鄠邑区历史人物介绍
张明义
  张明义同志生平(1928-2009)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共北京市第五届委员会常委、秘书长,政协北京市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张明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2月20日7时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张明义同志是陕西户县人,1928年12月19日出生,1949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194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2月任中共北京市崇文区委干部;1949年10月至1966年6月任中共北京市委研究室干部、财贸组组长
(19282009)
钱佐
  钱佐,1920年生,陕西省户县人,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澄合矿务局信访处处长。1983年7月离职休养。(享受厅局级待遇和副省级医疗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9月1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93岁。
(19202013)
杨克
  杨克,曾用名洋克。1919年10月生,陕西户县人。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师范学校肄业。1937年任陕西户县旅省学生返乡农村工作团团长、西安师范学校党支部组织委员、陕西省抗敌后援会西安学生分会即西安学联党团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干训班教育干事。1939年2月任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教育科科长。1939年4月任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调查研究科、组织科科长。1942年12月任陕甘宁边区中共关中地委-部组织干事。1946
杨克
  杨克,曾用名杨文秀,男,汉族,1919年10月生,陕西户县涝店乡黄家庄人。1936年投身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3月在西安师范学校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春陕甘宁边区中共关中地委-部组织干事。1946年初中共陕西省工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1946年冬中共鄂豫陕第五地委组织部部长。1947年春历任鄂豫陕军区教导团、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教导团政委兼党委书记、商洛军分区独立团政委、书记、中共陕南工委委员
(19102016)
张子甲
  张子甲(1874-1948),字急济,陕西户县文义村人。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生。光绪间生员。清末政治腐败,社会风气萎蘼。张子甲力图振兴风习,倡言“开通风气,振兴教育”,重躬行而摒浮华,革除旧课程,提倡新文化。宣统二年(1910),与同村张鲁岑合资,在本村创办兼有女子班的苍溪小学。建校后,陆续培养出不少人材。张子甲创办新学,每每偕学生于“跟头会”(城隍会)或庙会,手摇铜铃,聚众讲演,宣传妇女放脚、女子入学。由于封建积习较深,开始常
(18741948)
李佐成
  李佐成男,1956年1月出生,陕西户县人,汉族。1994年加入九三学社。现任西安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教授。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委,西安市第六届委员会主委。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西安市第十三届政协副主席。1978年至1981年就读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动力装置控制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4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系航空发动机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96年历任
高望重
   高望重(1901~1927)字德隆。陕西户县人。1921年毕业于户县县立高小,次年考入户县初级中学。在校阅读《共进》等进步书刊,决心献身劳工革命;曾组织同学-,抗议当局把教育经费移作军费。1923年春县府下令停办初级中学。高被推为学生代表,十多次进县府谈判交涉,迫使县长王彦武答应学生请求。1925年冬,高望重中学毕业,到户县苍溪小学任教。1926年11月,国民军联军与陕军配合,将围困西安达八月之久的刘镇华镇嵩军赶出陕西。1927年初联
(19011927)
王凤仪
  王凤仪(1882~1938)字来亭。陕西户县人。14岁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废除科举制度后,王留学于德、法两国。辛亥革命时,供职于陕西军政府外交部。曾执《万国公法》勒令留陕外国人及传教士限期离境,否则不负任何保护之责。数十名外国人拟去汉口,外交部派兵将他们护送至豫陕交界处。此事得民众的好评。民国成立后,王又以勤工俭学去法国留学,获法国理科博士学位而归,为陕西第一个理科博士,受聘在西北大学政治经济科任教,后任该科主任。1925
(18821938)
刘箴俗
  刘箴俗(1903~1924)乳名平儿。陕西户县人。9岁丧母,随父在西安卖羊血维持生活。10岁投考陕西易俗社,因衣衫褴褛,面色菜黄,未被录取。幸得孙仁玉伯乐识马,肯定地说:这是“小翠喜”(京梆子名角儿)一流人材,命将其录取,并把自己新编的《女娃劝学》交陈雨农、党甘亭两教练为刘排练。由于刘天资聪敏又勤于苦练,一上演就被内行评价为“迥非寻常”。嗣后又经党甘亭排练了传统剧《慈云庵》《忠孝图》等演出,又使观者惊叹,誉为神童,并以“虼蚤红”称之。孙
(19031924)
张俊德
  张俊德(1923~1977)又名克明。陕西户县人。1944年初中毕业在家乡户县终南小学任教,开始研制月地运行仪(又名三球仪)。由于天文学、机械制造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和器材条件困难,曾几次-停止试验,但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经过五六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51年获得成功,受到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的嘉奖,被推荐为模范人物代表,列席了1951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1953年又被指派为中国教师代表
(19231977)
赵寿山
   赵寿山(1894~1965)原名生龄,字杜亭。陕西户县人。先后就读于陕西陆军小学堂、西北大学预科(后改为省立三中)、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测量学校毕业后历任陆军测量局科员、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科员、冯玉祥部陆军第十六混成旅上尉参谋兼学兵团地形教官,1921年升任少校参谋。1924年春参加杨虎城部队,先后任教导队排长、教导营营长。1926年随杨坚守西安八个月,抗击军阀刘镇华镇嵩军的围攻。1927年5月,杨虎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十军军长,
(18941965)
张迺葳
   张迺葳(1891~1950)字警伯。陕西户县人。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宣统元年(1909)随蒋介石、张群、何应钦等在日本拜谒孙中山,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年武昌起义前夕,张响应中国同盟会号召,中断学业,与蒋介石、何应钦等回国参加武装反清斗争,任武昌新军指挥部之副队官(副连长)。是年10月10日夜,新军进攻湖广总督衙门时,步枪弹尽。张挥舞大刀,冒死杀砍,所向披靡。1912年又东渡日本,完成中断了的士官学业,1916年
(18911950)
韩兆鹗
  韩兆鹗(1891~1970)字卓儒,化名赵民仁、林枫桢。陕西户县人。1916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史地专业,参与组织高师陕西学生同乡会;1920年初同旅京同学魏野畴、杨钟健等创办《秦钟》半月刊,抨击陕西当局的黑暗统治,团结众多的旅京同学。五四运动中,他被高师学生会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交际干事,曾以学生代表的资格出席环球中国学生会。1921年毕业回陕,先后从事教育八年,担任过渭北中学、户县中学、省立一中、省立一师、女子师范等校教员和省立
(18911970)
姚克
   姚克(1917~1969)原名志钧,亦作志军。陕西户县人。1936年在西安高中读书时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于青年学生的-。西安事变中,他走上街头,宣传中共提出的和平解决事变的主张。抗日战争爆发后,率民先队员及进步青年到农村宣传民众,鼓动抗日救亡。同年11月,被派到安吴青训班学习,次年1月,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提高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1938年8月抗大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竹沟新四军留守处任排长。9月17日在剿灭土匪的战斗
(19171969)
杨伟名
  杨伟名(1922~1968)陕西户县人。12岁入村私塾读书,15岁父丧辍学,边耕田,边自学,借邻里亲友书籍,读完中学课程。1940年,18岁的杨伟名,被国民党军队拉了壮丁,在外当兵三年,后逃跑回家,继续务农。因家贫地薄,他虽终年在田里劳作,一家人仍不得温饱。加以缴不起国民党乡、保公所的苛捐杂税,常受官府和富豪欺压。在中共户县地下组织的教育帮助下,他认识到穷人要翻身只有闹革命的道理,逐渐关心天下大事,并开始写一些时评、杂感类的小文章。抗日
(19221968)
杨明轩
  杨明轩(1891~1967)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人。清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第一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1913年秋,杨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等地,他于次年夏愤而归国,参加反对侵略者的斗争。1915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受陈独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曾与匡互生等组织
(18911967)
张玉德
   张玉德(生卒年不详),字比亭,陕西鄠县(今户县)人。青年时期勤奋好学,尤喜习诗文。20岁肄业于荐福寺(今西安市小雁塔)。他曾撰成《雁字回文诗》360首,倒顺皆可成句。后刻苦学书法,吸收前人各家之长,善写楷、行、草、隶、篆五种书体,尤以行草见长。他将《雁字回文诗》以楷、行、草、隶、篆五体书成诗碑,被世人称为三绝:以“雁”字为诗三百余首为一绝;回文为二绝;五体书法为三绝。张玉德为人正直,不攀结权贵。当时向他求字的人络绎不绝,但他只肯给为人
[]
王心敬
  王心敬(1656~1738年),字尔缉,号丰川。清代理学家,陕西鄠县(今户县)人。幼年丧父,其母以纺织供他读书。25岁时,他前往周至拜名儒李颙为师,随从李颙研究理学约十年时间,成为李的得意门生。李颙感其母督促儿子的精神,特意作《母教》一文,称赞心敬之母如同孟母教子。他跟随李颙期间,刻苦用功,潜心钻研。后来学问渐富,名声随之传闻很广。宰相朱轼来陕督学时,曾几次亲至户县向他求教学问。总督、巡抚等大员先后均以“隐逸”、“真儒”向朝廷举荐,他皆
[] (16561738)
贺均
   贺均(生卒年不详),又名也先忽都(蒙古语),字公秉,鄠(今陕西户县)人,贺唯一之子。少年好学,擅长诗文。后依靠其家官荫入仕,累迁为殿中侍御史、治书御史、翰林侍读学士,承袭了其家世职“虎贲亲军都指挥使”。贺均生于官宦之家,但他恭廉慎行,礼贤下士。加之,其父贺唯一官居中书丞相,他的声望随之提高。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末,其父被罢官,他随父西归奉元(今西安市)居住。6年之后,1355年,北方红巾起义军声势威震江淮,元朝廷恐慌不安,急忙起
[]
贺唯一
   贺唯一(1301~1363年),又名太平(蒙古语),字允中,鄠(今陕西户县)人,贺胜之子。元英宗至治元年(1321)其父被丞相铁木迭儿陷害而死,他当时年届弱冠,尚在读书。1324年,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即皇帝位,为贺胜昭雪洗冤,准贺唯一袭其父原职,任虎贲亲军都指挥使(从二品)。不久,调为陕西汉中道廉访副使(正三品)。1329年秋,文宗图帖睦尔复皇帝位,将贺唯一召回朝任工部尚书,负责修建奎章阁,完工后,调任上都(故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北)留
[] (130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