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市名人录
秦观
  秦观(1049~1100) 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高邮(今属江苏)人。少时丧父,侍母家居,借书苦读,研习文词。个性豪隽,喜读兵书。神宗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作《黄楼赋》,赋成,苏轼誉为有屈宋之才。元丰七年(1084),自编诗文集10卷,名为《淮海闲居集》。同年苏轼向王安石推荐他的诗,安石赞为清新似鲍谢。元丰八年,秦观登进士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哲宗元□元年(1086),苏轼以贤良方正荐之于朝,为嫉妒他的人所阻,没有赴任。元□三年,应制科考试,进策论,为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后迁正字,并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 元年(1094),元
[] 宋朝词人,婉约派一代词宗 (10491100)
贾国维
  贾国维(?~?),字千仞,字奠坤,号毅安。江南扬州府高邮人。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科王云锦进士第三人。贾国维时在京会试时用的是王兆凤的名字。(也有称其弟为兆凤)他与弟弟康熙三十八年己卯解元,同榜成进士,选为庶常,任职泽州。相国陈廷敬尝有“花砖联步”之额纪念贾国维兄弟双双登科的盛况。贾国维是孝廉贾良璧的次子。早年博通经史,善长于诗、古文辞、书法。康熙三十五年,贾国维得中康熙丙子科顺天府乡试举人。贾国维开始凭借擅长书法,在内廷食奉禄,康熙帝常常称呼他“内翰林”。后来由于冒名籍贯参加顺天府乡试,被人告发而回老家。康熙帝南巡,他呈献《万寿无疆诗》、《黄淮永奠赋》很得皇帝赏识。于是在纱船上御
[]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封爵平西伯(明)、平西王(清),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崇祯十七年,多尔衮逼迫吴三桂放弃联清击李的政策而彻底投降清朝;山海关大战中击败李自成,又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建立大周政权,发动“三藩之乱”。然而他只做了五个多月的皇帝就去世了,时年六十七岁,谥号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庙号太祖。人物生平早年时期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
[] 中国古代十大奸臣 (16121678)
秦湛
  秦湛,生卒年不详,字处度,号济川,行名大七(一作祖七),高邮(今属江苏)人,秦观之子。官宣教郎。绍兴二年(1132)添差通判常州。四年(1134)致仕。少好学,善画山水。词存《卜算子》一首,见《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四。秦湛,幼承家学,工于文,宋元祐五年(1090)应举未中,随侍于父亲身边。绍圣元年(1094)秦观被诬,目为元祐党人,追论不已,一贬再贬,一直流放到广东雷州。流放途中,父子失散。宋元符三年(1100),秦观卒于广西藤州,秦湛方从湖南奔丧至藤州,与范元长扶榇北还,因时局不稳,不便还乡,遂停殡于潭州(即今长沙)并守制。崇宁四年(1105),秦湛奉父榇离潭州抵高邮,葬于扬州西山蜀冈祖茔。
[]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著有《江湖长翁文集》四十卷,由子师刊刻行世,陆游为之序,称能居今笃古,一洗纤巧摘裂为文、卑陋俚俗为诗之病。明
[] 宋朝词人 (11331203)
汪广洋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江苏高邮人,明朝洪武时期GY。生平经历少从余阙学,通经能文,善篆、隶大书,庄重非时人所及,早年流寓太平(今江苏南京)。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渡江,攻下采石矶,召汪进见。擢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后又任都谏官,并相继调升为行省都事、中书省右司郎中。不久任骁骑卫事,参与常遇春的军务。至正二十六年,常遇春攻下赣州,汪为留守,任江西行省参政。 洪武元年(1368)大将军徐达平定山东,因汪廉明持重,朱元璋任命他料理行省。后入京任中书省参政。二年,出任陕西参政。 洪武三年,因李善长病,中书无官,召为左丞相。与当时的右丞相杨宪不和,而遭杨宪弹劾上奏,说他侍奉母亲无礼,
[] 明朝开国功臣 (?~1379)
陈知微
  陈知微及第后任歙州通判。不久任著作佐郎、直史馆,出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使契丹,迁太常博士、判三司都磨勘司,再为户部判官,京东转运副使,任职期间上奏东平监侵占六百八十家民田之事,在真宗的干涉下,田地被悉数退还。又疏通古广济河,使漕运通向更远的地方,解决了黄河水运不便的困难,每年减少夫役数以万计。陈知微又任荆湖南路转运使。奉召还,拜比部员外郎、知制诰。淮南发生饥荒,皇上派遣陈知微巡察安抚,陈知微认真视察了粮食储备及诸官吏任职情况。陈知微思维敏捷。既当过司农寺一类的闲官,又纠察过监狱冤情。天禧二年(1018)病重,真宗差遣太医前去看望。陈知微终因病重而亡,年仅50岁。真宗录用其子陈舜卿为太常奉礼郎,给
[]
吴世璠
  吴世璠(1642年—1681年),吴三桂之孙、吴应熊的嫡长子。他是吴周第二任皇帝。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称帝,不久病死。吴世璠继位吴周皇帝,年号洪化,退据贵阳,吴世璠年幼,军心涣散,败逃昆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定远平寇大将军赵良栋、彰泰、赖塔等从蜀、黔、桂三路入滇,吴世璠急令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移阻赵良栋,郭壮图迎战蔡毓荣,蔡毓荣纵火烧林,郭壮图败退。这时清军逼近省城,吴世璠又调夏国相等人回援。吴世璠坚守五华山,拼死抵抗,围昆明城,两军血肉互搏,相持数月。十月中旬,城内粮食不继,文武纷降。昆明城破,守将胡国柱阵亡,郭壮图自杀,吴世璠悬梁自尽,妻子郭皇后投缳,残部6700余人投
[] (16421681)
吴应熊
  吴应熊(1634年-1674年5月18日),吴三桂之子,额驸、少傅兼太子太傅,娶建宁公主为妻。因多尔衮对吴三桂有戒心,故以额驸之名让吴应熊留在京城作为质子。吴三桂起兵反清,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被杀,其子吴世璠即位吴周皇帝,追谥吴应熊为孝恭皇帝。人物生平吴应熊 (1634—1674年5月18日),云南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三桂因擒杀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逃往缅甸,一举平定了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奉命永镇云南,兼辖贵州。由于他兵精将壮,实力雄厚,威震朝廷,为清廷所忌。于是多尔衮为媒,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下嫁吴三桂儿子吴应熊,封他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衔,头衔是不少,不过必须长
[] (16341674)
王引之
  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祖王安国为吏部尚书,父王念孙为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皆以治名物训诂著称。引之幼承家学,根底坚实,乾隆六十年(1795)中举人,嘉庆四年(1799)中一甲第三名进士,因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后擢升至礼部左侍郎,参与纂修《词林典故》,曾任实录馆、国史馆副部裁,道光七年(1827)晋升为工部尚书。王引之为官之道,“不唯阿,不矫激,敷陈密勿,家人多不及知,有古大臣风度。”(支伟成《清代朴学大师列传》)直言议政,嘉庆帝为之地动容:“王引之言人所不敢言!”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字典考证》。王引之治学朴实无华,不尚虚文,最忌有枝叶,曾自言:
[] 清代训诂学家 (17661834)
谢友柏
  谢友柏(1933.09.23- )机械学设计及理论、摩擦学专家。江苏省高邮市人。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上海)。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在国际上首先与他的同事们提出转子轴承系统广义能量守恒原理,从理论和实验证明可倾瓦轴承不是天然稳定的。首次在国内完成油膜刚度阻尼测量。发展国外建立在简单系统上的摩擦学系统方法,提出摩擦学系统工程思想,构造理论和方法的框架,并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和高速透平机械转子轴承系统等的摩擦学设计和安全运行上,得到丰硕的理论及应用成果。在现代设计理论方面,科学地论证了创新设计过程的核心实际上是一个知识获取的过程,探讨了建立在分布资源环境基础上的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吴登云
  吴登云,汉族,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郭集镇己合并到送桥镇)柳坝村人,1939年出生;是中共党员。是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 ,白衣圣人”,是中共-、-、十八大代表,新疆乌恰县政协原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全国双拥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医学卫生界曾掀起一股学习吴登云的热潮。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1年,吴登云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百位先进人物。个人事迹抽血救人1966年冬天,一位患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柯尔克孜族妇女住进了乌恰县人民医院,她脸色苍白,双眸无神,没挪几步就一身虚汗。年轻的医生吴登云判断,
帕米尔高原上的白衣圣人
孙云铸
  孙云铸(1895—1979)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奠基人,高邮人。历任教授,地质部教育司长、中科院学部委员,地质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三届人大代表,政协二届、三届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曾与李世光一道出席世界地质和古生物学会议,并被选为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长期以来为培养我国地质人才作出了贡献。发表的《中国北部寒武纪动物化石》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古生物学专著。 ..古生物学、地质学家 1895年10月1日生于江苏高邮。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27年获德国哈勒大学地质系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1月6日逝世。 1928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1937~1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51979)
张维星
  张维星(1956~1983),1956年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武安乡渠南村。在家乡读书时,他曾多次用自己节省下来的生活费和零花钱资助生活困难的同学。17岁那年,一个炎热的夏天,村民们在场上打麦,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他和几个年轻人打完麦去水渠里洗澡,同行的茅德春腿部突然抽筋,被急流冲至下游80米处,情况十分危急。正在渠上休息的张维星看到了,纵身跳入40米宽的水渠中,奋力将茅德春救上岸。当茅德春的父母感谢他时,张维星很平静地说:“救人是大事,没什么!”1977年1月,张维星参军入伍,从苏北里下河乡来到祖国的南海前哨,戍边卫国。面对雄浑浩荡的大海,他触景生情,记起了雷锋的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汇进大海
(19561983)
吴应麒
  吴应麒,清朝康熙年间人物,平西王吴三桂之子。三藩之乱时,吴应麒率马宝等将领转战贵州、广西、湖南、四川。吴三桂死后,吴应麒随继位的侄子吴世璠退守昆明。人物生平一次,大将王辅臣出征云南镇雄一带的乌撒蛮族,众将领在一马姓总兵军营中聚餐,酒酣耳热之际,辅臣忽见自己饭碗里有一只死苍蝇。那做主人的马总兵驭下酷虐,部下有过,动辄用一根木棍杖责,曾以细微的过失,棍下打死过人,得了个诨号“马一棍”。王辅臣不想伙夫因之受到责打,放下饭碗作罢。不料有个王总兵眼睛很尖,尖叫着指向王辅臣饭碗,王辅臣哈哈一笑:“我等从枪林箭雨走出来来,九死一生。便是有苍蝇,我也吃得下去。”王辅臣意在一语掩过此事,但这个王总兵生性不解人意
[]
王长德
  王长德,1926年4月出生在浙江省高邮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受苦的王长德,13岁就投入抗日斗争,经受了艰苦环境和生与死的考验。他担任村民兵队长后,带领民兵配合新四军坚持敌后斗争,先后参加过10余次战斗,两次负伤。1944年初春,新四军第十一团路经东墩,被团参谋长选中当了警卫员。1947年4月,在鲁南蛟龙湾战斗中,第十一团突然与敌遭遇,三面受敌,情况万分危急。团部派出向各营传达命令的通信员接连牺牲。王长德自告奋勇,向参谋长请战。他冒着密集的枪弹,及时把团部命令送到各营。为全团的作战行动创造了条件。部队转移中,参谋长因病体弱,行走困难,王长德背起参谋长,一气就跑了一公里多路,保护了-的安全。在
(19261949)
王念孙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生而清羸,故自号石臞。江苏高邮人。王引之之父。自幼聪慧,八岁读完十三经,旁涉史鉴。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王念孙平生笃守经训,个性正直,好古精审,剖析入微,时与钱大昕、卢文弨、邵晋涵、刘台拱有“五君子”之称誉。 王念孙之父王安国,字书城,号春圃,雍正二年(1724)殿试一甲二名进士(榜眼),官至吏部尚书,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清史稿》有记载:“初从休宁戴震受声音文字训诂,其于经,熟于汉学之门户,手编诗三百篇、九经、楚辞之韵,分古
[] 吏部尚书 (17441832)
陈绍武
  中日友好医院原院长、现世界针灸联合会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党员陈绍武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于1999年4月20日17时2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陈绍武同志1938年2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车逻镇,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内科系,同年7月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住院医师。在此期间,他一方面潜心于针灸基础理论和针灸-的研究工作;工作同时另一方面于1965年8月参加援外医疗队赴坦桑尼亚工作;1968年8月回国后,在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任主治医师,后又兼任中医研究院科研处负责人;1972年5月主动参加援藏医疗队赴阿里地区工作;他先后8次参加救灾医疗队,并出色地完成了任
(19381999)
杨福臻
   杨福臻(1836~1908),字骈卿,号听梧。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生。高邮人。光绪六年(1880年)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庶常馆,后来又任检讨。散馆后,先后担任过山东、河南、贵州、陕西、福建等道的监察御史和兵科给事中等官职。他遇事敢于直言。甲午战争后,曾上疏揭发叶志超在朝鲜带头逃窜和谎报战功的罪行,请求清廷将叶志超及溃逃的其他将领明正典刑,以严肃法纪。他又曾根据亲身见闻,上疏痛论当时吏治败坏的种种情形。他上疏清廷,揭露官吏差役乘机00,每年有很多无辜百姓-待至死之弊端。结果清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明令废除“待质公所”。杨福臻退休后,在家乡闭门读书自娱,著有《汉书志疑》、《汉书通假字考》、《汉
[] (18361908)
全部高邮市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