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历史人物介绍
刘廷藻
  刘廷藻(1189-1261年),字可荐,号石沼、别号华国、行官一,宣州狸桥塔山刘村刘氏之四世孙。塔山刘氏系中山刘氏之后,唐礼部尚书刘禹锡之五世孙政居溧水,其孙宰迁居高淳茅城,宰生八子,其五子纩迁居狸桥塔山。刘少时聪慧,喜谈兵论侠,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选茂才,中晋守司第一,为江东计度转运使,后被荐至枣阳军事长官孟宗政麾下作为幕僚,献计设伏,大败金人于干城。经表功即统率忠顺军,守唐邓有功。绍定二年(1229年),统领汉阳军驻屯德安。
[] (11891261)
王荐
  【王荐】字继道。宋熙宁九年(1076)进士。元丰末(1086)任歙县知县,劝学不遗余力。时实行差役法,荐令每户有一人读书则可免其役,学徒日众。建岁寒亭,周围栽植松竹,吟咏其间,狱讼大减。
[]
杨佐
  【杨佐】字公仪。初以进士任陵州推官。累迁河阴发运判官。宋皇祐中(1049—1054)开永通河,疏沟浍出野外,京城水患得息。又议治孟阳河,以转京东粮米。历任盐铁副使、天章阁待制,知审官院。后出使契丹,卒于道。
[] (1049105)
王知微
  【王知微】字几之。庆长子。宋庆历八年(1048)进士,佥刺贺州,采铅锡以资冶炼,岁增课至百万。迁秘书丞,知当涂县,累迁都官郎中,朝请大夫,赐三品服,后辟龙州,寻致仕归。家无余资。著有诗集20卷。
[]
诸葛高
  【诸葛高】北宋景德—嘉祐年间人。诸葛氏制笔,世代相传,聚族为业。传至诸葛高时,技艺尤精,时称“诸葛笔”,饮誉海内。梅尧臣有诗赞曰:“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苏轼称:“诸葛高笔譬如内法酒、北苑茶,纵有佳者,难得其仿佛。”林和靖称:“顷得宛陵诸葛笔,如麾百胜之师,横行纸墨,所向如意。”
[]
梅朗中
  梅朗中,字朗三。宣州(今安徽宣城)人。梅鼎祚之孙,梅文鼎堂兄,早年好读先人藏书,酣情嗜古。为诸生。善书画、兼善诗文,书法效张王,画风宗法元宋,是“宣城派”之驱,世称三绝。著有《书带园集》十六卷,又编《赋纪》五十卷。
[]
章绶
  新校点的清光绪《宣城县志》两册已出版,清代原版全志共四十卷,由宣城知县李应泰、范葆廉主修,章绶撰修。章绶(1827-1896年),宗名显扬,字淮州,号蓬樵、行拱十,宣州区狸桥镇横路章村人,系宣城南姥章氏三十一世孙。章绶出身于书香门第,其高祖麟书,国学生。曾祖父菊,十七补郡庠生,时称卓荦士,有少年翰林之称。祖父美,国学生。父浩,邑廪生,长年设馆教授。章绶自幼受其父学风熏陶,故大有长进,以致出类拔萃。为清咸丰辛酉科拔贡、四品封典、候选直隶州
[]
王昶
  王昶,字永思、号其弼,宣州区狸桥镇水阳河东人。清康熙年间,由邑庠补增广生,后因困于科场考试而弃文就武,在江南提标下授千户,巡抚李元芳督师讨乱,王昶以从征功升任福建漳浦营守备带游击衔,遂从征台湾,恢复海澄县并厦门、金门、攻破渐山东埭、万人洞、横塘江、江东桥、水路湾、腰树,水路、陈州、马州湾、腰山、观音山、展旗寨、澳头寨、果堂塞,石码、汉河、玉树等十九寨,杀敌四千余名,优叙加左都督衔给一品服俸。敕授兼一拜他喇布勒哈蕃,准袭二次,注入宣州卫。
[]
孙卓
  孙卓(1647-1683年),字予立、号如斋,宣州区狸桥镇水阳河东人,孙襄次子,五岁丧父,与兄都生由叔父孙省抚养成人。孙卓髫年即淹博经史,才藻烂发,弱冠试冠军,食饩。寻应康熙丁已(1677年)特诏,以国子生魁北闱,已末(1679年)登进士。廷对初拟二甲,康熙帝亲览诸卷,拔置一甲第二,授编修。逾岁御试,以文义、书法、满文并当上心,擢第一。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特简章奉使册封安南国,赐正一品服。行至粤西全州暴病卒,得年三十六。临革
[] (16471683)
张曲肱
  张贵,字待举,号“曲肱”,宣州城西人,北宋庆历壬午年(1042)进士。科举时,殿试之后,皇帝传旨召见新考中的进士,依次唱名传呼,为“胪唱”。张贵生性恃才傲物,自恃清高,狂放不羁,“胪唱”时不遵礼仪而失常态(唱其名时坐立不起),而被罢免。仅做过忠州司户参军、监、簿一类的小官。后来,张贵干脆弃官归隐,放浪于江湖,游山玩水,吟诗作赋,以文会友,诗名显于当朝。张贵以《论语》中“曲肱而枕之”中“曲肱”二字为号,建亭名“曲肱亭”,斋名亦称“曲肱”,
[]
王臣烈
  王臣烈,原名光映,字则氏,号周卿,清末宣州区狸桥镇水阳河东人。王公例贡生,朴实浑厚,乐善好施,少务农、中年经商,操米业。水阳江冬季不涸,舟楫商旅云集,为转运粮食一大口岸,因而砻坊、米行多设。而王臣烈所设之王和丰与二弟、三弟所设之王和顺、王和义米行均芜、沪驰名,仓积满盈,金融活跃,汇款动以万数,王公掌远跖,长袖善舞光,极善经营。光绪已亥年(1899年),岁饥,米行飞涨,本地粮运不济,王公乃催船只远至江西买进粮食,转运接济苏浙,亦获厚利。然
[]
邓亮
  在黄渡乡汪村,每当提起邓姓,人们必然会追忆起邓亮在抗战时期掩护地下共产党员,保护新四军战士的一件件往事。1889年出生的邓亮,在民主革命时期,他曾先后受命任宁国县小学校长、安徽省实业厅科员、舒城、黟县和休宁县县长、财政部苏浙皖财政监察专员等职,虽一生身为要员,但他一贯质朴刚正,洁身为官,从政清廉,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36年6月调离舒城时,男女老幼夹道相送,手捧盛水脸盆,上架小镜,以示他为官清如水,明似镜。邓亮爱憎分明,思想进步,不
汪景南
  汪景南(1916~)宣城县(今宣州市)人。幼年在安徽省立宣城师范实验小学、省立宣城四中、省立宣城师范读书,受到进步思潮影响。抗日战争爆发,于民国27年(1938 年)去武汉,经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介绍,参加了新四军,同年7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于民国27 年3 月初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新四军第四支队教导总队学习,3 月底随新四军第四支队东进皖中,任第四支队政治部战地服务团团员,同年9 月任服务团团长。此后历任第四支队政治部秘书科长、
梅达君
  梅达君(1908~)宣城(今宣州市)人。民国19 年(1930 年)东吴大学政治经济系毕业。曾任苏州女子职业中学教员、上海慈愿难民收容所主任、上海工商职员贷金处主任、东方联合营业公司副经理。民国34 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任第一、二届理事。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0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 年后,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处长、办公厅副主任、上海市政协副秘书长、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上海市民委副主任、上海财经学院副院长、华东纺织工学院顾
江干臣
  江干臣(1906~1982),原名江涛,化名江瑞卿、汪赋诚,宣城县孙埠镇人,农民家庭出身。民国10 年(1921 年)入宣城县立第一小学,民国14 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共产党员田道生、王子堂的影响,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思想日趋进步。民国16 年3 月,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师长戴岳、政治部主任萧劲光抵宣城。江干臣联络几位学生面见萧劲光,表达自己的报国热情,受到萧劲光的热情鼓励。在北伐军支持下,他参与组建了国民党(
(19061982)
焦焕炎
  焦焕炎(?~?),字晦父,籍贯本是宣州太平(今属安徽省),但全家却长期寓居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南宋理宗赵昀绍定二年(1229)己丑科武举第一人。焦焕炎有一兄长,名焦炳炎,字济父,又字济甫。是南宋理宗赵昀淳皊元年(1241)辛丑科文进士第三名。其兄作谏官时,朝中有权臣主张“括田”,在朝廷内外造成很大混乱。为此,皇帝召群臣商量对策。面对满朝文武,其兄不畏权势,慷慨陈词数千言,力数括田之害。此举虽使皇上为之动容,却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朝中权
[]
刘太冲
  刘太冲,唐诗人。郡望彭城(今徐州),宣州(今属安徽)人。刘太真之兄。尝居润州北固山。少时师事萧颖士,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颜真卿仕平原太守,召为从事。《全唐诗》录存其诗一首
[]
梅询
  梅询(964—1041),字昌言,宣城梅氏第三世孙。端拱二年(989)进士,授利丰监判官。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梅询作为进士考官受到召见,谈论天下大事,极合真宗之意,把他视作奇才,升任集贤院,梅询也以真宗为知己。当时契丹屡次侵犯河北,首领李继迁又强攻灵州,边事危急。梅询-献策:将朔方授予吐蕃首领潘罗支,令其从后方牵制,使“蛮夷攻蛮夷”。梅询还主动请缨,说:“苟活灵州而罢西兵,何惜一梅询!”真宗大为赞赏其忠心。梅询后来担任太常丞、三
[] (9641041)
沈有容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又字瀛海,号宁海,宣城洪林人。幼年即从其叔状元沈懋学习诗学文。可是,他少年时便“驰马试剑,好兵略”,对习武兴趣更浓,立志从戎。万历七年(1579)他参加乡试,中武举而补任河北昌平州千总,后因抗击蒙古鞑靼部落有功而升为广宁中卫千总。他在三入澎台收复台湾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于定海任上写出他从戎纪实的传记体文章《仗剑录》。这篇力作诠释了他爱国的内涵,除排除个人恩怨和平海盗、识敌情,避免错杀裴光袍等
[] (15571627)
贡师泰
  贡师泰(1298—1362),字泰甫,号玩斋,宣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贡奎皆为饱学之士,可谓家学渊源。他自幼天资颖慧,喜读经典著作,嗜习古诗词。天历二年(1329),由国子生登进士第,出任安吉路(今浙江湖州境地)太和州判官和徽州路丞;辟-行省掾史,调任绍兴路总管府推官,治行业绩-第一。后入翰林为应奉,预修《后妃功臣列传》。历任翰林侍制、国子司业、监察御史、吏部侍郎,迁兵部侍郎。授两浙都转盐运使,历户部尚书,转漕闽海。至正二十二年(1362
[] (12981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