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岩县名人录
赵洪文国
  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汉军旗人,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本名洪文国,夫姓赵,故以赵洪文国知于世,人又多称“赵老太”、“赵老太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协助其三子赵侗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北“国民抗日军”、河南“太行山光复军”以及“晋察冀游击纵队”,当时被国人誉为“游击队之母”、“民族之母”,民间称之为“双枪老太婆”,并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赵洪文国的二子赵连秀、三子赵侗、爱女赵理智,均积极投身抗日救亡。人物生平筹办小学赵老太太,十四岁(1895年)时目睹了日本侵犯东三省(甲午战争),二十三岁亲历日俄战争,因而她自幼对外国侵略者深恶痛绝。在家业
双枪老太婆 (18811950)
徐永清
  徐永清,原名傅麟兆,满族,1911年出生于奉天省(今辽宁省)岫岩县牌坊乡小干沟上粉坊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徐永清八岁入本村私塾,后就读于岫岩县初级中学、县师范学校。1932年毕业后,在本县小洋河子夹道沟小学当教员。在任教期间目睹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激起了他满腔仇恨。1932年9月15日,他下定决心,瞒着父母和妻子,毅然离开家乡,奔赴关内,投身革命。从此,改为母姓,化名徐永清。抗战期间,曾在河北省涿县和太行山区参加游击战争,是党的一名优秀干部。1945年10月中旬,徐永清被组织上派往通辽开辟工作,同往的有共产党员黄溯金。走前,领导同志一再嘱咐他:通辽是政治经济军事上具有特殊地位的地区,对开
(19111945)
白春礼
  白春礼,男,满族,1953年9月生,辽宁人。博士,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先后从事过高分子催化剂的结构与物性、有机化合物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分子力学和导电高聚物的EXAFS等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研究。研制成功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系列。在纳米结构、分子纳米技术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由德国Springer出版公司和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多部中、英文著作。 曾获国际化工协会授予的国际奖章、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
黄显声
  黄显声(1896—1949),满族,辽宁省岫岩人。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黄显声是东北军高级将领中最先接受党的领导者,并于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黄显声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补习班,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五四”运动以后,决心投笔从戎,于1921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科。次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服务于东北军。他治军严谨,胆识过人,深受张学良信任,一再提升。1928年,他任第一旅(即卫队旅)旅长负责沈阳警卫,保护张的安全。在同亲日派的斗争中,他坚定地站在张学良一边,并以鲜明
(18961949)
张福泽
  张福泽(1936.03.08- )飞机结构寿命与可靠性专家。辽宁岫岩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空军首席专家和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 在飞机寿命和可靠性理论研究中,独自发表疲劳寿命论文92篇和日历寿命论文23篇(合写论文没计)。取得了一批国内外同行专家公认的重要理论成果,有的被誉为是“里程碑”,有的被誉为“张氏载荷谱”,有的被誉为“张福泽疲劳分散系数理论曲线”、有的被誉为“张氏类比寿命计算模型”。这些理论成果不仅被我国飞机定寿和强度规范引用,而且被美国和一些国际学术刊物全文引用。在我国各系列大机群飞机定寿领域中,首创了“系列飞机定寿法”,并以此方法为指导,从技术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范景海
  范景海,曾用名花姜、郑子恩,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粗通文墨,后携家逃荒至珠河县侯林乡山区,开荒种田谋生。伪大同2年(1933年)秋,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率珠河反日游击队到侯林乡开展抗日斗争。游击队缴了反动地主和汉奸的枪之后,召开群众大会。当时,由于群众对共产党和游击队缺乏了解,一开始谁也不敢出头露面,后来范景海挺身而出,带领游击队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帮助游击队把群众组织起来。中共珠河县委即把范景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继派工作队来这里开辟新区。范景海进步很快,不久就参加了抗日救国会,成了铁北区积极活跃的反日“工作”,侯林乡也成了“红地盘”的骨干地区。伪康德元年(1934年
(18821953)
常有均
  常有均(1911—1938),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又名常有君。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洋乡沟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家贫。1918年,随父兄流浪到珠河县富国村,1930年,又随兄长搬到乌吉密南沟三股流。1933年秋,三股流地区建立珠河反日游击队,常有均积极参加抗日工作,并担任了吉林珠河县乌吉密南沟丁屯农民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群众清算、斗争汉奸走狗,发动群众组织生产,为游击队筹备给养、侦察敌情传送情报。1934年春,日伪军多次对珠河反日游击根据地进行“讨伐”,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常有均一心要拿起刀枪和鬼子、汉奸拼命,他几次要求加入游击队,被兄长一再劝阻,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抗日的
(19111938)
于蓝
   于蓝,原名于佩文,女,著名电影艺术家,岫岩县岫岩镇人。1921年生,1931年随全家-北平,后寄居天津姑母家,1938年由天津奔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学习。1939年转入妇女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鲁艺实验剧团作正式演员,是中共培养的第一代文艺战士。1949年在故事片《白衣战士》中扮演医疗队长,以后又在《翠岗红旗》、《龙须沟》、《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林家辅子》等影片中担任主角,成功地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妇女形象,是国内6O年代22个电影大明星之一。1961年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女演员奖。1981年,她受命另辟独径,领导筹建儿童电影制片厂,任厂长,组织拍摄了许多儿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白君实
  白君实(1908―1939),东北铁血军总司令兼第三路军指挥。字承润,又名白穑。出生在辽宁省岫岩县今哨子河乡云贵村一个满族正黄旗的破落地主家庭。幼时在本地小学读书,后考入岫岩南校中学,1929年考入沈阳电工高中。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与同学刘壮飞、赵侗、刘鹏飞等人积极投入到抗日活动中。1932年春,参与创立抗日团体“学生团”和“抗日救国会”。随后加入邓铁梅、苗可秀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民众自卫军。1933年1月,受总参议苗可秀的委派,参与组建抗日武装“别动队”。他任副大队长。主要在岫岩、凤城山区一带活动,重创日伪军。在军队里,他作风简朴,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又着农民装,被称为
(19081939)
常有君
  常有君(1911-1938) 1911年,常有君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洋乡沟的农民家庭。1918年随父兄流浪到珠河县富国村,1930年又随兄从富国村搬到乌吉密南沟三股流。1933年秋,常有君的家乡三股流地区,建立了珠河反日游击队,是新开辟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常有君担任丁屯农民委员会主任,他领导群众清算和斗争汉奸走狗,为游击队侦察敌情,筹备给养。1934年春,日伪军多次对珠河反日游击根据地进行讨伐,到处烧杀掠夺。常有君几次要求加入游击队,他哥哥虽一再劝阻,但终不能动摇他抗日信念。1934年秋,他毅然参加了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在第三大队当战士。1935年1月,哈东支队扩编为东北人民革命第三军,常有君
(19111938)
朱军
  朱军(1913-1974),原名朱宗勋,后改名朱今男、朱向远,参加革命时化名田量,抗战胜利后改为朱军。辽宁省岫岩县三家子乡山嘴村(今桥上村)人。1930年春,考入凤城县立初级中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不满奴化教育而辍学。1935年9月改名朱今男,考入南京航空学校(第八期)预科,入学后按学校规定,集体加入国民党。1936年预科结业,转入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原黄埔军校)第十二期本科。1937年末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宜昌国民党军九十八师服役。1938年2月,正式脱离国民党,化名田量,与同学一起去陕北根据地。1938年4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毕业,l0月初随抗大东干队赴晋察冀军区,担负第
(19131974)
丁耶
  丁耶 (1922~2001)原名黄东藩。笔名典滁、林丁。满族。辽宁岫岩人。毕业于中央大学中文系。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华北联合大学及东北大学教师、讲师,中国作协长春分会创委会主任,吉林省作协专业作家。吉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省作协理事。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少年的磨难》、《修鞋》,诗集《翻身集》、《五挂大车跑安东》、《志愿英雄赞》、《白玉的基石》、《石头歌》、《金玉集》、《丁耶诗选》、《外祖父的天下》、《0山的春天》,史诗《鸭绿江上的木帮》,散文随笔集《连外集》、《丁耶幽默随笔》、《丁耶笑话集》、《新中国建设要抢点到》等。获吉林
(19222001)
黄斌
  黄斌,原名黄显章,1917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石庙子镇苇山河村。1931年考入凤城中学,“九一八”事变爆发,黄斌串连4名有志学友,乘家人不备逃离家乡,寻找抗日队伍。黄斌先入东北军做勤务兵,2个月后,进东北中学读书,接触了进步思想,成为1935年“一二九”-的骨干,并于1937年末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5月,黄斌被派往河北省平山县,在八路军四纵队(后改编为冀东六团)当战士,不久升任一营三连连长。1940年“百团大战”时,黄斌率全连指战员在攻克北口峪、强风岭、东庄等战斗中完成突击任务,屡立战功。1944年2月,雁北地委从六团抽调40名班排以上干部,组建桑干河武工队,黄斌任队长。一年中由40
(19171947)
周孝成
  周孝成,满族,1945年11月27日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青少年时期,在岫岩县的小学、中学读书。1964年7月于岫岩高中毕业后,考入沈阳轻工学院。1968年12月,毕业于沈阳轻工学院(后迁至大连市改称大连轻工学院)纺织系,获学士学位。1968年12月至1983年8月,周孝成先后在朝阳市纺织厂任技术员、政工科干事;在朝阳市总工会宣传部任职工理论教育组负责人;在朝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任市长秘书;在朝阳市经委生产处任负责人,主抓经济运行兼任朝阳市食品协会秘书长。1983年9月起,任朝阳市总工会党组副书记、第一副主席。1984年起兼朝阳市职工大学校长。1985年3月起,任辽宁省北票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北
刘柏生
  刘柏生 (1939~)笔名屯夫、木白。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牡丹江市第一中学,同年下乡务农。后历任牡丹江市郊区广播电台、记者,牡丹江市文联刊物、部主任、副主编、主编及文联副主席,副编审。牡丹江市作协第三、四、五届主席,黑龙江省作协第三、四、五届理事。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新苗》、《痴情女》,电影文学剧本《鸡场的冬天》,电视剧剧本《娇女包棚》,短篇小说《第一次当队长》等34篇,散文《八月常相思》等28篇,评论《拉车与看路》等9篇,诗歌《春晓》等140余首。
戴焕章
  戴焕章,原名戴文贵,1915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苏子沟镇汤河岭村。1931年冬,年仅16岁的戴焕章加入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任营部秘书,开始投身抗日救亡斗争。1934年邓铁梅被捕后,戴焕章脱离自卫军,只身北上,寻找抗日队伍。1934年夏天,戴焕章在黑龙江省宝清县定居时,结识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三十二团的联络员,并与之建立了秘密联系。1936年春,东北人民革命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戴焕章正式加入抗联,任第三军三十二团团部副官。根据当时对敌斗争的需要,抗日联军通过关系将戴焕章安置在伪宝清县自卫团里任文书,利用这一身份,在伪军、伪警察中发展抗日积极分子,秘密设立联络站,为抗联收集情报、购买和转运
路地
  路地 (1928~)原名傅云生。满族。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1948年肄业于长春大学。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东北局城工部地下工作人员、文工团团员,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科员,志愿军后勤一分部司令部参谋,《辽宁文艺》、《文学青年》、《鸭绿江》杂志,《杜鹃》、《满族文学》杂志主编,编审。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94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绿纱窗》、《淡淡的紫雾》、《鹅黄的柳絮》、《人生拾趣》、《鸭绿江吟》,散文集《木舟柳笛》,诗文集《路地散传》,主编《满族诗人诗选》、《舒群纪念文集》、《丹东作家》丛书(18种)、《现代满族书画家传略》、《当代满族作家论》等。《淡淡
李云德
  李云德 (1929~)笔名李礼。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校地形测绘专业。1947年参军,历任战士、班长、解放军测绘学校学员、解放军军委测绘局测绘员,鞍钢地质勘探公司技术员、党委秘书,鞍钢党委宣传部干事、科长,鞍山市文化局创作组创作员,鞍山市文联副主席,辽宁省作协理事,鞍山市作协副主席。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长篇小说《鹰之歌》、《沸腾的群山》(三集)、《地质春秋》、《特殊案件》、《银锁链传奇》、《人生的路标》,中短篇小说《生活第一课》、《林中火光》、《探宝记》、《追踪》等。《沸腾的群山》被译成日、朝文在国外发行。1985年
李敬信
  李敬信 (1930~)笔名敬信、青山。满族。辽宁岫岩人。中共党员。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历任《辽东文艺》,辽宁省文联专业作家,辽宁电影制片厂创编室主任,《鸭绿江》文学月刊部主任,《芒种》文学月刊、《满族文学》月刊主编,《中国谜报》主编、社长,沈阳市文联副主席,丹东市文联主席。编审。从事文学和期刊工作40余年。195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歌剧和话剧《铺家底》、《识字心里亮》、《奔向共同目标》,短篇小说集《想不到的事》、《风雨旗》等,编著有纪实文学集《果园史话》,祖国丛书《中国的谜语》及《世界少年儿童谜语集粹》,论文《论中国的谜语》、
全部岫岩县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