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历史人物介绍7
关良
  关良(1900--1986),字良公。广州番禺新造镇南亭村人, 1917年赴日本学习油画,1923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政治部艺术股长,30~40年代辗转于广州、上海、重庆等地的艺术院校任教,并于名山大川旅行写生,长于中国画、油画。曾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关良艺事随谈》、《关良回忆录》。出版《关良京戏人物水墨画》、《关良油画集》等。1909年 入广东南强公学。 1912年 在圣公会,金陵中
(19001986)
邬贺铨
  邬贺铨(1943.1.16- )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专家。1943年1月1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番禺人。1964年毕业于武汉邮电学院。曾任信息产业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大唐电信集团副总裁。现兼任国家863计划监督委员会副主任、国家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化专家组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协会副理事长。是国内最早从事数字通信技术研究的骨干之一。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PCM30路复用设备、STH-1/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何炳林
  何炳林,1918年8月24日生于广东番禺。中国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离子交换树脂工业的开创者,被誉为 “离子交换树脂之父”。他早年就读于广州培正中学,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7年,赴美留学,1952年获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2月归国任教于南开大学,期间曾任青岛大学校长。何炳林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分子化学科技人才,并在功能高分子的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其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82007)
邓景发
  邓景发,物理化学家 1933年8月4日生于上海,籍贯广东番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59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毕业。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1年5月12日逝世。 曾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在国内首先研制成电解银催化剂,并用于-制-的工业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行设计、组装了多种近代能谱仪,在国内较早建立了一个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表面吸附和催化过程的表面催化实验室。在国际上率先把非晶态合金以高分散形式负载在大比表面的载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32001)
叶恒强
  叶恒强,材料科学家。原籍广东番禺,1940年7月8日生于香港。196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物理化学系。1967年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事固体物质及材料的结构与缺陷及其与材料性质关系的研究。与国外同时独立地发现传统晶体学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进而发现并研究了二十面体对称、八次、立方对称等准晶相。在国内率先用高分辨原子象对固体材料结构与缺陷进行系统研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受颐
  陈受颐(1899—1978):广东番禺人。毕业于岭南大学。1925年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获比较文学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夏威夷州立大学东西文化研究所教授、加州蒲梦挪学院克拉尔蒙特研究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访问教授。曾获美国谷根汉奖金,列入美国名人录。著有《中国文学史略》(英文)等。1936年夏天起,陈受颐从北京大学休假一年,前往美国南加州波摩那大
(18991978)
杰克
  杰克(1900~1978)安庆人,原名黄天石。出生于广州番禺。20 年代起,先后在广州、香港从事新闻工作,历任《民权报》、《大同报》、《大光报》主编,《循环日报》、《华宇日报》主笔,《珠江日报》董事,《中华晨报》社长,香港新闻学社社长,香港新闻记者联合会常务理事,国际笔会香港中国笔会主席,中国书院院长,中国画院院长。业余喜爱创作,以写言情小说为主。主要作品有《合欢草》、《奇缘》、《花瓶》、《一片飞花》、《心上人》、《改造太太》、《选择》
(19001978)
叶恭绰
  叶恭绰(1881~1968) 字裕甫(玉甫)、誉虎,自号遐庵。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余姚。历任北洋政府交通部司长、局长、次长、总长。曾赴欧美、日本等国,考察政治、经济、交通、教育。提倡交通救国,著写《交通救国论》。在交通部总长任内,指派部员分赴交通部所属各校调查,于民国9年(1920年)提出“以南洋(即上海南洋大学)为中坚,合并成一所学校,名为交通大学”的主张,并着手筹备改组,次年2月,组成交通大学校董会。3月,经校董会选举、
(18811968)
涂瑞
  涂瑞(1447~1493),字邦祥,广东番禺人。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丁未科费宏榜进士第三人。涂瑞自幼颖悟不凡,仪表丰伟。少年时即在地方学校里很有名声,他性格豪爽,尤善书法。成化十三年(1477),得中乡试第一名,解元。十年后,又夺得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编修。弘治三年(1490),以修《宪宗实录》成,升修撰,充经筵讲官。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翰林三妙”。即才学、书法,仪表。涂瑞为文汪洋宏放,顷刻数千言;书法遒丽,为一时之冠。翰林
[] (14471493)
李昂英
  李昂英(?~?),字俊明,广东番禺人。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丙戌科王会龙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987~998人。李昂英曾任吏部侍郎,龙图阁待制。谥忠简。余事不详。
[]
陈澧
  陈澧,字光甫,番禺县捕屡人(今钟村),九岁能文十七岁中秀才,官位河潺训导,后改授国小学录衔。陈澧学识过人,主张破门户之见,互为补充,各取所长。同治四年,受两广总督瑞麟及广东巡抚郭嵩焘之聘,与学士赵婴齐测绘广东省全图。陈澧著作有《东塾读书记》、《汉儒通义》、《大学述义》、《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声律通义》、《广州音说》、《广东图说》、《忆江南馆词》、《番山县志》、《菊坡情舍集》、《孝经纪律》、《老子注》、《公孙龙子注》等。陈澧祖籍江苏江宁
[] 南粤先贤 (18101882)
梁坤
  梁坤(1813~1886)梁坤,又名铁桥三,广东番禺人。自幼爱好武术,曾拜少林寺觉因和尚为师。觉因是洪拳名家,梁在他悉心指导下,经数载苦练,尽得洪拳精髓,并自创了铁线拳法。他练功时以内功发劲,以气催力,脚下的四方阶砖,会逐渐裂缝,地面随之陷下去。他的臂力过人,双臂能挂起四条大汉,步行数十步而面不改容。人们佩服他的桥马功夫和臂力,且因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因而称为“铁桥三”。他的原名渐为人所忘。他不但武功过硬,而且武德高尚。曾应邀在丝绸庄老
[] 广东十虎 (18131886)
古应芬
  古应芬(1875~1931),字湘芹,别字勷勤。广东番禺县人,日本法政大学速成法政科毕业,与胡汉民同学。在日本时常与朱执信、汪精卫、陈树人等相聚,为同盟会会员。光绪三十三年(1907)回国,任广州法政学堂编纂、广东省咨议局书记长。宣统末年,参加广州“三· 二九”起义,失败后逃往香港。武昌起义后,广州光复,他随胡汉民回广州,任广东军政府核计院长。1912 年调任琼崖督办。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时,他来往于广州、香港,策划响应讨伐袁世凯。民
(18751931)
陈树人
  陈树人,名韶,又名哲,别号葭外渔子,番禺县明经乡人。自幼喜爱美术,早年师事著名画家居廉。后在香港的《广东日报》、《有所谓报》、《时事画报》任主笔,和当时兴中会的《中国日报》共同鼓吹革命,反对康、梁的君主立宪。1905年,在港会见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自费留学日本京都美术学校。1912年,在该校绘画科毕业后,回粤任广东优级师范学校、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图画教授,并在上海出版的《-画报》发表画作和文章,倡导革新中国画。1913年,
岭南画派三杰之一 (18841948)
屈大均
  屈大均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吟咏过南国木棉,却少有像这首《南海神祠古木棉花歌》写得那么酣畅淋漓、雄奇绚丽的: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烽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海祠前十余树,祝融旌节花中驻。烛龙衔出似金盘,火凤巢来成绛羽。如此大手笔,出自清初“岭南三大家”之诗人屈大均之手。屈大均,字翁山,广东番禺沙亭乡(今番禺新造镇思贤村)人。生于明崇祯三年(1670年)。其父是个自学成才的乡间医生。屈大均年幼时,因家境艰难,寄食于南海西场(
[] 南粤先贤 (16301696)
高奇峰
  高奇峰:(1889~1933),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字奇峰,后以字行,广东省番禺县圆岗乡人。幼时丧父母,在四兄高剑父的指导下研习绘画。早年在广州绘制玻璃品。1907年随高剑父赴日本,从学于日本画家田中赖璋。同年加入同盟会,从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翌年归国,继续做同盟会的秘密工作。1910年在中学任教,并在广州举办画展。翌年同高剑父等在上海创办《-画报》和审美书馆,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后被袁世凯通缉,再次东渡日本。1918年任广东甲种工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 (18891933)
漆璘
  漆璘,生卒不详。清代诗人。字仲深,又字龙渊,号东樵,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人,仁宗嘉庆三年【1798】举人。著有《思古堂诗抄》。附,漆璘诗一首金陵怀古江水滔滔去不归,后庭花谢美人非。多情只有台城柳,犹有东风作絮飞。
[]
高剑父
  高剑父(1879~1951),名崙,字爵亭,广州番禺人。父母早逝,家境寒微。12 岁便到族叔开的黄埔小药店当学徒。光绪十九年(1893),高剑父得举人出身的族叔高子元向居廉推荐,准予免费学画,成了居廉的弟子。高剑父得同学伍懿庄之助,借住于河南伍家祠花园内的水榭。该处有许多历代名画和字帖,诗人画家也常来此聚会,使其得以增广见闻。1903 年,高剑父转学澳门格致书院,从法国传教士麦拉学习西方素描,翌年返回广州,在述善小学堂任国画教师。他吸收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1879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