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历史人物介绍9
常宝霖
  常宝霖,男,满族,艺名:“二蘑菇”。1924年出生。父亲是相声前辈常连安先生,师父是相声前辈侯一尘先生。相声演员。节目有《抡弦子》、《大相面》、《报菜名》等。常宝霖自幼随父常连安、兄常宝堃学艺。八岁时拜候一尘为师,专攻相声。多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在相声表演方面继承了“常派”相声艺术特色,擅长贯口,底气充足,口齿伶俐,其特点为不温不火,恰倒好处,具有深厚的基本功。保留节目有《抡弦子》、《大相面》、《打面缸》、《报菜名》、《地理图》、《大
(19242000)
常宝华
  常宝华,1930年12月出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历年来创作(包括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国各报刊发表五十余篇。授业徒弟包括:赵福玉、牛群、包长春等。退休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曾参加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等演出。常宝华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兄长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学习相声;八岁时,到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学徒;九岁开
常宝堃
  常宝堃(1922-1951)天津市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表演艺术家常连安之长子,幼时聪明好学,三岁随父亲常连安变戏法,因童声清亮,口齿伶俐,抓哏逗笑,聪慧机敏,颇受观众的喜爱。后改习相声,在华北一带颇有名声,在张家口卖艺时,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人们亲昵的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蘑菇”,遂得“小蘑菇”艺名。
(19221951)
常连安
  常连安先生是老一辈相声演员。他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原籍北京,满族正白旗人。师从焦德海。原名常安,北京人,满族。七岁丧父。八岁时曾赴东北,在那里学京剧,唱黑头,兼演老生,艺名小鑫奎。十四岁进北京富连成班学京剧老生三年,与马连良、于连泉等同科,萧长华在其本名常安中加一连安,取艺名常连安。后因嗓子“倒仓”(青春发育期嗓音变低哑)无法唱戏回家。十九岁学变戏法,曾到张家口卖艺,在张家口,长子出生,因当地出蘑菇,取名小蘑菇。民国十二年(
(18991966)
裴鸿烈
  裴鸿烈(1939-2003)生前系天津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医院防治非典专家组成员、共产党员。1939年生,1962年毕业于天津红桥医学院,同年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天津第二结核病院、天津市结核病院、天津市第三医院及天津市肺科医院,曾在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及天津职工医学院进修、学习。谦逊好学、治学严谨,勤奋工作,恪尽职守。以影像学、窥镜学诊断呼吸科疾病,以及介入放射学治疗呼吸病均有丰富的经验。精通间质型肺疾患、哮喘病的诊断和治疗,对
(19392003)
杨连弟
  杨连弟(1919-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1师1营1连副连长,天津北辰区人。1949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排长、技术副连长等职,曾荣获“登高英雄”称号并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1952年5月15日抢修清川江大桥时,因美军飞机投掷的一颗定时炸弹0而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杨连弟烈士为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命名杨连弟生前所在连为“杨连弟连”,铁道部命名八号桥为“杨连弟桥”。朝鲜民主主
革命烈士 (19191952)
王孝先
  王孝先,男,汉族,1952年10月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原新疆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1992年荣获“乌鲁木齐市十佳青年企业家”称号;1995年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5年、1996年两次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劳动奖章”;199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王孝先于1968年参加工作,不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工业战线工作,他样样争先带头。1991年王孝先出任乌鲁木齐市建筑材料总厂厂长时,建材
安庆明
  安庆明,女,汉族,1944年9月出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原乌鲁木齐市牛奶公司工会主席。1983年、1989年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1985年两次荣获“全国商业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精神文明标兵”,并荣获开发建设新疆奖章;1979年、1983年、1987年、1989年四次荣获“乌鲁木齐市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和1990年两次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动模范”称
程有本
  程有本(1931~1994),天津宝坻县人。1951年8月,毕业于太原市成成中学。1953年,调至阳泉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工作,曾先后担任田径教练、群体竞赛组副组长、竞赛科科长、国家一级田径裁判、市田径协会主席、省田径协会副主席等职。1982年,被选为阳泉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荣获“新中国体育开拓者”奖章和全国优秀裁判员称号,为阳泉的体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1994年病逝后,市体委敬送了“鞠躬尽瘁四十年敬业体育,高风亮节六十载
(19311994)
孙洪伊
  孙洪伊(1870—1936),直隶天津(今天津市)人,字伯兰。曾入袁世凯幕。清宣统三年(1911)任直隶谘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与汤化龙等在上海组织民主党,旋参加进步党,为首领之一。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候补委员。次年发表言论,反对袁世凯图谋帝制。1916年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旋改任内务总长,不久辞职。同年在上海组织“宪法商榷会”。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任军政府内务部部长,次年去职。1920年任广东政府顾问。直皖战争后,旧
(18701936)
崔可法
  崔可法,1938年2月出生于天津,原北大荒文工团团长,现任北大荒文联副主席、北大荒戏剧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六十年代初,主演话剧《夜闯完达山》、《雷雨》、《千万不要忘记》。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主演电影《大决战》、《大转折》、《大战宁、沪》、《大禹的传人》、《今晨雨加雪》、《艰难的抉择》、《大潮吟》、《遥远的驿站》、《浴水情深》、《春潮》。1999年在国庆献礼片《开国领袖毛泽东》中饰国民党特务头子毛人凤。2015年出演电影《煎饼侠
刘炳森
  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至今。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
(19372005)
田豫
  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东北)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曹操攻略河北时,田豫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后来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孙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孙权。官至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有一子田彭祖。早年经历田豫为渔阳郡雍奴县人。刘备投奔公孙瓒,田豫
[三国]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71252)
徐邈
  徐邈(171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曹魏重臣。最初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兴修水利、广开水田,募贫民租之,致使仓库盈溢。同时移风易俗,整顿吏治。对诸胡羌戎恩威并施,皆愿入贡曹魏。是以州界肃靖,西域畅通。正始元年(240年)还朝任大
[三国] 三国时曹魏重臣 (171249)
王冠丽
  王冠丽,女,生于1962年。评剧旦角。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天津人。现任天津评剧白派剧团团长。为国家一级演员。1972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评剧班。1977年毕业分配到天津评剧院。曾先后受教于李福安、筱玉芳、小花玉兰、吴博丽、董生、李福安和莲小君老师。她工青衣、闺门旦,先以学刘派(刘翠霞)为基础后学爱派(爱莲君)唱腔。学习演出剧目有《朱痕记》、《孔雀东南飞》、《杜十娘》、《玉堂春》、《搬窑》、《秦香莲》、《劝爱宜》等。个人经历1987年
白派表演艺术第四代传人
爱莲君
  爱莲君(1918---1939),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原名赵久英,天津市人,评剧女演员,工旦行。爱莲君生于1918年,祖籍天津。她从小被卖给赵连琪为养女,取名赵久英。其父母在天津,烟台开伎院,她11岁就在这人间地狱里过着怕人的生活。后来她实在忍受不了这种身心的双重摧残。便跪在养父母的面前恳求去学戏。12岁拜赵月楼学评戏,曾受师兄王锡瑞等教益。14岁成立爱莲社挑班主演。16岁爱莲君学成出师,和爱令君(赵的养女)合作,
早期评剧“四大名旦”之一,评剧爱派创始人 (19181939)
刘翠霞
  刘翠霞,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刘翠霞,评剧女演员,工旦行。3岁的时候随母亲沙氏“下卫”讨饭,10岁时被卖给撂地艺人何丑子学唱辽河大鼓(辽宁大鼓),不久随师傅到大连谋生。11岁进了李金顺(李氏亦为武清人)的落子班,走上了评剧艺术之路,拜张百龄、赵月楼学唱评戏,并受到罗万盛指点。曾为花莲舫、李金顺配演。17岁挑班与李华山同组山霞社【又称为“山华社”】,曾常年在福仙茶园、北洋戏院、大舞台、天宝大戏院等场所演出,并应邀赴北京
评剧早期“四大名旦”之一,评剧刘派创始人 (19111941)
薛光远
   薛光远(1908—1942)原名赵殿甲,天津蓟县人。1933年参加东北军,担任骑兵连长,1936年西安事变后,离队回乡。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到蓟县下埝头十三甲民团当队长,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8年7月,率150人携枪参加了中共领导的冀东七县抗日大-,任抗日联军十八总队三大队队长。-后在蓟县下营、兴隆县四拔子、跑马场一带做地方工作,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并领导山区人民开展抗日斗争。1940年调任蓟(县)宝(坻)三(河)联
(19081942)
蒙复兴
   蒙复兴(1919—1946)又名长兴。天津蓟县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只上了几个月的私塾,为了维持家里生活-给地主扛活当长工。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了冀东七县抗日武装-后,遂投身革命。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村党小组长、支部委员、支部书记。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和群众积极开展锄奸等抗日斗争。敌人在蒙村设立据点,他根据敌人昼出夜伏的特点,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带领游击队员和民兵袭击敌人,使据点守敌昼夜不安。秋收时节,为
(19191946)
贾庭权
   贾庭权(1907—1938)天津蓟县人。出生于地主家庭。十几岁时父亲去世,家境随之没落。在革命潮流影响下,对旧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反抗情绪越来越强烈。曾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的反军事特捐、反征收屠宰税、反“旗地变民”等群众运动。1933年,加入了中共领导下的反帝大同盟组织。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的指令,以担任伪乡长做掩护为党工作。1938年7月,中共领导了冀东七县抗日武装大-,他以本村为基础成立了一百余人的游击队,任教导员
(1907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