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名人录
方克勤
  方克勤(1326—1376),字去矜,号愚庵,因曾任山东济宁知府,故又称方济宁,宁海缑城人。方克勤祖上三代从儒,先父曾为鄞县教谕。克勤自幼端庄凝重,好读书,天资超人,乡里称为神童。元至正四年(1334)参加乡试,以策论直陈天下大势与政治得失,时人叹服,但考官忌其言,未敢录取。克勤游览杭州时,瞻仰岳飞墓,感叹世事,慨然泪下。时天下百姓不堪元朝-,义兵四起。吴江同知金刚奴受命募兵镇压,克鄞劝阻说: “民之为盗者,或迫于饥寒,或怯于徭役,今斯民固无赖矣,奈何使其去妻子而为兵?几何不首为盗耶?”后所募兵果然半路杀守护而投奔义军,金刚奴越墙而逃,断一足,后悔无及。元亡后,明皇朝于洪武二年(1369)诏立
明初济宁知府 (13261376)
叶梦鼎
  叶梦鼎(1200—1279),字镇之,号西涧,浙江宁海东仓上宅人。本姓陈,六岁出继母族,改姓叶。少从学于郑霖。及长,复从学鄞县赵逢龙,天资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南宋绍定五年(1232)入太学。嘉熙元年(1237)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初授信州军事推官。后曾在袁州、吉州、隆兴等处任地方官。景定三年(1262)升兵部尚书,兼任国史编修及实录检讨。次年,调任吏部尚书。咸淳三年(1267),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宋史·叶梦鼎传》叶梦鼎,字镇之,台之宁海人。本陈待聘之子,七岁后于母族。少从直龙图阁郑霖、宗正少卿赵逢龙学,以太学上舍试入优等,两优释褐出身,授信州军事推官,摄教事,讲荒政。迁太学录。淳祐二年,雷
[] 宋朝宰相 (12001279)
方孝孺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牵连其亲友学生870余人全部遇害,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十族”的人。福王时追谥“文正”。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父亲方克勤,是洪武年间的一名奉公守法的官吏,在《明史·循吏》中自有传记。方孝孺年幼时十分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乡亲们称他为“小韩愈”。成年后跟着宋
[] 明朝大臣 (13571402)
卢原质
  卢原质(?~1402),字希鲁,浙江宁海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戊辰科任亨泰榜进士第三人。卢原质的母亲是明朝著名学者、大忠臣方孝孺的姑姑。卢原质年轻时就学于方门,于洪武二十年(1387)乡试中举。第二年高中探花,授翰林编修,友人闻知,寄诗致贺:“奉天殿上榜初开,共贺江南得秀才。好是青罗居士说,近来文运属天台。”探花及第后,卢原质请辞翰林之职,受到朱元璋的宠信。洪武二十八年(1395)任命他为太常寺少卿,后又改迁溧水县丞,他不带随从,单车赴任。任上他孜孜以求,废寝忘食,“不屑于簿书期会,而趋事赴公者以后期为耻。”尤其注重教化百姓,大修孔庙。但他却不善与世俯仰,言“宁以孤亢见黜,不忍厉民
[] (?~1402)
潘天寿
  潘天寿(1897—1971),乳名权,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后改名天寿,字大颐,早年号寿者、阿寿,晚号雷婆头峰寿者、颐者等,宁海回浦乡冠庄村人。幼喜习画,临《芥子园画谱》。1915年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得李叔同、经亨颐诸师教益。1923年执教上海女子职业学校,求教国画大师吴昌硕,受器重。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抄写讲义职司,校长刘海粟识其才,聘任中国画、中国画史教席,遂潜心研究徐渭、朱耷、原济等大家名作,艺事日精。1926年参与创办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后改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艺术教育系主任。1928年应聘任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主任。1929年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1932年发起组织沪上白社画会
(18971971)
胡三省
  胡三省(1230—1302),原名满孙,字身之,又字景参,号梅涧,宁海中湖村(今属深甽镇)人。父钥,长史学,尤精《资治通鉴》,人称“山泽遗才”。三省幼好学,课余从父攻读《通鉴》。15岁时,父临终嘱他学成后勘正《通鉴》各家注本阙误,自是益力于学。宝祐四年(1256)进士,授吉州泰和尉,侍母未赴。后改任慈溪县尉,因忤知府被罢职。不久以“文学行谊”荐授扬州江都丞。咸淳三年(1267)应聘任寿春府学教授,改奉议郎,继知江陵县。六年,丁母忧离任,服满改知安宁府怀宁县。同年返临安。案牍之余专事《资治通鉴广注》编撰。先是宦游所至,搜罗不同版本《通鉴》,遇《通鉴》方家,必登门求教。权臣贾似道门客廖莹中闻其名,
[] (12301302)
陈长官
  陈长官(生卒年未详),名无考,五代时宁海县令。时吴越王钱镠赋税累增,官吏重敛以阿谀上司,独他体恤民情,力加抗争,自称“可使一身被杀戮,毋令百姓苦万世”,上 书言宁海依山带海,土瘠收薄,难以加税。钱镠怒,逮入狱。他在狱中题诗:“要使茧丝殚地力,愿将骨肉伴枷头。”后被杀,而宁海赋税未加。百姓感其恩,建墓立祠,墓额“履亩铭恩”。后宁海城内桥梁、学堂有以“遗惠”命名者,寓意陈长官的遗惠。
朱学勉
  朱学勉,原名应端贤,1912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城一个穷苦读书人家庭。是著名画家应野萍先生的胞弟。朱学勉的父亲应桂磬是前清秀才,为人慷慨正直,爱诗能文,工书法,以教书为业,安贫乐教,淡泊明志。他的这种秉性,对朱学勉的成长颇有影响。1925年朱学勉高小毕业的时候,家庭的厄运接踵而来,“父死兄丧家四壁”。从此,年仅14岁的朱学勉走上了谋生的艰辛历程。开始时在本县一家中药铺里做小店员。1929年他到了上海,跟着胞兄应野萍学习绘画。尔后,进了一家礼品公司当画工。在这段时间里,朱学勉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接触进步书籍,并参加了夜校的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接-生,国土的沦陷,帝
(19121944)
柔石
  柔石(1902.9.28—1931.2.7),男性,浙江宁海人。姓赵,名平福,后改为平复,笔名柔石、金桥、赵璜、刘志清等。中国作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中篇小说《三姊妹》《二月》《为奴隶的母亲》,长篇小说《旧时代之死》,诗歌《战》《血在沸——纪念一个在南京被杀害的湖南小同志的死》,报告文学《一个伟大的印象》以及杂文《个人主义与流氓本相》等;译作有《丹麦短篇小说集》《颓废》,他还出版了刊物《语丝》26期、《朝花周刊》20期、《朝花旬刊》12期,以及专门介绍外国版画的画集《艺苑朝华》5辑,对繁荣我国的革命文艺创作,推进新文化运动和扶植新生的木刻艺术有着不朽的功
左联五烈士 (19021931)
舒岳祥
  舒岳祥(1219年-1298年),字景薛,一字舜侯,人称阆风先生,浙江宁海人。舒岳祥幼年聪慧,七岁能作古文,语出惊人。年二十六岁时,以文章谒见荆溪吴子良,子良称其异禀灵识,比之汉贾谊、终军。1256年中进士,授奉化尉。右丞相叶梦鼎曾以文字官荐岳祥入朝,以母丧离去。丧服满,适友人-总饷金陵,聘岳祥入总幕,与商军国之政,暇则谈文讲道,游览名胜,不烦以案牍之事。后-以移用军饷被去职,舒岳祥亦离去。军中将领争相挽留,岳祥说:“主我者以罪去,而吾固利独留邪?”辞不就。咸淳九年(1273),友人谢堂欲荐岳祥入京师订正《通鉴》各家注释,事将成,奏入经筵备作讲读之士。后风景尹曾渊子又荐岳祥为户部酒务,此乃晋列
[] (12191298)
杨镇龙
  杨镇龙(?—1289),又名震龙、应龙,字子翔,宁海松坛(今黄坛镇)人。早岁习韬略、练弓马,好义轻财,结交豪杰。元兵下浙江,以白莲教聚众起义,拔宁海、象山。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率部经天台至东阳县玉山,所部扩至12万人,即以玉山为据点,杀马祭天,宣布受天命立国,自封大兴国皇帝,国号大兴,年号安定。又封相授官,启用“皇帝恭膺天命之宝”、“护国护民威权法令奉命之印”两玺。继分兵两路,7万攻东阳、义乌,其余攻嵊县、新昌、天台、永康等地,官军望风遁,百姓焚香迎。元廷起用谪居的诸王翁吉带,会同浙江省左丞相莽哈岱等,又遣宣慰使率师南下,联合地方武装夹击。义军与战失利,主将先后被擒杀。镇龙率余部欲突围
[] 元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首领 (?~1289)
王澡
  王澡[公元一一六六年至?年]字身甫,号瓦全,初名津,字子知,四明(文献通考作宁海)人。生于宋孝宗乾道二年,卒年不详。官至太常博士。方岳曾身之请业,且为岳父撰墓志。澡能诗词,有《瓦全居士诗词》二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1166~?)
王锡桐
  王锡桐(1868—?),又名守真,字凤栖,宁海大里村(今属深甽镇)人。性耿直,广交游,好打抱不平,曾自编《缑北正气集》,以乡贤气节自励。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考取秀才,有感于外国势力入侵中国,欺凌国人,常自叹:“夷人猖獗若是,吾辈读经何用?”二十六年春,大里天主教首王品松依仗教会势力,霸祀产而不祭祖,遭族人谴责后反上城诬告,县衙遣营勇拘捕王氏族人。锡桐挺身拒捕,折断县衙捕人“火签”,又赴县衙申述,竟遭关押两月。获释归里后秘密组织“伏虎会”抗教。6月,率反教民众焚中胡教堂,惩处为非作歹教徒,旋被诱捕入狱。经其妻陈茂英率众营救出狱,遂出走嘉兴、湖州等地。二十八年10月,天主教神父朱国光至宁海,
[] (1868~?)
葛和中
  葛和中(1343—?),宁海岔路人。为一布衣,热心地方公益,且有谋识。岔路土地瘦薄,虽有白溪绕境,但因田高难灌。明洪武二年(1369),他倡议开凿白溪渠道,村人响应,遂绘详图,呈报有司。越二年,浙江行中书省水史林鼎本至岔路察勘,准予动工开砩,然为竺、洪两村所阻,遂变卖家产上京申诉。七年,朝廷特颁《敕赐葛和中开浚竺洪大砩榜文》,并赐马一匹、锣一面、大板一块以督责,又拨田32亩充民工食。乃领乡民开工,终在竺、洪两村间砌成大石坝,长百余丈,名“竺家洪砩”。又凿水渠15里,开沟72处,造暗涵32洞,自此3700亩田可灌白溪之水,瘦田成腴野。后在抢修大坝漏洞时负伤,卒后乡民立祠以祀。
[] (1343~?)
张明养
  张明养,男,汉族,1906年生,浙江宁海人。研究员。1925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失去联系),1958年在重新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政治系。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世界知识》、香港国际新闻社、《华商报》编委会委员,复旦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政治系主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委员,世界知识出版社副社长兼总,人民出版社副总,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问题研究》主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政治学会顾问,民进第四、五、六、七届中央常委兼宣传部部长、中央参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
(19061991)
严苍山
  严苍山(1898~1968年)字云。浙江宁海人。高小毕业后随父学医。民国13年(1924年)就读中医专门学校,民国15年毕业,任上海四明医院医师。次年,与秦伯未等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375号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任教授。民国18年,参加反对国民政府取缔中医的斗争。次年于蒲柏路420号(今太仓路148号)寓所设家庭医学顾问社。抗战时任上海仁济善堂董事,负责难民收容所的医疗工作;参加宁波旅沪同乡会护贫济急捐款活动,救济家乡灾民。1953年,主动放弃私人开业,组织卢湾区第二联合诊所。后任济南路街道地段医院医师。1962年,被聘为上海中医文献研究馆兼职馆员。潜心中医学40余年,以内科见长,对治疗流行性
(18981968)
潘公凯
  潘公凯,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男,1947年1月24日出生于浙江宁海,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系原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画大家潘天寿之子。1964年就读于浙江美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受“文革”破孩牵连,下放农村;1968年—1979年,在浙南贫困山区从事农村文化工作和美术创作;1978年在浙江美院国画系进修,1979年—1986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助教;1986年—1987年,任浙江美术学院学报部主任、讲师;1987年—1992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副教授;1992年—1994年,赴美国伯克利大学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
王广宪
  王广宪,1941年10月生,浙江宁海人。197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10月参加工作。浙江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毕业,大专学历。高级工程师。履历1959.09-1962.09,浙江化工学院化工机械专业学习1962.10-1968.05,驻昆解放军化肥厂技术监督科技监员、生产办公室安装组组长1968.05-1971.07,贵州都匀746工程技术员1971.07-1974.10,云南省化建公司宣威工区生产组组长1974.10-1977.09,云南省化建公司驻云南天然气化工厂现场生产办公室技术组组长1977.09-1983.03,云南省化建公司技术科副科长、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其间:198
杨东标
  杨东标 男,编剧。浙江宁海人,1944年6月出生。1963年进浙江宁海县越剧团任编剧,后任县文联副主席、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省剧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剧协会员。1985年创作的大型现代剧《明月何时圆》由浙江越剧院三团参加浙江省第二届戏剧节演出,获剧本二等奖,又获华东田汉戏剧奖剧本二等奖。1958年浙江越剧团带此剧赴北京演出获好评。另有戏曲《浪子奇缘》(合作)获全国优秀剧本奖、浙江省剧本一等奖;《银瓶仙露》获浙江省剧协剧本奖;《野杨梅》获浙江省剧本二等奖;《燕山恋》获浙江省“改革之光”二等奖。此外还有《绣花女》、《东瀛孤女》等10余
全部宁海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