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历史人物介绍12
丘之纪
  丘之纪(1902-1937)别号帛臣,广东揭阳人。1924年冬,丘之纪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入伍生总队,曾参加第一次东征与平定刘、杨叛乱。1925年3月升步科官生,1926年1月毕业。因成绩优异而受张治中将军赏识,点名留校工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师叶剑英师长所部急需中下级军官,丘之纪被再分配任连长、营副。1929年,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任教育长张治中将军的随从副官,还任过第七期第一总队第四大队第十四中队少校区队长和中
革命烈士 (19021937)
陈庆堃
  陈庆堃(1919-1983),永嘉号扫雷舰少校舰长,1949年率20艘拒绝起义的军舰在长江突围,在三艘沉没,四艘折返的情况下依然有十三艘冒着解放军的炮火抵达上海。成为国民党在大陆时期的最后一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
(19191983)
林伟俦
  林伟俦(1905-1998),黄埔军校出身的著名将领之一。又名济泉,清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生于广东省台山市水步镇大岭乡兴隆村。父亲德慎,母亲黄顺。他原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一个妹妹,他排行第五,大哥、二哥先后因病夭折。1913年林伟俦八岁开始在本村私塾读书。1919年在校长的鼓励下,林伟俦与同乡几个同学考入台山县立师范学校,立志做个教师,将来为国家培养人材,振兴中华。1922年林伟俦在台山县立师范学校毕业。后受聘到本县五十区培元小学任
(19051998)
司徒洛
  司徒洛(1900-1966),字雨亭,籍贯是广东省恩平,出生于1900年,于1966年逝世。曾经军衔为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军职为国民革命军联勤总司令部第九补给区司令。广雅仙湖书院、广东工业专科学校毕业。1924年秋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司徒将军毕业后留学日本陆军步兵学校,30年初回国后在军政部直接从少校参谋当起,没有经历过基层干部,1933年长城抗战抗战的时候,是第2师第7团副团长,1936年升第7团团长,也就是当年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
(19001966)
欧阳汝桥
  欧阳汝桥(?~1932年)大岭欧阳廷载之第四子。17岁南渡澳洲谋生,在澳洲创立裕和公司于哗伦埠,独立经营,数年后囊积稍丰。其时,远近乡亲将款寄存其公司者众多,他既资助子侄出洋,又汇款回乡兴建新宅。当时孙中山正向华侨鼓吹革命,他力行囊助,向华侨劝捐及3次自捐巨款。民国政府成立后,广东省督军胡汉文、财政司长廖仲凯、财政总长熊希龄3次向汝桥颁发襟章三褒奖状。身在异国,甚念家乡,常言家国当务之急莫如兴学,后汇巨款建设乡立学校1所。爱国爱乡,安排
吴干群
  吴干群(1909~2000年)张家边二村人。旅居澳洲的华侨专栏作家,《东镇侨刊》顾问。抗战前在中山县立乡村师范毕业后,一直在本村小学执教。曾出任乡立高小校长。解放后赴香港经商,1976年移民澳洲。初期曾经营“皇上皇”食馆,后因继室朱金梅来澳洲团聚后不久去世。便将食馆出售,潜心写作。作品有《澳洲风貌》、《百胜滩这旅》、《美、日、加之游》、《神州之旅》、《孔孟之道》、《正风随笔》及《浮生摘记》等。其中《正风随笔》获华侨救国联合总会颁发的“华
(19092000)
朱慕飞
  朱慕飞(1897~1932年),女,张家边西桠村人。早年在上海崇德女子学校读书。1920年其父朱卓文任航空局长时,朱慕飞追随张惠长学习飞行技术,掌握了特技飞行和修理飞机的技术。后编入大元帅府航空局,任空军飞行员,是国内第一位女飞行员。1922年春,驾驶一架试飞飞机到虎门附近的莲花山,因遇气流漩涡,强行在水面降落,受了轻伤。1923年朱卓文任香山县长时,任县政府监印员。1932年病逝于香港。
(18971932)
孙海筹
  孙海筹(1893~1951年)沙边村人。1917年赴南美洲智利国经商,办过中文报纸,曾任南美洲侨务视察专员。1931年归国,热心家乡教育,出钱出力筹建沙边小学,被选为建校委员兼总务主任,率先捐出白银五百大圆,经2年努力,建成环境优美的园林式小学。1937年被委任为中山县第四区区长兼警察局长,严令禁烟禁赌,惩治-,不徇私情、警纪严厉、执法如山。1938年日寇进犯中山四区,他担任四区抗日先锋队队长,积极配合中山抗先队并组织领导当地群众在横门
(18931951)
朱会文
  朱会文(1877~1936年)西桠村人,朱卓文堂兄。旅居美国30年,是早期的同盟会会员,曾追随孙中山反清讨袁,在美国华埠积极筹集军饷支持辛亥革命,曾任理财之职,是孙中山在美国活动的得力助手。为孙中山在美国各埠游说募集革命经费,并率先捐助2000美元(为当时普通工人6个月的收入)。
(18771936)
郑泗全
  郑泗全(1858~1937年)濠头村人。因家庭贫困,15岁只身前住澳洲悉尼。初为牧主放羊,后垦荒种菜,开设果摊,成为较富有的华侨。其妻是英籍侨民。他不想永居异邦,渴求落叶归根,于1922年携眷10余人返故乡濠头。在乡间建有中西合璧式楼房。当时濠头交通极不方便,工农业生产落后,乡民大多生活贫困,他决心联合乡中归侨、侨眷,力图改变家乡面貌。1923年冬,与归侨郑灵先等人商定,共同出资购地建起社址,成立濠头华侨振兴社,与归侨、侨眷共商建设家乡
(18581937)
欧阳祉庭
  欧阳祉庭(?~1930年)欧阳祺,字祉庭,号如山,大岭村人。自幼赴美国旧金山读书,美国哈佛大学毕业。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曾任清廷驻美国旧金山领事;民国期间(1912~1949年)任驻爪哇领事馆总领事。长期生活在美国,同学多,关系广。发扬其兄前任总领事欧阳锦堂、欧阳庚热爱祖国的传统,积极开拓外交事业,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和华人、华侨、华工利益而获三等嘉禾勋章。他与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ROSSEVELT)总
郭琳爽
  郭琳爽(1896~1974年),又名郭启棠,香山县环城竹秀园村(今中山南区竹秀园)人。其父郭泉和伯父郭乐都是澳洲华侨,永安集团创始人。郭琳爽于民国10年(1921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获农学士学位。民国11年任香港永安公司监督,民国12~16年期间,先后赴英、美、德、日等国采购商品,学习国外商业企业的经验并了解国际市场动向,民国18年调任上海永安公司(今华联商厦前身)副司理(即副总经理),民国22年擢升总经理。民国23年,在永安公司筹
(18961974)
杨星辉
  杨星辉(1886—1954年):南区寮后村人,曾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革命。民主革命时期,曾随孙中山转战南北,见证中山舰事件,后成为孙中山的护卫长和得力助手,被任命为陆军少将。
(18861954)
李君田
  李君田(1949年~),笔名可耕,恒美村人。少师从余菊庵先生。现为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香山书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书法家美术家系列丛书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山市政协联谊会书画室顾问。1989年—1991年有多幅画作参加美国加州SanLgendRo埠中国画廊主办的“中国当代名家水墨画联展”。期间,于1991年曾举办《李君田水墨画展》。作品多次在佛山、中山等地参展。并曾在《国际日报》、《中国晨报》等刊出。
郭倩如
  郭倩如(1942年~),女,竹秀园村人。笔名郭青,画家。喜绘人物,工素描、速写、自创针笔画、娟画等。1943年随父母旅居上海,1963年夏华毕业于上海美专。毕业后,初任学校美术教师,后又在出版社负责连环画、绘制出口油画等美术工作。1973年,她获准往香港定居,仍从事画艺工作。1974年,她在香港《星岛日报》发表“素描研究”及画作后,即为香港大学、中文大学聘用,任艺术进修部美术科讲师,教授国画、素描、速写、油画。主科教授人物画法。1975
何广饶
  何广饶(1905-1937)香山县大黄圃镇灵古村(今镇二村一队)人,父亲何作桢,清末秀才。1925年20岁时,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经理”科。1926年6月,参加北伐战争。其后,在国民党第19路军蔡廷锴部任职军需官,职务不断升迁,后来,官至师军需处中校主任,随部队驻守广州或惠州。
(19051937)
吴奀和
  吴奀和(1903—1972),中山大黄圃孖沙人。1939年,中共中山县委决定在九区建立革命武装,梁伯雄奉调任武装队长。当时,地方和军队的党组织是分线领导的,吴奀和接任九区党委书记,主管地方工作。1949年10月,中山九区解放,吴奀和被任命为黄圃镇镇长,迎接大军、维持治安、筹粮筹款、支援前线。
(19031972)
吴泽林
  吴泽林,黄圃镇人。家境富有,拥有不少田地批耕给佃农。在30年代末期,于新沙村开设小型米机铺,兼营小糖厂。其后在镇上南边街开设规模较大的益民米机厂。曾被推举为黄圃镇商会会长。日军侵入黄圃时,曾率自卫军进行过抵抗。吴泽林动员黄圃的善长,在镇上建立第一间医院,聘请老中医叶圣传为院长,医治了大批病患者。抗战胜利后,吴泽林捐资捐地,参与兴建中山县九区中学(现中山二中校址)。解放前夕到香港,1960年病逝于广济慈善医院。
郭大同
  郭大同(1913.10~2002.10):原名郭章兴,曾用名郭晖、郭洪,大黄圃三社人,抗日英雄,1948年,两广纵队成立,郭大同担任两广纵队教育长。不久,郭大同被送往华北军政大学学习(其时,叶剑英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期间,郭大同任政治教员,做被俘虏国民党高级官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淮海战役后,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监督处处长,约4年。1955年4月,大行政区被取消,郭大同被调至北京任中央纪委检查委员会工业监督处任处长,两年后,又调国务院冶金
(19132002)
胡柏泉
  胡柏泉(1903.7-1983.11),是胡洁洪独子,生性聪敏好学,为人谦和内向。因家贫,十五岁念完三年私塾,十六岁便随父游走四乡从事手工艺劳作。柏泉除承传父亲的塑绘工艺外,还不断吸纳各乡艺人的绝技,致使其人物绘塑工艺更胜父亲一筹。柏泉还博览古典书籍,收集典故传说,凡忠、考、仁、义的历史人物及各种文本均大量收集记存,以为创作素材。胡洁洪、胡柏泉父子时代是黄圃飘色艺术风格发挥最辉煌时期,他们父子二人所制作的艺术色梗精巧夺目,栩栩如生,件件
(1903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