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人物介绍14
李建茂
  李建茂,原名李维志,1918年出生于内蒙古卓资县东河子乡勿兰哈少村的一户农民家庭。他小时候在中旗德太炉读私塾,在校期间思想进步,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小毕业后,家中无力继续供他上学,辍学在家务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沿平绥线向西进犯。12月,侵占了李建茂家乡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建立了情报网,设立了据点。李建茂亲眼目睹了日军杀人放火、奸0女的暴行,激起他对日本侵略者的义愤。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他经常瞒着家中老0女接触一些
(19181947)
麻俊坤
  麻俊坤,1928年生于内蒙古赤峰市一个贫农家庭。他11岁至19岁给地主打短工、扛长活、作零活度日,受地主剥削、压迫,全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1947年2月,麻俊坤参加了当地的小哈拉道口-队,后部队改编,他在第五十四军一三五师四○四团三连先后为战士、排长等职,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的历次战斗中,麻俊坤都很勇敢顽强,天津战役中曾立两次大功,荣获英雄奖章。1950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麻俊坤毅然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
(19281953)
民珠尔
  民珠尔,蒙古族,1911年出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盒宝屯。幼年因家庭生活困难,给人放牛羊谋生,自学蒙文字母。1936年,民珠尔参加了乌力吉敖其尔的部队(乌力吉敖其尔,1925年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地下工作者),从此,开始了戎马生涯。在军队里,他作风正派,积极上进,有正义感。1945年8月,乌力吉敖其尔率伪蒙军第九师公开宣布起义,民珠尔任第二十八团第二连连长。他对士兵亲如兄弟,抽空与士兵一起学习文化,讨论时事、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讲军人的职责
蒙古族 (19111948)
马良诚
  马良诚,蒙古族,蒙古名宝日巴特尔,1913年生于内蒙古鄂托克旗察汉陶劳亥(今马拉苏木毛盖图嘎查)一个贫苦牧民家庭。其父贺喜巴图是一个忠厚的牧民,为了全家糊口,长年为王公干活。其母朝力孟其其格带着马良诚和弟弟艰难度日。20世纪初的鄂托克草原,广大牧民受着帝国主义列强和王公贵族的重重压迫,牧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在层层盘剥下,几只羊只能换来极少的一点生活必需品,人民生活急端贫困。马良诚3岁那年,其母病饿而死,他和弟弟由好心的邻居收养,后又被寄
蒙古族 (19131948)
奇金山
  奇金山,蒙古语名字叫哈诺墨拉,1894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审旗的一个台吉(贵族)家庭。奇金山生活的时代,正是伊克昭盟“独贵龙”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他从小受“独贵龙”运动的影响,对贫苦牧民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剥削压榨的贫困生活有着深入了的了解,并深表同情,逐渐有了反抗压迫和振兴蒙古民族的革命愿望。1926年,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执行委员,著名“独贵龙”运动领袖席尼-又举起了“独贵龙”运动大旗,一度摧毁了封建王公在乌审旗的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权——公
蒙古族 (18941945)
荣耀先
  荣耀先(1895~1927年),字辉庭,号一介,蒙名谦登若宪,1895年农历腊月出生于内蒙古土默特左旗察素齐镇的蒙古族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他跟随父母种田和放牧,养成了勤劳朴素的习惯。父母对他非常喜爱,节衣缩食送他进本村私塾念书,期望学有所成,光耀门庭。191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土默特高等学堂。在学堂,他勤奋好学,成绩突出,还经常帮助比他更困难的同学。荣耀先辛亥革命以后,归绥地区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
(18951927)
石玉山
  石玉山(蒙名萨格萨),1921年6月生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苏木毗连乌审旗边界的昌皇。幼年家境贫寒,入天主教堂学校读书,但不久就因家庭无力供养而失学。1940年全家迁至西乌审,生活受到共产党人曹动之、徐子猷的关怀和帮助才安定下来。后来又在共产党的培养教育下和哥哥石那顺一起投身于党的地下革命工作。1942年,石玉山参军,在西蒙抗日骑兵游击支队第一大队奇金山大队长部下当兵。由于他机警正直、忠诚厚道,不久,就被奇金山招为贴身卫士。1943年3
蒙古族 (19211949)
唐桂芝
  唐桂芝,1914年生于内蒙古经棚县朱可耗来村(今克什克腾旗柳林乡永远明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唐文富终年劳动,唐桂芝兄妹六人刚懂事便一个一个地去给别人放羊放猪才勉强维持全家的生存。唐桂芝8岁给别人放猪,13岁被转卖给谢姓一家当童养媳,不久又被转卖给梅姓一家,18岁又被转卖给牛头沟村的傅甲珍。傅甲珍为人老实,家境贫寒,唐桂芝过着贫困的日子。抗日战争胜利后,唐桂芝和全县人民一样,得到了解放。第六区的武委会政委于海潮经常到牛头沟宣传革命道理
(19141946)
王恺
  王恺,又名王子毅,1914年出生于内蒙古萨拉齐县。王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他的父亲叫王才,是一位勤劳又心灵手巧的笼匠。虽说是笼匠,其实他什么活都干,夏秋两季种菜卖菜,冬季开切面铺,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七口人的生活。1923年,王恺9岁时,入萨拉齐高等小学(现在的大东街小学)读书,当时能进学校读书的几乎全是富人家的孩子,像他这样的寒门子弟极少。他深知上学的机会来之不易,因此读书十分刻苦用功,常常读到深夜,毕业时取得优异的成绩。1928年
(19141948)
徐汉林
  徐汉林,祖籍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荞麦塔拉乡张家店村,1925年生于林西县十间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全家八口人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成年累月给地主种地,累死累活,得不到温饱,经常挨打受骂。这一切,使徐汉林更加仇恨这个吃人的社会。1946年6月,中国共产党派人来到阿鲁科尔沁旗。7月,八路军解放了张家店,开展了“二五减租”,闹土改,穷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八路军说话和气,办事公道,温暖了徐汉林这颗备受摧残的心,他从心底里热爱八路军。不久,村里成
(19251950)
岳泉玺
  岳泉玺,1916年生于内蒙古固阳县下湿壕乡后脑包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因家庭生活贫困,只读了两年私塾即辍学务农。21岁那年,抗日战争爆发。次年,即1938年8月,李井泉率领八路军一二○师旅第七一五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来到大青山组建起大青山支队,不久,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总动委会”)晋察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在其家乡建立了动委会。在抗日潮流的影响下,岳泉玺于1939年参加了革命工作,在动委会担任财政重任,1940年由
(19161944)
业喜扎拉僧
  业喜扎拉僧,蒙古族,汉名李广志,1922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他少年时期聪明好学,在学校读书时,勤奋刻苦,成绩优秀。13岁时,因染上天花疾病,落了一脸麻子。他精神上受到了很大损伤,但志气未减,仍然进取好学,少年立志。1936年,业喜扎拉僧考入伪满白城子铁路学校,毕业后留校做教学工作。当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和伪满政权对东北各族人民实行-和残酷剥削之际,-仇和民族恨强烈地冲击着这个热血青年。他觉得,教书育人虽然重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蒙古族 (19221946)
张志山
  张志山,1918年出生于内蒙古凉城县,家境贫寒,自小即为富户帮工放羊,备受艰辛。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9月20日,宁远城(旧凉城)沦陷。在党的领导下,抗战的星星之火在凉城境内全面燃烧起来。人民群众自发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张志山就是于1938年7月投身于抗日队伍的。由于张志山赤胆忠心,作战勇猛,平匪杀敌,立下战功,1941年被提升为丰凉县三区游击队长,不久被选调到步兵大队任排长。1940年7月1
(19181947)
赵玉山
  赵玉山(蒙名巴图其劳),1904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审旗河南乡。父亲在王府任职。1924年,赵玉山全家迁居乌审旗沙尔利格苏木。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后经王府任仕官的父亲多次推荐,赵玉山于1932年被正式任命为王府秘书。这期间,学习上他以能者为师,学而不厌,孜孜不倦;工作上克勤克俭,谦虚谨慎,兢兢业业,勇挑重担,颇受好评。1936年,赵玉山原先的邻居毛罗扎木苏得知党中央在定边设立蒙古工作委员会,便前去寻找探讨
蒙古族 (19041949)
赵自新
  赵自新,原名赵小秃,1922年出生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卓资哈达图乡土卜子沟。13岁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乌兰察布盟凉城县三苏木乡东卜子村居住。其母病故后,投奔叔父武万福。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大举进犯华北,9月22日,宁远城(旧凉城)沦陷。宁远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1938年冬,中国共产党在蛮汉山区开辟了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愿做-奴的蛮汉山儿女自愿参加抗日游击队,开展除匪灭日伪的斗争。193
(19221944)
杨晶
  杨晶,男,蒙古族,1953年12月生,内蒙古准格尔旗人,1970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现任中共中央-书记,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书记,国家行政学院院长。 1970-1977年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农机厂工人、旗文化馆干事 1977-1980年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委组织部、伊克昭盟委组织部工作 1980-1982年内蒙古大
蒙古族
赵信
  赵信,匈奴人,本是匈奴小王;后来战败投降汉朝,改名赵信,被封为翕侯。在武帝时期的多场战争中立过战功。后来又因兵败,又复降匈奴,为自次。公元前126年(汉武帝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其弟伊稚斜单于继位。军臣单于太子於丹耻屈其下,逃奔于汉。汉封之为陟安侯。伊稚斜单于因怨汉收纳於丹,屡遣兵至代郡、雁门、定襄、上郡等地寇掠。而右贤王又以汉略其“河南地”,也屡将兵侵袭汉朔方郡(郡治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南)。时汉方强盛,兵精将广,遂决定出兵反
[] (?~前108)
浑邪王
  浑邪王(?-前116年),名浑邪,匈奴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归降汉朝。七月壬午,封漯阴侯,邑万户。元鼎元年(前116年),去世,谥号定侯。浑邪是汉代匈奴的一支。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破陇西,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匈奴单于欲杀浑邪王。浑邪王和休屠王等遂降汉, 共四万余人,号十万。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陇西、北地、朔方、云中、代五郡设五属国纳其部众。汉从此遂占有河间地。 史书记载《史记·匈奴列传》“其秋,单于
[] (?~前116)
伊稚斜单于
  伊稚斜(yī zhì chá)单于:是匈奴首领军臣单于的弟弟。军臣单于死后,他打败了王位继承人、军臣单于的儿子於单,夺取了王位。公元前114年(汉元鼎三年),伊稚斜单于死,子乌维单于(前114—前105)继位。夺取单于汉武帝元朔三年(乙卯,公元前一二六年),匈奴军臣单于死,其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攻破军臣单于太子于单,于单亡降汉,但此时的匈奴已经今非昔比,而中原的汉朝也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汉武帝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在中国历史上显
[] (?~前114)
孙布尔
  孙布尔 1982年11月29日 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临河市。94年考入 内蒙古艺术学院 舞蹈系 学习民族舞蹈。在校期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舞蹈比赛,多次荣获三等奖、优秀表演奖等。2000年后考入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期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五一晚会” 、第一届中韩文化交流、慰问全国演出近百场。张也MTV拍摄。2003年考入中北英皇演艺专修学校表演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