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名人录
王曾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祐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不和,一同被罢免,王曾出判郓州。宝元元年(1038年)卒于郓州,年六十一,赠侍中,谥文正。有《王文正公笔录》。早年经历 王曾祖上世居泉州王厝埕,为“开闽三王”之王审邽的裔孙,八岁而孤,叔父王宗元收养了
[] 宋朝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9781038)
贾思勰
  贾思勰(生卒年不详),今山东青州市人,北魏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做过高阳(今山东临淄西北)太守,曾先后到过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考察过农业生产情况,后他回到家乡,亲自参加农牧业生产。由于他刻苦钻研农业知识,经常向有经验的老农请教,并亲自参加生产实践,对农业科学有了精深的研究。大约在公元533至544年的十多年时间里,贾思勰将他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认真地加以整理,在总结前人农业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一部内容丰富的著名的农业科学著作——《齐民要术》。贾思勰生活在北方社会经济开始恢复的北魏时期。北方黄河流域一带,自西晋末年以后,长期处于战乱状态,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北魏孝文帝继位以后,于
杨妙真
  杨妙真(生卒年不详),金末红袄军的杰出女领袖。主要活动时期为金末,大致在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益都人。红袄军首领杨安儿之妹,号“四娘子”。善骑射,自称一杆梨花枪天下无敌手。曾率红袄军坚持抗金十余年,影响很大,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少有的女领袖,她的许多故事,至今在民间广泛流传。南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年),金兵占据汴州等许多地区后,烧杀抢掠,滥加赋税,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这一年,山东泰安的刘二祖、益都的杨安儿等相继率众起义,称“红袄军”,抗击金兵。杨安儿的起义军,主要在莒州、密州一带活动。当时,杨妙真年纪不大,又是一女子,却敢于冲破封建宗法观念的束缚和家庭的阻拦,毅然决然,随其兄杨安儿转
[]
石茂华
  石茂华(1521—1583),字君采,号毅庵,明中期大臣,益都(今青州)人。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进士,任浚县(今属河南)知县,年仅23岁。处理诉讼案件,人称公正明断。黄河泛溢,他亲率民工筑堤防洪。任扬州(治今扬州市)知府时,倭寇侵扰江淮地区,他排除严嵩义子赵文华的干扰,打退了进犯扬州的倭寇。后又历任山西按察副使、河南副使、陕西参政、按察使。1567年(隆庆元年)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山西。1573年(万历元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此间,他数次平息了内外的兵乱,受到朝廷褒奖。万历五年后升任兵部尚书,掌南京都察院事。不久即被弹劾罢归。万历十一年(1583年)被重新启用
[] (15211583)
苏禹珪
  苏禹珪(894—956),字元锡,其先出于武功,近世家高密,今为郡人也。父仲容,以儒学称于乡里,唐末举《九经》,补广文助教,迁辅唐令,累赠太师。禹珪性谦和,虚襟接物,克构父业,以五经中第,辟辽州倅职,历青、郓从事,转潞、并管记,累检校官至户部郎中。史书记载汉高祖作镇并门,奏为兼判。开运末,契丹入汴,汉祖即位于晋阳,授中书侍郎平章事。汉祖輗阼,兼刑部尚书,俄加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汉祖大渐,与苏逢吉、杨邠等受顾命,立少主。明年,转左仆射。三年冬,太祖入平内难,禹珪遁入都城,为兵士所掳。翼日,太祖令人求之,既见,抚慰甚至,寻复其位。国初,加守司空,寻罢相守本官。世宗嗣位,封莒国公,未几,受代归第。
[] (894956)
段文振
  段文振(?―612年),北海期原(今山东青州)人,北周、隋朝将领。段文振少时有膂力,胆智过人,生性正直,通晓时务。初为中外府兵曹。后随北周武帝伐齐,夺取晋州,攻占文侯、华谷、高壁三城。攻并州迫使北齐安德王高延宗投降。随滕王宇文逌击败稽胡,历任相州别驾、扬州总管长史、天官都上士。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作乱,段文振归附丞相杨坚,任丞相掾、宿卫骠骑。后任卫尉少卿、内史侍郎、上开府、鸿胪卿、、兰州总管等。开皇九年(589年),随军灭陈,授任扬州总管司马。不久转任并州总管司马。几年后授任云州总管,不久任太仆卿。开皇十九年(599年),突厥进犯边塞,段文振大破突厥。越巂蛮反叛,段文振率军将其讨平。仁
[] (?~612)
邢玠
  邢玠(1540-1612),字搢伯,亦字昆田,明后期大臣,官至兵部尚书,益都(今青州)人。1571年(隆庆五年)进士,授密云知县。继为御史、巡抚,后升至南京兵部侍郎。处置南方土司叛乱,处置得宜。他后升任兵部尚书。卒后赠太子太保。著有《东征奏议》、《崇俭录》等。背景16世纪末叶,日本关白(宰相)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企图先吞并朝鲜,次征服中国。1592年(万历二十年),悍然发动侵朝战争。他派出水陆军20万,仅两个月时间,几乎占领朝鲜全部国土,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李氏王朝火急向中国求援。明王朝鉴于两国唇齿相依,同意发兵。中朝联军同仇敌忾,并肩作战,收复大部失地,迫使日本侵略者龟缩釜山一隅
[] (15401612)
冯旭臣
  冯旭臣(1888—1942)名保初,字旭臣。益都县(今青州市)长秋村人。抗日战争初期,他带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两个女婿和儿媳等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当选益都县抗日民主政府参议长。1942年,日伪军对益都县西南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 他带领女儿冯文秀、次媳孙玉兰和三个孙女一家六口转移到口头镇(今淄博市淄川区)马鞍山上坚持与日伪军战斗。到11月10日中午,战斗坚持了两天一夜,一家六口全部殉难。
(18881942)
贾庭修
  贾庭修,女,1912年1月10日出生于山东省青州(今益都)一个较为富裕的家庭。父亲贾星垣(同盟会会员)早年追随孙中山。因参加辛亥革命被通缉;后经商,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母亲刘风格,小学教师,为人善良,有激进的民主革命思想,经常订阅妇女杂志,赞成自由、平等、博爱。五卅惨案时,贾星垣夫妇宣传反帝爱国思想,积极组织工人募捐,支援上海工人运动,并组织本城的工人、商人,不给洋人做事。父母的爱国行为,从小就在贾庭修的心灵中打下了烙印,受到了爱国思想的熏陶。1926年,贾庭修考取了北平贝满女中。她在校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并经常读一些进步书刊,特别是鲁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作品,使她逐步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对旧社
(19121945)
张唐卿
  张唐卿17岁,曾以诗文拜谒韩琦,韩琦对其才华甚为推重。中状元后,张唐卿初任陕州通判。他处事干练,决断如流。曾有一人之生母改嫁后病逝,后其父亦染疾而亡。在安葬父亲时,此人恨母亲不能与父亲同穴,遂掘墓盗尸,将母亲尸骨与父亲同葬一处。事发,官吏欲依法治罪,遇张唐卿复审,张唐卿说:“不过只知有孝,不知有法而已。”遂释放此人。不久,张唐卿父亲病故,因悲痛过度,张唐卿亦吐血而亡,年仅28岁。时人对其孝,既敬佩又惋惜,韩琦含泪为其撰写了墓志铭。张唐卿长于文学,有零星作品传世。
[]
苏德祥
  苏德祥为后汉宰相苏禹珪之子。中状元后,衣锦还乡,当地太守曾亲自为其设宴庆祝。席间,伶人载歌载舞,太守高兴地命伶人献辞,辞有:“昔年随侍,尝为宰相郎君;今日登科,又是状元先辈。”以示其父子荣耀。苏德祥工诗文,官至右补阙,内供奉。清代学者厉鹗辑撰的《宋诗记事》中收有其《赠南岳宣义大师英公》诗。诗云:“学就书闻在道林,几年辛苦用身心。九霄雨露酬知早,百首-立意深。青白野云闲里卧,古今碑碣醉中寻。因何负此多般艺,可惜教师鬓雪侵。”
[]
赵秉忠
  赵秉忠(1573—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人。 出身官宦之家,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明万历二十六(1598)年赵秉忠25岁时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后因秉性刚直,被削职还乡。赵秉忠状元卷为历史仅存的国家一级文物。 赵秉忠之父赵禧,为人正直,在他当县吏时,有个指挥蒙冤下狱,赵禧查清事实为其伸冤,这个指挥获释后感恩图报,非要将女儿送给赵禧为箕帚妾。赵禧摇手说:“此名家女,使不得。”指挥硬是要赵禧答应,赵禧连声道:“使不得,使不得。”力辞不受。官至礼部侍郎。赵秉忠勤奋好学,少负奇才。万历二十五年(1597),乡试中举。翌年,廷对以文笔流畅,文章秀美,切中时弊而夺魁,时年2
[] 明朝状元 (15731626)
杨应奎
  杨应奎(1486—1542年),字文焕,号渑谷,别号蹇翁,回族,青州府城东关人。青州回族杨氏的始祖赛典赤·瞻思丁及其先祖可麻拉丁,是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圣裔。成吉思汗西征时,以币帛聘请可麻拉丁来到中国,封为云中郡公。赛典赤·瞻思丁封咸阳王,其子纳苏剌丁封为延安王,其孙伯颜察儿封为奉元王。元代,赛典赤的后裔有人曾担任益都路总管,在青州购有田产宅院。明洪武元年,纳苏剌丁后世孙莫苏来此定居。因莫苏原世居北京宛平的羊市,故借其音改姓为杨。杨氏家族迁徙青州落户,乃受到权势威逼所致,自然不敢暴露贵族真貌,甚至定居后都不敢读书,仅以耕田为生。杨应奎编写的《杨氏世谱》记载说:占藉古城,社民声迹,不敢显言仕宦宗族
[] 明朝进士 (14861542)
金明
  金明 (1913—1998)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国务院秘书长。山东省益都(今青州)人,1913年12月出生。192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十中学。耳闻目睹军阀混战、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滋生了革命救国的思想意识。1923年2月加入共青团,旋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8月参加了益都(今青州)-。尔后坚持地下斗争,历任团县委书记、团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37年11月出狱。参与领导了狱中斗争和“反省院”的反“反省”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清河特委副书记、淄博特委书记、苏皖区党委书记、苏北区党委副书记兼淮海地委书记、新四军第十旅兼淮海军分区政委。194
(19131998)
段纶
  段纶,北海期原(今青州市)人,隋兵部尚书段文振之子。段纶少年以侠气闻名,性情豪放不拘小节,隋朝时任左亲卫。李渊的长子李建成见到他非常欢喜,就把妹妹后来的琅琊公主嫁给了他。李渊起兵之后,段纶逃往蓝田,聚集了一万多兵马,迎接大军,授金紫光禄大夫。率领亲信左右跟从攻克长安,封龙冈郡公。当时巴蜀还没有平定,高祖拜段纶为益州总管,代替李袭誉去招抚,巴蜀于是平定,段纶因功封纪国公。当时南宁州的州府在共范川,段纶派俞大施到南宁州发布告示,说服那里的部落都向朝廷纳贡臣服,由此部落都归顺唐朝。武德七年七月二十四日,巴蜀派使臣前来朝贡。巴蜀平定之后,段纶在地方有自行其是的权力,可以设官授官。益州地方富饶,段纶掌握
[]
宋棐卿
  提起宋棐卿,现今的中青年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提起天津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和抵羊牌毛线,可能知晓的人很多。宋棐卿(1898年-1955年)是山东益都(现青州市)县人。他自6岁起在家乡上小学,1912年到上海读初中,1914年在北平读高中。自1917年起,先后在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上学。1920年8月,宋棐卿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商学院攻读工商管理兼修化学课程。1922年,宋棐卿回国后,先后在山东益都、济南其父宋传典开办的花边、发网厂、德昌洋行见习,协助经营管理企业。1932年,宋棐卿在天津创办了东亚公司,生产抵羊牌毛线。在与英国的蜜蜂牌、学士牌毛线和日本的麻雀牌毛线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中华民
(18981955)
冯溥
  冯溥(1609-1691) 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六世孙。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康熙年间为刑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卒谥文毅。所著《佳山堂集》,有王士祯、陈维崧、方象英等十几人为之作序,赞扬其文风“承累家学,继文敏公之后,涵蓄演迄为巨儒。”冯溥于康熙六年(1667)和十八年两次任会试考官,在清初文坛上据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珩在《佳山堂集》序中对冯溥荐拔人才多有赞扬之语。 酷嗜图籍,家有名山佳处曰偶园、万柳堂。藏书楼有“佳山堂”,藏书中善本颇多。曾编撰《佳山堂书目》1卷,著录古籍900余种,其中除了四部分类之外,
[] 清朝文华殿大学士 (16091691)
黄嵩
  黄嵩 原籍山东省青州府益都县白马堡人。宋皇祐五年(1053年),随狄青南下“征剿”侬智高,败侬军于昆仑关归仁铺。因作战有功,被仁宗皇帝封为建威将军,五品官衔。狄簧青师回朝后,他被授予上林土县(治所在今田东县思林镇)土司职,世袭。后葬于东隆村凤凰山。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其第八代孙黄伯福归附明王朝,授世袭知县。其后裔继袭至民国7年上林土县第二次归流,置思林县止。
[]
元湛
  元湛 ,字镇兴,元凝弟。起家秘书郎,转尚书左司郎中,迁廷尉少卿。庄帝初,遇害河阴。赠征东将军、青州刺史、追封渔阳王,食邑五百户。子俊,袭。齐受禅,爵例降。
全部青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