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史人物介绍7
曾鸣飞
  曾鸣飞,原名学道,青羊区苏坡乡百仁店村人。生于民国10年(1921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世代务农,全家以4亩水田维持生活。6岁入黄瓦街小学读书。9岁时母亲病故。次年,与4岁的弟弟一起被家住于西马棚街的祖父收养。11岁考入四川省成都中学初中部,15岁考入协进中学高中部。学习勤奋努力,每学期均名列第一,获免费入学奖励,并以勤工俭学(务工、卖报)所得购置书籍文具。少年时期的曾鸣飞,喜听评书《精忠说岳传》《水浒》,自幼憎恶-势力,崇敬反抗-的英雄
(19211949)
庄健
  庄健,原姓刘名玉春,又名绰然、刘健,笔名健者,入陕北公学后更名庄健。青羊区文家乡人,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9月。其父刘吉安生前务农兼营商贸,因以致富,在文家乡购置水田200余亩,遂为该乡有名富户。母亲杨氏系家庭妇女,生有4男1女,庄健排行第二。庄健幼时机敏,胆识异于同龄孩子。一次,乡邻携他上街赶集,不慎走失。邻人告其父母,急派人四出寻觅。傍晚,庄健雇乘小轿归来,全家皆大欢喜,惊其机智聪明。7岁入私塾。民国13年至15年(192
(19081968)
廖仲和
  廖仲和,名仕祥,青羊区苏坡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7月11日。家里有田40余亩,自耕。幼时在私塾启蒙,11岁入成都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两年后升入成都县立中学。民国6年(1917年)毕业于四川省立政法专门学校。毕业后常投稿于《戊午日报》,继经同乡同学熊子骏介绍,任戊午日报社。次年赴重庆任民信日报社,并协助熊子骏创办新四川通讯社,宣传民主思想。川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爱其才,委以川军第一军军部秘书职,由此投身军旅。因民信日报社的关
(18951964)
熊子骏
  熊子骏,名世祺,青羊区苏坡乡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0月16日。其父继承祖业,经营盐店。熊子骏3岁时丧父,盐店交其二叔经营,按时提取养膳费,供他母子日用。幼年就读私塾,光绪三十二年考入成都县立小学堂,后在成都县立中学堂肄业。民国8年(1919年)从四川省政法专门学校毕业,经校长熊晓崖介绍到四川督军熊克武所办的《戊午日报》社当。川滇战争熊克武失利退出成都后,《戊午日报》停办。熊子骏在川军第一军军长但懋辛的资助下,另办《四川日刊
(18941956)
李澄波
  李澄波,字天根,1872年生于新津,祖籍湖北麻城县。他家境贫苦,自幼读书勤奋,14岁赴双流县考试,几次名列前茅,所得奖赏分文不用,奉敬双亲。17岁即被双流知县濮丹吾聘为家庭教师,他且教且读,28岁中秀才,后又增补为廪生。1912年,他任《大汉国民公报》主笔,由于立-正,报道求实,敢于揭露社会弊病,受到当时四川省省长张澜先生的赞扬,且常与张澜诗词唱和。后因四川地方势力斗争激烈,局势发生变化,他被迫交出报馆。杨森督川后对他进行笼络,他力辞不
(18721961)
刘绍禹
  刘绍禹(1900—1981),名怀锐,四川新津人。我国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幼年时受其父影响,热爱教育。1914年从成都成属联中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后被派送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教育学,次年转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心理学。1924年毕业,获学士学位,旋进入该校研究院,致力于比较心理学研究,后赴欧考察半年,1927年写成论文《年龄与学习的关系》而获博士学位。经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的推荐,加入全美自然科学家协会。因成绩优异,卡尔教授执意留其在美继续
杰出的人民教育家 (19001981)
孙煦
  孙煦,笔名雪芦,新津县永兴场人,生于1904年,幼时聪明,文思敏捷。他先从师于成都刘咸荣先生。后肄业于成都青年教会学校及工科学校。1929年他出川求学,同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陈独秀“无产者社”成员,在印刷厂负责《无产者》编印工作。次年他又参加“左翼作家联盟”,从事翻译和创作,又为陈独秀组织的“中国共产主义同盟”成员,在上海沪西区从事秘密工人运动。孙煦932年被捕,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处5年-,囚于南京。孙煦于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后
(19041965)
侯宝斋
  侯宝斋出生于1851年,新津花源人。他为人仗义,济困扶危,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受到群众的普遍尊敬。侯宝斋早年参加了新津“哥老会”,被推为“新西公”的龙头大爷。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新津九个哥老会联合组成总社,名叫“九成团体”,他又被推为总舵把子。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老百姓仇恨洋人,也恨清政府腐败无能。1905年,四川义和团掀起打教堂、杀教士、仇洋货的风潮。新津当时也是群情
[] (18511911)
余述怀
  余述怀,字仁禄,1883年11月4日出生于四川威远县向家岭黄石坡,弟兄五人,自幼家贫,仅靠父亲余发荣裁缝一技糊口。幼不能读,少乃文盲。又因父亲拖累过重积劳成疾而早逝,余家竟然无钱安葬入土,依靠好邻居邹候生资助,才备棺材草草埋葬。余述怀经此磨难,刻骨铭心,发誓苦挣家业,迎来翻梢之日。1902年,余述怀前往自流井,在正街崔某山货铺谋得一学徒职位,并在学徒期间因记帐算帐而初通文墨,渐渐得到老板崔汝华的喜欢。后来崔老板将女儿嫁给余述怀为妻,并让
传奇仁商 (18831947)
王龙基
  王龙基,祖籍龙口市徐福街道大王家村。1940年6月13日生于四川郫县,高级工程师。1947年初,史东山先生导演的《新闺怨》中,王龙基初上银幕。此后,王龙基在上海昆仑影业公司、文华影业公司出品的《关不住的春光》、《乌鸦与麻雀》、《希望在人间》等十余部电影中扮演角色。其中,在石挥导演的电影《母亲》中扮演儿子牛牛;在阳翰笙、陈白尘、李天济编剧的电影《三毛流浪记》中扮演三毛;在赵丹导演的电影《为孩子祝福》中扮演主人公张化国;在瞿白音导演的电影《
杜长明
  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与教育家——杜长明(1902—1947)杜长明,字镜如,四川蒲江县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他通过研究球形颗粒碳在气流中的燃烧,首先提出外扩散影响燃烧反应的理论,对化学反应学科的早期发展有益。他毕生从事化工教育,参与创办中国化学工程学会,并长期任中华自然科学社社长,为培养科技人才作出了贡献。1902年1月28日生。1918年考人北平清华学校,1926年毕业后赴美国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两年后人研究生院,师从
(19021947)
王万
  王万,字万里,号淡斋,南宋邛州蒲江人。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赴川陕类省试获第一,名列类元。王万是蒲江历史上第一个全省“状元”。宋代实行解试、省试、殿试等三级考试制。解试,由地方官府考试举人,然后将合格举人贡送朝廷。举人解试合格,由州或转运司、国子监等按照解额解送礼部,参加省试。省试合格者由礼部奏名朝廷,参加殿试。建炎元年(1127),经“靖康之变”时局动荡,为维系士心,宋高宗下诏诸路,开科取士。于是,南宋时期的类省试的出现。他在诏
[]
蒲元
  蒲元,一作蒲元性,据今《成都通史》、罗开玉与谢辉《诸葛亮与三国文化》、任桂园《天府古镇羊皮书》、伍松乔《天下古成都》,称其籍贯为三国蜀国临邛人(现今四川的邛崃与蒲江县一带)。蒲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其生卒年及生平均不太详。据《全三国文·蜀六》记载,蒲元为蜀相诸葛亮相府之西曹掾。蒲元之才为刘备、诸葛亮、姜维所赏识,多次参与蜀国的兵器锻造、木牛流马制造等重大工程,堪称蜀汉王朝的“大国工匠”。陶宏景《古今刀剑录》记载,蜀汉章武元年(2
[三国]
彭仕复
  彭仕复(1901-1944),蒲江县西南镇金花坪(今光明乡金花村)人。早年,投身军旅戎马。1933年,任四川陆军李家钰四川边防军第五混成旅李注东部第十二团团长,驻防新津。1935年,任第四绥靖区第一零四师第三旅陈绍堂部第九团团长。1936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陆军步兵中校。1937年抗日军兴,彭仕复晋升为上校,奉命率部出川北上抗日。12月,抵达长治、黎城一线驻防。1938年1月,率部由长治北上,越过正太铁路(河北正定至山西太原),进至榆次东
(19011944)
孙介卿
  孙介卿(-1938),蒲江县城东门外孙坝人,生年不详。早年,毕业于四川陆军邓锡侯第三十师军事教育团,投身军旅,任排长、连长、营长。1931年,任四川陆军李家钰四川边防军第六混成旅第十八团团长,驻防安岳。1935年,任第四绥靖区第一零四师第二旅第四团团长。1936年,率部进入越西,驻防礼州,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第一七八师第一零六三团团长,辖三个营,一个迫击炮连,一个担架队,一个消毒排。是年,被国民政府委任为陆军步兵中校。抗战全面爆发,四
张黎群
  张黎群(1918-2003)蒲江县中兴场黎坝(鹤山镇九莲村)人,原名黎富敏、黎储力、张佛翔,1936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开始革命活动。1937年春(19岁),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8月奉命回四川,组织四川青年救国联合会,动员一批青年志士去延安。1938年3月,他在陕北公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再次奉命回四川,历任中共成都西北区委书记、中共夹江县委书记、夹洪特委书记、中共乐山中心县委
(19182003)
周民英
  周民英(1920-1998),原名詹德安,四川蒲江县人。1920年8月出生于寿安镇,早年于成都就读中学。时值抗日战争,周民英深受中共抗日救亡主张影响。经县人张黎群介绍,由四川地下党组织安排,奔赴延安寻求革命真理。1938年1月,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创办的战时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青训班搬迁到泾阳县云阳镇北约8里路的安吴堡,周民英被送至第四期训练班学习。冯文彬、-任青训班正副主任,刘瑞龙任教务处处长,张琴秋任生活指导处处长,任郭世光秘
(19201998)
董仲平
  董仲平(1916-2005),四川蒲江县人。1916年12月21日,出生于寿安镇。成都就读中学期间,深受中共领导的爱国-与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1936年8月,参加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成都市学生救国联合会”。1937年6月,董仲平与张黎群、肖泽宽、付承均、廖仁五位青年至交,经一个多月徒步千里到达延安。他们是第一批到达延安的青年学生,并被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随即,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是年12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抗大毕业,1
(19162005)
高定子
  高定子(1177-1247),字瞻叔,南宋蒲江人,高稼弟、魏了翁兄。从小聪颖好学,博通六经,于嘉泰二年(1202年)考中进士。历任郪县(今四川三台县境)主簿,中江县丞,丹棱、夹江县令,绵州知州,刑部郎中,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太常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官,礼部侍郎等职。知夹江县时,遇发大水而缺粮,贫穷的百姓纷纷来县衙说没有地方可以买粮。高定子说大家不要忧愁,你们带钱到以前买米的地方等待就可以了。百姓走后,他打开县里的粮仓,将存粮运送到那些卖米大户
[] (11771247)
杨子元
  杨子元(1871一1919),字连珊,蒲江县城西街人。十四岁考取秀才,补廪生,光绪三十年(1904年),聘为蒲江县高等小学堂国文教员。清末.入四川法政学堂。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十九日,蒲江知县孙廷彩命杨子元编纂《蒲江县乡土志》。三十四年(1908年),经三年的努力编成《蒲江县乡土志》上、下册,共12卷。杨子元认为蒲江“地宜农业”,每年有二万石大米外销新津、彭山一带。应“合乡社团结力,实兴农学.以浚利源。”“广搜稻种”,选用良
(1871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