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历史人物介绍18
张友鸾
  张友鸾(1904-1990)安庆人。北京平民大学肄业。曾任《世界日报》、南京《民生报》、《新民报》总。曾创办《南京早报》,并任社长。与张恨水合办《南京人报》,任副社长兼总。抗日战争期间,任重庆《新民报》主笔。1946年自办《南京人报》,任总经理。1953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著有小说《白门秋柳记》、《秦淮粉墨图》。
(19041990)
方世儁
  方世儁(?-1769)安徽桐城人。乾隆早期进士。历官太仆寺少卿、陕西布政使、贵州巡抚。乾隆三十四年,被参劾婪索属员,得银六千两,论罪被杀。
[] (?~1769)
朱理
  朱理(1761-1822),字燮臣,号静斋,安徽泾县人。乾隆52年2甲1名进士。散馆授编修。历任山西主考官,衢州知府,福建兴泉永道,浙江、山东布政使,光禄寺卿,顺天、武会副考官,江苏巡抚,内阁学士。嘉庆十九年迁刑部右侍郎,二十年改仓场侍郎,二十一年改刑部左侍郎,旋改贵州巡抚(从二品)。所任皆有善政,为一代能吏。任职履历职衔任期翰林院庶吉士乾隆52年-乾隆55年编修乾隆55年-嘉庆1年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57年山西乡试正考官乾隆59年会试同
[] (17611822)
江兰
  江兰,字芳谷,号畹香,安徽歙县人。贡生出身。乾隆四十四年前主要在兵部任职。其后在河南、山东、云南任布政使、按察使、巡抚等职,职务变化频繁。乾隆六十年后又在兵部任职,并终老于此。字芳谷,号畹香,安徽歙县人。贡生出身。乾隆四十四年前主要在兵部任职。其后在河南、山东、云南任布政使、按察使、巡抚等职,职务变化频繁。乾隆六十年后又在兵部任职,并终老于此。工诗文,有集。弟蕃,字君佐,号春圃,居扬州,购黄氏容园以为觞咏之地。职衔任期大理寺少卿乾隆41
[]
赵俊
  赵俊(1915-1994)安徽省六安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1933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12师34团营部书记,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红9军第25师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27师80团作战参谋兼特务营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新四军军部作战参谋,江北指挥部作战参谋,第4支队司令部参谋、副参谋长,新四军第2师司令部参谋处长,第5师13旅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谋
(19151994)
冯先卓
  冯先卓(?—1931),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11月参加六霍起义,后任红4军第11师31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至3次反围剿斗争,1931年秋,因肃反扩大化被害。
张定贤
  张定贤(1912—193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参加革命,曾在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任团长,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3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于湖北黄安县作战中牺牲,年仅20岁。
(19121932)
邹德胜
  邹德胜(1914—2007),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源潭湾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25军225团班长、游击队队长、红25军74师手枪团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随营学校游击队长、八路军兵站副官、郑太游击队队长、林县独立团4连连长。解放战争日期,历任中原人民解放军第3纵队9旅补充营营长、独山县独立营营长、六合县支队副支队长、六安军分区警8团副团长。新中国成立后,历
(19142007)
沈清芳
  沈清芳(1912—?),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人,1930年参加六安县红军游击队,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独立团班长、副排长、红军少共国际团排长、红四方面军供给部粮秣员、第4军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排长、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安南下干部队队长、鲁中军分区后勤部辎重营长、华东野战军兵部部辎重团团长、南下干部队副队长、淮南军区供给部副部长、江淮1分区供给部部长、淮南矿区警备司令部供给
林友军
  林友军(1916—?),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盆冲人。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连长、作战参谋、股长、科长、副团长、支队长、团长、航空站长、校干部部部长、政治部副主任、师政治委员、地委书记、军区空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参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1~4次反围剿,川陕革命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和红军方面军长征百团会战、五月反扫荡、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吴廷斌
  吴廷斌(1839-1914),清代大臣,字赞臣。安徽泾县茂林人,历任山西巡抚和山东巡抚等。因庚子之乱中护驾有功,深得西太后的赏识,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底吴廷斌已经扶摇直上做了山西布政司,后署理山西巡抚。光绪三十三年又调任山东布政司,实授山东巡抚,并数次代表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在泰山之巅举行祭天仪式。至今泰山还留有吴廷斌的一处石刻手迹“东天一柱”。此外,吴廷斌还参与了山东大学的创办。大权在握之后,大约在1905年前后,吴廷斌在家乡泾
清代大臣 (18391914)
姚棻
  姚棻字香茞,号铁松,安徽桐城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甘肃靖县知县,教民置水车灌田,开金石岘便利交通,立兴靖堡集市繁荣贸易。调皋兰知县,署固原州。升安陆,移武昌,改施南府,再改谭州府。历任广东按察司,江西、贵州、云南、福建巡抚。著有《铁松随笔》、《蒙求草》各2卷;《别音正讹》、《焚余草》各1卷;《读易管窥》、《宦辙检存》各2卷;《居官要语》、《训子录》各l卷。
[]
张子开
  张子开(1863~1938),字文运,合肥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任桐城县教谕,后因咯血病请免,归故里养病。张在受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庐州中学堂学监,代李主持教务两年间,成绩昭著,蜚声遐迩,后因病引退。光绪三十四年,张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各方人士所称道。地方县府官员,亦皆仰其名望,尊而敬之。而张平生素不喜入官府,有请通关节者,皆婉辞谢绝。张为合肥最有名的藏书家,善本、名贴、不下数千卷。惜在日军
(18631938)
张世杰
  张世杰(1916~1988),铜陵县太平乡官上村人。少时在家乡上小学,青年时就读于安庆圣保罗高中。民国26年(1937)毕业返乡,时值京、津、沪相继沦陷在侵华日军铁蹄之下,张世杰目睹国难当头,民族存亡于旦夕,义愤填膺,与其他爱国人士共同组建了“救亡图存诗社”,以诗言志,曾挥毫写就“莫笑书生心胆怯,杀敌我有笔如枪”的诗句。翌年夏,经章啸衡介绍投笔从戎,赴泾县茂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奉命回县从事群众抗日救亡工作,担任铜(
(19161988)
张洎
  张洎(934~997),字师黯、偕仁,全椒县草庵乡沿河村人(今名)。他行止洒脱,文采清丽,博览佛道书籍。张洎中南唐进士后官礼部员外郎、知制诰,起草诏书,参予机密,深得后主李煜的信任。后担任中书舍人,拜清辉殿大学士。宋开宝八年(975),太祖赵匡胤灭南唐,张洎跟随李煜作阶下囚。金陵被围时,张洎曾劝李煜拒降,并起草蜡书调遣救兵,被捕后宋太祖责问张洎,并取出缴获的蜡书对证。张洎毫不惧怕,从容地回答:“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为臣之份了。”因此受
[] (934997)
张寿山
  张寿山(?-1936)本县华阳乡东溪下塔村人。自幼务农,1931年上半年参加地方革命活动,下半年由红军游击队司令凌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宣南地区党的联络员。1932年底,党组织遭破坏,张就地隐蔽保存革命火种。1934年4月,溪口地区党组织开始恢复,张寿山继续进行革命活动,后负责东溪一带党的工作。由于大地主张福田告密,1936年1月13日被国民党诱捕,18日被害于东华老虎庙。其子张增元年仅17岁被判处陪斩。(宣城县志)
张寿篯
  张寿篯(1900-1951)字彭甫,郎溪县毕桥乡人。6岁入私塾,后入励志小学及东区第一小学就读。民国6年(1917)毕业于郎溪县惜阴高等小学。民国9年(1920)考入安徽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勤奋学习,成绩优良,并爱好音乐、体育,是学校中之佼佼者。在校师承恽代英、肖楚女,受进步思想熏陶,曾参加学生-学潮。民国13年(1924)毕业于第四师范。毕业后立志“服务桑梓,教育儿童,革新社会”。从民国13年(1924)起,先后在郎溪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001951)
张国泰
  张国泰(1910~1931),又名张为,广德县花鼓乡人。幼时就读于县立一小,毕业后考入浙江湖州吴兴公学,后转入安庆东南中学。张国泰出生于地主家庭,但富有爱国热情,能追随时代进步,接受新思想。在湖州读书时,就参加和领导过学生反帝-。民国17年(1928)在安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回广德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中共广德县委成立,他被选为县委委员。民国19年3月广德农民武装暴-动后,中国共
(19101931)
张素珍
  张素珍(1885-1963)女,人称“张妈妈”。本县云岭乡人。家贫,务农谋生。民国27年,新四军进驻云岭,目睹部队官兵一致,抗日爱民,年过半百的张素珍由衷敬爱,虽家务繁重,犹积极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发动妇女参加识字班,唱歌学文化,做鞋缝袜,慰问新四军抗日将士。未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妇女抗敌协会主任。全家11人有8人参加革命工作。有的参加新四军为战士奔赴抗日前线。民国29年底,“皖南事变”前夕,云岭形势紧张,张素珍全家除婆母和稚孙去亲戚家
(18851963)
张良仕
  张良仕(1899-1946),本县钟仓乡犁桥街人。12岁随父学做裁缝。民国21年(1932)春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秋召集手工业者30余人在石佛山观音庙成立手工业者互济会,开展反压迫、反剥削斗争。民国23年11月,方志敏、粟裕等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西转入皖南,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组织2000余名赤卫队员进行武装暴-动。张良仕率犁桥赤卫队参加了此次斗争,袭击了国民党犁桥区公所。翌年3月,张良仕奉命转移南陵县丫山,以裁缝职业为掩护
(1899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