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历史人物介绍5
吴慧明
  吴慧明(1944.4—) 女,广东南海人。 擅长雕塑。 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 后在上海油画雕塑院从事雕塑创作。一级美术师。曾参加南京雨花台“ 革命烈士纪念碑”等大型创作。 作品《遐思》、《无题》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思》获全 国青年美展三等奖,《欢乐大地》获全国美展华东地区优秀奖。为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创 作设计《世界杰出妇女奖》奖杯及大型铜雕《昇》。1992年被文化部评为优秀专家。
钟锦涛
  钟锦涛(1928.1—)  别名河涛,广东南海人。擅长版画、壁画。1944年开始版画创作,并担任中学美术教师。曾任报纸美术和群众美术辅导干部、湛江地区文艺创作室副主任、湛江美术家协会主席、湛江文联副主席。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 作品有《南海岸边》、《田间课堂》、《天河飞渡》等。 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 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周佐愚
  周佐愚 (1928.2—) 广东南海人,擅长美术理论、版画。毕业于华南人民文艺学院美术系。50年代在广东群众艺术馆任美术组长,培养出著名农民画家郭同江。60年代以来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200篇是在1974年癌病之后的二十 年间写成,故被广东省红十字会生命之光俱乐部授予:“抗癌勇士”荣誉称号)。现为广东画院高级美术师、广东文史馆馆员。主编《工农画报》。出版有《怎样学画》,《无声的诗 ——周佐愚美学美术论文集》。
周华
  周华,幼孤,后从其兄周天祥经商龙州,旋入安南(今越南),加入同盟会。1907年防城起义时,负责军需工作。后在新加坡参与办《中兴日报》。“民铎剧社”成立后,积极投身社务,并周游南洋各地,在侨民中宣传革命。1911年得知孙中山、黄兴等人策动广州起义的消息后,遂与南洋同志先后返抵香港。4月27日,参加进攻督署的战斗,在焚攻督署时,力战牺牲。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杜凤书
  杜凤书,男,汉族,字玉兴,1883年出生于广东南海,为南洋华侨,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文等人领导的广州起义,不幸中弹身亡,时年28岁,遗体葬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三月廿九日)参加广州起义。下午五点半,进攻开始,司号员一齐吹响了雄壮的螺号声,大队同志风起云涌般赶到,在与督署卫队的对射中前进,党人冲入二门,敌兵退守两厢及大堂,有的凭靠着栏杆,有的倚在柱后还击,党人则昂首挺胸向中道突进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31911)
黄鹤鸣
  黄鹤鸣,男,汉族,广东南海人,出生年份不详,1911年4月27日参加由黄兴、孙中山等人策划领导发起的广州起义,不幸中弹牺牲,遗体收葬于黄花岗烈士陵园,为七十二烈士之一。又名觚。家境贫寒。13岁时在十八甫联泰学习机器,艺成后服务于增步制造局。旋赴香港、新加坡,自设一小机器厂。嗣受外侮刺激,痛感祖国备受欺凌,又受南洋革命风潮影响,遂弃所业从事革命,并于1908年加入同盟会。是年秋,孙中山召集革命党人在槟榔屿召开大会,图谋再举。计划制订后,黄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911)
罗坤
  罗坤(1884-1911),广东南海人,清末民主革命者。早年留学日本,返国时在香港遇孙中山,受其影响,加入同盟会。宣统三年参加广州起义,进攻督署,失败后,被捕牺牲,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18841911)
陈芦荻
  陈芦荻 (1912~1994)原名陈培迪,笔名芦荻。广东南海人。民盟成员。193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系。1936年在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诗歌组,与陈残云等人创办《今日诗歌》、《诗场》,合编《中国诗坛》、《抗战诗画》,1939年任广西日报社副刊《漓水》主编,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理事,1946年在香港与他人合编《学生文丛》,并任香港文协候补理事。1949年参加解放军,历任军管会文艺辅导组组长,华南文联文学部副部长,人民文学艺术学
(19121994)
彭乐田
  彭乐田 (1939~)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早年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历任佛山日报社副主任,佛山晚报社副主编,佛山市作协名誉主席,佛山诗社社长。196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风流金三角》、《我和我》、《彭乐田选集》、《梦春》等近十种作品,主编《佛山诗人诗选》。在海内外发表一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作品曾获广东省和全国近20个奖项。
蒙国彦
  蒙国彦 (1932~)笔名杨彦。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66年毕业于广西直属机关业余大学中文系。历任梧州市河西区委书记、区长及街道工业局副局长,市科委副主任,梧州市副市长,北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梧州市委副书记,梧州市桥柏工贸总公司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广西作协理事。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街巷春秋》、《监狱官手记》、《命运》、《三代骄雄》,散文集《绿色的岛》、《海潮》、《江畔随笔》、《榕树下
麦辛
  麦辛 (1932~)笔名辛冶。广东南海人。1948年考入柳州高中。1949年后历任39军文工团创作员,《志愿军战士》见习助理,《解放军战士》助理,《解放军报》、组长,《中国城乡开发报》副总,《中流》杂志副主编,《天人古今》主编。高级。中国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第四届理事,北京市杂文学会第二、三届理事,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新闻报道《毛主席观看音乐舞蹈史诗〈
华嘉
  华嘉(1915—1996年)1915年生于广州,原名邝剑平,南海大沥人。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组织的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广州,193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奉调赴南浔前线工作,为广州《救亡日报》发回大量的战地通讯。战地归来后,担任桂林《救亡日报》记者和副刊。1941年《救亡日报》-停刊后,随夏衍到香港,任《华商报》记者,香港沦陷后又返回桂林任中学教师。其间出版长篇报告文学《香港之战》、散文集《海的遥望》、长篇童话《小
(19151996)
何百源
  何百源 (1942~)笔名岩柏。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65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历任云南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大理分院工程师,南海县人大办公室干部,广东佛山市文艺创作研究室副主任,《佛山文化报》副主编。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二级。著有中短篇小说集《人生如旅》,短篇小说集《结局并非如您想象》,微型小说集《浮生故事》,散文集《边寨丛林二十秋》等。散文诗集《星光的旋律》获1995年佛山市作协文学创作硕果奖,《
钟铭钧
  钟铭钧 (1934~)笔名阿钟。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1951年参加工作,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办事员,天津《支部生活》、记者,《新港》,《天津文艺》、组长、副主任,天津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室主任,研究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辛弃疾词传》、《李商隐诗传》等。《李商隐诗传》获天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辛弃疾词传》获天津哲
冼宁
  冼宁 (1928~)原名冼德慧,笔名南海、金陵。女。广东南海人。中共党员。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49年参军。历任第四野战军坦克一团宣教干事,装甲兵司令部《装甲战士》杂志,中国作协《文艺学习》,《人民文学》杂志、二编室组长、副主任、主任,副编审。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评论《谈殷夫的诗》,童话《小黑点儿的故事》、《会跳的鞋》、《五彩的星星》,合作主编《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全集》等。曾获中国作协工作
冼群
  冼群 (1915~1955)广东南海人。1937年后历任抗敌演剧第七队队长,剧专、剧团编导,上海清华影片公司编剧,中央电影局导演。193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烟苇港》、《返正》、《飞花曲》、《小三子》、《代用品》、《珍珠》、《抗战独幕剧集》,专著《戏剧手册》、《戏剧学基础教程》,电影文学剧本《龙须沟》(据话剧剧本改编)等。
(19151955)
张煜全
   张煜全(1880-1953),字昶云,广东南海人。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学校校长。清光绪六年(1880)生。曾就读于福州英华书院、香港皇仁书院、天津北洋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光绪二十七年(1901),获清政府官费,留学美国,入美国耶鲁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律科学习。光绪三十年(1904),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光绪三十一年(1905),受清政府委派出洋考察,任-大臣随员。光绪三十二年(1906)八月,清政府学部举办第二次回国游学毕业
清末民国官员,清华大学校长 (18791953)
何蔚高
  民国7年(1918)8月出生,广东南海县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中共党员。1942年起从教,先后在广西柳州中学、博白县立中学、中山县立中学(石岐一中,今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广播电视大学等校从教。1987年8月退休。其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对无钱交学费的学生,通过家访、减免学费、给予助学金、安排勤工俭学等,使学生不致失学。对学生实行“有教无类”,对出身不好的学生有困难者同样帮助解决。大胆起用遭遇政治上不公平待遇的有真才实学的教
关标培
   1953年8月出生,广东省南海县九江镇人,中共党员,市钢管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山钢管厂厂长。市华捷钢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1989年从原石油化工钢管厂厂长调到新成立的中山钢管厂任厂长,厂新人新设备新,刚从美国和德国分别引进制管和热浸镀锌生产线,新线安装期间,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外国专家返国,其带领员工,克服各种困难,完成外国专家未完成的工作,对“洋”设备调整、改革20多项,使生产从不正常到正常,提高开机率10%以上和降低废
王广龄
  王广龄(1872—1916年)南海金沙下安王家村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9岁时到日本警监学校留学,毕业后回国,民国元年(1912年)任云南省警察总办。3年调北京军政府任职,翌年调回广东,任广东省警察厅厅长。王广龄积极支持孙中山北伐,而为时任广东省省长的军阀龙济光所忌恨。5年4月,在海珠(广州长堤)召开的省高官会议上,王广龄被龙济光派人暗杀,时年43岁。历史上称“海珠会议事件”。
(1872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