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名人录
柳棠
  生卒年不详。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与裴休友善。文宗开成二年(837),休荐登进士第。后归梓州,颇游狎邪。性狂纵倨傲,以诗讥东川节度使杨汝士。汝士大怒,以书责其座主高锴,棠惧,遂往剑州。后参越巂军事,夭卒。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摭言》卷一三、《唐诗纪事》卷五八。棠才思敏速,善诗。《全唐诗》存诗2首。东川处士柳全节,习百家之言,衣华阳鹤氅,或呼为柳尊师,又曰柳百经也。有子棠应进士举,才思优赡,见者奇之。庞严舍人睠眄诸歌姬,方戏于阶,问:墙头何人也?曰:柳秀才也。遽命姬者饰妆,召柳秀才对观之。庞公曰:恐墙上远见,不得分明,因请细而观瞩。棠深耻之,不辞而去。时裴谏议休相公,因对事出汉州,即棠旧
[]
王涣
  东汉京师洛阳,是达官贵人、皇亲国戚集中的地方,历来是难治之地。洛阳县作为管理京城的地方机构,级别低但责任重,若非具有非凡魄力的县令,很难有所作为。但京师这个人人犯难的位置上,却留下了两位名人,一个是东汉初期的强项令董宣,另一个就是“神算”王涣。王涣(?年—105年),字稚子,东汉广汉郡郪县(今四川三台)人,其父王顺曾任安定郡太守。青年时期的王涣,其实是个纨袴子弟,他性情乖张,不受约束,常打架斗殴,甚至与一些不良子弟-。后来,王涣浪子回头,改恶从善,专心于坟典,钻研历代律令。后来,王涣于广汉太守陈宠属下任功曹。他忠于职守,办事雷厉风行,对违法的土豪劣绅,敢于依法惩治。在王涣的协助下,陈宠将广汉郡
[] (?~105)
王崇
  王崇(约公元220年-?),字幼远,广汉郪人。东汉将作大匠王堂后裔。祖父王商,字文表,州牧刘璋时担任蜀郡太守,有懿德高名,名在《耆旧传》。父王彭,字仲,官至蜀汉巴郡太守。王崇兄弟四人,年轻时并有令望,名闻益州。崇博闻广识,学识渊博,性格高雅广弘,被称为贞士。蜀汉时,王崇官至东观郎,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蜀汉亡后,被梁州征辟为别驾从事,又另外举荐他为秀才,升迁为尚书郎。王崇与蜀汉名臣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阳,被称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杰。寿良、李宓、陈寿、李骧、杜烈五人虽然交情甚好但最终都疏远陌生了,只有王崇一人凭着宽厚和顺的性格,不分彼此,对待五人一视同仁,一直保持着深
[] (220~?)
贺诚
  贺诚(1901-1992),名宗霖字润之。四川省三台(今射洪县)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0。1926年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被派往广东国民革命军中做医务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军医处处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经四师军医处处长兼海陆丰后方医院院长,0汀连中心县委宣传部部长,军委总军医处处长,红军总医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抚恤委员会主任,军委总卫生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兼红军卫生学校校长和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中央0卫生局局长,中央纵队第三梯队队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1937赴苏联先后入民族殖民地问题研究学院和莫斯科中央医师进修学院学习。1945年回国
(19011992)
姚希得
  姚希得 [生卒]?-1269 [籍贯]潼川府(治今三台县)人 [朝代] 宋朝 [主要著作],, [小传] 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进士。授小溪县主簿。改知蒲江县。再改通判太平州、福州。居官抑强扶弱,政声著闻。理宗初立,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擢著作郎。复除秘书少监。入对,言君子小人之辨,至为详审。未几,迁宗正少卿,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寻以论罢。后知庆元府,为沿海制置使,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复为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慰劳士卒,发廪赈饥,尽心国事、忠勤不怠。又于建康、太平州至池州一带,刘寨置屋二万余间,屯戌七千余人,
[] (?~1269)
尹默
  尹默,字思潜,蜀汉涪县(今绵阳市区)人。蜀汉益州士人重视当时流行的经学,而忽视对古文经学的研究,尹默认为这种学风会造成知识不够广博。于是游学荆州,拜经学家司马徽、宋忠为师,广泛地吸取知识。他博通《诗》、《书》、《礼》、《易》、《春秋》,特别精研《左氏春秋》。从刘歆的《春秋左氏传条例》、郑兴父子的《条例章句训古》、《春秋左氏传条例》、《春秋删》,贾徽、贾逵父子的《左氏条例》、《春秋左氏解诂》,到服虔的《春秋左氏传解宜》,他都能全部熟练地诵述,因此成为蜀汉有名的经学家。刘备领益州牧,任尹默为劝学从事。刘禅为太子时,尹默教授刘禅《左传》。刘禅继位后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诸葛亮授他为军祭酒。
[三国] 三国时期蜀汉学者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0~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有《北涧文集》十卷、《北涧诗集》九卷、《外集》一卷、《续集》一卷及《语录》一卷。《补续高僧传》卷二四、《净慈寺志》卷八、《灵隐寺志》卷三、《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释居简诗,以日本应安七年(一三七四)刻《北涧诗集》及日本贞和、观应间(相当于元惠宗至正时)翻刻宋元旧本
[] (11641246)
萧龙友
  萧龙友(1870—1960),原名萧方骏,字龙友,号息翁、不息翁,四川省三台县人,中年弃官从医,并被推崇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童年时,由于母亲长年患病,萧龙友便自主学习中医知识,经常翻阅古医典籍,到药店求教医药常识,并去中药市辨别药物。光绪十九年(1893),川中霍乱流行,省会成都街头一片凄凉,棺木销售一空。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萧龙友挺身而出,约同医生陈蕴生沿街巡治,用中草药进行救治,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人称“万家生佛”。经此一事,萧龙友声誉鹊起。光绪二十三年,萧龙友离开四川赴京朝考,获丁酉科拔贡,之后又任山东嘉祥、巨野、淄川等县知县、知府。1914年,任财政部机要秘书等职。萧龙友虽在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701960)
王庆容
  王庆容,1941年出生在四川省三台县紫河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家几代都是佃户,靠租种地主的几亩薄地和打短工维持生活。王庆容一生下地就饱尝着人世间的艰辛。两岁那一年,父亲被抓了壮丁,一去杳无音讯。母亲为了找条活路,不得不撇下他和5岁的哥哥,到地主家当佣人,不久又抱病身亡。婆婆不忍心眼看着小孙儿活活饿死,忍痛把王庆容送给本村贫农王治安。王家子女多,无力扶养,不到3个月,又把王庆容送给开香蜡铺的王成之家,王成之把王庆容当着孙儿收养下来。1949年12月,家乡解放了。王庆容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高高兴兴地背上 书包,和家乡的穷孩子们一起进入两河小学读书。他学习刻苦,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19411969)
张翀
  张翀 [生卒]?-? [籍贯]潼川,今三台县人 [朝代] 明朝 [主要著作] [小传] 正德六年(1511)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改刑科给事中。嘉靖元年(1522),世宗即位,诏罢天下额外贡物。二年(1523),中都镇守张阳复贡新茶。礼部请遵诏禁止,帝不许。上言曰:“陛下诏墨未干,旋即反汗,人将窥测朝廷,玩侮政令。且阳名贡茶,实杂致他物。四方效尤,何以抵极!愿守前诏,无堕奸谋。”帝不听。随有岁贡红花及马者,皆请罢,帝仍不从。后张孚敬为相,竟罢诸镇守,其论皆出自张。嘉靖二年(1523)四月,以灾异,偕六科诸臣疏指时弊,言甚剀切。帝虽不听,然亦不罪。嘉靖三年
[]
赖心辉
  赖心辉(1886—1942),字德祥,清代光绪10年(1886)生于四川省三台县鲁班乡,父亲是小商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后在他岳父引荐,在曾伯和(曾秉中,曾德治,字伯和,今中江石笋乡人,云南候补道台,槐轩学派再传弟子,从学李思栋(字松山))门下学习。曾伯和见他大可培养,1907年出任云南省老鸦滩百货厘金局长的时候,带他随同前往。到云南后,读书更为勤奋,1909年被曾伯和保送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11年毕业后分配到陆军十九镇见习。结识了任管带的同乡刘存厚。并参与了十九镇下级军官的秘密结社活动,参加了同盟会,武昌起义后,10月30日,以蔡锷、李根源为正副司令的 云南革命军在昆明发动重九起义,赖在唐
(18861942)
张革之
  张革之 [籍贯]潼川府(治今三台县)人 [朝代] 宋朝 [小传] 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仕历不详。宁宗开禧二年(1206),吴曦降金,据蜀叛乱。时合江仓官杨巨源倡议讨逆,旋与随-运使安丙合谋诛曦。继而丙与巨源争功,以事杀巨源。革之从旁目击,愤然不平,遂作《诛吴录》,因直书其事以昭后世。是书尚存,收入《四库全书》。《续文献通考》、《四川通志・著作》有载。
[]
陈开沚
  陈开沚(1855—1926),字宛溪,号愚溪,四川省三台县西亢金乡任家寨(今三台县西平镇朱君办事处红梁村)人,三台裨农丝厂和乐山华新丝厂创始人,创立“双鹿牌”著名商标,厂丝畅销欧美,先后在“世界物产公赛”和“万国博览会”获奖,为四川近代蚕丝实业家。16岁时,陈开沚考取秀才,并挑起家庭担子,辍学入私塾教书。洋务运动兴起之时,陈开沚认为惟有振兴实业才是救国良策。他见玉皇庙僧众栽桑养蚕,收入甚丰,远非教书收入可比,于是在清光绪三年(1877)辞职回家,开始从事栽桑养蚕事业。家中长辈认为桑蚕是穷人事,没有听说四川有靠蚕桑发家的。他回答说:“蚕桑发家致富,就从我开始。”家乡人觉得他迂腐可笑,他却置之不顾
(18551926)
萧鸿吉
  萧鸿吉 [籍贯]三台县人 [朝代] 清朝 [主要著作],,,,,,,,, [小传] 道光五年(1825)拔贡。在甘肃靖远署幕,有以五百金求一言者,立叱还之。襄校试卷,有以非义干托者,复峻拒之。咸丰间官雅安县教谕,课士谆谆。授徒二十八年,门下多知名士。所入修俸,悉数分给宗族之贫者。年八十三卒于家。鸿吉博通群籍,点勘精勤。著有《群经通义》、《续续方言》、《续雅州府志》、《川西南蛮夷种族记》、《游戈壁记》、《后汉三公表》、《韵随笔》、《枞塘诗稿》、《南陵堂笔记》
[]
赵采
  赵采 [生卒]?-? [籍贯]潼川,今三台县人 [朝代] 元朝 [主要著作] [小传] 采潜心《易》学,著《周易程朱传义折衷》三十三卷,节录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之文,益以朱熹《语录》诸书而各以已说附于后。虽宗宋学,而于卦爻之变动转化尚存古义,所谓“折衷”者,殆在于此。《四川通志》有传。
[]
张正道
  张正道 [生卒]?-? [籍贯]潼川,今三台县)人 [朝代] 元明朝 [主要著作] [小传] 聪敏好学,工古文辞。授丰城(今属江西)县令,改东明县令,历升福建佥事。值武林(今浙江杭州市)兵变,调镇台州(今浙江临海县)。整饬纪律,核实军饷,卓有成绩。后以劳成疾,卒于官。著有《张观察文集》十二卷行世。《四川通志》有传。
[]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先为波斯人,后家梓州。字德润,五代人。少有诗名,尤工词,是“花间派”重要词人之一。先祖是波斯人,其父随唐僖宗入蜀。他生长于梓州(今三台)。少年时代即有诗名,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50余首,载《花间集》及《樽前集》中。其妹舜弦为前蜀主王衍的昭仪。他家祖上卖香药(即海药),受家庭熏陶,参考古籍几十种,撰写《海药草本》6卷。书在南宋末年亡佚。由赖傅肱《蟹谱》、唐慎微《证类本草》等书的征引,才得保存部分内容。今人范行准有辑本,据他统计,《海药本草》所载药物现在还存124种。
张正学
  张正学 [生卒]?-? [籍贯]潼川(今三台县)人 [朝代] 明朝 [主要著作], [小传] 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以中书舍人选吏科给事中。时神宗久不临朝,乃上言:宜廷见宰辅,委任大臣,召用言官。极言蜀省采木诸弊。帝嘉纳之。后以上疏建言忤宰相张居正,调贵州宣谕慰司经历。卒于黔。著有《道德经测旨》、《澹如斋文集》行世。《潼川府志》有传。
[]
张肃
  张肃 [籍贯]潼川(今三台县)人 [朝代] 元明朝 [主要著作] [小传] 由举人授湖北承天府通判。洋堤溃决,委肃监理此事。堤长一百八十余丈,不三月告成。楚人感其德,为立生祠。后升普安(今剑阁县)知州。肃为官清正,不乐宦途。请归后,以读书自乐,后卒于家。著有《鹿峰集》。《四川通志》、《潼川府志》有传。
[]
全部三台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