京户部主事。其母卫氏,温柔敦厚,慈善娴慧,后封太安人。孟云浦自幼聪敏过人,八岁时父亲为他延请塾师。13岁开始读《易》,习举子业于文庙庑中(庑指正房两侧的小屋)。初写文
[] (15451598)
李之放
  李之放(1914—1992),名李志芳,号东垣老人,新安仓头张村人。曾任新安县首任人民政府县长、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会长等职。李之放7岁入本村私塾念书,后到当地名师范月楼的学馆就读。他聪明好学,即使上山砍柴、下地割草也还是手不释卷。十年寒窗,他精读了《四书》《五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等经史著作,每篇文章都能达到出口成诵心领神会,十八岁即小有名气,乡邻撰写碑文对联,都要找他帮忙。1931年,刚满18岁的李之放考入洛阳明德中学,开始
(19141992)
赵文甫
  赵文甫(1913—1990),又名赵文渊、赵漪泉、赵炳文。新安五头河北尤庄人,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文甫7岁入学,读过七年私塾,三年高小,于1934年考入省立辉县百泉乡村师范学校。他在百泉乡村师范上学时,经常阅读进步书刊,发起组织了“新垦文艺社”,出版了《垦海》文艺月刊,以各种形式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该社成员节衣缩食,自筹经费,在郑州《大华晨报》上开辟《新垦》文艺副刊,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团结进步青年,开展爱国抗日宣
(19131990)
韩僧寿
  韩僧寿(547—612),字玄龄,新安铁门韩都人,为韩雄次子、韩擒虎胞弟,隋文帝时曾官至上柱国。韩僧寿出身将门,武艺高强,少时便随父韩雄南征北战,屡立战功,以其机智勇猛而闻名遐迩。后来,有人向周武帝举荐了他,武帝宇文邕见他年少英杰,十分喜爱,即封他为“侍伯中旅下大夫”之职。南北朝末年诸国纷争,社会动荡不安。北周武帝驾崩后,由皇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宣帝。宣帝立隋国公杨坚之女为皇后,杨坚被拜为上柱国,大司马。宣帝是个昏君,荒淫无道,整天贪恋
[] (547612)
王黑子
  王黑子(1585—?),又名应成,新安孙都人。因给国家捐献巨资,被万历皇帝封为“大明保国财主”,授“光禄寺署正”职,相当于正六品。在王黑子刚满二十岁那年,父亲溘然去世。于是,年轻的他继承父业,开始了从商的生涯。由于他头脑灵活,处事稳当,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营,并在汉口开办了大型纺织厂。王黑子疏财仗义,与人为善,但遇到修祠庙建桥梁者,他总是有求必应。他虽为一方富豪,但深得民心。凡遇岁荒,大捐储栗。凡藏券契,当众焚之,当地百姓,无不感
[] (1585~?)
王洵
  王洵(1824~1862),字仲允,新安人。出身贫寒,躬耕苦读。为人持重,笃信理学,不求荣利。少年丧父,事母至孝。同治元年(1862)捻军西进过新安,王洵背负老母避兵,致病,犹执母手为自己写下墓志,自责不孝而卒,终年39岁。一生读书务求实践。著有《务本录》、《古今孝子传》、《四礼述》、《百忍图说》、《时令记事》、《方舆要览》等。
[] (18241862)
吕耀曾
  吕耀曾,吕谦恒之子,康熙丙戌(1706)进士,曾官总都仓场、户部右侍郎。为官勤政清廉,室无姬媵,座无古玩,纸屏布席,不名一钱;不敢一夕甘寝食以怠国常,以坠先业,以误后进。常言:“毋驰事乃息事,毋纵人乃宁人。”时人盛赞其政绩岿然天下,乾隆八年(1743)卒。著有《横山诗草》、《白燕诗集》、《使黔草》等。
[]
赵弘智
  赵弘智(571-653),新安人,曾于隋、唐两朝为官。他敬老慈幼,其事迹被《旧唐书》选入《孝友列传》。赵弘智出身于官宦之家,他早年丧母,刻苦读书,熟通《三礼》、《史记》、《汉书》。因他品德高尚,满腹经纶,唐永徽初年,高宗令他在百福殿宣讲《孝经》,听讲者有中书门下三品、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等,其中不乏名人学者。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备陈五孝,谈古论今,金声玉振。唐永徽四年,赵弘智病逝,享年八十二岁。著有《赵弘智文集》二十卷传世。
[] (571653)
白章子
  白章子(1879~1938)又名会云,本县铁门镇晁村人。家贫,以理发为业,后到县城设店营业,开县城最早的理发店。那时,理发行业被人视为下九流,所以人们很少知其大号,而常呼其乳名“白章子”。白章子好民间器乐,擅吹唢呐。他与店内徒弟组织起一个小乐队,唢呐、笙、笛、二胡、鼓、锣、镲、梆子俱全。夜晚,师徒们常应市民客商之请,在店门口大街上摆开场面,鸣器奏乐,时而管弦悠扬,时而锣鼓铿锵,兴酣之时,各自随着节拍摇体振颔,起伏有致,一曲终了,往往大汗
(18791938)
魏玄
  魏玄,字僧智,新安人。南北朝后期时曾任北周骠骑大将军和刺史等职,领京北尹。隋初,官拜金紫光禄大夫。魏玄祖籍任城(今山东济宁),其父魏承祖在北魏宣武帝时期从南齐投奔北魏,并安家于新安。魏玄生长于新安,他自幼体魄强健,颇有胆略,曾拜高人为师,习练了一身好武艺,长大后因为人忠义、武艺高强,被乡人推举为乡勇统领,负责抵御匪寇和安全保卫。历史上中国局势最为混乱的应属南北朝,这是一个群雄割据、立国称帝,又相互吞并、杀伐不断的战乱时期。前后169年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