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历史人物介绍2
刘源清
  刘源清(?-1550)字汝澄,东平人,正德甲戌进士,任进贤县知县。宁王宸濠反,进贤县是叛军东进必经之地,源清做好战与守的准备,在旗上大书“誓死报国”四个大字,并在自己眷属住室周围堆满柴草,嘱家人危险时点火,宁死不受贼人侮辱。宸濠妻弟娄伯与阉官乐囿率兵要穿越进贤县,源清招募二百名死士,从叛军后面杀出。斩杀娄伯、乐囿等人。叛军送书求源清让路,源清杀使者。因此,濠兵不得越进贤县一步,遏止了他们向东进兵的企图。后王守仁起兵与源清合击,消灭了叛军
[] (?~1550)
王构
  王构(1245-1330)字肯堂,元,东平人,少年以词赋中选。初为东平行台掌书记。至元十一年,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后为吏部、礼部郎中、太常少卿。去任淮东提刑察院副使时,皇帝在便殿召见,亲自赐酒。不久召回京城,任翰林侍讲学士,撰修《实录》,又拜参议中书省事,因病辞归,后又起用为济南路总管。武宗即位,拜翰林学士承旨,病卒后谥号文肃。王构历仕三朝,熟悉各种典故,谥议册文皆由他撰定。朝廷每商议国家大事,“皆咨访焉”。同郡王旭,翰林直学士王磐,也以
[] (12451330)
李昶
  李昶(1203-1289)字士都,元,东平须城人,父世弼,兴定二年,与父同时考中进士,授温县丞,再调漕运提举。元兵南下,奉亲回故里。行台严实居东平归元,升行军万户府经历。时昶杜门教书,一时名士皆出其门。元世祖闻昶名,召见问治国用兵之要,“甚嘉纳之”。因昶知无不言,皇帝对他越来越信任。一日,世祖宴请群臣,远远地望见李昶走来,便收起笑容,敬重地说:“李秀才至矣”。严实次子严忠范上表要求拜昶为师,皇帝就授昶为翰林侍读学士,代理东平路总管军民同
[] (12031289)
高霖
  高霖(?-1215)字子约,金,东平人。大定二十五年进士。初任泗水令、安国军节度判官。因父病故回乡里,丧服满,任绛阳军节度判官,又召为国史院编修官。他对治理黄河很有见地,认为黄河所以为害,主要是因为河流曲折,水势湍急,流到狭窄处,势必决口为患。他主张按《水经》提供的经验,流通河道,不使阻塞,再开通鸡爪河,缓和水势。这样不仅能免除水患,也免除了百姓的捆埽护堤之劳。他的这些主张,都被皇帝一一采纳。后提升为应奉翰林文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又改任监
[] (?~1215)
黄久约
  黄久约(?-1191)字弥大,金,东平须城人,曾祖孝绰,一生不求功名,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传说母刘氏夜里做了一梦,一只硕鼠口衔明珠,跳上床来,刘氏惊醒,久约呱呱堕地。人们说,这孩子有福,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是黄家的一颗明珠。久约擢进士第,任郓城主簿、曹州军事判官。他在地方做官体恤民情,爱民如子;任磁州刺史时,盗者被捕后,审录官不及时审理,多被杖杀或死在狱中,久约恻然,说: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能行吗?请先定罪然后执行,在朝做官,
[] (?~1191)
梁焘
  梁焘(1036-1100)字况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其父梁倩、官至兵部员外郎直史馆。神宗时,梁焘进士及第,历任明州通判、检详枢密五房文字、宣州知府、提点京西刑狱。哲宗立,宰相文彦博要派刘奉世出使夏国,御史张舜民因提出异议,被降职为虢州通判。对此,梁焘坚持公道,他认为:御史是负责国家法纪的官员,据法纪论是非是他的职责。今御史敢于言大臣的过失,是尽职尽责而大臣对御史打击报复,是出于私心;加罪说公道话的人,袒护挟私的人,不符合祖上规矩。梁
[] (10361100)
郭劝
  郭劝(生卒不详)字仲褒,郓州须城(今东平)人,进士及第。初仕宁化军判官,历任太常博士、殿中侍御史、左谏议大夫、侍读学士等职。郭劝忠贞、耿直、敢言。真宗时,欲废郭皇后立陈氏为后。郭劝力排众议,上疏进谏:“正家以正天下,当朝惯例,皇后没有大错,不能轻易废除;不是高官厚禄的世家之女,不能立为皇后”奏章呈给皇帝,郭皇后虽废,但最终也没有立陈氏为皇后。发运使刘承德是谄媚之徒,向皇帝献轮扇、浴器。郭劝向皇帝直言:“这是向皇帝献媚讨好,请赶快交到外边
[]
龚鼎臣
  龚鼎臣(1009-1086)字辅之,郓州须城(今东平)人。幼孤自立,景祐年中进士,授平阴主簿,后推荐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初著名学者,国子监直讲石介(1005-1045)死后,谗佞之徒说石介已北去投辽,以此玷污石介的名声。皇帝让兖州郡守杜衍查问此事,他的部下都知道这是陷害,但谁也不敢明说。龚鼎臣一人仗义直言:“石介哪有这样的事!我敢拿全家人的生命担保。”杜衍从怀里拿出早已写好的奏章,说:“我已拿定主意为石介担保,你年纪轻轻的就这么主持正
[] (10091086)
梁颢
  梁颢: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太素。生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卒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太宗雍熙二年(985)乙酉科状元。梁颢早年丧父,被叔父收养。少年时,拜王禹偁为师,学习刻苦,初举进士不中,对完善科举制度提出建议。认为唐代取士科目众多,人才济济,及至五代科举衰落,宋兴科举,但唯以诗赋、策论取士,应广开科目,甄拔人才。奏疏呈上,未被理睬。梁颢中状元时,年仅二十二岁,被任命为大名府观察推官,雍熙四年(987),召为右抬遗
[] (9631004)
张金铎
  张金铎(?-1979)字若谷。东平县凤凰台村人。北伐战争前,任广州黄埔军校政治教官,后任北伐军第一路军参谋长。1930年投奔冯玉祥部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任第六战区顾问、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后到延安,任抗日军政大学教员、新四军教导队教员。1949年,由香港回到北京列席全国政协会议,参加开国大典。后定居济南,任山东大学教授,曾当选山东省政协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病逝。
万里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沉痛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十二届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5年7月15日12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19162015)
王朴
  王朴(906年—959年4月13日 ),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人。五代后汉、后周大臣。幼颖悟,好学擅文。后汉乾祐三年(950年),擢进士第,拜秘书郎,依附枢密使杨邠。其后见政局日乱,便审势东归,避乱免难。广顺元年(951年),担任柴荣节度掌书记。柴荣即位后,王朴献《平边策》,并规划开封、修订历法、考证雅乐,深受柴荣重用,累官枢密使。显德六年(959年),王朴猝逝,世宗以王钺叩地,大哭不止。获赠侍中,祀其画像于宫中功臣阁。著有《大周
[五代十国] 五代后汉、后周大臣 (906959)
李曙光
  李曙光 山东省东平县高级中学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1974年9月出生,1998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李曙光同志辛勤耕耘在生物学科教学一线,多年来同时担任班主任、学科组长、教科室副主任,视学生如子女,呵护孩子们成长,坚守“只要我当班主任,就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2009年4月查出食道癌,住院期间仍然坚持工作,术后3天就通过电话和代理班主任交流工作,并写信给学生做工作。手术出院后,不顾劝阻仍然坚持正常上课。在2010年9月新学期开始
巩庭芝
  巩庭芝(1099—1163),字德秀,号山堂,山东须城人。南宋建炎初年迁至武义。少时,受业于名儒刘安世。迁武义后,在明招寺办学。朱熹、叶适、吕祖谦、黄幹、陈亮等名流,先后莅临讲学。求学者纷至沓来,有弟子数百人。武义从此文风兴盛,文人学士辈出。绍兴八年(1138)进士。初任建德县尉时,寇盗会聚劫掠,远近忧惧。乃设伏兵,擒其首斩之,众遂吓散。绍兴二十八年,卸任太平州录事参军,与长子湘在信州论文作诗,商议民情国事。晚年,由诸暨知县提任左承议郎
[] (10991163)
张庆黎
  张庆黎,男,汉族,1951年1月生,山东东平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7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1971-1976年山东省东平化肥厂工人,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厂党委副书记1976-1976年山东省东平县委常委兼工交办副主任1976-1979年山东省东平县委副书记(其间:1978.06-1979.01借调共青团中央工作)1979-1983年共青团中央工农青年
李起敏
  李起敏 1944年10月生,东平县州城街道人。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学系音乐美学专业主任,博士生导师。曾兼课、讲学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书院、香港中文大学、-立艺术大学等。教育部全国优博、学科评估、学位授权审核、学科点定期评估、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专家,文化部社科优秀成果奖评审委员。曾任全国性书画大赛、广电部原创歌曲大奖赛主任评委。平生潜心诸子百家之学,沉醉于画境文心。六十年代研究文学,七十年代研究美术,八十年代之后研究音乐美学
张敬涛
  张敬涛(1903—1942)东平县下套村(今属东平县接山镇)人。中学毕业后考入曲阜师范学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到东平及汶上师范任教。1939年春,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创建泰西抗日根据地,曾在东平一带活动。代师长陈光任命张敬涛为冀鲁豫八团参谋,并赠送他一支枪和一匹马。之后,他随部队转战郓城、曹州、范县、金乡等地。1942年,调任第二十一专署财政科长。期间,为部队筹集经费,保证了作战部队的物资供应。1942年1月,日伪军对冀鲁豫军区实行
(19031942)
于林甫
  于林甫(1908—1942)原名于瑞生。东平县人。1930年从济南师范毕业返乡教学。 1937年7月,由万里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东平县工委组织委员、东平县抗日救亡协会常务委员, 并负责《抗日救亡周刊》工作。1938年8月,被党组织派往八区开展工作,年底调任宁阳县独立营教导员。1939年后,历任东平县一区动委会主任、 县委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1942年11月7日,伪军家属告密,于林甫在郓城黄垓村被捕,12月英勇就义。
(19081942)
刘仲羽
  刘仲羽(1914-1941) 原名刘承翱,东平县大羊乡清水坦村人。历任中共东平县委书记、县动委会主任、泰西地区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副主任兼《团结报》总等职。刘仲羽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刘继道,热心教育事业,在家中办起清水坦村小学。刘仲羽在校学习3年,考入尚庄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16岁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其间,结识了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教师、同学,阅览了马列著作和李大钊、毛泽东、鲁迅的文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党的秘
(19141941)
范德如
  范德如(1865—1932)字玉坡。东平县州城西菜园街人。清末廪生。曾任省咨议局议员、州议事会主任。坚信教育救国,矢志兴学。支持建立东平州书院高等小学堂(东平第一所高等小学),出任堂长。1908年出资创办了东平第一所私立小学——范氏私立初等小学堂, 任堂长,自聘教师,学生免费入学。1915年4月,任东平县第一所女子小学——皇华馆女子高等小学校长。其校首招两个班,有学生44人,并附设蒙养班,为县幼儿教育之先。1926年,将其自办初等小学堂
(1865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