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南历史人物介绍6
陈成开
  陈成开(1800~1861),原名国祥,号柳村。北店村(在江山乡)人。鸦军中拳棒教师。能读书识字,曾在江南设拳坛传授拳棒多年。无子女,只有一养子正强,从邻村王姓过继。朱秀三与陈成开肝胆相照,素知他为人刚直,嫉恶如仇,便邀他加入金钱会。陈成开带正强入队,编入朱的麾下。在各次战斗中,陈成开武艺超人,又骁勇善战,在部伍中很有威望,受到赵起、朱秀三等首领所钦重。在莘塍激战中,陈成开与朱秀三失散。四面官军、团勇已蜂拥而至,左右义军越来越少,陈成开
[] (18001861)
朱秀三
  朱秀三(?~1861),原是朱家站汇(在凤江乡)富户子弟,祖上有田300亩,变卖后迁居河前(今湖前镇)。上过学,又爱好弄枪使棒,此时已沦落为走方郎中,卖草药为生,间或替人写诉状,结交三教九流人物。北山庙结义后,赵起经常过江来朱家,一起纵谈拳法、兵书和国家大事。临别,秀三总送他到浦西瓦窑头渡口。某次正值潮涨,渡船停航。赵起自称偏爱‘‘戗倒水”,上了渡船;秀三便跳上另一小舢板护送,因用力过猛,折了桨,他就脱下上衣,以手代桨,拨水逆流横渡。赵
[] (?~1861)
朱凤辉
  朱凤辉,字开祥,号古巢。松山(今桥墩镇)人。乾隆、嘉庆年间在世,生卒年无考。从小爱好书法与文学,博览诸子百家。浙江提督学政汪廷珍按临温州,对他的制艺大加称许,印发给士子阅读。然而他自己参加过多次考试,都没有录取。与同县华文漪最为投契,经常交换治学心得,互相质疑、取证。书法也很有特色,晚年更多藏锋之笔,力透纸背,而结体丰腴,被行家认为已入“书家三昧”。卒年66岁。著有《退园吟稿》及《览堂遗稿》。
[]
华文漪
  华文漪(1777—1825),字菜园,蒲门(今蒲城乡)人。从小颖悟,自学成才。13岁补县学生。嘉庆元年(1796)拔贡。殿试被黜落。座师刘信芳劝他留门下再进取。他却无意科举,辞归,致力于诗文。并在住所东向辟一室,藏书其中,取名逢原斋,专心学习与写作。鲍台以为他文章醇正,而篇幅稍狭,缺少纵横驰骋之气。论诗,他有独到见解,反对流俗应酬之作。与福鼎林滋秀深交,诗文书札来往近20年而末见面,时人称为“神交”。晚年删定《逢原斋集》,收辩论、序跋、
[] (17771825)
徐映台
  徐映台(?一1809),嘉庆十二年(1807),任平阳知县。不顾律例,擅自增派田粮额数,由每亩二角三增为三角三。沪山岱下(今台下)生员庄以菠搜集徐映台浮征暴敛罪证,向府台申诉。徐映台得知,于四月十八日带吏役至灵溪,搜捕庄以茳带县。庄以菠子正甸尾随哭号,群情愤激,呐喊助威,追至大门(村名)。拳师许鸿志前往抢回以菠,在田间耕作的农民也纷纷举田圈(中耕器)追殴官兵,徐映台伤臂,落荒而逃。此乃后世盛传之“大门打官”事件。徐映台回县,即赴温州向知
[] (?~1809)
黄梅
  黄梅(?~1784),清乾隆四十三年 (1778)任平阳知县。不久,民间流传“黄梅时节家家苦,青草池塘处处冤”的谣谚。四十九年,知府方林-他亏空库实,撤了他的职。接署的金仁、汪诚先都不敢就任。到十一月,仍由他复职。不但未弥补亏空,反而挟制上司。其时尚书曹文埴受命来浙江清厘仓库,黄梅是他外孙女婿,所以有恃无恐。乾隆五十一年闰七月,浙江提督学政窦光鼐主持院试,高宗令他就所见闻上奏。窦于阅卷中,见平阳县童生杨中所写并非制艺,而是黄梅的罪状,
[] (?~1784)
李商铭
  李商铭,字日新,号介斋,李家溪(在今项桥乡)人,清乾隆年间武生员。江南西塘旧有黄浦埭,截横阳江之水注于江南;沿海之东塘则有湫挞及小闸共18处,以备早涝时蓄泄之用。此时,黄浦埭废圮已近两百年,湫挞小闸又都淤塞。每逢夏秋间,少雨便苦于干旱;大雨则田间积水经旬,稻禾淹烂无收。老百姓怨声载道,地方官无动于衷。李商铭便出面与乡人拟议:欲恢复黄浦埭,重引南港之水入江南救旱;并于东塘疏浚十湫及小闸,分泄积水以防涝。这些故道废地久已被当地人垦为田园,非
[]
陈仓
  陈仓(?~165。)原籍福建,流落金乡卖陶罐为生。清顺治三年(1646)清兵入平阳。陈仓率众投汪佑义军。冬,两次围攻县城未成,汪佑战死。五年,与闽地刘中藻义军联系,刘以廖元为副将,陈仓为护从。廖元被杀,陈仓遂为首领。于江南、南北港募兵筹饷。县派兵追捕,被陈仓诱歼。5月,陈仓听诸生汤应位献计,攻金乡卫城,拟据城固守。城中庠生李日彩率义勇300人迎击,不敌。陈仓遂于城外扎营围城,对下属-授爵(文有监将、参议,武有统领、制督)。数月,将吏增至
[] (?~1650)
陈寅
  陈寅(?~1621),字宾畅。祖父保儿曾任金乡卫中所百户,入卫籍。住金乡山后街油车巷口。陈寅臂力过人,路遇奔马,便揪住马尾倒曳而回。万历初年袭百户职,任金磐把总。以战功升为督标左营游击将军。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蓟辽总督邢阶在浙中募兵,陈寅与右营游击茅国器各率所部应募。二十五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援,陈寅与茅国器随从经略杨镐赴朝支援。倭寇头子清正占据岛山,筑三寨以固守。陈寅率敢死队冒矢石突进,茅国器为后援,倭寇
[] (?~1621)
陈彦生
  陈彦生平阳县历史上长寿人物可考者,为南宋萧振祖父(104岁)、祖母(102岁)。至明有陈彦生,卒年105岁。彦生仙居(今仙居乡)人。嘉靖间(1506~1565)岁贡生。其师永嘉王激称他“谨严旅景”,县丞马碧溪也许之为“国器”。却屡试不第。分教福建漳州府学,升楚府教授,不久退休家居,从事著述。陈彦生精通诸子百家,所积资料累案盈箱,故论述能发前人所未发。续过《平阳县志》,著有《观光录》、《测海录》、《居闽集》、《归田集》等,后汇编为《雨岩文
[]
陈宣
  陈宣(?~1509),字文德,号潜斋。柘圆(在仙居乡)人。是明中叶的一员能吏。父亲陈序在乡里以孝行著名,著有《植柘稿》。陈宣小时鲁钝而勤奋。郑思恭《东昆仰止录》说他“读书五七行,日移晷,不能成诵,跪而自挝,苏苏陨涕,人以‘流涕宣’呼之。稍长,奋志攻苦,不出户外,所熟读书,终身默识不遗一字,既而迅笔立就,词理皆到。”明成化十七年(1481),中进士,授工部都水主事,分司徐州沽头等闸河。闸门放行船只原有规定;先漕运,次官船,最后民船。但由于
[] (?~1509)
王约
  王约,字资博,江西临川人。明代,平阳县历届知县中,以王约(?一1511)最得民心。弘治二年(1489)到任,遇灾荒,请发赈,不允,王约说:“为救民,获罪在所不辞。”遂开仓济急,存活万余人。遇丰年则加紧储备,环城设仓,积谷至6万余石。江南海潮冲毁农田,不能耕种。每年水利费又被主管胥吏贪没,王约遂亲自参加修堤。又将全县60余所淫祠改为社学,延师教读。五年,修成县志十卷。平阳原多狱讼,王约选取典型案例公开判决,并移监狱于衙内,亲自察看。此外,
[]
王宗远
  王宗远(?~1382),名硅,以字行。象冈(在今白沙乡)人。少时从徐兴祖学过《易》、《诗》、《春秋》。洪武十一年(1377)被荐,任光禄寺丞,便以“居其位思死其事,食其禄不避其难”一语自勉。性刚直,敢:于说话,不避权贵。后任吏部稽勋员外郎,曾荐举了四个处士任为郎中,又荐江南崔正为杭州知府,襄阳王敏为御史,延安陈宗代为太常。时论以为王宗远能“知人”。迁大理寺丞时,平反了江西疑狱20余起,释放了无辜的“罪犯”200余名,前后上过13道奏疏,
[] (?~1382)
章嘉
  章嘉(约1249~1320),字德元,号春谷,章均阳(在今夏口乡)人。从小沉静寡言,把笔便能成章。元大德元年(1297)七月十四日,瑞安、平阳两州遭遇特大飓风暴雨,一昼夜不歇,山洪暴发,海潮上涨2丈,田园庄稼淹没,庐舍盐灶漂荡,两州溺死男女达6800余人。江南水乡更成为泽国,横尸遍地,哭声震天,章嘉身受风暴折磨,目睹乡邻流离失所,感触万端。灾后,廉访司佥事完颜贞、行省都事鲜于枢来两州视察灾情,进行赈恤。完颜贞有《海潮》诗以纪其事。章嘉便
[] (12491320)
林灵真
  林灵真(1239~130? ),本名伟夫,字君昭。林坳(在今繁枝乡)人。宋元间符篆派名道士,被称为“绍开东华之教,蔚为一代真师”。祖父林粢,官至武经郎;父嗣孙,官至保义郎。母徐氏,为状元徐俨夫之妹。林灵真出生于殷实世家,自幼资禀不凡,及长,洞彻经纬史传、诸子百家,才名闻于乡里。而出言涩讷,屡试不中。曾被授登仕郎,后投拜道士戴熠为师,舍家宅为道观,称为“丹元观”,自号“水南先生”。林灵真既接受了家乡荪湖宋初林倪(仁药)一派道教传统,又学了
[] (1239~?)
汪季良
  汪季良,字子驷,原籍玉山(今属江西),寄籍广信(今广西梧州)。其祖汪应辰,宋绍兴五年(1135)状元,以刚方正直著名,开禧二年(1206)汪季良任平阳知县,既按法令办事,又能给民众以方便。慎刑罚,简徭役,以宽恕待人。向民间公布十点要求:明君臣、亲父子、和兄弟、谨夫妇、善朋友、视疾病、早安厝、严继绝、保本业、戒斗讼。嘉定二年(1209),汪季良见江南大量农田易旱涝,很少收成;再加江潮侵袭,渐成斥卤,就发动在金舟乡阴均山麓筑阴均大埭(今肥艚
[]
陈防
  陈防字叔方,号节斋,为陈岘次子。以父荫补官。南宋绍定年间,由闽县丞迁浦城知县,政绩显著。世交真德秀,浦城人,推荐赴都堂审察。除司农丞,改大宗正寺丞,升都-外郎,加直焕章阁兼枢密副承旨。淳祜十一年(1251)进都承旨,权吏部侍郎。次年出为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建阳、邵武大水,发钱30万,又奏请百万,以济灾民。去任时府库充盈,闽人称为历届地方宫中第一。景定五年(1264)升户部侍郎兼检正中书门下省公事。试吏部尚书。咸淳间,进资政殿学士致仕。
[]
陈岘
  陈岘(1145~1212),字俦南(一作寿南),一字山甫,号东斋。陈桷之孙,陈汝贤之子。原居蒲门,后迁居州城(今温州市)。以祖父遗荫补官为邵武南尉,调潮州判官。淳熙十四年(1187)以博学宏词科赐第(此科本年只取他一名)。宁宗受禅后(1194),召试学士院,于对策中提出:“帝王号令不可轻出,倘不经三省施行,从中径下,外示独断,内启悻门,祸患将伏于中而不自知。”这是针对权臣韩偏胄“居中用事,假御笔以窃朝权”而发。历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
[] (11451212)
顾冈
  顾 冈高宗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秦桧得势,参知政事刘大中一向反对和议,兵部侍郎萧振遂迎合秦桧意旨,连续3次--刘大中“不孝”。刘大中被贬处州(今丽水),赵鼎也随之罢相,贬岭南,再移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3年后,-而死。萧振,平阳县古院里(今萧江镇)人,在太学中曾被誉为“三贤”之首。先受赵鼎推荐,后被秦桧援弓I入阁。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兵部侍郎,有政绩。这次为秦桧推波助澜,引起同乡顾冈的愤激。绍兴十年,顾冈写了一封长达20
[]
黄石
  黄石(1110~1175),字圮老,松山(今桥墩镇)人。喜论国家利害。绍兴七年 (1137)-,言内事可治者七,外事可治者四,众议为“切时可行”,受到高宗称赏。八年中进士,历任福州、建康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司封员外郎,右司员外郎,左司员外郎,江东转运副使等职。唐仲友评为“静而能谋,柔而不倾,学耻虚文,而实用之为贵;论不阿世,而君民之为从,可以为天子近臣”。卒葬岱山(松山)。
[] (1110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