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历史人物介绍3
朱显名
  朱显名(1910-1962),湖南省永兴县人。生于郴州裕后街,13岁丧父,因家道贫寒母亲改嫁,从此失学。后经同乡介绍到南街祥和馆杂货店当学徒。朱吃苦耐劳,脑筋灵活,做事认真,期满之后,又帮留数年。1932年他22岁时,自己在西街租了一间小门面,向亲友借贷光洋50元,开设了祥光百货店。朱显名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善于开源。他给自己订了一条经营之道,叫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因此,自己的店子开张以后,他并不死守柜台,而是坚持每隔两天必须到同
(19101962)
谢人伟
  谢人伟(1912-2002),安仁县排山乡人,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父谢秉为(字拔群),曾任安仁县劝学所长(相当于现教育局长),兼营几亩薄田,一家虽无饥寒之恐,然孩子之学费还得多方筹措。谢先生自幼温文尔雅,睿敏好学。1933年他于长沙一师毕业后,考入南京中央政治大学财政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国立政治大学法学士学位。嗣后赴美学习,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及范登比大学研究员。毕业后到安徽省当涂县工作,后调任安徽芜湖县任税务局长,时值日寇侵犯
(19122002)
陈甫媛
  陈甫媛(1912—1982),临武双溪人,自幼从母学编龙须草席,十八岁嫁到临武双溪大岭村,仍经常编织龙须草席出售,时人争先购买。临武的龙须草席,以柔软透气、折叠自如、冬夏皆宜而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但传统的龙须草席,一般是单色的水波纹路,工艺单一。陈甫媛积极探索龙须草编织新工艺,将龙须草染上各种颜色,根据设计图案或字样的不同需要,把相应的色草挑进席面里,这样一来,底色素净,花样突出,所织出的图案或文字鲜艳如画。她进一步改革编织手法,工艺精
(19121982)
郭通熊
  郭通熊(1920-2005),永兴县柏林镇马桥村花屋组人。小学毕业后,他跟随别人到江西、上海、南京等地淘金。1949年随父去香港,去港后生活无着落,跟人家做工,挑石头、河沙,还是不能解决父子的生活,后来发现有个山脚下有泉水,他就挖了一个井,父子二人靠卖水为生。1956年前往台湾,开始从事金银冶炼行业,在台有了发展,后到菲律宾、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淘金,事业逐渐有了成就,投资创办了“双和客运公司”、“大都影片冲洗公司”、“永庆楼大酒店”等
(19202005)
郭永昌
  郭永昌(1924-1994),永兴县柏林镇马桥村人。13岁时随父亲郭通郡、伯父郭通州、叔叔郭通理到香港淘金谋生,饱受生活的艰辛,多年的淘金生活练就他能写会算、交朋结友、左右逢源的能力。1947年携新婚妻子李清定居香港,结束往返香港和永兴的奔波生活。1952年与伯父牵头联络几个在香港的柏林老乡在石硖尾创办同盛祥冶炼厂,担任经理,时值大陆政局变化,大批难民滞留香港,郭永昌热情接济,只要是湖南人到了他们那里,无论有无事做,一概留食留宿,资助同
(19241994)
曹定文
  曹定文(1927-1997),永兴县柏林镇塘家冲人。1947年春考入省立三中;1950年考入湖南大学工厂管理系,担任学习部和宣传部部长;1953年秋,随全国院系调整到中南财经学院工业经济系纺织专业学习,1954年毕业分配到纺织工业部基建局计划处工作。1958年下放到河南农村劳动锻炼,被评为劳动模范。1959年返回到纺织出版社部,1961年在纺织工业部人事司,从事反右倾运动中党内申诉案件调查工作。1969年参加湖北化纤厂的筹备,任生产指挥
(19271997)
王兰
  王兰(1890—1950),字开渊,号香祖,郴县吉阳乡土坡洞人(今北湖区华塘镇)。民国初年(1911)王兰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国画,兼学西洋画。毕业后,到衡阳基督教会学校教书。1928年在上海望志路创办香祖书画社。王兰擅长于国画,他创作的国画中西风格相结合,兼吸取西洋画之长。他的工笔画精巧细致,能得事物之本性。笔下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各具特色,其取景着色鲜艳大胆,别具一格。王兰比较有名的书画作品有《百蝶图》、《红树秋山》、《雪牧牧归
(18901950)
刘惠
  刘惠(1905-1973),女,字惠宜,桂阳县城关镇人。其父刘伯浑系桂阳著名中医,母亲何氏,闺名柏秀,生弟妹5人,节哀扶孤,辛劳备至,甚为邻里称颂。由于家规严,刘惠自幼养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德。她7岁就读于郴州教会小学,继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18岁赴北平,考入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生物系。是桂阳县首位女大学生。在就读期间,曾当选为北平市妇女会委员。攻读5年,获农学士学位。毕业后首赴归绥,执教于绥远省立第一中学,继则先后于河北庆云县立师范
(19051973)
邓亦文
  邓亦文(1916—1994),永兴县三塘乡人。生于一富裕开明的小工商业主家庭。学生时代追求进步,曾因参加爱国-被学校勒令退学。1945年,毕业于重庆警官学校,先后供职衡阳市警察局、南京市孝陵卫警察所。1948年参加中共南京地下公安团,1949年4月参加起义,迎接解放,留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十分局副科长。同时,写信动员老母亲交出家中所有房、地产,拥戴人民政权的土地改革。1954年,经湖南省省委-部分配至郴州师范学校任教,热情投入文化教育
(19161994)
东方人
  东方人(1919-2000),原名陈施仁,安仁县安平镇人,5岁随父捕鱼,从此酷爱养鱼,痴迷画鱼,开始他的艺术生涯。到15岁时,画技造诣已登堂入室,后求学于江西国画家谢清涛,鱼画日趋完善,风格别具,深得国内名家和国际友人的好评。1963年,郭沫若在他的“墨鱼画”上题:“食鱼不及得鱼乐,得鱼不及画鱼乐”。“文革”期间,东方人被打成“鱼贩子”,并被剥夺作画的自由。“文革”后,东方人得到平反,他与书画界著名艺人们共同创办了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并任
(19192000)
王远泽
  王远泽(1929-1995),笔名王少颖,永兴县柏林镇茅屋里村人。年少时家贫,8岁时入私塾念书,聪慧好学,头脑灵活,是班上唯一没有挨教书先生板子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在母亲力主支持下,考入省立三中。中学阶段正值国难当头的抗日战争时期,他随学校东搬西迁,由于家贫交不起学费,面临缀学的困境,幸得家庭富裕的同学兼同乡李文星及家长的资助,得以完成学业。此后,李文星也成了他志同道合、相濡以沫的终身伴侣。1950年7月,王远泽偕同女友李文星一同赴广州
(19291995)
王朝垠
  王朝垠(1936-1993),原名王朝银,又名蓝宇,永兴县高亭乡人。《人民文学》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家。幼时,母亲早逝,留下朝金、朝银两兄弟,父亲开一小饭铺维持生计,给孩子们的取名带上了金字银字,希望他们改变贫穷的命运。“文革”破“四旧”,别人开玩笑说:“朝银他这名字有拜金主义的味道”。他爽朗地说:“那我考虑改一个。”最省事的办法改成笔画更省而同音的“垠字”,其后就成正式的名字。1949年10月,永兴解放,给生活陷于绝境的他带来全
(19361993)
谢金玉
  谢金玉(1863-1944),桂阳县和平圩人。幼读书,略有文化。父辈喜爱昆曲,与桂阳昆文秀班艺友有来往,金玉常随父倾听昆曲艺人演唱。因此,自小深受昆曲艺术熏陶。15岁就入昆文秀班拜雷鼎秀为师,攻小生行。由于金玉勤奋好学,才艺敏捷,戏路宽广,很快成了昆文秀班的台柱子。他擅演《玉簪记》、《牡丹亭》、《荆钗记》等戏,赢得观众好评。他不仅深知各行当的演唱艺术,还能根据戏中人物性格自己设计谱写唱腔。年过40时,改唱老生,也把戏中角色刻划得栩栩如生
(18631944)
萧剑昆
  萧剑昆(1885-1961)原名萧灶保,湘昆鼓师,桂阳县四里人,自幼学桂阳昆曲,习正旦。后拜师胡昌福,改为司鼓,颇得真传。他善于吸收,把祁剧鼓点融化到昆曲里,既保持昆曲的风格,又有地方特色。文戏鼓,轻柔细致,武戏鼓,犷悍刚劲。节奏稳准,尺寸严谨。由于他是演员出身,熟练唱腔身段,因而他的鼓板既能带演员唱戏,又能助演员做戏,轻重徐疾丝丝入扣,行家赞誉他的鼓点会“说话”。光绪三十四年(1908),皇帝驾崩,新昆文秀班在国丧期间演戏,县衙将他抓
(18851961)
李楚池
  李楚池(1924-2005),嘉禾县田心乡人,家境贫苦,自幼勤奋好学,受过中等教育。解放前历任乡中心学校和临蓝嘉联立乡村师范教员,解放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补训二师宣传队。1950年至1953年在中南海军文工团担任音乐创作。转业后在嘉禾珠泉完小任教。1955年嘉禾县政府文科科长李沥青发现县祁剧团老艺人能唱昆曲,县里立即组织抢救挖掘昆曲艺术。1956年夏,县政府正式派李楚池到县祁剧团工作。昆曲约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入湖南,曾盛行一时,特别在湘南
(19242005)
赵循阳
  赵循阳(1885-1959),原名启太,号明亮,瑶族,生于郴县永康乡(今资兴市碑记乡)茶坪村一户贫苦瑶民家庭。其父赵贵杰,以耕作为业,生子三人,循阳居长。循阳在童年时代就失去了父母,全靠祖母抚养长大。赵循阳九岁启蒙于本地一家私塾,四年后,在公馆经读两年,这期间按照农村风俗,拜半都石拱台谢葆珍为干爹。后在东山学社经读五年,还兼学武术。清朝光绪甲辰(1905)年间,赵循阳为求任宦到郴县应试科举。当时瑶族人应试要过预考和复考两关(汉族免预考)
(18851959)
方忠宇
  方忠宇(1895—1983),桂东县普乐乡人。湖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先后50多次评为省、地、县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红旗手和积极分子。1977年出席了全国财贸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被誉为“五岭山下不老松”。1979年被授予湖南省和全国劳动模范。他为群众服务的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财贸报》、《湖南日报》等媒体刊载,在全省以至全国特别是在财贸战线享有崇高名望。方忠宇出身贫寒,青年时期给
(18951983)
何明
  何明(1905—1931),何盛林次女,是其掌上明珠。何明容貌十分出众,聪明能干。父亲病逝时,她还很小。家庭忽遭变故,改变了她的生活。她16岁尚未成年,其母和继父包办其婚姻,她激烈反抗。1928年“湘南起义”在郴举行,何明勇敢参加并随军上井冈山,在红军医院从事医护工作。当毛泽东、朱德率部下山扩建根据地时,她调到后方留守处做宣传工作。她能写会画、善歌善舞,个性爽朗,与毛泽东妻子贺子珍及宜章的女战士曾志、吴仲廉、彭儒等关系密切。在曾志等人介
革命烈士 (19051931)
何盛林
  何盛林(1867—1919),又名何道栋,字乔门,号翰廷,祖籍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人,系何孟春后裔。后迁到市郊乡骡仙铺村。清光绪丁酉年(1897)考中拔贡(每府学两名,州、县学各1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试选拔,保送入学,经朝考合格,可充任京官、知县或教职),上副榜,被录为八旗教习,即清末八旗学堂的学官(清王朝将八旗分为四处,每处设官学一所,选派满、蒙、汉族学官教育八旗子弟)。但何盛林没被派作学官,而是先后出任直隶(河北)深泽县、阜城县知
(18671919)
邓典谟
  邓典谟(1874-1946),字钦甫,号晓峰,晚年号庸庵老人,宜章县近城团太平里邓家湾(今属太平里乡)人。邓中夏的父亲。8岁进私塾,17岁应县试,23岁以第二名补廪生。1903年在宜章县城创办县立高等小学堂,任堂长兼教员。1904年任坪石上乡书院院长。次年进京谋职,补盐大使缺。先任长林、永嘉盐场盐大使,后任温州、台州两府学务佐治员、温州府发审委员、戒烟局坐办委员、统计处编纂员等职。辛亥革命时弃职归家。1912年(民国元年)任郴郡六城中学
(1874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