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名人录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措施。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邠州
[]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9891052)
陆象先
  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早年经历 陆象先年轻时便很有度量,因考中制举,被授为扬州参军,后在吏部侍郎吉顼的举荐下,担任洛阳县尉,历任左台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累迁至中书侍郎。 担任宰相 711年(景云二
[] 唐朝宰相 (665736)
陆元方
  陆元方(639—701),字希仲,今江苏苏州人。唐代大臣。历官监察御史、武则天朝殿中侍御史、凤阁舍人、长寿二年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贬绥州刺史,后复相,仕至文昌左丞,临终尽焚草奏。陆元方字希仲,苏州吴人。陈给事黄门侍郎琛之曾孙。伯父柬之,善书名家,官太子司议郎。 元方初明经,后举八科皆中。累转监察御史。武后时,使岭外,方涉海,风涛惊壮,舟人惧,元方曰:「吾受命不私,神岂害我?」趣使济,而风讫息。使还,除殿中侍御史,擢凤阁舍人、秋官侍郎。为来俊臣所陷,后置不罪。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坐附会李昭德,贬绥州刺史。擢天官侍郎,兼司卫卿。或言其荐引皆亲党,后怒,免官,令白衣领职。元方荐
[] 唐朝宰相 (639701)
陆逊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陆逊跟随孙权四十余年,深得孙权器重。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又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黄武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陆逊统领吴-政十余年,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后卷入立嗣之争于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侯。
[三国] 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183145)
叶圣陶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8941988)
金圣叹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他乩降才女叶小鸾,写下动人篇章,成为江南士人佳话,亦为曹雪芹构思和创作《红楼梦》的素材之一。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人物生平金圣叹生于1608年3月3日(万历三十六年四月十七日),童年贫困孤独,九岁入读私塾,刻苦勤奋,思想独立,喜爱阅读,尤其沉迷
[] 清代文学批评家 (16081661)
陆抗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丧父,袭父爵为江陵侯,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被誉为吴国最后的名将 ,死后不久吴国为晋所灭。历史评价陆凯:“姚信、楼玄、贺邵、张悌、郭逴、薛莹、滕脩及族弟喜、抗,或清白忠勤,或姿才卓茂,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 陈寿:“抗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
[三国] 十七史百将传,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226274)
冯桂芬
  冯桂芬(1809~1874),字林一,又字景亭(又作景庭),自号邓尉山人。江苏苏州府吴县(今苏州)人。清道光二十年(1840)庚子科李承霖榜进士第二人。冯桂芬祖辈累世名门望族。到他父亲这一代,家中失火,从此一蹶不振。冯桂芬自幼聪慧特异,读书能一目数行。20岁弱冠,补为县学的生员。冯桂芬在贫困交加中发奋图强。年轻时,曾为该邑县令记室,兼治钱谷。县令由于拖欠纳粮,要被夺职罢官。他尽力为县令争辩不得,拂衣而去。冯桂芬遇事能深思熟虑,虽然沉默寡言,但是面临大事、决断大疑,他就会慷慨激昂,直任不辞。冯桂芬严于律己,不轻易与人交往,尚未出仕,已经名重大江南北。道光十二年(1832)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又参
[] (18091874)
陆康
  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陆康是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所在称之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最早先受扬州刺史臧旻推举为茂才,然后出任高成县令(在今河北省盐山县一带)。由于高成县地处偏远,当地治安很乱,每户人家都备有弓弩,而每次县令一到,首先就征发民力修建城墙。陆康到任后,将这些人遣散,百姓大悦,又以树立恩信为方法,连盗贼都逐渐被收服了。州郡上表彰他的功绩,于光和元年(178年)升任武陵太守,后来又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得到称赞。 劝谏灵帝之后,汉灵帝为了要铸造铜人,大幅加征税收,百姓贫苦。陆康上表劝谏,被宦官误谗为诽谤
[] (126195)
陆续
  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著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陆续字智初,会稽吴县(今苏州)人。世世代代为县里的大姓。祖父陆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人长得漂亮,爱穿越布单衣,光武见了也很喜欢这种越布,自此以后,常令会稽郡献越布。陆续小时死去了父亲,出仕郡户曹史。这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陆续在都亭给老百姓发稀粥。陆续召集全部饥民,一个一个问清姓名。事情结束,尹兴问吃了稀粥的有多少人?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姓名,没有差误。尹兴非常赞赏他的才能。刺史巡视部属,考察刑政,召见了陆续,征召为别驾从事。因病去官,回到郡里任门下掾。这时楚王刘英谋反,暗
[]
陈仁锡
  陈仁锡(1579~1634),字明卿,别号芝台,江苏长洲人。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壬戌科文震孟榜进士第三人。陈仁锡少年有志,笃志好学,博览经史,年19岁即乡试中举。听说武进学者钱一本对《周易》很有研究,于是前往武进拜师。后因七次会试均落第,遂更加潜心经史之学,多有论著。天启二年(1622)终于高中进士第三人,授翰林编修。此科第一名,状元文震孟也是当时著名儒士,海内都庆贺科举得人。第二年母亲去世,陈仁锡辞官守孝三年,期满复原官,直经筵,典诰敕。陈仁锡秉性梗直,为人正派,以讲官而深负重望。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父子,冒请边功,并以皇上名义赐公爵,给世券,令陈仁锡草拟诰词,陈仁锡不同意。面
[] (15791634)
蕅益智旭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吴县木渎(今属江苏省)人,俗姓钟。字蕅益,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今浙江安吉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蕅益智旭七岁茹素,十二岁就外傅,闻圣学,即千古自任,誓灭释老,开荤酒,作论数十篇辟异端,梦与孔颜晤言。十七岁,阅《自知录序》及《竹窗随笔》,乃不谤佛,取所著辟佛论焚之。二十岁诠论语,至“天下归仁”,不能下笔。废寝忘食三昼夜,大悟孔颜心法。冬丧父,闻地藏本愿,发出世心。二十二岁,专志念佛,尽焚窗稿二千余篇。二十三岁,听《大佛顶经》,谓“世界在空,空生大觉”,遂疑何故有此大觉,致为空界张本
[] 中国净土宗第九代祖师 (15991655)
陆景
  陆景,字士仁,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次子。陆机、陆云之仲兄。生于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年),卒于天纪四年(280年),年三十一岁。陆景著书数十篇,《隋书·经籍志》注有《陆景集》一卷,已亡佚。陆景是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和妻子张氏(东吴大臣张承和妻子诸葛氏的女儿、诸葛恪外甥女)的次子,生于吴赤乌十三年(250年)。吴建兴二年(253年),时任太傅诸葛恪被武卫将军孙峻与皇帝孙亮合谋诛杀,并被诛灭三族。陆景的母亲张氏也因此连坐被黜。幼年的陆景从此被祖母陆孙氏抚养。祖母去世后,陆景为祖母心丧三年。陆景后来因为迎娶公主(孙和与张妃的女儿、孙皓嫡妹,与陆景都是张承的外孙
[三国] (250280)
杨惠之
  杨惠之(713-741),唐代著名雕塑家,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据宋人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记载:“杨惠之不知何处人,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笔迹,号为画友,巧艺并著。”由此可知,杨惠之应为吴道子的同时代人,而且画艺颇精。后来见吴道子名声渐重,于是杨惠之“遂焚笔砚毅然发奋,专肆塑作”。尽管杨惠之弃画专塑了,但他的绘画功底也为其从事雕塑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人认为杨塑“艰夺僧繇画相,乃与道子争衡”。杨惠之成功地把张僧繇的绘画风格运用到雕塑方面,逐渐“为天下第一”,当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因此,杨惠之被世人誉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并驾齐驱,饮誉天下。杨惠之擅长塑佛教与道
[] 唐代著名雕塑家 (713741)
徐枋
  徐枋(1622-1694)明末清初画家。字昭法,号俟斋、秦余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殉节官员徐汧之子。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遵父遗命不仕异族,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自称孤哀子。书擅行草,长于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与杨无咎、朱用纯并称“吴中三高士”。终身不入城市,卖画自食,例不书款,与宣城沈寿民、嘉兴巢鸣盛称“海内三遗民”。16岁时遵父命,受业于朱集璜。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顺治二年(1645)父徐汧殉明,徐枋欲从之,徐汧曰:“我死,不可不死也,自靖自献,不死即不忠;尔死,非不可不死也,不死非不孝。我死,君固也;尔死,亲使尔。有子又将为亲死,则子孙
[] 明末清初画家 (16221694)
殷震
  殷震(1926.06.28-2000.7.18)兽医专家。江苏省吴县人。1949年毕业于南通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教授。在动物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动物病毒学》巨著。在国内同类院校中率先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研究,首次在实验室内实现不同属病毒基因的细胞内重组和转基因家兔的自体植入技术。主持建立国内农业院校中具有领先水平的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在转基因动物研究领域已形成特色和优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立“培养高科技人才群体立体式教学法”,为培养高水平的梯队和结构合理的跨世纪人才群体做出杰出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62000)
朱长文
  朱长文(1041-1098年),字伯原,自号潜溪隐夫。因筑室隐居“乐圃”,故人称“乐圃先生”。宋代吴县人。北宋学者。10岁能作文,好读书,从泰山孙复授经于太学,尤邃于《春秋》,博闻强识,笃学力行。19岁登进士,后授秘书省校书郎,守许州司户参军。因坠马伤足,不愿再当属员。家居20年,筑室故吴越钱氏金谷园,称“乐圃”,潜研学术。时苏州地方-莫不造访,向他请教“谋政所急”,因之名动京师。元祐间,荐为苏州教授。曾积极协助范仲淹之子范纯仁重修苏州州学。时苏州水灾,长文曾陈浚五浦之利,未获采纳;又作救荒议4篇,上苏州知州黄履,灾民获益不小。后征召为太学博士,绍圣年间改为宣教郎,除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朱
[] (10411098)
施盘
  施盘(1417年-1440年),字宗铭,直隶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己未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传闻本科原取张和,因张有眼疾而改取施盘。授翰林院修撰。时年仅23岁。考取状元后,仍每日立下程限,在翰林院充分利用藏书,刻苦读书,大有补益。他恭勤职守,求师问学,其诗直逼古人,杨溥深为器重。施盘病重时翰林同僚,为他四处求医,每日都有人前往探视,卒于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后众翰林皆哭吊痛惜。《明诗纪事》有其《送友》诗“杨柳含烟翠欲流,杨花飞雪点行舟。春风送别淮0,落月啼鹃动客愁。”
[] 明朝状元 (14171440)
陆希声
  陆希声,字鸿磬,自号君阳遁叟(一称君阳道人),唐代苏州府吴县人氏。博学善属文,昭宗(八八八至九零四)时召为给事中,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太师罢。六世祖陆元方在武周时期,两度出任宰相。家世有书名,六世伯父柬之以草书高天下。五世祖陆象先为唐睿宗时宰相,爵位兖国公。其高祖父陆景融曾任工部尚书,博学工书,至希声一出,遂能复振家法。其曾祖陆涓为唐朝诗人,曾任阳翟令其祖父陆孟儒官至苏州司士参军。其父陆翱为唐朝诗人,《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 唐朝宰相
全部吴中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