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名人录
陈去病
  陈去病(1874—1933),中国近代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江苏吴江同里人。因读“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毅然易名“去病”。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宣传革命不遗余力。在推翻满清帝制的辛亥革命和讨伐袁世凯的护法运动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诗多抒发爱国热情 ,风格苍健悲壮。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1928年改为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28年后曾任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大学院古物保管委员会江苏分会主任委员。1933年,病逝于故乡同里镇。曾叱咤辛亥革命时期,在那风云变幻的年代,与柳亚子等先创南社,继而追随孙中山先生,曾任孙中山北伐大本营宣传主任,广东护法军政府参议院秘
中国近代诗人 (18741933)
吴廷琛
  吴廷琛(1773—1844)字震南、公君,世称“吴公君“,号棣华,江苏元和(今吴县)人。嘉庆七年进士第一,状元。历官浙江金华知府、道光间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清厘铜库,追缴中饱,铜政大起。有《归田集》。出生名土吴廷琛,字震南,公君,世称“吴公君“,号棣华。元和(今江苏苏州)经济发达,文化兴盛,名士辈出,代有风流。嘉庆七年(1802)壬戌科状元吴廷琛就出自这方水土。成为状元四月二十一日殿试。翌日,读卷官评判试卷。二十三日,读卷官选出10份最佳的卷子,排定第一至第十的名次,进呈嘉庆帝裁决。吴廷琛的卷子名列第一。嘉庆帝御览前10名的卷子,觉得第一份最好,遂于卷首殊书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吴廷琛成为清
[] 沧浪七友 (17731844)
紫柏真可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明代四大高僧之一,晚号紫柏。吴江(江苏)人。明代南直苏州人,俗姓沈,法名达观,中年后改名为真可,号紫柏。紫柏年少时,性格刚烈勇猛,貌伟不群,慷慨具侠义气。十七岁辞亲远游,本欲立功塞上,途经苏州阊门,因大雨不能前进,投宿虎丘云岩寺。一日,行至苏州阊门,忽遇大雨,不能前进。当时,虎丘僧明觉禅师在苏州办事,偶然见到他,壮其伟岸,知是法器,遂以伞蔽之,并邀请真可禅师同归虎丘云岩寺,共进晚餐。那天晚上,真可禅师听见寺僧唱诵八十八佛名,心大开悦,即将腰间所缠十余金,赠给明觉禅师,并请求出家。明觉禅师遂予落发。受具足戒后,真可禅师曾在嘉兴东塔寺,碰到一位僧人在抄写《华严经
[] 明末四大高僧 (15431603)
沈璟
  沈璟(1553~1610) ,字伯英,晚字聃和,号宁庵,别号词隐。吴江(今苏州吴江区)人。明代戏曲家、曲论家。与当时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对音律研究有建树。万历二年(1574)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等职。万历十四年上疏请立储忤旨,左迁吏部行人司司正,奉使归里。万历十六年还朝,升光禄寺丞,次年充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因科场舞弊案受人攻击,辞官回乡。由于 沈璟曾作过吏部、光禄寺官员,所以时人称之为沈吏部、沈光禄。后家居30年,潜心研究词曲,考订音律,与当时著名曲家王骥德、吕天成、顾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学,并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影响沈璟是吴江的领袖,在当时戏
[] 明代戏曲家、曲论家 (15531610)
程开甲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出生于江苏吴江。理论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程开甲祖籍安徽,祖父程敬斋,父亲程侍彤,母亲董云峰。祖辈早年从徽州到江苏吴江的盛泽经商,祖父去世后家境败落。程开甲7岁丧父,毕业于家乡淘沙弄小学,1931年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这所人才辈出的学校孕育出了陈省身、李政道、程开甲、顾功叙、陈世骧、谭其骧、周廷儒、周廷冲、钦俊德、潘文渊、方怀时等11名院士。程开甲来到秀中后,受教于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出色的教育家顾惠人校长,从此开始了他的人生道路。在秀州中学,他读了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巴斯德、居里夫人、詹天佑等名人传记,
理论物理学家 (19182018)
沈善炯
  沈善炯(1917.4~),出生于江苏吴江。微生物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2年加入九三学社。沈善炯1917年4月13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一个偏僻农村的破落地主家庭,父亲沈时则受过中等教育,曾在乡里教书,母亲沈贞是农民,为人贤惠,闾里皆知。沈善炯7岁时入家乡私塾,8岁后先后入泰来桥初级小学和同里高级小学。1931年他到县城进吴江中学念书。吴江中学学风淳朴,校长开明爱国,勉励青年要努力读书不忘救国,三年的初中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初中毕业后,他决定学农,考入江苏省立苏州农业学校。毕业后经父母同意,靠各方借贷和出卖田地考入学费低廉的南京金陵大学农业专修
中国科学院院士
金之俊
  金之俊(1594-1670年),字岂凡,江南吴江八都(今苏州市吴江区)人。明末清初贰臣。茅坤之外孙。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明亡后降清,仍任原官。曾上疏摄政王多尔衮建议蠲免京畿田租,献策十不从十不从。金之俊曾劝降左懋第。董鄂氏死后,写有《孝献皇后行状》。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康熙元年(1662年)告老还乡。归田后,屡受施商余欺侮,患有膈症。康熙九年(1670年)逝世。上 书言事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顺治元年(1644年)睿亲王多尔衮底定京师,命原明朝官员各安原职。金之俊上疏请求先蠲免京师附近甸民的田租以
[] 清朝兵部尚书 (15941670)
沈宜修
  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江苏吴江人,明代才女。出生于书香世家,沈珫(1562—1622,字季玉,号懋所,官至山东副使)女,文学家沈璟侄女,文学家叶绍袁妻。她聪颖好学,才智过人,工画山水,能诗善词,著有诗集《鹂吹集》,收录800余首诗。其五男三女均有文采。长女叶纨纨、次女叶小纨、三女叶小鸾、五女叶小繁、三儿媳沈宪英均工诗词,并著有诗集;叶小纨、叶小鸾文名更盛。诗论家叶燮为其幼子。1636年,叶绍袁将爱妻和子女的作品编成《午梦堂集》,流芳后世。人物生平一门风雅沈宜修于公元1590年出生在与分湖叶氏齐名的文苑世家松陵沈氏。沈氏从元末起始居于松陵,在沈氏家族史上,令沈氏声名卓著的当属沈宜
[] 明代才女 (15901635)
柳亚子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更名-,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又号稼轩,又字亚子。后为了统一名号,便用亚子。江苏吴江黎里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四·一二”政变后,被通缉,逃往日本。1928年回国,进行反蒋活动。抗日战争时期,与宋庆龄、何香凝等从事抗日民主活动,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兼监察委员会主席、-同志联合会中央常务理事,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柳亚子一生中写下了大量声情激越、意气风发的诗篇,计有诗7000余
(18871958)
张志愿
  张志愿(1951.5.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江苏吴江人。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口腔系,199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科技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口腔医学)主任、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副会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 擅长口腔颌面部与头颈部肿瘤的诊治,尤其是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侵犯颅底的颅颌面联合切除术、侵犯颈动脉的颈动脉移植术以及口腔颌面头颈部大型血管畸形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周道登
  周道登(公元?-公元1632年),苏州吴江人(今江苏吴江),为宋朝理学的鼻祖周敦颐的后裔。明末大臣,崇祯朝内阁首辅。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供职。天启元年升至礼部左侍郎,旋即致仕。崇祯初年复起,任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房总师傅、国史官正总裁。有句老话:“运气来了门槛都档不住。”,这句话用到周道登身上,再贴切不过了。说到周道登入阁,还真是天赐的运气,或许说也是老天爷不保佑大明江山。 话说崇祯帝即位后,十分讨厌当时的内阁大学士黄立极、施凤来、张瑞图、李国普等四人,因为他们都是魏忠贤的爪牙,人品和能力都很成问题。为了重建一套像样的领导班子,他命令大臣们推荐十个
[] 明朝首辅 (?~1632)
沈万三
  沈万三,本名富,字仲荣,世称万三,湖州路乌程县南浔镇(今浙江湖州南浔)人,祖上迁居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东蔡村。民间传说沈万三致富的原因是因为“聚宝盆”,说沈氏获得了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沈万三(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三秀,所以又称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叶,沈万三的父亲沈祐由湖州路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南浔镇沈家漾迁徙至周东垞,后又迁至银子浜。沈万三在致富后把苏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地,他曾支持过平江(苏州)张士诚的大周政权,张士诚也曾为沈万三树碑立传。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万三助筑都城三
[] 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 (13301379)
杨天骥
  杨天骥(1882~1958年)。孙中山秘书,字骏公,号千里,别署东方、天马、闻道,斋名茧庐。近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幼年随父往镇江任所,学习诗词书法,数年后返同里就读,继而任教。曾师从吴昌硕治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光绪二十八年壬寅科优贡。光绪三十年在上海澄衷学堂任国文教员。曾与金松岑等资助邹容出版发行《革命军》。《苏报》案发时,为营救章太炎等人,声援《苏报》,同父亲杨粹卿合著《满夷猾夏始末记》,控诉清廷残民罪行。后参加同盟会和南社。光绪三十三年,兼任《民呼》、《民吁》、《民立》报主笔及,提倡新学,介绍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等。民国2年(1913年)3月,宋教仁在上海遇刺
(18821958)
叶燮
  叶燮(1627年~1703年),清初诗论家。字星期,号已畦。吴江人。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叶绍袁、沈宜修幼子。康熙九年进士,十四年任江苏宝应知县。任上,参加镇压三藩之乱和治理境内被黄河冲决的运河。不久因耿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已畦集》。家庭背景1627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明崇祯元年,叶燮生于南京国学署,祖居今吴江市北厍镇叶家埭村。叶氏家族的历史可上溯至宋代,其六世祖叶梦得(1077~1148,号石林)为南、北宋间著名学者、诗人,曾官至翰林学士,极力主张抗金,多陈抗金之计
[] 清初诗论家 (16271703)
叶小纨
  叶小纨(约1613~约1657)字蕙绸,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卒于清顺治十四年。叶绍袁、沈宜修二女,著有杂剧《鸳鸯梦》,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位有作品流传的女作家。家庭背景父亲叶绍袁,明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是一位负有才名的文学家,著有《湖隐外史甲寅日注》。母亲沈宜修是山东副使沈珫的长女,通经史,善诗词,著有《鹂歌集》二卷、《梅花诗》一卷。小纨是她的次女。比小纨大3岁的叶纨纨,字昭齐,3岁就能背白居易的《长恨歌》,13岁已能赋诗填词,著有《芳雪轩遗集》。比小纨小3岁的叶小鸾,字琼章,4岁读《离骚》,10岁制联应对,12岁通诗词,著有《疏香阁遗集》。成长经历小纨自幼聪颖过
[] (16131657)
李学清
  李学清,字宇洁,江苏吴江县震泽人。1892年12月20日生于江苏吴江震泽。1911年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由于家道中落,童年时代过着清贫俭朴的生活。但父亲对于子女教育仍很重视,送李学清进私塾就学。其二哥李学涤,知书识礼,积极引导李学清勤奋学习,使其长进良多。20世纪初,在父亲和堂兄李洲的支持与照顾下,李学清离开家乡到上海南洋中学读书。正逢辛亥革命成功,即1911年,中国近代地质学创始人之一丁文江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动物学与地质学双学士学位归国,被聘为南洋中学教师。李学清在《追念丁师在君先生》一文中回忆当年作为学生开始接触地质知识时说:“不知道地质学为何物,经丁先生解答后,颇感兴趣。时校中设备缺乏
地质学家、矿物学家、地质教育家 (18921977)
汪集旸
  汪集旸,地热、水文地质学家 1935年10月11日生于江苏吴江。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与工程地质系。1962年7月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获苏联地质矿物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9年至2001年任国际地热协会(1GA)主席团成员。1970年以来,长期从事地热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地热资源以及油田-矿山地热等方面作出系统突出贡献。代表作有《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1993)、GeothermicsinChina(1996)、《神奇的地热》(2001)和《地热利用技术》(200
中国科学院院士
计成
  计成(1582~?),明代园林建筑家,字无否,自号无否道人,吴江(今属江苏)人,后定居京口。青年时代,以绘画著名,师法荆浩、关同笔意。后遍游燕楚(今河北、湖北一带),中岁归吴,因爱京口山水,遂定居。受其启发,园林建筑技艺进步很大。为王士衡、吴又予等设计庭院,师法造化,巧夺天工,时人深为叹服。计成著《园冶》一书。此书于崇祯四年(1631年)写成,计3卷,10篇。“造园”一词有记载,以此书最早,为世界造园学最古名著。
[南北朝] (1582~?)
吕纯如
  吕纯如(1580—?)字孟谐,吕家栅人。后迁居吴县横山之徐家坞(今苏州市虎丘区横山,又名城湾村),在此购地筑宅,宅名“南宅”,中有“四宜堂”,是观湖山赏胜景的最佳位置。他于明万历年间参加举人考试时落榜。在礼部当官的沈璟返乡家居时调来吴江考生的试卷阅看,发现吕卷很出色却未取,便向郡、院两级建议,让吕进行复试,结果取得好成绩,成为万历丁酉(1597年)科举人。万历二十九年辛丑(1601年)科进士,列张以诚榜三甲廿二名。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授河南偃师县知县,调河南洛阳令,仕至兵部尚书。晚年在“南宅”设馆授徒。曾刊刻明王觉、胡一愚撰《明音》、董应举撰《崇相集》。据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
[] 明代兵部尚书 (1580~?)
全部吴江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