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历史人物介绍4
朱家礼
  朱家礼,字立初,建瓯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清末儒生,为建瓯提倡手工业生产及工读教育创始人。家礼以清末国弱民贫,民国以后,欲以实业兴国。而建瓯山区,交通梗塞,又无资金,难办工厂企业,因与地方人士倡办工艺传习所。民国5年(1916)开始筹备,所需经费得政府批准,由米捐每担附加3分及全部功德迷信捐拨充,年可收入银圆2500元。民国6年工艺传习所成立,家礼任管理员,先后有方钟旭、陈贡三、蔡子伟等地方人士任副管理员,虽属专职,均未支薪。传习所设藤竹
方培銮
  方培銮,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生于丰乐□头村。幼年在农村私塾读书,略通文词。成年后在家务农,爱好雕刻技艺,每天农事后,必以农村旧屋门窗上遗留的花鸟人物雕刻为样本,自学雕刻。农村产竹,即以竹片为雕刻材料,雕刻各种艺术品和儿童玩具。虽然没有师承,但勤学无间,十几年后,终于自学成材,遂迁居县城,以雕刻为业。建瓯产方竹,培銮独出心裁,把方竹烤直,四面抹光,制成拐杖和烟杆。方竹每边平面仅2~3厘米宽。培銮在方竹四边平面上都刻上名家
(19021985)
黄焕琮
  黄焕琮,字聘九,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年(1884)生,清季廪生。幼读四书经典,对古文有较深造诣。15岁起承庭训,研习三代祖传中医。其祖父黄廉如为麻痘科能手。焕琮得家学,对麻痘症有独到见解。曾谓麻痘两科,是小儿大症,不容忽视,因据经验撰写麻痘新篇。焕琮除家学外,更师承长辈黄郎若、张载芳名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于光绪三十四年继祖业开门行医,以治病救人自勉。焕琮素念中医为祖国传统医术,必须发扬光大。而30年代初期,西医西药充斥市场,社会也渐有
(18841948)
王寿如
  王寿如,建瓯县南雅镇人。早年毕业于福建省立第五中学。受祖遗田产,为南雅镇首户。中学毕业后,蛰居田园,好佛,常参禅,不求闻达。民国初,军阀割据,兵匪不分,农村被扰乱。民国17年(1928)招编国民军卢兴邦驻防瓯延一带,殷商富户常被0。寿如怕田多祸多,乃避居福州。抗日战争时,福州沦陷,又返家乡。抗战中期,政府推行田赋征实政策,寿如对田产不善管理,难缴赋额,且乡镇一级派款派物,不胜其烦。因于民国32年夏季,以建瓯中学校友身份,将900亩田产全
江朝宗
  江朝宗,字念初,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6)生。福建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后就读于省立建瓯乡村师范学校特科,民国20年(1931)毕业,历任建瓯县立建治小学、南库小学、西门小学及水吉中心小学等校校长及民办曙光中学、火星小学教员。执教35年,终生从事教育工作。朝宗崇奉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教育不能离开生活,以不识现实,不分五谷为耻。教育学生要有“吃饭知种田、穿衣知种棉”的生活知识。新中国建立后,他筹设火星小学和曙光中学,培育
(19061965)
林荫
  林荫,字樾轩,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生于东游吕源村农业家庭,幼年随父耕作。宣统二年(1910)就读县城建安小学堂,民国初改为建区初高两等小学。民国3年(1914)毕业,升省立第五中学,民国7年毕业,回母校任教员。其时已改名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后改为中心小学,再改为模范小学,最后改为梨山小学。荫在校连续任教20年。“五四”运动爆发,荫受新文化思潮影响,欲为新文化事业服务,与上海世界书局联系,代销世界书局学生课本及新知识书籍。民国15年冬
(18951966)
谢源
  谢源,字伯渊,建瓯县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民国4年(1915)与邑人黄润、张炳、叶簵、谢煌等积极筹备建立图书馆。民国7年建瓯县公立图书馆落成,议定先由筹备同人自献藏书,然后向地方宿儒学人募集,并向各界募款,充作必需费用。民国9年谢源任馆长,无薪给,惟求粗奠基础。民国12年谢源向笋商劝募,年得沙笋捐附加银圆300元,自此有正常经费,得购进新书、报刊、杂志及儿童读物等。馆址也自缪公祠(今实小址),迁五夫子祠,先后设立阅览室、图书室
(18901982)
张佩瑾
  张佩瑾,字怀芝,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生,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英语系。初在四川执教,旋回闽先后任福安康山中学、漳州中学教员。民国15年(1926)回建瓯,其时北伐军进驻建瓯,改革县政,佩瑾任教育局主任。他支持新政,鼓励学生读白话文、学新文化、参加社会活动。民国17年国民党右派在建瓯“清党”,新政被推翻,县政府恢复县长制,佩瑾教育局主任职务也被解除。此后,他先后在南平中学、建瓯乡村师范学校、建瓯中学等校任教,逾30年。民国35
(19011965)
黄芝
  黄芝,字衡荪,建瓯县人。清末附生,后在建郡中学堂预科毕业。长于书法,所作行草清俊秀丽,为人称道。民国18年重修《建瓯县志》封面签署,即其遗笔。家富资财,曾偕其子创设雅青印刷所,并参加春和绸布店为大股东。民国15年北伐军进驻建瓯,革新县政,他任财政局主任。民国20年中选为县商会理事。当时海军陆战队旅长林秉周调防建瓯,筹设建新银行,命他主持。他发动商民投资,并在上海印制纸币,拟在银行开业时发行。后因林旋他调,银行流产。刘和鼎接防,以击败卢兴
翁鹤年
  翁鹤年,字琴舫,建瓯县人。清末优贡,长于诗文。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瓯创办建郡中学堂,被聘为国文教师,到民国15年(1926)离职,连续执教历20年。紫芝街原为宋代建宁府署北园,为紫霞洲故地。鹤年住在这里,认为很富诗意。家侧有磨房庙,小阁玲珑。因加以修葺,名玉雨楼,作为吟诗读书之所。他朗诵诗文,以声调高亢,能表达诗文气势和神韵而闻名。爱好诗文的学生曾投宿玉雨楼,晨夕听教。他曾对学生说:“我生平不谋家财,不喜逢迎,不求仕禄,愿在此间终
郑贞
  郑贞,字雅轩,建瓯县人,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生。幼随父习武,清末任骑尉,平时设塾教授武艺,以后担任过建瓯乡村师范武术教员。民国元年(1912)任保甲局长,接受同盟会员朱剑鸣等的策划,与延建邵警备司令徐镜清等一起响应起义,使建瓯兵不血刃宣告光复。民国15年冬,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进驻建瓯,郑贞参加六师-表兼政治部主任肖劲光召开的建瓯各界人士会议,参与组织县行政委员会工作,出任-主任,团结各界人士,维护社会治安民国26年,建瓯设立区公
(18911942)
李兆年
  李兆年,瓯宁县(民国2年并入建瓯县)水吉人,光绪三年(1877)八月二十五日生。光绪二十六年优贡,朝考1等2名,钦点知县,京师进士馆优等毕业,选授广东翁洪县知县,调授法部西厅民科监督推事,升授内城地方审判厅民科推事兼署庭长,政绩取列优等,受法部尚书王传瑜嘉奖,截取知府。因其受官政绩优等,于宣统元年(1909)正月廿九日,其祖父李建猷、伯父李云章受封赠为中议大夫,祖母黄氏、伯母叶氏为淑人。本人任内城地方审判厅民科二庭推事加四级。民国初,当
魏秉珪
  魏秉珪,字烈尹,建瓯县人。清光绪八年(1882)生,宣统二年(1910)恩岁贡生。民国元年(1912)任福建省议会议员。宣统二年国际有禁烟运动,清廷曾谕旨建安、瓯宁2县设禁烟公所,禁种、禁吸、禁卖鸦片。旋改为禁烟分局,建安道有禁烟总稽查,监督各县禁烟。民国3年(1914)政府派员入内地会勘。据报建宁府属种、吸、售均肃清。时秉珪任局长,得政府嘉奖。民国5年(1916)县官产清理处以前建宁府署遭火遗址售给英国教会,全县人反对,秉珪任禁烟局长
朱剑鸣
  朱剑鸣,字星轩,建瓯县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生,幼年在私塾启蒙,光绪三十二年就学福州全闽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四年进福建公立法政学校肄业。当时同盟会福建支部已成立,派会员黄光弼来建安一带进行革命活动,他与黄光弼有联系,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接着福州光复,剑鸣来建安在原建安县署奎星楼(今四中)布置光复工作。其时闽省大都督孙道仁传檄全省各府州县,促驻军克日反正。剑鸣联系分守建宁府、县绿兵及地方保甲局响应省方号召,并与福州光复时归附
(18891976)
陈映辉
  陈映辉,字碧山,建瓯县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三十一年废科举,建宁府创办建安小学堂,知县任堂长,命映辉主持学务。民国元年(1912)改堂长为校长,映辉被任为校长,后改为建区初、高两等小学,再改为城区第一高等小学,他均连任校长。民国16年(1927)改校长制为委员制,他才离校,前后在任20年。民国肇造,教育革新,他奉行德智体并重的教育宗旨,尤重视古文教学,亲为执教,每届高小毕业班,知县必亲临考场,出题面试古文一篇,学生古文
(19021942)
谢廷昌
  谢廷昌,字杞楠,建瓯县东峰镇桂林村人。清光绪二年(1876)生。清末设学校,廷昌赴北京就读京师大学堂,民国元年(1912)毕业。民国初年,建宁府中学堂改名为建瓯中学校,学堂监督更名校长。廷昌由闽都督府建郡宣抚使冯金荣聘为校长,迄民国6年改组为福建省立第五中学,省派丘梧接充校长,他乃离职。民国5年在中学校长任内,县公署官产处将清季遭火灾所遗府署荒址售给英国教会,他痛恶利权外溢,奋起反对,并募银圆600元,汇同邑人魏秉珪筹集书院款500元交
(18761951)
叶廷珪
  叶廷珪,字嗣中,建安人。宋宣和五年(1155)进士。曾任武邑丞,转任德兴知县。赋性忠直,不肯迁就奸邪。当由金人扶植的“楚帝”张邦昌下诏书到县时,他不下拜。在任中秘府时,高宗任用秦桧为相,他极表气愤。一次,高宗召问他关于礼乐事,他说:国家正在用兵之时,那有闲暇讨论礼乐。这明显是反对秦桧的屈辱求和政策。秦桧对他的这种奏对,极为不满。不久叶便被贬官,出任泉州、漳州知府。廷珪一生爱好读书,幼年时读尽他曾祖父从京师买来的所有书籍。读书成为他的习惯
[]
郑珏
  郑珏,字致刚,建安人。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任安陆府教授,御史台主簿。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兵南侵,徽宗和钦宗被掳,康王赵构在济州起兵,自任兵马大元帅。郑珏耻于张邦昌作金人傀儡,以民族节气为重,毅然投身康王。不久,康王即帝位,称高宗,改元建炎,建立南宋政权,任郑珏为监察御史,升谏议大夫。珏建议高宗驻兵建康,凭籍长江天险以巩固边防。不料郑珏的奏章竟被当时专横弄权、恣意行事的宰相黄潜善、汪伯彦压置不报,而未及时防御,致
[]
李虚已
  李虚已,字公受,原籍光州。他先辈五世祖随从王潮入闽,家住建州。李虚已少年时,曾跟随父亲李寅在庐山读书进修,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中进士,任沈邱尉。淳化年间(990~994)任遂州知府,至道二年(996)调任尚书屯田员外郎,之后续任龙图阁待制、御史中丞、尚书工部侍郎等职。宋太宗励精图治,曾下手书,命使臣遍查各州,根据“公勤洁已、奉法除奸、惠民临民”的标准,考核官吏政绩,选择优秀官吏,一经选中者,每月发给奖金。曾被选中的7人中,李虚已名列
[]
黄晞
  黄晞,字景微,北宋建安人。无官无职,以道学闻名。他以研究《春秋》和《周易》为主。他曾经说;“左氏《春秋凡例》得圣人之微,又说:“郑康成的《周易象数》极天地之蕴”,造诣极深,受到福建学者的景仰。泉州太守陈靖和福州太守陈绛都聘请他任讲席,并且亲自带领学生听讲。他曾仿效《论语法言》的笔法,著《赘隅子欷歔琐微论》10篇,阐明前人道义隐微之处和古今治理得失所在。他解释说:“赘隅者枿物之名(斩而复生之物的名称),欷歔者兼叹声(象声词),琐微者述之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