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历史人物介绍4
胡应升
  胡应升(1872~1911年),出生于连江县丹阳镇朱山村一个贫苦农民之家。性浑厚,与人相处较随和。因家境贫寒,幼未读书,却爱习武,早年以泥瓦工为职业,青年时当过马江水师兵勇。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应升随黄忠炳加入透堡光复会,受进步思想熏陶,放弃泥瓦匠职业,积极从事革命。经常往东塘村与同盟会成员吴适联系,他接触人多面广,频繁来往于本县主要乡镇,探察政治、军事情报,把革命大义传播闽江海隅。宣统三年(1911年)春,应升得悉同盟会将在广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721911)
王灿登
  王灿登(1875-1911),福建省连江县透堡乡西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性情坦率,嫉恶如仇。他虽务农,但长在武风甚炽、革命气氛浓厚的环境中,闲时好学技击,身手不凡,常与黄忠炳、曾守辉等人切磋拳术棍法。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加入光复会,宣传革命道理,不遗余力。每论革命总曰:“如山轰石,不至平地不止,未知何日到平地也。”1911年(宣统三年)三月,同盟会决定举行广州起义,灿登听到此消息,心里特别高兴,他积极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751911)
黄忠炳
  黄忠炳,男,汉族,1867年出生于福建连江,与同乡人黄克安、曾守辉、黄瑞声在其乡透堡之棋盘堂组织过光复会。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等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失败被捕,次日英勇就义,后由潘达微收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时年44岁,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出生年月:1867年牺牲日期:1911年04月28日因家贫弃学务农,农闲时则上山采药,培养了坚韧耐劳的性格。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与黄克安、曾守辉、黄瑞声在其乡透堡之棋盘堂组织光复会,加入者一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671911)
卓秋元
  卓秋元(1882—1911),男,汉族,1882年生于福建连江,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四,1911年参加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后英勇牺牲,时年29岁,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长龙乡岚下行政村院后自然村人。父亲卓有川,生5个孩子,秋元为第四个,在族亲中排行第六,又名依六。父母是地道的贫穷农民,但很注重培养孩子。秋元幼入私塾,自小养成亦 读亦耕,勤奋节俭的好习惯。认真读书,肯动脑筋,喜欢《水浒传》等古典文学。长大后,从事卖花生意,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21911)
罗乃琳
  罗乃琳(1880-1911),字万霖,福建省连江县潘渡乡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寡言笑,自幼读书而不参加科举,不慕荣利,好读史,常论中国科学不发达,误于汉宋诸儒。清末州县设自治会,有人想挽他入会,以士各有志笑而却之。1906年,加入光复会。1911年4月27日(阴历为辛亥年三月廿九日),和其他革命党人在黄兴的率领下,勇猛攻入两广督署。巷战中,罗乃琳不幸中弹阵亡,时年31岁。后葬于广州黄花岗,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人物性格罗乃琳(18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01911)
王水莲
   全国军属模范  王水莲,连江县马鼻尖墩村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出生于贫农家庭。16岁时嫁给透堡乡杨孝知为妻,生有3子。1924年杨孝知去世,王水莲一边操劳家务,一边做杂工养家糊口,还省吃俭用送次子杨而菖读书。 杨而菖在读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9月,初中毕业后到官岭小学教书,并在节假日回透堡进行革命活动。王水莲在儿子影响下于1930年5月参加革命,成为全县第一个女农会会员。她积极参加减租抗债斗争,还把在家的两个儿子送
(18891967)
邱煜
  邱煜 (1961~)原名邱催忠。福建连江人。1981年毕业于福建宁德师范学院。文艺学硕士。1981—1989年历任福建福安师范学校、连江第六中学、连江筱埕中学教师。1989年任海峡文艺出版社《海峡》杂志小说。1992—1995年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学硕士课程班学习,毕业后留京工作及创作,任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影视研修学院客座教授等。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
章世添
  章世添 (1939~2007)笔名姜磊。福建连江人。毕业于水产学校。历任船员、教员、剧团编剧,福建画报社、海峡杂志社,《中篇小说选刊》、副主编、副社长,编审。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枫叶思》等,另外发表中短篇小说、评论数十篇。
(19392007)
苏忠
  苏忠 (1969~)笔名孤苏城。福建连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会员,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闽都文化》杂志社理事。历任福建省金凤经济发展促进会办公室主任,世纪金源集团监事会监事等,著有长篇小说《大时代》,散文诗集《慢笔》,随笔集《狐行江湖》《职场江湖》,诗集《醉花僧》《披风》《一个人的击打》《后城市的一种禅》。作品发表于《诗刊》《十月》《花城》《人民文学》《
林建法
  林建法 (1950~)福建连江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历任《福建文学》理论,《当代文艺探索》,《当代作家评论》杂志主编,编审, 现任常熟理工学院特聘教授、《东吴学术》执行主编。第二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出版人物奖获得者,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辽宁省十佳、东北三省优秀、首届辽宁期刊人奖。著有《寻找精灵——文学情感及其他》、《对话时代的思与想》,译著《性与文本的政治——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合译),主编《中国当代作家面面观
林世恩
  林世恩 (1966~)福建连江人。中共党员。1986年参加工作,历任福建省连江县教师,连江县琯头镇政府干部,《文化生活报》、《海峡时报》记者,《福建文学》部主任,《故事林》特聘编审。1987年开始发表作品。200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小说集《未被捅伤的声音》,报告文学《凝视中国塔》,纪实文学《绑架》,中篇小说《头发乱了》、《未被捅伤的声音》、《火被什么烫伤》、《前人质李欢的一段生活》。中篇小说《未被捅伤的声音》获福建省第21届优秀文
林思翔
  林思翔 (1943~)笔名田羽。福建连江人。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福安茶厂干部,宁德地区秘书组、地委办公室秘书及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宁德县委副书记,宁德地委委员、秘书长,宁德地区行署副专员,福建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政协第八届常委、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海潮在这里涨落》、《水巷深深》、《莲叶何田田》、《椰风轻轻地吹》等。散文《寻找寒山寺》
林群
  林群, 数学家 1935年7月15日生于福建连江。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从事计算数学研究。代表性成果有:对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寻找高性能的有限元算法,包括寻找有限元误差的符号、大小以及后验判断,削减误差的方法(如外推、超收敛)等,最终使得简单元、粗网格也能具有高精度和可靠性。其成果可用于广泛类型的方程,包括一阶
中国科学院院士
赵恢
  赵恢(1397~1457年),字汝弘,号文峰,连江县郊江南铺人。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父名道应,母郑氏。恢仅4岁,便被弃养。继母陈氏待恢冷淡,幸姑母奉祖母阮氏之命,回转娘家,精心护育,教导有方,终成大器。恢自幼好学,随前辈明远孙学古文辞,24岁中乡举。宣德八年(1433年)赴京会试,成绩优异。在殿试制问“羲禹河洛象数”时,条对详明,选拔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任翰林院编修。正统元年(1436年)恢被提为侍读,充经筵讲官,为皇帝讲解经
[] (13971457)
包荣父
  包荣父字景仁,南宋连江人。嘉定十年(1217)进士。建阳知县,奉议郎。有词一首,被录入《全宋词》。
[]
陈第
  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晚号温麻山农,别署五岳游人,连江县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中秀才第一。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戚继光从浙江追击倭寇到连江,倭寇逃入马鼻港口礁屿,潮退后四面烂泥,船不得进,陈第改造“土橇”供戚家军击敌,取得马鼻战役全胜。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游学福州如兰精舍,拜潘碧梧为师,与林兆恩(“三一教主”)过从甚密。隆庆三年(1569年),讲学漳州、福州。他常勉励门人当如班超立功异
[] (15411617)
谢金栋
  侨贤谢金栋阮道明 文 谢金栋的父亲谢树坤,连江县城关西北街人,于1912年8月与胞兄谢树德赴新加坡谋生。1921年,谢金栋出生在新加坡小坡勿拉士巴沙律。伯父谢树德当过船员、水手长,后经商。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谢树德积极响应侨领陈嘉庚成立“抗日救国筹赈会”的号召,发动大家捐款献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事业。谢金栋小时候深受伯父爱国思想的熏陶,经常跟随父母、伯父等回故乡连江县城,探亲访友,培养亲情、友情、乡情。他自幼就上新
(19121945)
李弥逊
  李弥逊(1086~1153年),字似之,李撰次子,连江县城人,生于宋元祐元年(1086年)。大观三年(1109年)中进士,年24岁。任单州司户,累官至起居郎。政和间上奏批评时政,因措词激切,得罪丞相,贬庐山县令。后又改奉嵩山闲职,复被斥退,家居8年。宣和七年(1125年),朝廷起用弥逊,知冀州。金兵攻河北,诸郡皆告急,弥逊招募勇士,修建城墙,决河水护城,出兵截击金之骑兵,斩首甚众,金将兀术率残兵败北,不敢再犯冀州边境。靖康元年(1126
[] 宋朝词人 (10851153)
郑昈
  郑昈 ,字景辉,连江人。天顺间,以贡为叙州通判。性廉介,义不入人一钱。同事有绘《一堂和气图》者,其人墨,昈手裂之当道右。富民诬人以戍,昈力白其冤。满九载,罢归,名其室曰:“释锄”。暇则泼墨自遣。其子以故宅湫隘,不可以宾,隔巷构三楹,方上梁,见彩帛悬焉,问何从来,对曰:“往叙州归时,百姓奔送者”昈瞪目曰:“此汝屋也。吾死不入。”其后昈卒,垂绝矣,子妇舁入新室,昈足距于门,不得入,乃殓于旧室。
[]
王鲁复
  王鲁复 字梦周,连江人。大历间献诗,得从事邕府。鲁复自高其才,尝谒郎中皇甫湜,久未获见,移书责之:“韩文公接贤乐善,孳孳不倦。王鲁复字梦周,连江人。大历间献诗,得从事邕府。鲁复自高其才,尝谒郎中皇甫湜,久未获见,移书责之:“韩文公接贤乐善,孳孳不倦。公师其文,安可不师其道乎?自此当携酒吊文公墓,不及门矣。”湜乃谢之,在京师,尝草衣骑牛,闻台省有疑狱,白时相,愿往鞫之,其清狂若此。工诗,长于讽刺。《全唐诗》存其诗4首,《全唐诗逸》补诗1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