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名人录
敬翔
   敬翔(?~923年),字子振,同州冯翊(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历任后梁崇政院院使、兵部尚书、金銮殿大学士等职,是后梁太祖朱温的谋臣。敬翔从小好学,善写檄文,应用敏捷,在唐僖宗乾符年间应试不中,乃东出潼关至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投靠同乡汴州观察支使王发。王却很久没有向朱温推荐敬翔,他就为人作笺传于军中。文章用词浅显,通俗易懂,受到朱温喜爱。朱温通过王发召见敬翔,问道:“闻子读春秋,春秋所记何等事?”翔答道:“诸侯争战之事耳。”又问:“其用兵之法可以为吾用乎?”翔答道:“兵者,应变出奇以取胜,春秋古法,不可用於今。”【注:《新五代史》第208页】朱温听了甚为喜悦,命敬翔为馆驿巡官。朱温与蔡州起义
[五代十国] (?~923)
严善思
  严善思(644~728年),本名撰,字善思,以字行。同州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其父严延通晓儒术,善识图谶。善思继承家学,尤善天文、历数及卜相之术。青年时即以博学出名,为宰相褚遂良和上官仪所赏识。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善思应销声幽薮科登第,除襄阳尉。后因母亲去世,离任服丧。此后又隐居十年不仕。武则天登上皇位以后,延揽人才,擢善思为监察御史兼右拾遗内供奉。善思生性耿介,嫉恶如仇。他数次上 书陈时政得失,议论国政,受到武则天的重视。当时,由于武则天实行的酷吏政治,来俊臣等一帮酷吏,任意诬陷朝臣,大兴冤狱。中书舍人刘允济遭诬陷,定为死罪,善思出面为刘辩冤,使刘得免一死。事后,他对刘允济一字不提。
[] (644728)
党怀英
  党怀英(1134—1211年),字世杰,号竹溪。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祖籍冯翊(今陕西大荔),其父纯睦为泰安军录事参军,因家奉符(今山东泰安市),遂为奉符人。党怀英,为宋初名将党进的十一代孙。少年时与大词人辛弃疾共同师事毫州刘瞻(字岩老),同门读书(见刘祁《归潜志》卷八)。金人南下,山东沦陷,辛弃疾率众起义,归宋抗金,而党怀英则留而事金,从此分道扬镳。在金“应举不得志,遂脱略世务,放浪山水间,簟瓢屡空,晏如也”(《金史》本传)。大定十年(1170年)中进士,调莒州军事判官,累除汝阴县尹、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故世称“党承旨”。党怀英工诗善文,兼工篆籀,“当时称为第一,
[] 金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11341211)
郭彦
  郭彦(?~569),北周大臣。祖籍太原阳曲县(在今山西太原市郊区),后迁居于冯翊(治今陕西大荔县)。北魏永熙三年(534)初,宇文泰占据关中,辟郭彦为西曹书佐。后历任开府仪同主簿、司空记室、太尉府属、虞部郎中。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546),郭彦被选当州首望,统领乡兵,除帅都督、持节、平东将军,受封龙门县子,食邑三百户。再晋为大都督,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司农卿。十六年(550),渭州(今甘肃陇西县)以南至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的羌族人起来反抗官府,朝廷派大将军宇文贵领兵镇压,郭彦奉命随军出征。恭帝元年(554),他升为兵部尚书。是年十月,宇文泰派柱国于谨等人率部南攻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的梁元
[南北朝] (?~569)
李丰
  李丰(?-254年2月)字安国(一说字宣国),冯翊东县(今陕西大荔一带)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官至中书令。卫尉李义(字孝懿)之子。以品评人物明显海内,嘉平年间因与夏侯玄、张缉等谋诛司马师事败后遇害。名闻海内李丰是曹魏卫尉李义之子,黄初年间,因为其父的任职被征召随军。起初还是平民百姓时,十七八岁,在邺下品性纯洁,善于品评人物,得到全国人的一致称赞,没有人不留意他。后来随军到了许昌,声望一天天兴盛起来。李义愿意他这样早早出名,就叫他闭门读书,命他断绝跟宾客来往。起初,曹叡是太子时,李丰还在研习学问。等曹叡登上了帝位,有一次接见一位吴国投降的人,问道:“你在江东时,听到中原地区谁称得上名士啊?”投降
[三国] (?~254)
张承业
   张承业(847~923年),字继元,(今陕西大荔县)人,本姓康,幼为宦者,内常侍张泰养子。唐末,昭宗为节度使李茂贞所逼,欲奔太原依附李克用,先派他去向李克用说明意图,因授他为河东监军。及昭宗被杀,他附于李克用。天祐末,晋王李克用病重,召承业托孤,委他辅佐子李存勖。存勖出兵潞州与后梁作战十多年,军国要事尽由承业处置,他积蓄财物,扩充兵马,发展农桑,严行法制,使后唐国力日益强盛。李存勖自魏归太原省亲,宴席间,让子李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李存勖要承业用国库的银钱赏继岌,承业说:国库钱并非我的私财,不能随意赏赐。我爱惜库物,是为佐王成就霸业。若财尽兵散,岂独我一人受祸。”李存勖怒,要承业自尽,承业说
李子谦
  李子谦,名承章,字子谦,大荔县步昌乡上鲁坡村人。生于1901年2月,故取乳名正吉。地下工作时曾化名纪朝纲、李戊寅。是最早在县内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李子谦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和父亲都以坐馆授徒为业,因而从幼年起,就受到较为严格的教育。在长辈们那种超乎寻常的要求之下,他既熟读了一般学童学习的《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和《朱子家训》等常规启蒙读物,还痛下功夫攻读了《四书》、《五经》中的许多篇章。在中国传统的“忠孝义节”思想影响之下,他不仅把先贤们“读书致用,内而正心修身,外而齐家治国”的格言做为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而且对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处于临危之际,能够舍身成仁,决不背义偷生”
(19011950)
李周
   李周(生卒年不详),字纯之,北宋地方官吏,冯翊(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人。登进士第,调长安县尉。遇灾荒饥馑,官府设粥饭以救济饥饿百姓,但人多非常拥挤,秩序很难维持,他设栏杆将男女老少分隔开来,使秩序转好。转任洪洞县令。前任在职,民间发生绝世户时,官府没收其家产,但没有将遗券交给族人,李周到任取之交还百姓。郡吏责备李周,他说:“利民,所以利国也。”【注:引自《宋史·李周传》】该县南山涧中水流漫溢,他命百姓修筑新堤,百姓不再受灾。改知云安县(即今四川云阳县),免除盐井征税百万。改为施州(治今湖北恩施县)通判。州内少数民族人民不会用牛耕地,他为辟农田数千亩,选被贬谪戍边的人中善耕田者,买来耕牛进行耕
[]
张奚若
  张奚若(1889~1973)原名耘,又名志明,字亦农,号熙若,后改为奚若。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上海中国公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井勿幕见他积极肯干,就派他赴日本购买军火。张接受任务到日本后得知,购买军火不难,难的是运抵上海躲不过口岸检查。他即折返上海了解过关办法,找到门路正拟再赴日本,武昌起义爆发,朋友们劝他快回陕西组织响应。他绕道一个多月回到西安,西安起义早已成功,被委任为军政府参议。1912年初,张受井勿幕指派前往汉口,与黄兴建立直接联系。行至河南淅川被清军逮捕,关押在南阳监狱两月有余,受尽了折磨。他机智地将井勿幕给黄兴的亲笔信烧掉
(18891973)
吉旼
  吉旼(jí mín)(758—约847),一作吉皎、吉耿,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唐诗人。元和初年(806)授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退休),致仕后居洛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二十四日,与白居易(772—846)、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等于洛阳履道里白居易居处聚为“七老会”,赋《七老会诗》;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满为“九老会”,一同宴游洛阳香山。时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后人称之为“香山九老”。(据《新唐书・卷119》、《全唐诗・卷462》、白居易《七老会诗序》、元稹《授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
[] 香山九老 (758847)
刘加平
  刘加平(1956.11.5- )建筑热工与节能专家。陕西省大荔县人。1982年获西北大学物理学理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工学博士学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在西部低能耗与绿色建筑模式,地域性民居建筑再生与发展,太阳能富集地区建筑节能设计原理和方法等方面做出突出成果。出版《建筑物理》、《城市环境物理》等学术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世界人居奖优秀奖2项。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7年全国模范教师,2009年国家创新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张春
  张春(?~1631年),字泰宇,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于乡,曾任刑部主事。重视修养,善于谈兵。天启二年(1622),努尔哈赤率兵渡辽河,占领广宁(今辽宁北镇)、义州(今辽宁义州),攻陷四十余城。朝廷急需武官,就将张春升为山东佥事、永平(在京师北京东、山海关内)燕建二路兵备道。当时,大军屯驻山海关,永平为交通咽喉,过往兵马络绎不绝,关外难民云集,事务繁杂。张春筹划有方,处理得井井有条。崇祯元年(1628),张春改任关内道。兵部尚书王在晋听信谣言,劾张春好杀,一日斩12人。张春具揭辩白,关内百姓也为他讼冤。王在晋又劾张春克扣军饷,张因而被革职拘捕审理。督师袁崇焕说张春廉
[] (?~1631)
马勤动
  马勤动,男,生于1918年10月1日,卒于1940年4月25日。系大荔县步昌乡伏坡村马家庄人。1937年秋参加革命,同年在安吴青训班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政部追认为烈士。马勤动从1925年至1935年,先后在本村小学、县职业学校纺织印染班、省立第二师范上学。他天资聪敏,学习勤奋,博览群书,酷爱文史,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家里,其父马吉甫(共产党员)老人的言传身教,使他懂得处事待人的道理,尤其是老人那幽默的打油诗,首首皆是言近意远、富有生活的哲理,使他倍受感染和启发。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帝国主义采取不抵抗主义政策,将东北大好河山拱手让给了日本。国耻层迭,国家将覆。勤动从报
(19181940)
王之寀
   王之寀(?~1625年),字心一,明代官吏。朝邑(今陕西大荔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中进士,任清苑知县,后升刑部主事。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宫廷发生“梃击案”。朝廷内外都怀疑郑贵妃与其弟国泰企图谋害皇太子,指使张差所为。东林党给事中主张追究主谋者;非东林党大学士方以哲等主张以“疯颠”治张差之罪,办案人迎合贵妃旨意,定张差“疯颠、奸徒”罪。王之寀对此案深表怀疑。同年五月十一日,王在牢狱值班,当狱卒发饭时,最后轮到发张差囚饭。王之寀就命狱卒将饭放在张差面前,吩咐左右离去,只命二吏扶着张差,亲自询问他“梃击案”的内幕。并说:“你说实话就给饭吃,否则让你饿死。”张差供出梃击事系太
[] (?~1625)
赵好学
  赵好学,又名赵志敏。生于1919年6月12日。大荔县埝桥乡黄家营村人。也许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吧,赵好学从小就同自己的名字一样聪敏好学。十四岁那年,便考入蒲城尧山中学。1936年,由于他积极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与活动,被勒令离开学校。这年后季,赵好学又投考了同州师范学校继续学习。1937年冬,他父亲因欠债难还,为躲账投奔他乡,家中只留下年迈的祖父和身体孱弱的母亲,生活十分窘迫,再无力供他上学。彼时的同州师范校园内,由于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影响,不少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冲破重重阻碍,北上投奔了当地人称为“红区”的陕北。赵好学由于平时耳濡目染,思想进步很大,他早就想学那些同学的
革命烈士 (19191942)
拜柱
  拜柱,元代蒙古族冯翊人,元仁宗时(公元1023年—1063年),任金紫光禄大夫加开府仪同三司。每议大政,必依据典章制度,晓于理,寄于情。  公元1064年元英宗赵曙即位,任中书同平章事,铁面无私,公正干练,平定谋逆有功,晋升中书左丞相。他告诫左右”尔等须谨慎,若犯国法吾容,拜柱不容也。“元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英宗欲扩建内蒙古正盟旗东的上都行宫,拜柱用充分的理由苦谏。英宗感慨地说:”天下之大,非朕思虑所及,尔之规谏,补朕不足亦。”  拜柱说:“昔尧舜为君,每事询臣,善则舍己从人,万世称圣;桀纣为君,拒谏自负,悦人从己,好近小人,国灭而身不保,民称无道之主。臣等仰荷大恩,敢不竭忠以报。言
[] 蒙古族 (10231063)
李行简
   李行简(生卒年不详),字易从,北宋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他年轻时因家境贫寒,立志读书,能下苦功,每天攻读至夜半,无论寒冬盛夏,从未间断。又聚木叶练习书法,笔法遒劲。考中进士后,为陇州(治今陕西陇县)司理参军,又调任彭州(今四川彭县)军事推官。陵州(今四川仁寿)富人陈子美的继母伪造丈夫遗书,欲将陈子美逐出家门。陈子美屡次上诉,均未得以公正判决。李行简受命审决,遂使错案得以纠正。不久升迁太常博士知坊州(治今陕西黄陵)。后经副相王旦等人荐举,李行简被召入朝廷,迁侍御史。在任期间,曾奉命赴陕西安抚和救济灾民,又减免重灾区耀州(治今陕西耀县)民户多年拖欠的租税。回朝廷后,遂被授予龙图阁待制,历尚书
[]
贾乾瑞
  贾乾瑞,(1916—2015)陕西省朝邑(今大荔)县人,1916年6月17日出生,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贾乾瑞任红军西北抗日义勇军战士、排长、连副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红十五军团保卫局一科科员,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特派员,参加了保卫陕北革命根据地榆林桥、劳山、直罗、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贾乾瑞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锄奸部科员、师直前梯队特派员、三四三旅直特派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六支队特派员、组织股长,冀鲁边区教导六旅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地区大队长,独立团副团长兼无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19162015)
乔知之
  乔知之,唐代同州冯翊人,以文词知名。著有文集二十卷,以《旧唐书·经籍志》传于世。唐(公元?年至六九七年)名不详,同州冯翊人。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后神功元年。与弟侃、备并以文词知名,知之尤有俊才,所作诗歌,时人多吟咏之。武后时,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有婢名窈娘,美丽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怨惜,因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愤,投井自杀。承嗣于衣带中见其诗,大恨,因讽酷吏罗织诛之。
[]
全部大荔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