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历史人物介绍6
吴镜堂
  吴镜堂,字雪寒,1896年出生于河南省鲁山县勃鸽吴村一个薄有田产的农民家庭。17岁入私塾,受教于地方名儒杨道传。青年时代的吴镜堂,目睹兵灾匪祸不断,-污吏、地主豪绅残酷压迫农民的现实,促使他立志救国救民。1921年,吴镜堂离开家乡,赴陕西周至县,任镇嵩军师长柴云生的家庭教师。在此期间,他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博览进步书刊,尤其对共产主义理论产生浓厚兴趣,思想日益倾向革命,曾在北平《晨报》上发表进步文章。他对朋友们说︰“俄国共产党闹革命成功了
革命烈士 (18961929)
王大鹏
  王大鹏,1907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新集镇(原属光山县)把棚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王家世代务农,缺书少墨。王大鹏7岁时,父亲送他进了私塾,指望他能够通过读书光宗耀祖。在私塾里,他刻苦勤奋,尊师重友,疾恶如仇,颇受先生器重。一次,一个地主恶少把邻居家的小女孩当马骑,还嫌她爬得慢,用脚使劲踢她的头部。王大鹏看不下去了,一脚把恶少蹬了个仰面朝天。恶少见是打不过的王大鹏,便咬牙切齿地说︰“姓王的小崽子,你等着吧!我回去让我爹找人收拾你。”王大鹏一听
革命烈士 (19071938)
萧崇善
  萧崇善,1901年冬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胡畈村(原属湖北省黄安县)一个佃农家庭。幼时曾入私塾念书,后因家境日渐贫寒,中途辍学,其父寄予他通过读书光耀门庭的厚望遂付诸东流。萧崇善性情直爽,寡言少语。25岁那年秋天,忙完了田地里的农活,他听说箭厂河一带闹农会,便三天两头往那儿跑。他有时早出晚归,不到半夜不回家,一回到家里,就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手里拿着一大把纸条,又是念又是唱,弄得家里人莫名其妙。一次,他爹问他是不是在外边入了什么邪门帮
革命烈士 (19011928)
萧国清
  萧国清,1917年出生在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萧湾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新县来了共产党,领导农民减租减息,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起红色政权。10岁那年,萧国清入“列宁小学”读书。萧国清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经常向老师请教什么是“劳苦大众”,什么是“革命”,什么样的人算是“土豪劣绅”,等等问题。除识字和接受革命教育外,她最喜爱的是音乐课。老师很喜欢她,教她很多歌曲。打那以后,不管是在校园内或是山间小路上,都能听到她那动人的歌声。凭
革命烈士 (19171933)
余梦痕
  余梦痕,原名余光焰,1903年农历七月初六出生在河南省光山县千斤乡余店村(今属新县)的一户富裕农民家庭里。他两岁时父亲病故,家中田地无劳力耕种,母亲生活无依靠,便带着他和胞兄迁居江西省德安县木环珑乡孙家榨村,投靠舅父杨彩青和二舅父杨一平。1914年,余梦痕1岁时,母亲请求舅父送他入当地私塾读书。1918年,杨一平到德安县城郭氏私立沉毅高等小学教书,又将他带到该校就读。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到德安县,正在郭氏私立沉毅小学读书的余梦
革命烈士 (19031931)
余席珍
  余席珍,原名余常良,又名余壁,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泗店计河村一个农民家庭。本世纪初的旧中国,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余家世代务农,为人厚道,勤劳朴实。余席珍的父母虽起早贪黑,辛勤劳作,仍难得过上好日子。余席珍7岁时,一字不识的父母不想再让儿子当“睁眼瞎”,遂送他入私塾念书。余席珍生性聪颖,刻苦好学,颇受先生器重。后来家境日渐困顿,由族人资助才勉强维持学业。1923年他入武汉中学就读。此时,董必武、陈潭秋正以武汉中学作为阵地,吸收进
革命烈士 (19031927)
杨松柏
  杨松柏,字仲白,又名维新。1901年出生于河南省固始县往流镇西街一个世代书香家庭。1918年,他考入固始县城中学。这时新文化运动之风吹到了固始这块古老的土地,一些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杨松柏在学校里接受了新思想,逐渐懂得了一些革命道理。1926年冬,杨松柏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4月,杨松柏参加了二次北伐。四一二-政变后,杨松柏和其他同志被中共党组织派往河南从事革命活动。杨松柏回到家乡。不久,他便与固始中学
革命烈士 (19011933)
杨乐羊
  杨乐羊,原名杨光寿,曾用名洛阳、伍昙、王志刚,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千斤杨店村(今属河南省新县)。杨乐羊3岁时,在江西德安做生意的伯父杨华先回老家探亲,见他资质过人,便带他到德安,送入郭氏私立沉毅小学学习,并为他易名伍昙。18岁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湖北高等师范附中学习。在武昌学习期间,杨乐羊受当时进步思想影响,秘密从事革命活动,于192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伯父来武昌看望他,勉励他刻苦学习。临走时,语重心长对他说︰“光
(19051933)
易干福
  易干福,1909年10月出生在河南省固始县段集乡易下楼一个贫苦农家。易干福全家八口人,挤在2间破草房里,靠租种本村地主易得全的几石水田生活。易干福0岁那年,父亲把他送到了地主易安堂家放牛。易干福的父亲生性豪爽,自家虽穷却仍不忘接济穷朋友,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侠义之士。易干福受父亲影响,从小就疾恶如仇,好打报不平,因此,村里那些年龄相仿的穷孩子都爱和他在一块玩,他也就成了个“孩子王”。光阴荏苒。易干福5岁时,父亲为了让他学门手艺,就把他送到一
(19091933)
叶道志
  叶道志,1910年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今新县)陡山河乡槐树店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他自幼没钱上学,在家帮助父母劳动。1928年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到光山开辟创建柴山保(今新县陈店乡)革命根据地时,叶道志参加了革命军。工农革命军第七军后改编为红十一军三十一师,他被编入一团(即一大队,党代表王树声)当班长。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7月,在当地农民武装和农民群众的配合下,他所在的部队奉命于鄂豫交界的要隘白沙关成功地举行了“-动”,消灭了寨上的
(19101938)
张顺干
  张顺干,1917年9月16日出生于河南省清丰县韩村乡苏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跟着父亲和哥哥给地主扛长工,母亲领着弟弟沿街乞讨。7岁时,父亲和哥哥被地主逼债外出逃荒饿死在他乡,母亲忧病交加无钱医治惨死在土炕上。此后,张顺干与叔叔相依为命。1942年秋后,张顺干离开家乡去南乐县找八路军。误入国民党新八军高树勋部。1945年10月下旬,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八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后接受改编。张顺干实现了当八路军的梦想,成了八路军某
(19171948)
詹以贤
  詹以贤,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新县箭厂河詹湾村一户农家。8岁时,被送进私塾念书。1923年,詹以贤以优异的成绩同吴焕先一起考入湖北县蚕业学校。当时,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新思想、新文化通过各种渠道在大别山传播开来,使幽静的大别山出现了一片希望的曙光,也使詹以贤的思想受到很大的震动。在与吴焕先的频繁来往和交谈中,詹以贤的思想进一步倾向于革命,逐步接受了马列主义。1925年秋,詹以贤同吴焕先一起从武汉返回家乡。他们脱下学生装,脚穿草鞋,身着旧
(19051928)
周帮彩
  周帮彩,字霞峰,1903年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桐寨铺北周庄的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他父亲被土匪杀害,继而母亲忧愤而死。生活的艰辛,造就了他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顽强性格。早在学生时代,周帮彩就投身于革命的浪潮,参加过五四-。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周帮彩投笔从戎,考入了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队学习。1925年2月,周帮彩加入了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不久,他经联合会负责人周逸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
(19031928)
周叙伦
  周叙伦,1891年11月8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县柳林熊家洼书香之家。幼时在本村私塾就读。辛亥革命后,考入上海公学;因家庭供给困难,中途辍学。周叙伦在上海读书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萌发民主革命思想。返回家乡后,在柳林镇兴办地方公益事业。他主张革新政治,倡导实业救国,并使用白话文起草文告和宣传品,因而在信阳一带崭露头角。1920年冬,恽代英创办的进步团体互助社的“大本营”由武昌迁至柳林(王家店)学校,从事新文化宣传活动。周叙伦与互助社骨干
(18911927)
卫权省
  卫权省,生卒不详,新安铁门省庄人,元朝时是新安有名的乡贤。卫权省自幼聪明,勤奋好学。长大后出仕为官,曾任河南行省左丞(负责监察地方官员的一种文职)。元朝时,从朝廷到地方蒙古人恣意骄横,汉人多受屈辱,所以从元朝建立到灭亡,反元的呼声和战争从未停歇。在这种政治氛围和环境中,卫权省毅然辞去官职,回到新安家中。卫权省不但饱学,而且正直。归里后,义务课教村中学子,邻里出现矛盾纠纷都去找他排解,他处事公道,以理服人,在乡里颇有声望,是远近闻名的乡贤
[]
赵矜
  赵矜,生卒不详,新安人,曾任唐朝襄阳丞。虽然有关他的历史记述甚少,但他的名字被收录在《河南历代名人辞典》中。赵矜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赵弘智是唐代文学家和史学家。赵矜自幼聪明,且学习用功。长大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尤通晓经术,后举明经及第。明经,即通晓经术,唐代取士置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赵矜明经及第后,任舞阳主簿(汉代后中央各机构及地方的郡、县官府都设置有主薄,主要负责文书
[]
韩世谔
  韩世谔,生卒不详,新安铁门韩都人,为隋朝上柱国韩擒虎之子。韩世谔自幼骁勇,有乃父之风。他的父亲和两位叔父都在隋朝统一大业中厥功甚伟,受到较高的恩封。隋文帝杨坚卒后,幼子杨广继位,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隋炀帝终日花天酒地,挥霍无度,百姓赋税加重,怨声载道。不但全国有不少地方的农民纷纷起义,就连朝中相当一部分的文臣武将也与皇上离心离德,伺机而动。大业九年(613),隋炀帝二次御驾征战高丽国(今朝鲜)。当他率军出征之后,时任礼部
[]
李兰滨
  李兰滨(1877~1945),字香圃,新安石井太平庄人,清朝末年附生。因居住在荆紫山之南,故自称“荆阳人”。他一生执教,桃李满园,为民国年间新安教育界名人。李兰滨出生于农耕之家,少时进入私塾学习,他天资聪颖,过目成诵,后为清末附生。民国年间以教书为业,曾应聘执教于新安和济源一些地方的私塾,后在庙头国学专修馆任教。1933年,县长李庚白主持编修《新安县志》,聘请他担任,为主笔人之一。因他学识渊博,主编毕正纪(孟县人,举人)非常赞赏他的文
(18771945)
吕孔学
  吕孔学,字尚文,号绍中,生卒不详,新安人,他事母极孝,恩惠乡里,被邑人称为仁孝公,明崇祯年间被赠封为右都御史,并对他两旌孝义。吕孔学早年家境贫寒,生活维艰,为了养家糊口,经人介绍他在当时驻邑军中当了一名功曹(专事记录功绩的一种职务)。他为人敦厚正直,谨慎谦让,虽然职位低微,但他的品德却颇受人敬重。他不但是位谦谦君子,而且还是位远近闻名的孝子。他事母甚谨,一日三餐母未食他不食。母亲有病,他更是忧心如焚,精心侍候,直到痊愈。虽然他对母
[]
孟云浦
  孟云浦(1545—1598),讳化鲤,字子腾,又字叔龙,新安县城北门里人,是明代著名理学家,后人将他与程颢、程颐、邵康节、司马光、曹月川、尤西川并称为“伊洛七贤”。孟云浦出生于明嘉靖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四日,其父讳言秋,号双台翁,为人刚方果断,朴素俭严,颇受邻里敬重,后诰赠南京户部主事。其母卫氏,温柔敦厚,慈善娴慧,后封太安人。孟云浦自幼聪敏过人,八岁时父亲为他延请塾师。13岁开始读《易》,习举子业于文庙庑中(庑指正房两侧的小屋)。初写文
[] (1545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