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历史人物介绍
李树华
  李树华,化名廖东海,祖籍湖北,1903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万村。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任中国工农红军连长,在万村负责新兵训练工作。1930年春,李树华受中共信江特委派遣,化名廖东海,与胡志鹏一道来到余江上、下童和洪湖一带,进行秘密的革命活动。李树华以行医为掩护,走村串户,并用信江北岸苏区打倒土豪劣绅、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光明前景,启发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四五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李树华在罗村孙家揭发豪绅地主“放青苗”的高利剥
革命烈士 (19031935)
刘永祝
  刘永祝,1904年生于江西省德兴县大茅山梧风洞黄歇田村一个烧石灰工人家庭。他童年时就帮助家里干活,砍柴、放牛样样都干。少年时,曾在重溪读书,学习十分努力,为以后参加革命打下一定的文化根底。1926年,正值北伐战争高潮迭起,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刘永祝满腔热情地参加当地的革命工作。同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初,方志敏主持在弋阳九区窖头村召开的弋横等五县党员会议,成立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和暴-动总指挥部,制定了暴-动纲领和公
革命烈士 (19041935)
夏年丰
  夏年丰,1910年6月22日出生于江西省德兴县。7岁入私塾读书,后因家贫,辍学回家帮助父亲做小生意。1928年,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在方志敏等人的领导下,如火如荼,风起云涌。年轻的夏年丰在茫茫黑夜中看到了光明,认识到劳苦大众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才能翻身得解放。12月,他参加了红军,编入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三连当号兵。192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任排长。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进行
革命烈士 (19101937)
余仁柱
  余仁柱,生于江西省德兴县(今德兴市)界田乡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他的家庭和旧中国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的家庭一样,长期遭受着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榨,过着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悲惨生活。余仁柱自幼聪慧好学,机智灵敏。忠厚老实的父亲和勤劳俭朴的母亲,看着儿子一天一天地长大,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孩子学文化、长学识,长大后有能力摆脱苦难生活。余仁柱7岁那年,家里硬着头皮借债,把他送到村私塾学习。1926年10月,国民革命军进入江西,赣东北地区革命浪潮势不可挡,
张其德
  张其德,1874年10月2日出生于江西省德兴县张村乡祝家营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幼年读过三年私塾,时间虽短,但写得一手好字,打得一手好算盘。他年轻时跟着父亲种几亩租田,农闲时外出做点茶叶、竹、纸生意,其间,结识了方志敏的父亲方高翥,交上了张村沙路的张宝生,他们三人同年同月同日生,脾气相投、境遇相仿,便结拜为“同年兄弟”。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他们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1924年夏,方志敏在弋阳湖塘村创办“旭光义务小学
(18741938)
张天松
  张天松,1909年7月30日出生在江西省德兴市大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张炳忠是个勤劳俭朴、诚实善良的农民。由于沉重的捐税和地租,终年耕作,一家人不得温饱,过着“镰刀挂上壁,粗饭没得吃”的饥饿生活。母亲李美英心灵手巧,会编织,尤擅劈筅帚,待人和气。她办了一个茶亭,冬热水,夏凉茶,为人们解渴去乏。她生有五男二女,张天松排行第五,也叫五崽。张天松自幼热爱劳动,对父母非常孝敬,深得全家欢喜。父母望子成龙,节衣缩食,送小儿子进私塾读书。张天松
革命烈士 (19091934)
孙原贞
  孙原贞(1388-1474),名瑀,字原贞,以字行。江西德兴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授司部主事,历郎中。正统初年,以荐擢河南右参政,再迁浙江布政使。后来担任兵部左侍郎,镇守浙江,景泰三年六月进兵部尚书,是年十二月调福建。有《岁寒集》,不久又回到浙江。英宗复位后罢归。成化十年卒,年八十七。原贞所至有劳绩,在浙江尤著名。史料记载孙原贞,名瑀,以字行,德兴人。永乐十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历郎中。英宗初,用荐擢河南右参政。居官清慎,有
[] (13881474)
祝炎
  祝炎(公元1903—1927年),字炎炽,号南垣,德兴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弋横暴 动领导人之一,龙头山乡暖水村人。祝炎7岁入私塾读书,后考入德兴县立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饶州芝阳师范。1925年初,祝炎在赵醒侬、方志敏影响下接受马克思主义。同年6月,经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党小组扩大为党的临时支部,方志纯任书记,祝炎为支部成员之一。在大革命0中,祝炎协同方志敏组织“弋阳青年社”,创办《寸铁》旬刊,并曾担任“旭光义务小学”
德兴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 (19031927)
舒清
  舒清(约公元1520年前后在世),字本直,明大臣,今银城镇新营村人。舒清系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因裁抑朝庭的多余费用,为有权势的太监所恨。抽签分发浙江任职期间,清廉为民,筑堤防御水患,人称“舒公堤”。升任河南参议时,正值河水泛滥,城被灌淹,各署官员纷纷夺船逃命,独舒清取船焚毁,以安民心,终于和民众共克水患。升任四川参政后,立递减法方便民众。转任广西左布政时,宪宗朱见深遣宦官选取铜鼓槌,孝宗朱佑堂颁圣旨索要古琴、圆
[]
王祜
  王祜(公元1423—1515年),原名王赵祜,明隐士,字永祦,号帽峰,又号费隐,三清山道教建筑创建者,今昄大乡分水村人。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祜继承祖业,购置地产,在三清山(一名少华山,又名丫山)重整旧址。他偕弟永翀、永优和族中长者王景阳等,复建宫殿及后阁、阙廊、门楼、牌坊、膳堂、斋舍、卧房及圣象等项,以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三神位,命名为“三清宫”。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孙原贞亲书“三清宫”横匾。祜延请全真道
[] 三清山道教建筑创建者 (14231515)
董煟
  董煟(公元?—1217年),南宋治荒名吏,字季兴,号南隐,今海口镇海口村人。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进士。煟任温州府瑞安县知县时逢灾荒,实施赈济、赈粜、赈贷等办法,使流民得到安置,灾民得以救济。此后,他又向朝廷进献所著《救荒活民书》3卷共5万余字,全面系统地提出救荒“五法”、“十六项”的政见。宋宁宗赵扩召见并嘉奖他“忠惟报国,诚在爱民”,赏赐绢帛,升为通议郎;称赞其书为“南宋第一书”,诏令刊印,发行到各郡县。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
[] 南宋治荒名吏 (?~1217)
舒贺
  舒贺(公元?—908年),字廷瑞,今银城镇新营村人,晚唐著名将领。舒贺自幼习武,以“兵符辅国家”为己任。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中举武进士,授行营司马参军。时西域突厥-,淮南节度使梁邱德奉命平乱并发文谍招慕营兵,舒贺率五十骑兵应征。在平叛战斗中舒贺率部努力克敌,攻关拔寨,屡建奇功。西域平定后,贺迁升行营团练史。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舒贺拜踏白将军,领节度副使衔率官军追击黄巢义军至德兴。义军避入茅山(今大茅山),官军不敢贸然进山追击,
[] 晚唐著名将领 (?~908)
张潜
  张潜(1025—1105),字明叔,今江西省德兴市(上饶市管辖)银城镇吴园人,北宋著名湿法炼铜家。张潜是西汉张良后裔,唐宋时家族逐渐南移,至德兴新营定居后,三世同居,隐而不仕。张潜兄弟五人,其排行第二,为布衣,余皆登科致仕。张潜则以“竭力持家事亲,锐意教育子孙,克昌祖构”为己任,后以子孙荣获恩赐太子少保。张潜天资聪颖,童时即能“诵书日千数百言”,且“无书不窥”,“喜赋诗,工楷书,著有《诗集》十卷”,尤精天文、地理、人伦之学。博通方技,曾
[] 北宋著名湿法炼铜家 (10251105)
祝世禄
  祝世禄[明](公元一六0二年前后在世),字世功,江西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三十年前后在世。第万历十七年(公元一五八九年)进士,考选为南科给事。历尚宝司卿。耿定向讲学东南,世禄从之游,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世禄工诗,善草书。著有《环碧斋》诗集三卷,尺犊三卷,及《环碧斋》小言,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
王守胜
  王守胜(1519—?),子以敬,宗儒村人。德兴明代名贤,万历七年己卯科举人第二名,称“亚元”。宗儒村有“亚元坊”纪念其乡试高中。据同治十一年《德兴县志》记载,与祝世禄等就读于怀玉书院,受教于钱德洪。六十一岁中举,先后担任贵池教谕、绍兴教授、升任维阳郡通判,在向朝庭进表途中病逝。其性耿介,一生清廉,著有《池阳杂录》、《化留存稿》等书。附录:王守胜,字以敬。耿介不逐时态。从钱绪山①游,闻阳明先生②学,朗彻宗旨而归之主静③。年六十一,领贤书第
[] 德兴明代名贤 (1519~?)
饶守坤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1955)。1915年9月30日生于江西省德兴县梅溪畈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4口人只靠父亲当长工、母亲当佣人渡日。他从9岁起即给人放牛。1930年,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农民革命运动发展到德兴,他在中共地方组织的启萌下走上革命道路。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入中共赣东北省委在葛源举办的学兵队学习。翌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新红10军任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闽浙赣苏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中将 (19152006)
张焘
   张焘(1091~1165)字子公,饶州德兴人,秘阁修撰张根之子 张焘像也。北宋时期政和八年(1118)进士第三人,尝为辟雍录、秘书省正字。靖康元年(1126),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辟焘入幕。纲贬,亲知坐累者十七人,焘亦贬。南宋时期建炎初,起通判湖州。明受之变,贼矫诏俾焘抚谕江、浙,焘不受。上既复辟,诏求言。焘-略曰:“人主戡定祸乱,未有不本于至诚而能有济者。陛下践祚以来,号令之发未足以感人心,政事之施未足以慰人望,岂非在我之诚有未修乎
[] 宋朝词人 (10911165)
张扩
  张扩,[约公元一一二二年前后在世]字彦实,一字子微,德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徽宗宣和中前后在世。工诗,词采清丽。崇宁中(公元一一o四年左右)进士。授国子监簿,迁博士,调处州工曹,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寻充馆职。南渡后,历中书舍人。为著作郎时,秦桧赏其诗,迁擢左史,再迁而掌外制。所交如曾糙、朱翌、吕本中辈,皆一代大家。扩著有东窗集四十卷,诗十卷,《宋史艺文志》传於世。
[]
董颖
  董颖(生卒年不祥)字仲达,德兴(今属江西)人。宣和六年(1124)进士。根据洪迈《夷坚乙志》卷十六的记载,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跟韩驹、徐俯、汪藻等人往来,有《霜杰集》。这部诗集看来在当时颇为传诵,后来全部遗失,下面选的一首是保存在南宋人陈起所编“前贤小集拾遗”卷四里的。也许可以顺便提起,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董颖还值得注意,因为他留下来十首叙述西施事迹的“道宫薄媚”词,衔接连贯,成为一套,是词正在蜕变为曲的极少数例子之一。
[] 宋朝词人
汪藻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宋代名臣,文学家、史学家,字彦章,今海口镇小浮溪人。藻幼年聪慧过人,年轻时入太学读书,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中进士,先任婺州观察推官,后升任著作佐郎。宋高宗即位后,任中书舍人,兼直学士,后升任给事中、兵部侍郎、翰林学士、左朝请大夫等职,曾知湖州、徽州、宣州,卒赠端明殿学士。汪藻的诗风格清新,深醇雅健,格律精密。宋徽宗亲自编制《君臣庆会阁诗》,在群臣进献的诗文中,汪藻诗作为众人所莫及。当时婺源人胡伸也
[] 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 (1079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