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历史人物介绍3
孙霁岷
  孙霁岷(1938—)陕西华阴人。 擅长雕塑、油画。 196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后又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 现任湖南省城雕艺术评审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南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一级美术师。作品《梁漱溟》、《义勇军歌祭》等入选全国美展、 出国展,大型青铜雕《蔡和森满门忠烈碑》、巨型纪念碑《华夏之碑》(设计方案)入选全国首届城雕方案展,油画有《美髯翁》。
安俊华
  安俊华(1940~1970),出生于华阴县文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9年入伍(同年其家迁入白水县西固乡梁家村),1960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后,历任一三四师战炮营一- 士、副班长、班长、司务长、排长、副连长等职。在西藏平叛战斗中,勇敢顽强,受到连、营、团多次嘉奖。有一年俊华的父亲病故,爱人临产,二女儿因病住进医院,家中多次催他回家照料,但他以革命利益为重,把电报藏起来,坚持工作。在一次冬训中,他发现一个战士的手套磨破了,就把自
(19401970)
杨嚣
  杨嚣,杨修之子,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在西晋有名声,为受亲信得力之人,于泰始(266年—274年)初年任典军将军,早卒。 公元278年(咸宁四年)4月23日,尚书左仆射卢钦去世,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说:“已故司空王基、卫将军卢钦、领典军将军杨嚣,都一向清贫,去世以后,家里没有多余的财产。近来闹饥荒,听说他们的其家不好过,现在赐他们家里谷各三百斛。” 历史评价司马炎:“故司空王基、卫将军卢钦、领典军将军杨嚣,并素清贫,身没之后,居无私积。”
[]
杨彪
  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杨修之父,出身东汉名门“弘农杨氏”。杨彪少年时受家学熏陶,初举孝廉,并被州里举为茂才。后被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在任内揭发了黄门令王甫让门生0各郡的财物七千余万的-行为,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王甫,国人无不拍手称快。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颖川、南阳太守,经三次升迁后任永乐少府、太仆和卫尉。其后历任三公,在董卓打算迁都时据理力争。汉献帝东迁
[三国] 东汉末年名臣 (142225)
杨赐
  杨赐(?—185年11月4日),字伯献(又作伯钦或子献)。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出身“弘农杨氏”,祖父杨震、父亲杨秉均官至太尉。少时研习儒学,常隐居教授弟子,不应州郡礼命。后为大将军梁冀所征辟,又出任陈仓令,因病未就职,连辞三公礼命。后以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建宁元年(168年),于华光殿侍讲,教授汉灵帝刘宏。历任少府、光禄勋、司空,因灾异被罢免。建宁三年(169年)拜光禄大夫,又代袁隗为司徒,因直言劝谏被免,再拜光
[] 东汉时期名臣 (?~185)
杨秉
   杨秉(92~165年),字叔节。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的第三子。小时随父亲学习《欧阳尚书》、《京氏易》,博览群书。学成后,广收学徒,隐居教学。四十多岁应司空的召辟,拜为侍御史。后曾出任豫、荆、徐、兖四州刺史,迁任城相,杨秉每到一处为官,均按任职的天数领取俸禄,多余的从来不要。汉桓帝即位,他以通晓《尚书》被召入宫为皇帝侍读,先后做过太中大夫、左中郎将、侍中、尚书等职。此时大将军梁冀把持朝纲,年轻的桓帝只知游玩,一次悄悄出来跑到
[] 东汉中期名臣 (92165)
赵发元
  赵发元 (1947~2001)陕西华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6年赴乡村插队务农。后历任省报记者,大学教师,《西安晚报》文艺副刊负责人,主任。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随笔集《曲江雨》、《闲言碎语》、《逝者如斯》,主编《三秦花边文苑》、《“荷尖”优秀作文选》等。杂文集《微言集》获西安市第六届文学奖,《曲江雨》获陕西省作协第七届505文学奖,杂文《文坛让人荒诞了一回》、散文《我
(19472001)
阿红
  阿红 (1930~2015.1.1)原名王占彪。陕西华阴人。中-员。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辽宁省作协-书记、副主席,《处女地》、《文艺红旗》、《鸭绿江》等杂志编委、部副主任,《当代诗歌》副主编、主编,编审。辽宁省作协顾问,中国诗歌学会理事,辽宁省新诗学会副会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短篇小说集《长命和清明》,诗集《绿叶》、《我的遥远的月》、《淮河——我心中的河》、《柔姿纱
(19302015)
杨慎交
  杨慎交(675—724),弘农华阴人,出身名门望族。五世祖为隋观王杨雄,曾祖为唐观国公、特进杨恭仁。祖父杨思训,袭爵。杨思训孙睿交,本名璬,少袭爵观国公,尚中宗女长宁公主。预诛张易之有功,赐实封五百户。神龙中,为秘书监。后被贬,卒于绛州别驾。《隋唐嘉话》:“景龙中,妃主家竞为奢侈,驸马杨慎交、武崇训至油洒地以筑球场。”又据《旧唐书·吐蕃传》,中宗曾命他与李隆基、武廷秀等四人与吐蕃使者善击鞠之部下比赛,双方势均力故。或名杨睿交,本名璬
[] (675724)
杨仁辂
  杨仁辂,唐朝驸马,出身弘农杨氏,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史书没有对他的履历的相关记载,尚唐太宗第十三女晋安公主,官拜驸马都尉。晋安公主原来的驸马是韦思安,不知何故改嫁杨仁辂。
[]
杨炳
  杨炳,字文宗(《晋书》为避李昞讳作杨文宗 )。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武元皇后杨艳的父亲。他的祖先在东汉出仕,四代都任三公。杨炳任曹魏的通事郎,世袭封蓩亭侯。早死,后来因为是皇后的父亲,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穆。
[]
杨众
  杨众(?-?),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太尉杨震曾孙,杨奉之孙,杨敷之子。杨众与祖父和父亲一样传习先祖的学业,以谒者仆射的身份随汉献帝西入函谷关,多次升迁至御史中丞。兴平二年,汉献帝率公卿东返,十二月庚申(196年2月10日)晚上,汉献帝与皇后伏寿、董贵人、郭氏赵氏两宫人、太尉杨彪、宗正刘艾、执金吾伏完、侍中种辑、罗邵、尚书文祯、郭浦、中丞杨众、侍郎赵泳、尚书郎冯硕、中官仆射伏德、侍郎王稠、羽林郎侯折、卫将军董承、南郡太守左灵以及
[三国]
杨敷
  东汉太尉杨震之孙,杨奉之子,名杨敷,京兆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字康锡,其笃志博闻,曾任朝廷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等职。当时人对他评价极高,认为唯他能继承祖辈的业绩,然而他却辜负了时人的希望,年纪轻轻便因病去世。杨敷有两个儿子,长子杨纂继承父业,为时所重。篆子杨品仕魏为中大夫。
[三国]
杨奉
  杨奉(?-公元197年),东汉末年将领。初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后跟随凉州军阀李傕。李傕与郭汜相争,杨奉先是帮助李傕对抗郭汜,不久后即自立门户,并护送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洛阳,因此功受任车骑将军。公元196年(建安元年),献帝为曹操接向许县,杨奉失势投奔袁术。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袁术攻打吕布,杨奉又投向吕布,助其大破袁术。同年杨奉受吕布之命进犯刘备,被刘备诱杀。叛傕自立公元189年(中平五年)二月,黄巾起义军余部郭太在白波谷
[三国] 东汉末年将领 (?~197)
杨济
  杨济(生卒年不详),字文通,弘农华阴人。晋武帝武悼皇后杨芷之叔父、杨骏之弟。历任镇南、征北将军,迁太子太傅。杨济有才艺,曾经从晋武帝校猎北芒,与侍中王济一同穿着布裤褶,骑马执角弓在金辇前。有一猛兽突然出现,晋武帝命王济射之,应弦而倒。不久又有一只猛兽出现,杨济受诏去射杀,六军大叫称快。武帝着重兵官,时常授与显贵而有清望的外戚,杨济以武艺出众而称职。与兄杨珧深谋远虑,所以与诸外甥李斌等共同切谏。杨骏排斥王佑出任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出于
[] 西晋三杨
杨珧
  杨珧字文琚,杨骏之弟,为华阴世家,兄弟皆贵显,时朝中称为第一家。历官尚书令、卫将军(位亚三司)。珧素负众望,因之得幸于武帝,当时威望犹在其兄杨骏之前。以兄贵盛,知权宠不可居,自己请求退位,前后恳至,没有得到武帝的批准。开初,武帝聘悼后杨芷时,珧曾上表说:历观古今,一个家族二个后人,是不会得以保全的,甚至会引起灭族之祸。我请求将我上奉的表藏放在宗庙里,如果发生如我所言之事,请免除我的罪过。武帝从之。右军督赵休亦上 书说:王莽五兄弟都为公,
[] 西晋三杨
杨骏
   杨骏(?~291年),字文长,西晋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其家四代为名门大族,族侄女杨艳是晋武帝的皇后。他初以荫任高陆县令,历任骁骑、镇军二将军府司马。泰始十年(274),晋武帝的杨皇后临死之前曾向武帝进言,劝武帝纳杨骏之女杨芷继为皇后。武帝与杨艳感情很好,便依照她的遗言把杨芷册立为皇后,杨骏也因此而被超升为车骑将军,封临晋侯。有朝臣向武帝上 书,认为杨骏并无才干,不可担当社稷重任,但武帝不肯采纳。太康以后,晋武帝沉溺于酒
[] 西晋三杨 (?~291)
任纪舜
  任纪舜,地质学家 1935年2月6日生于陕西华阴。195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地质图委员会(CGMW)副主席。确认中国东南部为加里东褶皱带,发现滇西为印支褶皱带、南海原为前寒武纪地块在中国大地构造图上率先详细标绘了中国境内的板块缝合带,从全球动力学观点发展了多旋回构造理论揭示了中国东部地壳—上地幔的立交桥式结构及其动力学背景指出东亚显生宙构造演化主要体现为冈瓦纳大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元
  张元(?~1044年),字雷复(周春辽诗话据传奇云),西夏军师、国相。原为北宋永兴军路华州华阴县人(今陕西华阴人),本姓张,名不详,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有纵横才”,才华出众。在北宋累试不第,自视才能难以施展,遂决心叛宋投夏。大约在宋仁宗景祐年间(1034-1037年),也是元昊建国前的广运、大庆年间,与好友吴昊(真名不详,原姓胡)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就来到西夏,此时才改名为张元,其胡姓好友改姓名为吴昊。二人在一家酒馆里
[] (?~1044)
杨玄感
  杨玄感(?~613年),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人多说他痴,少年晚成,及长,好读书,善骑射,以父军功位至柱国。初拜郢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刺史。在任期间,治理州县,整顿官吏,甚有政绩,后转任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刺史。大业三年(607)拜鸿胪卿,袭爵楚国公,次年任礼部尚书。杨玄感出身名门望族,虽性情骄横,恃才傲物,但看重文学,四海知名之士多趋其门。他看到隋炀帝骄奢淫逸,性多猜忌,无辜屠戮高颎、贺若弼等大将,忐忑不
[]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