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历史人物介绍5
杨艳
  杨艳(公元238年-公元274年),别名杨琼芝,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从小就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0工。司马昭听说后就为世子司马炎聘娶了她,登基后便立她为后。泰始十年(274年)七月初六日,杨艳在明光殿中去世,死在晋武帝的膝上,时年三十七岁,葬于峻阳陵,谥号武元皇后。人物生平武帝聘娶杨艳的父亲杨文宗,其祖先在汉代为官,四世皆位列三公。杨文宗在三国曹魏时期担任通事郎,世袭受封蓩亭侯。杨文宗很早去世,杨艳被立为皇后之后,追赠杨文
[] 晋武帝司马炎第一任皇后 (238274)
张伍常
  张伍常(1894--1951),华阴市卫峪乡西泉店人。腔皮影艺人,见长于净、须生戏。其父张坤儿是名冠二华、潼关一带的老腔艺人;喜爱老腔戏的小五常处垄心,偷经学艺,乘父不在家时独自操琴苦练,学会了一唱段。有一次,父亲外出,年仅l6岁的小五常手捧月放开歌喉,弹唱了一段戏,适逢父亲归来,从远处听到他那浑厚宏亮、热情奔放、入耳中听的唱腔,引起欢心,屯持并指导儿子学艺。在父亲的培育下,他很快掌握了老腔戏的全部演唱技艺,l8岁便登台演唱,以演、唱、
(18941951)
段转窝
  段转窝(1897-1964),华阴市桃下镇兴乐坊人,碗碗腔(皮影)名老艺人。他酷爱皮影艺术,自幼投师南严村德润义兄。由于他上进好学,师傅治艺严谨,特别是他在演唱中不仅有苦学精神,且又善于采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演唱的每一节目,皆能与众不同。在东府皮影界被誉为“华阴三杰之一。段转窝的一生,是文盲学艺,凭记忆、毅力,苦学苦他的拿手好戏有:《金沙滩》、《梅花簪》、《玉虎坠》、《蛟龙驹》(4本)、《梦红儿游地狱》、《秦英征西》、《兵火之》、《十
华阴三杰 (18971964)
史长才
  史长才(1880-1957),华阴市上洼乡小溜村人。皮影碗碗腔名老艺人,号称“华阴三杰之一。由于家境贫苦,从小随父兄出外卖唱谋生,乜岁便投师于舅父德润老汉。其师教艺严谨,要求高严,加之长才天资聪颖,勤学苦练,一登台就初露才华,引起人们注意。史长才曾与一位清时举人常在一起学习、探讨,不断改进演唱技艺,丰富自己的文学知识,因而在他演唱中,给人以雅俗共赏之感。当地群众有“长才的影子、西凤的白酒、夫水的馍,离了一样不能过”的顺口溜。他所演唱的节
华阴三杰 (18801957)
王济人
   王济人(1915—1968),又名重台,华阴县东栅人。民国二十六年(1937)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华阴中山街小学任教,二十八年(1939)任校长。解放后,任本县第三科(文教科)科长,1956年任副县长,1959年并县后任渭南县政协副主席,1961年,复任本县副县长。 王在华阴中山街小学任校长期间,以合法身份掩护国民党蓄谋-的民主人士张景毅、郗学文、张浩青、袁万恒、张长生等,常向中共华潼工委负责人刘邦显、邓达九等通报信息,保障党
(19151968)
杨容华
  杨容华,约生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武后载初(650--690)年间,华阴(今陕西华阴境内)人,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故而明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明代程羽文的《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
[] (650690)
严武
  严武,唐(公元七二六年至七六五年)字季鹰,华州华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卒于代宗永泰元年,年四十岁。武虽武夫,亦能诗。初为拾遗,后任成都尹。两次镇蜀,以军功封郑国公。与杜甫友善,常以诗歌唱和。全唐诗中录存六首。严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旧唐书》说他“神气隽爽,敏于闻见。幼有成人之风,读书不究精义,涉猎而已。”而在《新唐书》中道:“武字季鹰,幼豪爽。母裴不为挺之所答,独厚其妾英。武始八岁,怪而问其母,母语之故。武奋然以铁锥就英寝,碎
[] (726765)
吴筠
  吴筠 ,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从道教上清派法主潘师正,受授上清经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茅山,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吴筠 (?一778年)字贞节,华州华阴人(此据唐礼部侍郎权德舆撰《宗玄先生文集序》、
[] (?~778)
杨涉
  杨涉,祖收,唐懿宗时宰相;父严,官至兵部侍郎。涉举进士,昭宗时为吏部尚书。哀帝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涉,唐名家,世守礼法,而性特谨厚,不幸遭唐之乱,拜相之日,与家人相对泣下,顾谓其子凝式曰:“吾不能脱此网罗,祸将至矣,必累尔等。”唐亡,事梁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位三年,俯首无所施为,罢为左仆射,知贡举,后数年卒。子凝式,有文词,善笔札,历事梁、唐、晋、汉、周,常以心疾致仕,居于洛阳,官至太子太保。
[] 唐朝宰相
杨绾
  杨绾(?—777年8月27日 ),字公权,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代名相,醴泉令杨侃之子。杨绾出身华阴杨氏,早年以聪慧闻名,中举后授太子正字。天宝十三年(754年),参与玄宗亲自主持的考试,因成绩优异升任右拾遗。安史之乱爆发之后,杨绾前往唐肃宗所在的灵武,随后历任起居舍人、职方郎中、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代宗李豫铲除元载-之后,拜杨绾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任宰相。众人闻知其拜相后,都相互祝贺。杨绾为相不久,便因中风离职休养,代宗
[] 唐朝宰相 (?~777)
杨执柔
  杨执柔,观国公杨恭仁弟续孙,弘农华阴人。则天时为地官尚书,则天以外氏近属,甚优宠之。时武承嗣、武攸宁相次知政事,则天尝曰:“我今当宗及外家,常一人为宰相。”由是执柔同中书门下三品,寻卒。执柔子滔,开元中官至吏部侍郎、同州刺史。执柔弟执一,神龙初,以诛张易之功封河东郡公,累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 唐朝宰相
杨弘礼
   杨弘礼(?~653年),字履庄。唐初大臣。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尚书令杨素的侄儿。唐朝建立后,李渊念杨素之名,诏弘礼袭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太宗贞观中,任兵部员外郎、西河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三迁为中书舍人。贞观十八年(644),太宗为了恢复唐廷在西域的地位,命郭孝恪为西州道行军总管、杨弘礼为副总管,率步骑3000攻焉耆,一举攻破焉耆王城,俘焉耆王龙突骑支,立亲唐的王弟栗婆准为新王。十九年,太宗东征高丽,以弘礼有文武才,擢
[] 唐朝宰相 (?~653)
杨恭仁
  杨恭仁(568年-639年),原名纶,后改名温,字恭仁,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隋朝观王杨雄之子。[1-2] 杨恭仁原是隋朝-,历任甘州刺史、吏部侍郎,曾平定杨玄感叛乱,后被裴蕴排挤出朝,担任河南道大使,兵败逃归江都。江都之变后,杨恭仁升任吏部尚书。619年(武德二年),杨恭仁投降唐朝,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封观国公,又出任凉州总管。623年(武德六年),征拜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后改任左卫大将军。唐太宗继位后,杨恭仁出任雍州
[] 唐朝宰相 (568639)
杨敞
  杨敞(?-前74年9月20日),西汉丞相。汉昭帝时曾任丞相,为弘农杨氏第一世祖。杨敞之妻为司马迁的女儿。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
[] (?~前74)
李霭之
  [五代·后梁]号金波处士,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善画山水泉石,尤善画猫,雅为罗绍威所厚。建一亭为霭之援豪之所,名曰金波,因以为号。《宣和画谱、图绘宝鉴》李霭之:华阴人。工画山水寒林,有江乡之思。邺帅罗中令厚礼之,为建一亭,为援毫之所,名金波亭,时号“金波李处士”也。有《卖药》、《修琴》、《归山图》、《野人荷酒》、《寒林》并《山水》卷轴传于世。李霭之[五代·后梁]号金波处士,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善画山水泉石,尤善画猫,雅为罗绍威所厚。建
杨修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杨彪之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安年间(196—220)被推选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人丞相府仓曹属主簿 。史载,“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后汉书》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 。为人好学, 有俊才,建安年间被举孝廉,除郎中,后担任丞相曹操的主簿。当时
[三国] 东汉末年文学家 (175219)
隋恭帝杨侑
  隋恭帝杨侑(605年-619年),隋炀帝杨广之孙。公元617年12月18日,李渊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杨侑为皇帝,改年号为“义宁”。公元619年,杨侑遇害(一说病死),年仅15岁,谥号恭皇帝,葬于庄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侑生于大业元年(605年),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元德太子杨昭第三子,母韦妃。杨侑自幼聪明,气度非凡。大业三年(607年),被封为陈王。后改封为代王,食邑一万户。隋炀帝亲征高丽时,命杨侑留守长安(今陕西西安)。大业十一年
[] 中国古代十大昏君 (569618)
杨侗
  杨侗(604年-619年),别名杨仁谨,元德太子杨昭次子,隋炀帝杨广之孙。隋炀帝死后,元文都等人共同拥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或皇泰帝。皇泰二年(619年),杨侗不得已,禅位于王世充,王世充将他幽禁在含凉殿。公元619年,王世充派其侄王行本毒杀杨侗,不能应时绝命,王行本又用布帛将他缢杀,谥号恭皇帝。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杨侗,字仁谨,是隋炀帝杨广之孙,元德太子杨昭次子,母小刘良娣。杨侗仪表漂亮,生性宽厚。大业二年(606年)八月初九日
[] 隋朝皇帝 (?~619)
隋炀帝杨广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开皇二年(582),设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他上任后,广揽人才,笼络人心,任用贤能,为人称道。开皇六年(
[] 隋朝皇帝 (569618)
隋文帝杨坚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茹氏。立过大功,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因父望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周武帝时,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
[] 中国十大皇帝 (54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