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历史人物介绍7
蔡略益
  蔡略益,1909年11月7日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国和乡蔡贤村贾家山。贾家山青山环抱,风景如画,是个美丽的小山村,全村只有20多户人家。父亲蔡艳修,是位教书先生,秉性耿直,极富正义感,颇受当地民众的尊敬和拥戴。母亲彭氏,待人真诚,心地善良。蔡略益为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家数口,仅有薄地数亩和一幢连山的土屋茅房,生活十分清贫。蔡略益孩提时代,曾在本村读过三年私塾,后随父读经馆。由于他勤奋好学,进取心又强,故学习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受父亲
革命烈士
曹壮父
  曹壮父,又名曹仲甫、曹锐,1896年8月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龙山镇曹家堍村。幼时就读于本村私塾,稍长,考入龙山高等学堂。曹壮父随着学识的增长,接受同盟会会员、革命党早期党员曹亚伯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13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与恽代英、萧楚女(旁听生)同班。他们志同道合,经常在一起评论时政,探讨人生之理想,切磋振兴中华之道路,交谊深厚。曹壮父在中华大学预科毕业后,考入湖北外国语学校。尚未毕业,应友人之邀返乡任
革命烈士
陈洪光
  陈洪光,化名张鹏久、张自航,1906年5月26日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宣化里(今属潘桥乡)上徐村陈皮罗湾。祖辈以种田为业。其父陈志镐,通文墨,懂医道,务农兼行医,家境颇殷实。他常为贫苦人家治病,不取分文,深受乡人尊重。陈洪光6岁入本村私塾启蒙,接受儒家思想教育。他聪颖好学,六年间,读完了《三字经》《幼学琼林》、“四书五经”。191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阳新高等学堂。当时,该校不仅开设有国文,还开设有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法制、体操等课程。
革命烈士
陈宏谟
  陈宏谟,1892年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县大幕乡马安头村小坑陈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明能干,在村私塾读书时,好学上进,成绩优异,私塾先生对他十分喜爱,认为他将来必定成才。1925年,陈宏谟进入湖北省甲种商业学校学习。当时同在该校学习的咸宁籍同学有刘尊美、王辅先、刘秉彝等人。他们一起探讨国事,每每谈到国家现状,总按捺不住心头的悲愤,却又苦于寻不到一条拯救中华的良策。恰逢在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的共产党员聂洪钧常到学校相聚,与同学一起议论
革命烈士
杜永瘦
  杜永瘦,字杜樾,号鹤令,化名张一夫,1906年8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城关。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无房无地,靠母亲裴氏帮佣为生,供他读书。7岁入小学,勤奋聪明,成绩名列前茅。1922年投考龙泉中学时,以“数学得一百分,作文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好评被学校录取。龙泉中学是五四运动后在荆门学界传播新思潮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杜永瘦入学后,受到新思潮的强烈推动,思想进步很快,积极投身革命斗争。这年,以龙泉中学为主体的荆门学生,在湖
(19061928)
柯松涛
  柯松涛,原名柯昌学,1906年7月15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兴瑞里下坳村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柯汉卿是开明乡绅,为人正直。柯汉卿虽有大片良田,但对这祖传下来的遗产并不感兴趣。他把大部分田地给别人种,请人代管,自己集中精力在家乡办学校。他先办蒙馆,后办经馆,在仓下、何子恕、良上、木港等地教了几十年的书。1911年,柯松涛5岁时,父亲见他聪明伶俐,好学好问,便带在身边读书。柯松涛酷爱国文,喜读史书,好评古今,在课余假日中,还饶有兴趣地学绘画和研
(19061928)
黄家高
  黄家高,1900年3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金海镇善福里黄岗村一贫苦农民家庭(今属?源口镇)。5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与祖父相依为命,生活艰难。9岁时,入本村的私塾读了五六年书。祖父去世后,当过木匠,看过草场,饱尝人间的苦难。1923年,黄家高偕同王显德、费尚全等外出逃荒,漂泊到大冶港窑湖(即黄石港、石灰窑、道士湖)工矿区,在富源煤矿当挖煤工人。此时,在中共大冶特别支部领导下,工矿区已建立秘密工会,工人运动正在兴起。党为了团结教育广大工人
(19001936)
姜梦雄
  姜梦雄,名家楷,化名吕镇华,土家族,190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长阳县土家山寨。姜梦雄幼时随父念书,后于县立高等学校毕业。姜梦雄少年时就为人正直,同情穷苦百姓,乐与贫苦子女交朋友,常将笔、墨、纸张送给没有文具的同学,甚至节省自己的零花钱接济困难的学生买书本,同学们都把他当作知心朋友。1925年,姜梦雄与进步知识青年黄超群相识,俩人一起投奔到王天培部。1926年北伐时,王天培的军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姜梦雄在该军第十团任副排长。在部队,
革命烈士 (19071930)
魏协安
  魏协安(1896-1934),湖北省崇阳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江西省军区赣南独立师师长。1926年,魏协安参加农会保卫团。1927年5月,魏协安被编入崇阳农民自卫军。不久,随自卫军编入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特务连,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后上了井冈山,任排长、连长。1932年起,魏协安任江西军区独立6师团长、师长、粤赣军区第22师65团团长、副师长。1934年,魏协安任红22师代师长兼65团团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
革命烈士 (18961934)
余笃山
  余笃山(1887-1933),湖北人。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曾任红4军政委、11师政委。大革命时期,余笃山在武汉参加工人运动。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是工人班领导人之一、学校中的活跃分子,曾反对王明等“左”倾观点,被称为“工人反对派领袖”。1930年12月,余笃山受中共中央派遣到鄂豫皖苏区工作。1931年1月,余笃山任红4军政委;2月,被选为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员,与军长邝继勋指挥所部取得新集、双桥镇等战斗和鄂豫皖苏区第二
革命烈士 (18871933)
范陀
  范陀(1901-1931),湖北省孝感县人。1927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黄埔军校生。革命烈士。曾任红1军参谋主任、红4军参谋主任。范陀出生在一个小商贩家庭。7岁时读私塾,后就读于汉阳晴川中学。1919年“五四运动”后,范陀返回家乡,在孝感火车站铁工子弟学校任教,向学生灌输反帝爱国新思想。1923年,范陀考入建国豫军后援会临颍军官学校。大革命时期,范陀进入黄埔分校——武昌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范陀返回孝感从事革命工作,创建了以
革命烈士 (19011931)
李溪石
  李溪石(1902-1931),湖北阳新县人。又名程俊。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10师政治部主任。1927年,李溪石在阳新地区从事农民武装组织工作,任中共阳新县委委员。参加了鄂东南农民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冬,李溪石任红5军第5纵队第1大队党代表。1930年起,李溪石任红5军第5纵队第3支队政委、第5纵队政委兼第1大队大队长、红15军1团政委、红4军10师29团政委、1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
(19021931)
李国华
  李国华,1914年1月出生,湖北省阳新县人。1928年8月参加革命,193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东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战车师副师长兼教导团团长、沈阳军区装甲兵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转业到地方。1998年因病逝世,享年84岁。
开国大校 (19141998)
易积贵
  易积贵,1914年10月7日出生,湖北省天门县人。原名杨代昌、欧阳团元、易祯贵。1931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1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一)1931年8月起,易积贵任战士、班长、排长。参加长征后,任贺龙警卫员。1935年2月,易积贵任湖南省桑植县塔卧红校副指导员。(二)1937年10月,易积贵参加了忻口会战。1938年4月,易积贵任八路军120师358旅714团教导员。1940年2月,易积
开国大校 (19141981)
胡守富
  胡守富,1916年出生,湖北省沔阳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1931年8月,胡守富任红3军军部司号员。1932年起,胡守富任红3-卫营通信员、通信班长、排长、红2军团6师连长。参加了长征。(二)抗日战争时期,胡守富任徐向前的参谋。(三)解放战争时期,胡守富任晋冀鲁豫军区第3纵队9旅27团副团长。(四)1951年1月,胡守富任安徽军区阜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52年10月至1955年2月,胡守富任安徽军区阜阳军分区司令员。19
开国大校 (19162018)
徐元甫
  徐元甫,1911年出生,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元甫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二)1944年,徐元甫任晋察冀军区第11军分区44团政委。(三)1947年5月,徐元甫任察哈尔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48年,徐元甫任北岳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1949年1月起,徐元甫任察哈尔军区平西军分区副政委、政委。(四)1950年,徐元甫参加抗美援朝
开国大校 (19111991)
李发雷
  李发雷,又名发黎,字曙光,1908年11月7日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大王镇港东村。父李德鉴在家务农,秉性刚直,好申张正义,抑强扶弱,颇受村里人尊重。李发雷7岁入乡塾读书,14岁时因家境穷蹙,辍学回家,帮父兄耕作,以维持一家人之生计。1924年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共产党员曹大骏受中共武汉地委派遣,回阳新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龙山镇石应高村建立“龙山书社”,并在中庄铺、柳林等地开设分社。书社社员以讲学作掩护,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大力宣传孙中
革命烈士 (19081934)
柳润泗
  柳润泗,又名任四、如洪,190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26年秋,北伐军从广州打到湖北,来到黄梅。在中共黄梅地委的协助下,黄梅县成立了革命政府,接著成立黄梅县人民自卫团,柳润泗这时已是中共党员,由区、乡农会推荐,带着一支枪参加县人民自卫团。1927年秋,夏斗寅叛变革命,“围剿”人民自卫团,人民自卫团被迫解散。柳润泗偷偷地又把这支枪带回小溪山埋藏起来,等待时机。党的八七会议后,开展秋收暴-动,柳润泗又挖出这支枪,参加中共鄂东军委书记周为
革命烈士 (19031934)
罗冠国
  罗冠国,又名罗乃铭、罗家泰,化名鲁连,1903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福寿镇叫罗家大港坪。罗冠国的父亲罗友林,勤劳刚直,嫉恶如仇;母亲心地善良,秉性温和。父勤于外,母佐于内,同生产,从而成为当地有名的殷实人家。罗冠国是独子,自幼聪明机灵、活泼可爱。父亲抑强扶弱、不甘逢迎和母亲乐以助人、朴实无华的品格,对罗冠国形成刚直不阿、天不怕地不怕的倔强脾性,以及对劳苦大众极富同情心的品德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罗冠国7岁在堂兄罗文利处启蒙,后在舒吐玉先生处
革命烈士 (19031935)
刘伯垂
  刘伯垂,名芬,号恶紫、百锤、笏祥、馨笏,1887年2月2日生于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段店镇刘村。刘伯垂少时在本地读私塾。后东渡日本,就读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他在日期间,正是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大发展时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决心投身革命,并加入同盟会。当时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就读的湖北同乡李汉俊倾向马克思主义,两人过从甚密,因而刘伯垂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毕业后,刘伯垂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辛亥革命的向往,回国当律师。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
革命烈士 (1887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