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历史人物介绍7
陈桷
  陈桷(1091~1154),身经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四朝。继之五世仕宦,几与南宋王朝相终始。陈桷原名纬,又名庆隆,字季壬(一作季任),号存隆,蒲门(今蒲城乡)人。幼年从父就读,后入太学。政和二年(1112)殿试第三名,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历太学正、博士、秘书省校书郎、著作佐郎、著作郎、尚书虞部员外郎,进为礼部郎中。政和八年,在提点福建路刑狱任上,值福州防秋兵变,谋杀安抚知州事,陈桷不计个人安危,亲入乱兵中,晓以法理,权以利害,导以
[] (10911154)
苏元
  苏元(1913——2005),矾山镇金斗垟村人。0党员,副主任医师,浙江省名中医。 中学毕业后,先后在温州南宗景园国医专修社、苏州国医学校和浙江中医专科学校(当时浙江省最高一级中医学校,学制四年)学习,兼修西医,博采众长。民国25年(1936)6月毕业后,与同学在杭州市鼓楼湾创办“兴中医局”,任主任。26年秋,日本侵略中国,杭州沦陷,他回到故乡在赤溪开设“苏元诊所”。27年,迁居桥墩三十七街开设“苏元中西医诊所”,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病。
(19132005)
陈岳书
  陈岳书(1900—1971),平阳钱库大树下村(今属苍南新安乡)人。1923年在上海三友实业社工作。当年被派往新加坡推销中国货。不久,和金天放等发起创办温州旅星洲同乡会(后改新加坡温州会馆)并任副会长。1925年在新加坡创办上海书局。抗日战争中多方募款、献金,支援抗战。1947年以后,接办侨南公学(原名瓯江公学),努力传播祖国文化。后被选为新加坡中华总0会长。患病弥留之际,嘱下一代“不要忘记自己的根”。
(19001971)
杨奔
  杨奔(1923-2003),原名杨丕衡,笔名南璎、辛夷、昧尼。龙港镇平等办事处张东村人。民国十七年(1928)发蒙于张家堡关西小学,21年入宜山小学读高小,期间有二篇作文被上海春明书局编入《小学生模范作文》。小学毕业后先从师学习雕塑工艺,后在家自修古典文学。28年1月至37年12月,历任家乡关西小学、宁波鄞县师范等中小学教师。38年2月到瑞安湖岭参加浙南游击队,在政委郑嘉顺身边从事文秘工作。1949年5月温州地区解放后被分配到0瑞安县委
(19232003)
卢作霆
  卢作霆(1021~2000) 男,原籍江山卢处村人。1949年毕业于国立北洋大学工学院化工系,获学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化工部工作,1993年以专家身份代表化工部考察矾矿;1995年调任浙江化工研究所副所长工程师。1957年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衢州化工厂劳动直至平反昭雪,后调浙江省明矾研究所任高级工程师,成果颇多,直至退休。
(19212000)
吴襄
  吴 襄(1910—1995)字成之,钱库人。民国23年(1934)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获教育学士学位。25年起历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助教、讲师、副教授。35年留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获科学硕士学位,翌年回国,晋升为中央大学教授。38年8月,受聘于大连大学,筹建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1950年7月任大连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兼教研室主任,1969年随校内迁贵州遵义。1978年因健康关系至北京休养,曾任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和首都医大(
(19101995)
陈高
  陈高(1315—1367),字子上,元延祐二年十一月诞生在平阳州(元代元贞元年平阳县以户逾五万,县升为州,隶温州路,明代洪武初仍改为县)金舟乡咸通里(经考,今为苍南县钱库镇三秀桥附近的小河川底,为今还有陈高故居遗迹、陈高次子慈童坟等) 陈高先世从福建搬来。高在所撰《族谱序》中云:“陈氏自虞帝以来,不知其几百世矣。而吾族则在五季时(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系动荡不安之岁月),自闽之长溪赤岸,避乱己迁居平阳入宋为乡之望族。”
[] 蒙古族 (13151367)
吴第
  吴第,生卒年不详。河前(今湖前镇)人。明代吴宝秀之后。少丧父,家贫,从髹漆匠学艺。一日,在温州市裱画店见画家项维仁(号果园)所作青绿山水,留恋不能去。遂到松台山麓项家叩门呈画求教,请拜师,自称已备有3年学费。项回答说要6年,吴问故,项说:“前3年先读诗学字,以清除匠气。”从此,每日除劈柴、挑水、煎茶、磨墨外,便刻苦自学,或看项氏作画。有年,渐技痒,仿项氏笔意画一幅山水,托裱画店张贴壁间,自伏于壁后倾听评论,见者或以为神似项氏,有人却说仅
[]
鲍台
   鲍台(1761-1854),字石芝,清嘉庆十九年岁贡。先祖自平阳岭门(今属昆阳镇)徙迁江南翁处(今属苍南县),后迁菼浦(今属平阳县萧江镇)。祖父鲍陈彰,康熙间邑庠生。父鲍梅,字敬亭,乾隆间诸生。曾常诵前贤“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句,叹为至言,因筑“留耕书屋”以训后人。至鲍台,先迁至柳嘉垟,再迁至金舟乡夏口(今属苍南县钱库镇),隐居灵峰瀛水之间十余载,授徒讲学,诲人不倦,对年青学子常多勉励:“羡汝红颜好,嗟余白发生。风流豪士意,迟暮羙
[] (17611854)
刘眉锡
  刘眉锡(1749—1823),字扬之,亦作扬芝,号旸之,乾隆诸生,举介宾,工诗,清平阳县归仁乡三十六都莒溪(今属苍南县莒溪镇)人,祖籍浙-田九都南田山武阳村(今文成县南田镇岳梅乡武阳村),系明朝开国元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基十五世裔孙,为刘基二儿子谷王府长史、忠节公刘璟后代。明孝宗弘治三年(1490),刘基六世孙道祯(字启宪)因避嫌携四子振总自青田县南田徙居莒溪南山,后因海匪作乱,回南田避难,不久启宪不幸病故于南田。 弘治七年
[] (17491823)
吴荣烈
   清代乾隆年间平阳流传“黄梅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的民谣。黄梅在平阳知县任上以贪酷出名,当地百姓敢怒不敢言。生员吴荣烈联名揭发其罪状,由此展开了一场腥风血雨的抗争,在正直果敢的浙江提督学政窦光鼐的鼎力支持下,最终将背景甚硬的黄梅扳倒,大快人心。时人依据相关情节编成弹词《清风剑》传唱开去,吴荣烈的声名不胫而走。 吴荣烈(1735—1800),字巨扬,号芑斋,平阳金舟乡夏口(今属苍南县钱库镇)人。黄梅,直隶保定人,户部尚书曹文埴的外孙
[]
邱一龙
  邱一龙,字羲瑞,号雨川,明万历初生于金乡卫城。先世为沙园(在瑞安县)百户。一龙资禀独特,七八岁听艺人说唱,过耳能诵。乡人以为“神童”,劝其父送之入学。邱父笑揪其耳,说:“兵家儿能签名就行,哪能作老博士尸家贫失学,便随里弄少年斗鸡走狗,舞刀使棒;或入酒家聚饮,酒酣耳热,随口编些词曲演奏取乐。稍长,便埋头典籍。写诗落笔成篇,意气激昂,才力充沛。成年后承袭父职,任旗牌官。见古代阵图方略,便心领神会,举杯痛饮,箕踞于地上昂首高歌,旁若无人。邱一
[]
王自中
  王自中(1140―1199),字道甫,一作道夫,号厚轩。五代时,其祖先为躲避战乱,由福建迁居温州平阳蒲门(今苍南县蒲城乡)。到王自中高祖父的时候,王家又从蒲门迁到了凤池(今苍南县凤池乡);而王自中的祖父王成子则再迁四溪(今泰顺县泗溪镇)。王自0生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七月二十六日,是家中的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名叫王廷佐,母亲施氏。 北宋末年,四溪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平阳乃至温州的繁盛之区,也曾出了一批仕宦
[] (11401199)
彭仲刚
  彭仲刚(1143—1194)字子复,金舟乡彭堡(今金乡镇郊外办事处彭家堡)人。父汝砺官至知州事,以清白传家。彭仲刚于乾道二年(1166)中进士,任金华县主簿,以为“主簿者主其簿籍云尔,今簿籍多废绝,何以名官?”遂求得四塍帐册(田籍),校核其差误,编成数百册以备考。 遇衢州闹大水,上司使彭仲刚复查,再发赈。彭仲刚说:“现在洪水平檐,庄稼烂尽,男女淹溺已查实,如要再查实后才赈济,百姓恐早已饿死。”上司遂同意立即开仓发赈,灾民及时受益。 临海
[] (11431194)
蒲门生
  蒲门生(1854~1886),蒲门人,以饰演生角出名,遂以此为艺名。原姓叶,名良金(后雅化为莲襟),字丽生。良金只读过几年私塾,便做了牧童、糖贩。天资聪颖,模仿他人表情逼肖,随口编唱小曲,音调浏亮。偶被一乱弹班掌班听到,便收留他随班学戏。当时社会卑视戏子。蒲门生秉性好强,以勤学苦练成名。品貌端正,风度翩翩。自恨读书不多,剧团每到一处演出,虽只数日勾留,仍要借一净室,布置书画,邀请当地文人指教,从此渐能做小诗、画梅花。吴桥诸生吴树森长蒲门
[] (18541886)
徐润之
  徐润之(1855~1919),字松生,号松龄,别署松龄道人。金乡镇人。祖上四世行医,故从小便继承家学。又曾游历对外通商口岸宁波等地,接触到西方医学,并与瑞安名医学家陈虬有交往。长期的临床经验,印证了深湛的中西医理,使他成为清末民初浙闽交界地带的名医,中西医结合的先驱。早在清末,徐润之就以治愈御史徐定超的水肿病而扬名温州。刘绍宽以为“先生一生尤擅长于温病,其心得之著亦以《温热篇》最佳。”徐润之对中医学术上“伤寒”、“温病”两大派的看法是:
[] (18551919)
缪元德
  缪元德(1205—1276),字正臣,号存斋,睦程里(今凤江乡)人。淳祜四年(1244)进士。咸淳五年(1269)差知抚州节制军马。时元兵进犯,当地屡受其害。缪元德到任后,修城郭,储粮食,节约开支,赈济饥民,掩埋枯骨。六年,改知吉州,节制忠勇、敢勇军。吉州是文天祥故乡,两人又共过事。此时文天祥罢职家居,听到缪元德来便写信迎接:“天惠仁侯,自此吏不打门,犬不夜吠矣。”七年,吉州饥荒,缪元德在做好赈济同时,向文天祥求教。天祥复信详筹救灾方略
[] (12051276)
吴拱宸
  吴拱宸(1871~1933),谱名振槐,字文星,号次垣,吴桥(今平等乡梧桥)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由其父(鹤笙)亲自课读,后又从陈筱坨学文。光绪十六年(1890)入县学,二十一年补廪膳生。科举废除后,吴拱宸治学也由八股文转向科学,特别是数学。光绪三十二年,刘绍宽任温州府中学堂(后改名浙江省第十中学)监督,请吴拱宸教数学。宣统二年(1910)三月,宜山设江南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改为“县立第二高等小学),陈筱坨挂名校长,由吴拱宸代理校务。3
(18711933)
黄庆澄
  黄庆澄(1863~1904),温州最早的数学普及工作者。原名炳达,宇钦教。改名庆澄后,号源初,又作愚初。晚年自号寿昌老人。黄车堡(在陈东乡)人。从小家境贫寒,却跌宕有奇气,治学能独抒见解,不屑随声附和。光绪十二年(1886)应府试,因“滋事”案被斥革,两年后始“开复”,仍被当局歧视。二十年,才中顺天举人。黄庆澄小时就学于张家堡杨镜澄(仲愚),与同窗刘绍宽交谊甚密切。后又共同师事瑞安孙诒让、金晦。孙、金不但学识渊博,见解新颖,又都重视自然
[] (18631904)
鲍铭书
  鲍铭书(1865~1937),又名潜,字竹君,别字拙中,号公素,又号筠庄,刘店村(在白沙乡)人。与刘绍宽同村、同学,体弱而早慧。出身农家,赖叔父护持,14岁应童生试,得第一名。家贫,遂授课谋生。不久患肺病咯血,课余练习“五禽戏”及书法,至30岁渐康复,再参加岁试,补为廪膳生。主持过县农桑局(设芦江寺)。科举制度废除后,与刘绍宽率先在家乡办起第一所新学制的白沙小学。但刘即去温州任职,由鲍铭书主持校事,学生成绩为江南各小学之冠。劝学所聘为劝
(1865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