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历史人物介绍5
朱志元
  朱志元(1911—1995),别名朱志远,汝城附城东溪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擅长中国画。他在入党前就从事革命活动,入党后担任地下交通员,办过交通站。抗日时期,组织上给了他两块银元,他开了个刻印铺,不仅养活自己,还给组织提供活动经费。1943年到重庆工作在周恩来身边。1946年在晋绥《抗战日报》从事美术工作。他喜欢书画艺术,很想入“鲁艺”,但领导见他会篆刻,要他仿制敌人的各种证件,让同志们打进敌占区,他慷然应允,乐此不疲。他制作
(19111995)
段廷珪
  段廷珪(1873—1960),初名段荣华,学名段兴黉,号碧江,晚年自号庸庵老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三月八日生于兴宁县(今资兴市)寥江市。父亲段平熙,靠替人做雇工维持家计。后来稍有积蓄,便自租一个小店面,以染布为营生。段廷珪在家排行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自幼天资聪慧,刻苦好学,就学于郴侯书院,参加县里童试,考取了秀才。又赴省试,高中举人。光绪皇帝亲赐“中书科中书”金字牌匾,封七品官衔。清末维新,取消了科举考试,各地兴办学堂
(18731960)
黄耀华
  黄耀华(1889—1920),原名黄福厚,郴州市北湖区江口乡白菊塘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常同邓中夏等人研讨学业,探索救国救民的真谛。1919年3月,参加北京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为骨干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约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对。1919年5月3日晚上,黄耀华参加在北京大学法科礼堂召开的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骨干大会,抗议巴黎和约关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特权的决定,他在会上慷慨陈
(18891920)
陈继崇
  陈继崇,又名选科(1900—1940),湖南郴县凤鸣乡(今郴州市安和乡礼家洞)人,陈继崇有兄弟两人,他排行第二。他在少年时代,正是军阀混战时期。他目睹当时的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残酷压榨人民,弄得中国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立起奋发读书,将来投身改变这种现状的事业。1917年,陈继崇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陈继崇满怀热情地投入这场反帝爱国斗争。并在这次斗争中,陈继崇和一些青年爱
(19001940)
范体仁
  范体仁(1900-1980),字庭英,号齐韩,宜章县笆篱团峙冲村(今属笆篱乡)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文预科,后转经济系和法律系,从师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和中共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是年他与邓中夏、刘仁静等19人在京共同发起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推进了北京乃至北方地区的马克思主义运动。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总部由上海迁至北京,邓中夏任主任,他任干事,发起和动员全国工人开展劳动立法运动。曾著文于北京《晨报》、《京报》、《民权周报》。
(19001980)
李树彝
  李树彝(1903-1924),郴县坳上乡坦岭(今苏仙区)人。祖父李衡卫任过清末湖广粮督。父亲李严君任过广东韶州、惠州监斩官。李树彝7岁跟随父亲到韶州,在德胜小学启蒙,受到孙中山先生提倡的大同世界、爱我中华的思想影响。1916年,回到湖南就读于南岳中学,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校结识了邓中夏、黄耀华等进步学生。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李树彝参加了在天安门的-和--。遭到了-的棍打、脚踢,几十名北大学生被抓捕,他随同李大
(19031924)
尹子韶
  尹子韶(1896-1938)字美五,永兴悦来乡南桥尹家村人。1920年,尹子韶高小毕业,考入衡阳船山中学。1922年结业回家,在油麻廉溪书院任教,他经常鼓励学生奋发读书,做一个有为青年。1924年,在县城高等小学担任体育、地理教师,常到城郊找农民促膝谈心,问寒问暖。1926年,“五卅”惨案后,尹子韶等发起组织反英讨吴委员会永兴分会,任青年股长。为迎接北伐军过境,他东奔西走,日夜操劳。9月9日,全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农民自卫军,
(18961938)
侯悌云
  侯悌云(1897-1933),乳名侯万元,安仁县灵官镇人,祖辈世代都是贫苦农民。幼时随父侯恕铭去江西安福洲湖做泥陶活,青年练得一身武功,曾参加安福城组织的农民自卫军,参加朱德领导的“湘南起义”。1928年润2月15日和唐天际率领的农军同赴井岗山后,受党组织派遣到江西安福、永新一带组织游击自卫队,担任过赤卫大队第一中队队长、大队长,湘赣独立第三师第二团团长,新独立第一师师长。在红军中受到广泛称赞,肖克曾说:“他是一位很好的的游击指挥员,他
(18971933)
李韶九
  李韶九(1904-1935),别号昌喜,又名柏成,出生在嘉禾县城关镇一个农民家庭。李韶九从小聪明好学,活动能力强。1923年考入衡阳成章中学。1926年4月,考入韶关湘军讲武堂学习。9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五十五团机枪连,随军北伐,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作战勇敢,组织能力突出,被选送到九江林伯渠主办的第六军政治训练班学习,训练班结业后任五十五团指导员。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辗转到上海,继而又被党组织派往长沙从事地下工作,护
革命烈士 (19041935)
李一鼎
  李一鼎(1902~1928),原名卓之,郴县(今苏仙区)五里牌舒源人。1923年春,李一鼎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积极参加学生-。1924年5月,被中共衡阳省立三师支部选送黄埔军校短期训练后返三师。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暑假回郴,与胡世俭等人创办平民夜校和夏令儿童学习班,传播革命思想。10月,李一鼎任中共郴县特别支部组织委员。1926年春,郴县农民运动兴起,李一鼎任中共郴县委员会宣传委员,并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5月当选为国
(19021928)
曹亨灿
  曹亨灿(1902—1928),郴县华塘大泉头(今华塘镇大泉头村)人。1919年春,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就读,结识黄静源、蒋先云等,积极参加学生-。1920年8月,三师筹建文化书社的书报贩卖部,曹被举为主任后,曹尽办扩大革命书刊销售,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3月,曹加入学生进步团体“心社”;6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湘南学联宣传部长。1923年夏,由夏明翰推荐,赴长沙自修大学任文书,其诚实、勤奋的品德,受
(19021928)
何善玉
  何善玉(1903-1928),女,郴州城郊人(今苏仙区)。其父何积福因参加农民运动惨遭杀害。母亲王氏,不知书但识理,常教女儿要有所作为。何善玉9岁入私塾读书,毕业于郴州城淑仪女校。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在郴城德丰殿私立小学任教的何善玉,积极参加共产党员李翼云、武子华筹办的夏令儿童学校、平民学校的工作,宣传革命道理,培养工农运动骨干。同年6月5日,她参加党领导的“清沪惨案湖南雪耻会郴县分会”和“工农商学联合会”。“雪耻会”活动经费
(19031928)
朱彬
  朱彬(1903-1947),郴县大奎上龙形村(今苏仙区)人。1926年秋,被国民党部队抓去当兵10年,任过排长。因不满国民党政局腐败,于1937年秋,毅然脱离国民党部队参加中共领导的南方游击队五岭分队,在汝城一带打击敌人,屡立战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0月,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朱彬任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营军事教官。翌年,调任第一支队政治部管理科长。1940年,新四军北进创建苏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朱彬任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政治部总务科长。
(19031947)
孙鹤一
  孙鹤一(1903-1982),1903年出生,郴县永丰乡芙蓉村(今属白露塘镇)人。1927年2月,参加农民运动,任永丰乡农民协会秘书。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被清乡委员会缉捕关押,敌人多次审讯毫无所获,无奈将他释放。1928年2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随部上井冈山,在红四军三十二团一营一连当战士。1929年,调任中共江西省宁冈县县委书记。是年,调任第八军四大队政委。1930年参加攻打长沙的战斗。1932年,调至三军团彭德怀
白露塘镇 (19031982)
李芙
  李芙(1907—1927),又名李孝全,字镜容,临武花塘乡斜江村人。李芙自幼活泼好动,思想开朗。1921年7月,在县立高等小学堂毕业后考入长沙湖南省第一甲种农业学校。求学期间,思想进步,课业优秀,积极参加-,1924年上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秋,李芙省立农校毕业,回到临武。1926年春,协助中共湘南执委秘书袁痴筹建国民党县党部。6月,任国民党临武县党部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同时,任中共临武特别支部组织委员兼共青团特支书记。参与举办暑
(19071927)
朱青勋
  朱青勋(1894-1927),又名孝玥,生于汝城县附城乡联江村一户贫苦农家。两岁时由伯父收养,因伯父家贫,9岁才勉强入读私塾,三个月后便辍学。15岁时,进入县城一家客栈做小工,常将工钱帮乡邻解贫济困。1923年,朱青勋到郴州北街表兄宋清贤开的“永丰和”客栈当店员,结识了李涛、何举成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郴州北街组建中共汝城县小组。5月,他受中共郴县地方执委的派遣,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农运特派员的
(18941927)
胡世俭
  胡世俭(1897-1929),郴县良田胡家湾(今苏仙区)人。1922年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积极投入学生-。1924年由黄静源、张秋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入湘南学联,负责宣传工作。他积极参与三师学潮和水口山矿工潮的领导工作,负责起草-、罢工宣言等文稿,唤起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两次斗争均取得胜利。1925年夏,中共湘南特委成立,任中共湘南特委委员、组织部长,受命回郴县,联络进步青年,开办平民夜校,成立青沪惨案湖南血耻会郴县
(18971929)
白皓
  白皓(1919—1942),女,原名叶明珠,别名叶磊,汝城县城郊乡锦堂叶家村人。白皓从小天资聪颖,白皓八岁那年,跟母亲到长沙随父生活,同年进长沙崇实小学读书,14岁时,由于家境贫困,当时有个富户人家要订她为媳妇,她坚决反对,表示要继续上学。白皓到衡阳女子中学继续就读初中,考入长沙南华女子中学初三班。在读初中这三年期间,开始接触了一些进步人士,阅读了《新青年》、《共产党宣言》以及鲁迅著作等许多进步书刊,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37年下
革命烈士 (19191942)
袁贤瑸
  袁贤瑸(1901-1938),字镇邦,号银善,汝城县井坡乡云先村营田人。高小毕业后,在邻村古塘教书。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为1团1连学员。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第十四师营长。1931年调王敬久第八十七师任营长。1932年参加上海“1.28”抗战,狠狠地打击日本侵略者。不久,升任副团长。1937年8月初,日寇又在上海蓄意挑起事端,扩大侵略战争。第八十七师奉命进驻上海,袁贤瑸所部驻守八字桥一带。8月13日,日寇突然向八字桥中国守军开
(19011938)
叶振宇
  叶振宇(1906-1937),原名震宇,字愈淦,汝城县城郊乡锦堂村叶家人。自小聪明好学,高小毕业后,考入长沙市由汝城人胡兆麟创办的半工半读中学读书,肄业一年,满怀反帝爱国豪情,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见习军官。由于机智勇敢,带兵有方,屡立战功,不久升任步连连长,驻兵于赣南、吉安、樟树等地。1927年,大革命失败,-笼照汝城,锦堂村农会干部叶繁枝会同中共汝城县委负责人李涛、区农协会负责人范卓辗转到叶振宇驻地寻求隐蔽。叶振宇不顾
(1906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