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历史人物介绍19
马鸿宾
  马鸿宾(1884—1960),字子寅。甘肃省临夏县韩家集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从先世属于临夏老教毕家场门宦。父名马福禄,字寿三,曾率回民军队马步七营旗,编为“简练军”,驻防山海关等地。1954年马鸿宾当选为第一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马鸿宾为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副省长等职。1960年病逝于兰州。早年经历马鸿宾,1884年9月14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七月二十五日)出生于临夏。马福禄之子。1904年任叔父
(18841960)
马福寿
  马福寿 (1866~1956)字静庵,临夏人,回族,马福祥之三兄.宁夏马家军自马福寿兄马福禄起,镇压起义军,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战死正阳门外。自1895年--1949年,在宁夏拥兵长达54年,历、清末、北洋、国民政府直到新中国成立,马家都在宁夏 乃至西北发挥着重要作用。马福寿本人早年任昭武巡防军统领,1915年至1916年,率部开往陇东与张九才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作战,镇压民军。后任宁夏巡防军司令。1929年宁复省正式成立后,任宁夏省政府委员
(18661956)
马福祥
  马福祥(1876年2月4日——1932年8月19日),甘肃省兰州府河州城人,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绥远都统,安徽省主席,青岛特别市市长。北洋将军府祥武将军。中华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与马福禄、马福寿合成西北三马。清光绪二十一年间(1895)与其兄福禄招募丁勇,组织民团,协助清军镇压河湟地区各族农民起义,从此跻身仕途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武举,1900年其兄马福禄在北京正阳门与侵华八国联军激战中殉国,马福祥接统遗部
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领袖 (18761932)
马福禄
  马福禄(1853年——1900年8月13日)幼年入私塾就读,读书过目成诵。后弃文习武,投师于靖远大芦唐门下,专习弓箭刀石之术。清末安宁营管带、简练军记名总兵,与马福祥,马福寿并称为西北三马。少时受伊斯兰教传统教育,并习兵练武,光绪二年(1876年)中武举人,光绪六年(1880年)赴京会试中武进士,留京侍卫,后以双亲无人赡养乞请归家,务农习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冬,河州(今临夏)、循化一带回族、撒拉族举事反清,河州镇总兵汤彦和兵败
[] 西北三马 (18531900)
马悙静
  马悙静 生于1910年,曾用名马敦静,马鸿逵次子。自幼随父生活在宁夏,稍长入军旅,在其父部下任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任一六八师第三旅少将旅长,民国三十年(1941年)任宁夏保安处中将处长,1944年任十一军中将军长,1945年任宁夏三青团干事长。1947年11月解放军出兵围攻陕北军事重镇榆林,蒋介石电令马鸿逵出兵援榆,马悙静任指挥官,出动十个步兵团、两个骑兵团兵力以及特种兵等共两万五千多人,在袁大滩与解放军展开激战,解放军主动后
张学仁
  张学仁(1875~1956),字乐山,回族,临夏市城关乡堡子村人。父张绍贤,曾随马福祥入京抗击八国联军,后任宁夏镇总兵。乐山幼年在肖家庄王氏私塾读书,继转河州凤林书院。光绪十九年(1893)年中秀才,同年去宁夏镇总兵府供职,辛亥革命爆发,随父卸职还乡,在家博览群书。民国10年,马福祥升任绥远都统,委任乐山为吐默特总管。在任期间,妥善解决积存多年的几起草原地界纠纷,赢得牧民信赖。民国13年回归故里。乐山多才,为人正直,深得马鸿宾器重,民国
(18751956)
马国珍
  马国珍(1870-1963),字席儒,回族,通称五十哈智。毕家场门宦创始人马宗生的第十代后裔。祖籍陕西长安,清康熙年间迁居河州。生于临夏市八坊,自幼入清真寺念经,钻研伊斯兰教经典至25岁穿衣。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甘军马福禄部随军阿訇。1900年参加抗击八国联军。民国17年马仲英与国民军激战于河州,国珍目睹战火蔓延。百姓受难,便联络地方士绅,翰旋于交战双方,以求地方安宁。10月战火平息,被聘为安抚委员分赴各地动员难民上庄。时赵席聘
(18701963)
徐绍烈
  徐绍烈(1861~1940),字钦岳,祖居先锋乡大徐家村,清同治时移居本市城内,出生于临夏市。绍烈幼年,其父口授文词,12岁入私塾,勤奋好学,后入兰山书院深造。光绪十七年(1891)应乡试,中辛卯科副贡生。光绪二十二年(1896)杨增新任河州知州,绍烈积极赞助,兴办教育。民国10年,襄助县政府创立导河县女子小学(原城北女校),任名誉校长,开本地女子教育之先河。民国初年,为使残疾人免遭冻饿之苦,协助县政府在朱氏街(原小教场南)筹办救济院一
(18611940)
蒋步颖
  蒋步颖,蒋字再叔,涧滨居士其号。光绪三年(1877年)生于永靖县碱土川之蒋杨家村,1958年,以81岁高寿在故里辞世。蒋步颖少时授业村塾,习诵诗书。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河州知州杨增新选邑之生童,蒋步颖名列第二,得进凤林书院,学时文,求经世之学,又习以应试文章,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然随着清政府废科举,蒋步颖终绝入仕之念。20年后,49岁的蒋步颖还在诗中为之自叹:立名徒抱文章志,报功愧谈经济功。(《四十九岁除夕》)中
鲁效孔
   鲁效孔(1864-1946),临夏县三角乡大鲁家村人,早年就读于王朝弼私塾,后又考入甘肃师范,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赴新疆阿尔泰教学。民国五年(1916)返乡后在刷达小学任教。民国十一年(1922)任凤林小学校长,民国十二年(1923)担任导河县(今临夏)立初级中学教师,民国十四年(1925)担任导河县立初级中学校长,后又调任导河县女子小学校长,民国十六年(1927)任县教育局局长。民国十九(1930)年任民众教育馆馆长,民国二十七年(19
(18641946)
鲁效祖
  鲁效祖,字绳伯,临夏县北塬大鲁家村人,甘肃文高等学堂毕业,于金树仁在甘肃政法学堂同学。民国四年(1915)杨增新从河州知州升任新疆都督,鲁效祖随杨增新去新疆,任希尔津河县县长,阿尔泰道尹等职。民国十七年(1928)杨增新被刺,金树仁任新疆省主席兼总督,鲁效祖任省政府秘书长,后任高等法院院长及驻苏公使等职。民国二十年(1931)金树仁委派鲁效祖任混成旅旅长兼新疆东路“剿匪”司令,驻扎在七角井,率部堵截马仲英。盛世才推翻金树仁后,逮捕鲁效祖
蒋毓麟
   蒋毓麟(1875-1935),字详皆,又号丰富居士,永靖县碱土蒋杨家村人,后徙居平番(今永登)。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贡生,在平番县衙及鲁土司衙门主文案,后隐退,在连城、大有、民乐设馆授徒。蒋毓麟一生酷爱书法,善撰碑文、祭文、喜寿贺词等,所撰并书写的《重修白骨塔碑记》、《牛站堡永吉渠记》今存,其书法师承王献之。所写寸楷,尤为精美,结构严整舒展,秀丽俊逸。清末民初,其书法名扬陇上,为名家称赞。
(18751935)
朱隆
  朱隆(生卒年不详),元朝末年至明朝初年河州(今临夏)南乡(今和政县三十里铺)人。幼习武,有膂力,壮年投军,每站必先,敌闻朱隆至,即望风而逃。因军工累升,元末任江苏、淮安提督学道。在元末农民起义军打击下,元朝统治崩溃,朱隆顺时归明,受命率军渡江。时江南百姓因受元朝歧视(称江南人为“南人”),十分贫穷,朱隆渡江后,横扫元军,所向披靡,克江南诸州郡。行军作战中严令军士,如有侵扰居民者斩无赦。所过之处不侵民,无骚扰,不妄杀,百姓感其德,所到处举
[]
朱芾
  朱芾,元末明初人。少时随父于军旅中读书习武,勇略过人,后因父年迈归家养老,依律袭职,任洮州卫(今临洮)指挥。朱芾因受父训,熟悉军旅,指挥得法,上下悦服。受命赴守岷州(今岷县),征抚叠州等处吐蕃境地,叠州山高林密,气候阴湿寒冷,军士不服水土,人心思归,朱芾鼓励部下:“蕃境不抚,边疆不守,功不可前弃”,命兵士奋勇直前。效诸葛孔明七擒七纵孟获之法,攻心为上,使叠州等地蕃民诚服,朱芾因征抚得法受朝廷嘉许,升任指挥同知。永乐元年(1403)调宁夏
[]
朱绅
   朱绅,字大用,别号逃竿老人,河州(今临夏市)人,幼聪敏,好学勤思,为人大度,曾拜王竑为师,中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江西道监察御史,督理云南、山西、直隶(今河北),所到之处有政声,洞察舆情,皇上愉悦。即用御笔题写“御史朱绅,老成忠厚”。天顺七年(1463),朱绅升任浙江按察司副使,巡督海道,守卫海防。到任筑海堤,整兵备,修炮台,外寇不敢正视。兴学校,立义仓赈贫济困,重名节道义,廉明正直,百姓爱戴,声明远播海内外。又升任贵州布
[]
朱家仕
  朱家仕,字翼明,号昆海,朱绅五世孙,明天启元年(1621)重举人,崇祯元年(1628)登进士、殿试二甲。出任户部主事,升兵部车驾司、职方司员外郎,转武选司员外郎,政绩卓然,升山西溯州道转大同兵备道加布政司参议。适逢李自成义军进攻大同,朱公与中丞卫景缓、总兵姜镶歃血为盟,协力守城。后姜镶开城迎降,朱家仕力斩劝降来使四人,更换朝服。怀抱敕印,投井而死。一生著述颇丰,著有《商订录》、《净业合编》、《破尘草》、《朔风咏》、《北岳诗记》、《守城议
[]
吴祯
   吴祯(生卒年不详),字从善,河州(今临夏市)人。幼年志向远大,八岁入私塾,即擅长诗词,年稍长,以荫宜补千户侯,笃志学成致仕。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以《诗经》中亚魁,授四川梓童教谕,山东禹城教谕,他博通“四书”、“五经”,生员敬重。朝廷以其学识德行选聘河南考官,主考期间严公持正,所考选拔者尽为人才俊杰。升直隶(今河北)山海卫教授,因思念双亲,辞官归乡,时人有“一生忠孝”之赞誉。回乡后30多年闭门授学,当时河州学子名士多出其门。著有
[]
蒋钦
  蒋钦(1841——1928),字子敬,回族,临夏市八坊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因带领撒拉族守循化城有功,保荐升任花翎衔守备。蒋钦性情慷慨,言语敏达,有排难解纷之能,每遇纠纷,主动前往排解,莫不化干戈为玉帛。识大体,不附权贵,民国十七年(1928)夏病故,寿87岁。
(18411928)
何锁南
  何锁南,又名何锁南普,元末明初甘肃人。明时住河州右丞里(今临夏东乡),清代迁居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州),自幼好习弓马,勇略过人,年长,渐服众,成为河州吐蕃头人。元末任荣禄大夫、陕西等处平章政事,吐蕃等处宣慰使,都元帅(武职从二品)等职。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命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赴河州(今临夏)诏谕吐蕃各族,吐蕃首领持观望态度。翌年六月,朱元璋命卫国公邓愈率大兵到河州(今临夏),锁南率十九藏族部落倾心降明。年底,锁南赴京向朱
张协曾
  张协曾,清道光至光绪间人,字省三,临夏市人。清同治庚午(1870)中举,甲戌(1874)登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四川,到四川后公务之余手不离卷,同僚评其“学识纯粹,品格清高”。清光绪乙亥(1875)又考取恩科乡试外廉官,光绪丙子(1876)任四川新兴繁县知县,不久因政绩卓著,升任彰明知州,戊寅(1878)秋到任,深入民户,了解民风,兴利除害,办事公正,政绩多不扰民,严厉打击帮会、土匪,不几年,“闾阎安堵,夜不闭户”,百姓称之“青天”。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