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历史人物介绍14
俞良甫
  俞良甫,元仁德里台谏坊(今西天尾镇)人。元朝末,干戈扰攘,社会-不安。至正二十七年(1367),良甫避战乱东渡至日本,寓居东京福建莆田古代名人录的嵯峨,以刻书为业。俞良甫在日本雕板印书即“台谏板”书里均刻有题识,如:刻印《李善注文集》其题识是:“福建道兴化路莆田县仁德里人俞良甫,于日本嵯峨,自辛亥(明洪武四年即1371年)四月起刀,至今苦难成矣。甲寅(明洪武七年即1374年)十月谨题。”刻印《传法正宗记》其题识:“福建道兴化路莆田县仁德
[]
薛元鼎
  薛元鼎,字叔云,生于南宋仙游连江里(今枫亭镇)霞桥。他自幼聪颖好学,4岁便能日诵《论语》数篇,12岁即以善文闻名乡里。同邑名士郑厚观其文后不禁赞叹:“此郎学根于道,后来之俊也。”绍兴三十年(1160年),薛元鼎赴京应试,果然金榜题名高中进士,授惠州教授。不久,相继调任太学正承事郎、宗正寺簿等职。隆兴元年(1163年),薛元鼎已升任国子监丞,并代理户部左曹郎官。时值孝宗皇帝当政,诏令群臣轮对,看中薛元鼎才能:“闻卿颇留意职事,民户词谈,一
[]
徐寅
  徐寅,字昭梦,莆田延寿村人(今城厢区城郊乡)人。幼即博通经史,尤长于骈语律赋。时人称为“锦绣堆”。个人履历早年所作《人生几何赋》、《斩蛇剑》、《御沟水》等,远传至渤海等国,其人皆以金书列为屏障。然而,他却屡举进士不第,至唐末方得以“榜上有名”。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再试进士,中第一名,为福建历史上第二个状元。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东归,闽王审知礼
[]
王回
  王回(1048-1100),字景深,仙游折桂里汾庄(今榜头镇云庄村)人。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任江陵松滋县令,当地有用活人祭鬼的恶俗,王回对为首者绳之以法,百姓得以安宁。任濠州鹿邑知县,政绩显著。开闽王氏在闽中显赫达五十五年,审知裔孙遍八闽,民间俗云:王氏“骑马来,骑马去。”王回曾祖寻,官驾部郎中。寻传子惠,读书能文,俊洁端严,勤俭明敏,官大理寺丞,绰有贤声。惠传子回,廉静好学,少事亲孝,为善节爱,出于至诚。熙宁六年(1073),
[] (10481100)
王凤九
  王凤九,字而轩,号霞庵,莆田(一作仙游)人。顺治举人,知河北(河南?)涉县。因治水患忤上司,罢官归里。康熙间耿精忠饵以好官,不屈,被囚累月,归后隐读于邑之天马山,居家著书30年。究心理数、天文、地理之学,对汉宋儒学、经史子集多有阐发和论订。所作《汇书》,仿《笠泽丛书》之例,多为讲易之文,其说皆宗程、朱。
[]
佘翔
  佘翔,字宗汉,号凤台,莆田人。嘉靖三十七年(1558)举人。任安徽全椒知县。与巡抚、御史抵牾,投劾弃官去,放游山水以终。工诗,以雄丽高峭为宗,声调、气格颇近七子。然人品颇高,故诗有清致不全为七子之肤廓,未可全斥之也。
[]
宋际春
  宋际春,字拓耕,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莆田人。历任寿宁、闽清、台湾教谕。博极群书,诗才清丽,颇为谈诗者所尊。著作存本:《绿天偶笔》:校抄本一册(福师大)。本书自署凌虚子拓耕著。系杂录闽莆人之遗闻轶事。未有刻本。《宋拓耕诗文集》十卷:旧抄本十册(福师大)。此集亦名《瑶荔山房集》。分北游草、仙籁诗草等诗草,《瑶荔山房集》则为文集。
[]
彭韶
  彭韶(1430-1495),字凤仪,号从吾,莆田涵口(今渠桥乡港利村)人,后移居于城内朱紫巷(坊巷)。景泰七年(1456)韶以府学生中福建乡试举人。天顺元年(1457)成进士。授刑部山西司主事。人物履历迁四川副使安岳扈氏焚灭刘某家二十一人,定远曹氏杀其兄一家十二人,所司以为疑狱,久不决。韶一讯得实,咸伏辜。进按察使,尽撤境内淫祠。王府祭葬旧遣内官,公私烦费,奏罢之。云南镇守太监钱能进金灯,扰道路,韶劾之,不报。十四年春,迁广东左布政使。
[] (14301495)
林兆恩
  林兆恩(1517-1598),字懋勋,号龙江,道号子谷子,世称“三教先生”,赤柱(今城厢区英龙街赤柱巷)人。嘉靖十三年(1534),兆恩试高等入县学。二十五年(1546)乡试失意,从此摒弃科名,致力于心身性命之学。嘉靖三十年至四十五年,林兆恩除了招收门徒,倡导三教合一论外,主要功绩是协助莆田官方抗击倭寇,赈民救灾。据莆田县学教授刘仕锐查勘上报,列举林兆恩的义行13项:(1)恤民还卷;(2)建立义田;(3)设立社仓;(4)倡平粜之价;(5
[] (15171598)
林桢
  林桢(1639-1714)字少干,一字菊淙,莆田县城内赤柱(今城厢区英龙街赤柱巷)人。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起兵,授以官职不从,囚禁数月。十六年,耿精忠兵败,时桢已年近四十,无意科举,遂入国子监,赴吏部候选,例授候补知县。因母老无人奉养。终未就职。林桢一生急公好义,凡是民众事业皆慷慨解囊。曾摹巨资修复木兰陂。
[] (16391714)
林扬祖
  林扬祖(1799-1883),字孙诒,号岵瞻,城内长寿街庙前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道光五年(1825)以拔贡举乡试第一。九年(1829)登进士第,签分刑部主事,升员外郎,记名御史,充方略馆纂修。二十年(1840)任广西主考。二十二年(1842),乞归终养祖母。二十五年(1845),回京师,补授湖广道监罕御史,升工科掌印给事中。
[] (17991883)
林尧俞
  林尧俞(?-1626),字咨伯,莆田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庶吉士,改检讨,在翰林院潜心研究十年,始迁赞善。历谕德兼侍讲、南京国子监祭酒。天启初,特起礼部左侍郎。三年(1623),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时魏忠贤当政,为扩展宦官势力,要求增加太监名额,他力持不可。五年,魏忠贤破孩东林党人愈厉害,他屡疏乞休,致仕归里。卒,赠少保,谥文简。
[] (?~1626)
林蕴
  林蕴,字梦复,号赤松,林披第六子,林藻之弟。兄弟九人皆为刺史,世称九牧林是也。蕴世通经,于贞元四年(788)年及第,为闽越人进士之第一人,名重京师。其文最可传者为上宰相李吉甫、李绛、武元衡、张宏靖诸书。人物履历他曾说:“(蕴)幼读书不求甚解,但见古人之有建功立业者,心则慕之。”可知他从小就有忧国忧民的济世之心。世道经,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推官。刘辟反,蕴切谏。辟怒,命杀之,又惜其直,阴戒刑人抽剑磨其颈,以胁服之。蕴叱曰:“死即死,我颈岂顽
[]
林豫
  林豫,字顺之,仙游仁德里(今龙华镇象运村)人,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进士。林豫生平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淮南盗匪出没,民怨四起,地方不宁,时任连水军使的林豫初出茅庐,便崭露为政才能。他殚精竭虑,因势利导,一方面率兵整治,一方面耐心安抚,很快就平息-,被升为京东排岸司。林豫为人忠直,从不因荣辱而迁变。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大文豪苏轼、苏辙遭权贵排挤,被贬出京,流放岭南雷州、惠州一带。林豫不避株连之嫌,慨然为二苏
[]
李文利
  李文利,明音乐理论家。字乾遂,号雨(两)山,成化十六年(1480)举人,莆田人。官思南府教授,长于乐律。
[]
林文俊
  林文俊(1427—1536)字汝英,号方斋,(明)莆田县兴福里长城(现北高镇长城村)人,为“忠义林家”后裔。明正德六年(1511)登进士第,改庶吉士,授编修,擢春坊善赞。他曾两次主持会试,一度主持武试,精心阅卷,选拔贤才,所得人材称最盛。嘉靖九年(1530)南京国子监祭酒出缺,三次人选皆不合皇帝意。后以文俊荐之,帝准。命校《二十史》,数月即告竣。嘉靖十一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兼经筵讲官;十三年升南京礼部侍郎;次年改吏部侍郎,代行尚书职。嘉
[] (14271536)
林师益
  林师益(?-1126),林豫之次子,以父任奏补三班,借职授枢密院宣差、鸡泽县尉,上 书论边防利害讥切时政,留京师听旨。靖康元年(1126),以阁门宣赞舍人提举京城四壁守御使司后军统制。
[] (?~1126)
林宋卿
  林宋卿,字朝彦,仙游功建里(今鲤城木兰街)人。尝从陈瓘、杨时学,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先后任睦亲北宅宗学博士,召试秘书省正字,代理主持翰林学士院、恭州知州等职。时边师多以开疆蒙赏,庐州帅奏开溪费州置一州二县,宋卿以若从其请,恐生取功者纷起,奏罢之。秩满,恭人乞再任,徽宗曰,是奏罢溪费州役,宽朕四顾者,许之,终朝请大夫。
[]
林人中
  林人中,字中子,莆田人。家贫,绩学工诗。布政使曹溶延至署,入国子监。素谙前朝典故,时资为文献,曾参修康熙《莆田县志》。其父林佳玑,顺治间诸生,擅诗名,与吴梅村,朱锡鬯等交游,有东山集二卷。
[]
林披
  林披(733-802),字茂则、茂彦,号师道,唐高平太守林万宠之次子,九牧林家之祖,莆田县人。唐开元二十一年(733)生。先世居于莆田尊贤里北螺村(在福平山之南),至披移居乌石(在今西天尾镇澄渚村)。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明经擢第,为将乐令、迁漳州刺史、澧州(今湖南澧县)司马、康州(今广东德庆)刺史,贬临汀郡(今福建长汀)曹椽,改临江(今四川忠县)令。后授临汀别驾知州事,汀俗尚鬼,作《无鬼论》以晓喻民众。官终检校太子兼苏州(今江苏
[] (73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