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区历史人物介绍2
杨景兰
   杨景兰(1922—1944)化名张晓峰,天津蓟县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38年7月冀东七县抗日大-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抗日队伍,在刘继抗领导的蓟县抗日地方武装八区基干队二排六班任班长。1941年3月,在战斗中勇敢果断,受到部队领导的嘉奖,荣立三等功。同年5月再次受到表彰,提升为副排长,6月被任命为尖刀排排长。在刘继抗、杨景兰等人的领导下,攻占了茅山警察署。1942年至943年率领机动连配合八路军冀东军区第十三团击溃了伪治安军一
(19221944)
朱志
  朱 志(1891—1942)化名未卜。天津蓟县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品行端正,为人忠厚,勤奋好学,曾毕业于蓟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从事教育工作。1938年7月,参加著名的冀东七县抗日大-。并以在当地的影响,从民团中募捐出四十余条枪和大批弹药。自此投身革命。1939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敌工情报站站长和村党支部书记。1942年被捕,敌人动用各种酷刑,-吊打,灌辣椒水,压杠子,针扎十指,用竹签扎舌头眼睛等要害部位。坚强不屈,咬紧牙关,未
(18911942)
仇永清
  仇永清(1909—1944)化名任克强。天津蓟县人。自幼读书,从天津度量衡专业学校毕业后,在蓟县度量衡检验所任职。不满当时社会的黑暗。为寻求救国之路,阅读过孙中山的《建国方略》,鲁迅的《呐喊》等书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5年以汉奸殷汝耕为首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日本傀儡政权成立,不愿为日本帝国主义当差做事,断然辞职。1938年7月,中共领导的冀东七县抗日武装大-爆发,加入-队伍,参加了攻克蓟县城
(19091944)
于敬一
  于敬一(1913—1939)原名于厥中。天津蓟县人。幼年父母相继去世。八岁靠亲友资助在本村上小学,1931年考入天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三省,又向山海关进犯,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退。他愤恨侵华日军的蛮横,不满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下决心要走救国救民之路。1938年7月中共发动冀东七县抗日大-时,报名参军,参加了抗日队伍。部队西撤后,先在八路军第四纵队教导队学习,后到四纵支队司令部任见习参谋,不久就被分配到四纵第三十
(19131939)
张樾亭
  张樾亭 (1889-1972) 河北蓟县人1912年8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科。1914年10月毕业,任孙岳的第十五混成旅曹士杰团营长1922年春,第一次直奉战争后,曹士杰团扩充为第十六混成旅,改任第十六混成旅营长。1924年10月,冯玉祥、孙岳在北京发动政变,推翻直系,张随孙岳加入国民军,从此转入冯部任职。先后任西北边防军督办公署参谋处主任参谋、国民军作战部主任参谋。中原大战之后入陆大六期学习。张樾亭1932年9月在陆军大学第
(18891972)
王文
  王文(1919~1989)原名宋明波。天津市蓟县人。一九三八年参加冀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东抗日联军十六总队大队政治委员,蓟县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冀东军区第十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人物经历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晋纵队二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热河军区热南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二十七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六军一三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91989)
张士毅
  张士毅,原名白宝泉,字砥中。1912年出生于河北省蓟县(现属天津市)下仓镇西焦庄一个农民家庭。张士毅的青少年时期,学习异常勤奋刻苦,在蓟县大杨各庄城内第一县立高小读书时成绩优秀。1931年,19岁的张士毅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保定第二完全师范。当时的保定二师是河北省闹-最激烈的地方,国共两党在校内都有组织。张士毅进校后,就成为这个学校进步活动的骨干分子之一,曾以“中华改造、端赖吾曹”为座右铭自勉,经常进行革命宣传活动。张士毅以“赤色
(19121947)
曹丽珍
  曹丽珍(1952.4—) 女,  河北蓟县人。 擅长油画。1974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美术系,后任永昌县一中教师、永昌文化馆美工,1978年后任甘肃省群众艺 术馆美术部副主任、主任。作品有油画《祁连水》、《戈壁之光》、《扎西德勒》、《猎女 》,版画《藏家采花节》(获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连环画《取宝记》、《目夹子和他的伙伴们》、《宝宝学》、《宝宝认 》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览。
黄今声
  1935生于吉林珲春,原籍河北蓟县。教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油画协会会员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48年-大鲁艺,49年东北文工团后,56年入调干入中央美院学习;到北京艺术学院、首都师范学院任教。1991-1993美国纽约大学访问学者。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艺术考察、纽约等地办个展。主要美术理论研究、创绘画学和专业著述。
朱成
  朱成,号振鹏,化名未卜,1891年出生于蓟县双杨树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朱成自幼为人正直忠厚,勤奋好学,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于蓟县简易师范学校,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为我党培养了不少有用人才,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和很高声望,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和敬重,尊称他为朱老或朱先生。1938年秋,蓟县爆发了抗日武装大-,朱成以他在当地的影响,亲自从地主民团手中募集了40余条枪和大批弹药,筹集了大批款项。有力地支援了-队伍和八路军,自此投身于革命工作。l9
(18911942)
余一
  余一。原名金宝庭,化名余一、刘鑫,1902年出生于蓟县五百户庄子村。1938年冀东抗日大-时参加革命,在十六总队工作,后随队去平西整训。1939年秋返回冀东,继续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任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五区区委书记,1942年11月,在商王店突围时壮烈牺牲。余一在工作上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他调任五区区委书记后,为了发动群众共同对敌,他和群众同甘共苦,白天和农民一起干活,休息时给大家讲革命道理,开地头会
(19021942)
徐智甫
  徐智甫 (1908-1940)名徐睿、字智甫,蓟县周官屯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七七”事变后,同陈富轩在二区淋河沿一带建立救国分会并任会长。1938年6月,组织领导了六、九甲两个民团起义。7月14日,徐智甫同李子光、陈富轩等领导了二区起义,成立了冀东抗日联军第十六总队并任政治副主任。7月底,配合八路军第四纵队攻克蓟县县城。1939年9月任昌(平)延(庆)联合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40年8月27日晚,徐智甫同县长胡瑛在黄
(19081940)
王崇实
  王崇实,1915年出生于蓟县门庄子。父亲王秀冬(解放后任蓟县副县长)在村里义务教书,倡导新思想,主张教育救国。王崇实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进步思想的熏陶。王崇实少年时就颇具才华。十三岁临帖写字,笔锋刚劲有力,阅读安徒生童话、高尔基小说、鲁迅和郭沫若的作品。十四、五岁开始写童话、小说和诗歌,有《雕王的故事》、《麦田的风波》、《一粒真葡萄》、《一个农村姑娘》等作品。“九一八”事变后,王崇实在北平师大附中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积
(19151938)
夏德元
  夏德元(1902—1941),蓟县宋家营王官电人,1902年出生于贫农家庭。8岁时.全家紧衣缩食供夏德元上了6年私塾,后因宋庭经济拮据辍学,19l7年流落东北,利用亲戚关系在奉军当了兵,后又到冯玉祥部下任骑兵连长。他日睹军阀混战,百姓流离失所和社会黑暗的现状心中愤愤不平。1928年寻机逃回家中。为了糊口,他给地主打过短工。走街串巷卖过玻璃罩,后来被聘为蓟县二区第六甲民团队长。民团虽是地主武装,但拿枪的人大部分是穷苦人。夏德元返回家乡后,
(19021942)
商香阁
  商香阁,原名商棋会.1908年生于蓟县城西公乐亭,少年在官庄念私塾,后因家贫流落到东北千舍案煤矿做工。九一八事变后,商香阁目睹国破家亡。心中愤懑.在煤矿中组织工人-,声势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500人参加的武装-,组成东北抗日义勇军,活动于热北一带。不久部队被敌人打散,商香阁又辗转返回煤矿。准备相机再起,不料,被敌察觉逮捕,敌人对他进行了非人折磨,后经煤矿工人的营救才得以出狱,返回家乡。商香阁返回家乡后,蓟县县委正宣传动员、发展救国会会员
(19081938)
马子聪
  马子聪,蓟县郑沟庄人。生于1906年,卒于1964年。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入党,生前曾任县菌肥厂厂长。他1937年参加革命,战争年代历任队长、连长、营长、参谋长等职。参加过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有人说他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一是经历奇,出身贫苦,当过土匪,拉过杆子,后来参加了革命;二是枪法奇,能中射飞鸟,水中射游鱼;三是记忆力奇,他斗大的字不认得二升,但记忆力非凡,一次,他到一个新组建的营任营长,没过一个星期,全营集合点名,他
(19061964)
刘旭东
  刘旭东,原名刘文芳。1909年生于蓟县小朱庄一个贫农家庭。小时候,父亲紧衣缩食供他读了几年私塾,在村里算是文化比较高的小知识分子,文笔也是不错的。14岁开始务农,后又和父亲在本村开了一个小药铺。刘旭东特别同情和照顾穷人,1927年,他组织人们办了一个以互助相帮为宗旨的“结社股”,深受群众的欢迎,在群众中产生了一定影响。1938年,刘旭东经后大岭村的老党员铁华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工作,卓有成效,时间不长,先后在小朱庄、西
(19091942)
刘继抗
  刘继抗,原名魏宝成,又名国一、刘继康,蓟县下营乡刘庄子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东军分区直属游击队队长、蓟县第八区游击队长、冀东军分区第一机动兵连连长蓟县武装部长,是蓟县和河北省遵化县、兴隆县一带最受人们尊重爱戴的抗日英雄之一,以枪法神奇和机智骁勇而闻名于冀东地区。一生两次参加抗日第一次参加抗日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年仅只有22岁的刘继抗加入了卜荣久领导的“抗日救国会”,当时使用的名子是魏宝成。1938年7月上旬,魏宝成参加了轰轰
刘进忠
  刘进忠(1910—1941,又名刘警中,1910年出生在蓟县马伸桥牛各庄。青年时期曾参加国民党军队,在二十九军任班长。1933年,长城抗战失败,日寇入关。刘进忠对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无能十分气愤,毅然回家以打柴为生,后到后石头营给大地主王志扛活。在那里,他结识了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季安。在季安帮助下,刘进忠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时常和季安一起搞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抗日。1937年,由季安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刘进忠参加冀东西部抗日大
(19101941)
李子光
  李子光,原名贾一中,1902年10月7日出生在蓟县西山北头村。1922年于宝蓟中学毕业后,经舅父介绍到西北汽车公司当职员。凄凉荒漠的西北大地,被官僚、军阀蹂躏后疮痍满目,李子光痛恨-,急切地想寻求救国救民的途径。1926年,他去绥远,在《西北实业日报》当校对和新闻,因职业之便结识了绥远《教育公报》杨述存(又名冷楚)和绥远职业学校教师路雨亭。杨、路二人都是共产党人,1926年7月,经杨、路介绍,李子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他除完成工作外
(1902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