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区名人录
黎贯
  黎贯,字一卿,明从化县韶洞(今灌村区)人。成化十八年(1482)生。其父元昌简静好礼,乡人称为翠峰先生。黎贯自小凝重好学,12岁能诗,正德二年(1507)会试乡荐,正德六年(1511)中乙榜,授建平县(今安徽郎溪县)教谕。当时江东习俗生下女婴多溺死,黎贯抵任以后,请监司严加禁止,移风易俗。该县文庙已倾记,黎贯将其拆了重建。又带头捐俸修葺名宦词,撰文记载此事。正德十二年(1517)中进士,选庶吉士。黎贯是从化建县后第一位登第之进士。他所作的《大礼庆成赋》,文采为时人称道。散馆授官陕西监察御史,他上疏指出京师火甲制度的弊病,皇帝准奏,使百姓得以解困。后来奉命到福建清查军饷。福建镇守太监尚春伙同布政
[] (14821549)
黎民表
  黎民表(1515~1581 年),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的长子,明代从化县韶洞(今灌村区)人。他少时聪颖,9 岁能文,13 岁考中秀才,20 岁考中举人名列第六名。后他因会试多次落第,有归隐罗浮的打算,由于母亲的敦促,他才听候铨选(量才授官),授翰林院孔目。两年后,以文笔得到上司赏识,升任吏部司务,办理内阁制敕房事,后来历任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户部浙江司监、郎中、河南布政司参议等职。民表喜读古书,过目成诵,上至三坟五典,下至百家稗史,无不精通,因此年纪轻轻,才名显赫。他任翰林孔目时,有机会得读宫中金匮石室藏书,谙熟三朝掌故,更为博学多才。他曾预修《世宗实录》、《穆宗实录》,每成一书,皆得提升
[] (15151581)
申泮文
  申泮文,无机化学家 1916年9月7日生于吉林市,籍贯广东从化。1940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南开大学教授。曾任山西大学化学系主任,南开大学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长期致力于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多次举办不同层次的无机化学教师讲习班。撰写并翻译出版了一批无机化学专著和教科书。为发展我国无机化学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长期从事金属氢化物化学的研究工作。以我国独特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离子型金属氢化物,包括硼和铝的复合氢化物,以化学方法合成并研究了三类主要的储氢合金,在储氢合金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出镍/金属氢化物可逆电池,均取得较新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62017)
黎民衷
  黎民衷(1517~1564 年),字惟和,黎贯的次子,从化县韶洞(今灌村区)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考中举人,4 年后中进士,授行人官职,还先后任过吏部稽勋司主事、稽勋员外、验封郎中、广西粮储参政、浔州府(今广西桂县)知府等职。黎民衷以为官清廉正直出名。他任行人官时,曾三次奉诏传旨,使命完成后,回到景州,提升为吏部稽勋主事。当时的宰相王国光十分赏识他,经他撰写的考核官员功过的文章,清谨如一,便再晋升他为稽勋员外,任满3 年又提升为验封郎中。他为官正直无私,秉公而断,拒绝请托,刚好有人想谋求王府科官职,这个王府科隶属伏曹司,宗室袭代,贿赂成风。他认为这样不行,拒不答应,由此而结怨,凑巧
[] (15171564)
张德桂
  张德桂(1664~1722 年),字兼兰,号梅麓,清朝水东(今江埔区)锦洞人,是唐朝丞相张九龄的后裔。张德桂自小聪明过人,5 岁时祖母口授《孝经》一遍,他就能够背诵,没有一句遗漏;启蒙老师每天给他讲书20 余页,他也能够接受;9 岁能写文章,13 岁考秀才名列第一,知县周起凤看到他的文章文彩斐然,立意高超;十分赏识。20 岁补博士弟子员,对四书经义能手注笺解,26 岁参加乡试中举,30 岁(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中进士授任馆职预纂修侍直应制。他任职期间,多次受到皇上奖赏,在士林中名声很大。广东粮饷当时征收折色(把所征粮饷折为银两),他写了《敬陈广东征本色米疏》奏章,向皇帝陈述这一做法的
[] (16641722)
黎邦琰
  黎邦琰(?~1588 年),字君华,民表长子,明代从化县水东韶洞(今灌村区)人。自幼聪敏,应对如流。15 岁补诸生,嘉靖四十年(1561 年)考中举人,隆庆四年(1571年)中进士,授临川县令。邦琰上任后,竭力节省开支,减轻百姓的负担。临川狡猾官吏众多,为了抑制他们,邦琰公布征收租税的法规,使狡诈之吏无机可乘。当时花园一带的“盗贼”四起,邦琰率领民众,出其不意,于一夜间捣毁“贼巢”。他到任后捐俸修学宫,修县志,铲除奸贼,抚按上报他的功劳,得到白银、绸缎的赏赐。适逢他母亲去世,便奔丧回乡,守孝期满,补定陶县令。不到一个月,以政绩显著,被征调为吏部稽勋司主事。不久以父亲年老在家为理由,向皇帝请求辞
[] (?~1588)
黄惠芳
  黄惠芳(1919~1945 年),女,从化街口镇城内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民国27 年(1938年)夏,她在从化读完初中后到广州读高中。民国28 年,参加抗日的群众组织—群策救亡会。同年秋,在温泉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 28 年(1939 年)11 月,黄惠芳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前往曲江参加省妇女干部训班。民国29 年1 月,参加地下党发动的战时宣传队,到马坝、乌石、英德、清远、花县等地,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民国 30 年(1941 年)11 月,黄惠芳参加省干训团(国民党省主席李汉魂培训干部的机构),目的是取得在国民党机关工作的合法身份。民国31 年5 月,被派任曲江县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妇女指导委
(19191945)
李相
  李相(生卒年不详),字九州,明末从化水东人。李相力气大,武艺高,精通孙、吴兵法,由武生授从化县所百户。因有功,升为琼崖参将。明崇祯年间,从化、龙门一带农民起义,朝廷命李相招募峒兵去征剿。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朝廷升任李相为副总兵。崇祯十七年(1644 年)三月,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带兵攻占湖广(今湖南)衡州(今衡阳),并向广东北部进发。李相奉朝廷旨意,联合四省官兵镇压起义军,张献忠-向四川转移,官兵收复了湖广衡州属下的蓝山、嘉禾、新田、临武等4 个县。朝廷-行赏,加了个前都督同知的官衔给他。此后,李相更加着力为南明皇卖命,带兵扫平了山海一带的“流贼”。被升为都督定国将军加宫保,负责管理楚粤军务
[]
李务滋
  李务滋(1893~1974 年),号伯潜,神岗大凹村人。民国8 年(1919 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民国12 年(1923 年)参加西江讨陈伐沈之役。次年升任粤军13 旅司令部参谋长。民国14 年(1925年)任12 师司令部少将副师长,参加东征。民国17 年(1928年)任18 师中将师长,驻守惠州。民国 21 年(1932 年)8 月至民国25 年(1936 年)5 月,李务滋任从化县县长。任职期间,积极兴办水利、修筑公路、开发温泉、振兴教育事业。城郊蓝田地区,每年夏季,洪水淹没稻田、村庄,李务滋一面发动群众,一面求援于驻军,修筑了一条3 公里多长的蓝田基围。他动员群众建成了城郊、龙
(18931974)
巢德膦
  巢德膦(1909~1950 年),从化吕田区塘基背村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39 年7 月,巢德麟厌恶富户的0剥削,与同村兄弟巢裕良等人发起建立群众组织益世堂,组织青年开垦地名叫山猪屈的荒田,将每年收获的四五千斤稻谷做基金,低息借给贫苦农民渡过荒年。次年,巢德麟以甲长身份,掩护益世堂成员,组织群众向国民党政府抗税抗债。民国 30 年(1941 年)9 月,巢德麟参加中国共产党,当年底,在他家小楼成立中共塘基背村党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抗日战争和解战争期间,他不顾个人和家人的安危,把地下党组织、游击队联络、接待领导和收住伤病员的据点设在自己家的小楼里。1944 年起,巢德麟任“三江”(东江、
(19091950)
邝乐生
  邝乐生(?~1943 年),从化江埔镇新围村人。年少时随父居住广州,8 岁入广州培正小学读书,毕业后考入广州培正师范学校。民国13 年(1924 年),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在武昌举行,他任华南区代表队领队。毕业后被选任为培正小学校长。是时,正是孙中山任培正小学校董事会名誉董事长,孙中山曾赠他一幅大相片,上有“邝乐生校长惠存,孙中山敬赠”字样。之后,他热心发展教育事业,关心教工的生活和福利。邝乐生历任培正中学体育主任、事务主任、总务主任等职,为扩建培正中学,他奔走四方,呼吁海内外教友捐款。该校陈广庆饭堂就是他当年向朋友陈广庆劝募而建的。他提议并经培正中学校董会同意,作了如下规定:教职员凡任满6 至7
邓澄心
  邓澄心(1906~1945 年),从化神岗镇邓村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读小学时因家境困难而中途辍学,到一间鞋店当学徒工。20 岁才报考从化县立初级中学,后又报考了省立小学教员训练所(公费)。民国27 年(1938 年)毕业后,回从化县任县立第四小学校长。这一年他参加了共产党组织的读书会,阅读了不少马列著作和《群众》、《抗战大学》、《救亡日报》等进步刊物。是年暑假参加了从化县留省学生回乡抗日宣传团,并到从化各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通过墙报的形式,宣传抗日主张。民国28 年(1939 年),邓澄心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积极发展党员,秘密地成立了中共从化县第一个党小组。同年10 月,在从
(19061945)
欧阳磊
  欧阳磊(1892~1967),字克难,号佐邦,广州从化县江埔凤院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22 年任大元帅府警卫团二营三连排长。1924 年任粤军第一师第二旅三团一营副连长。1926 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十六师四十六团少校参谋,第十五师军需处长。1927 年任增城县县长,1937 年8 月任琼东县县长。1938 年9 月至1940 年4 月任清远县县长。任期内,他关心生产,为了避免战争的影响,动员业主把工厂迁到农村安全的地方;他积极抗日,经常利用星期天向县城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救国。他还为当地人民铲除了掠夺民财、无恶不作的土皇帝。1940 年10 月任从化县县长。1941 年任
(18921967)
萧蓬云
  萧蓬云(1870-1942),名锦洲,字文鸾,广东从化桃源洞蛟龙围人。清朝光绪年间,他年仅17岁就考取了秀才。30岁考取副魁(准举人)。之后,又参加了考官职,入京城考试,被选录为直隶州州判。后调派湖南。任职不久,时值鼎革,解职归里。回乡后,闭门著书。至宣统元年,考取孝廉方正。萧先生好学能文,在当时从化县县城外的门口江村,与同科举人欧阳愈合办一间学校,名为“欧萧馆”,为时7年。萧先生热心教育,有诲人不倦的精神,他所教的学生,不少成为知名人士,当时被人称赞他为“桃李满门”,“欧萧馆”亦因此而名噪一时。清末民初时,中国面临内忧外患,时局艰险。他认为要救国,非振兴教育不可。因此,他重振雄心,考上两广师
(18701942)
陈汝针
  陈汝针(1955~1979 年),龙潭高平乡人。1963 年至1974 年,先后在高平小学和龙潭中学读书。在校期间,他努力学习,团结同学,尊师守纪,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4 年7 月,陈汝针高中毕业,不久被高平小学吸收为民办教师。他努力钻研教学业务,认真备课,耐心教育后进学生,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不断进取。陈汝针受到在部队当兵的二哥的影响,从中学时期就开始向往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3 月,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父母勉励他到部队后要象二哥那样,好好锻炼,为国争光。陈汝针表示:“我入伍后一定好好干,绝不给双亲脸上抹黑。”他被分配到某部78 分队当战士,驻在惠阳,参加军政训练。在部队-和战友的
(19551979)
刘邦彦
  刘邦彦(1915~1942 年),原籍从化太平镇油麻埔村人,出生于马来西亚。15 岁回国就读于中山大学附中(今广东省实验学校)。他在学生时代就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事革命活动,193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中大附中的党支部书记和党领导的进步学术团体—广州世界语学会的副主席,是从化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8 年,党组织发动成立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刘邦彦担任组织工作。广州沦陷前夕,他随广东抗日青年先锋队,由广州北撤至粤北翁源,1939 年8 月,中共翁源县委成立,他任宣传委员。不久,他调英德东乡任特派员,在英德、河婆石等地举办中共党员训练班。同年6 月,调任中共翁源县委委员。刘邦彦因积劳
(19151942)
肖锦洲
  肖锦洲(1870~1942 年),字文鸾,号蓬云,桃源洞(今温泉鸡龙岗)蛟龙围人;17岁中秀才,后游学于广州;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 年)中副贡,授奉政大夫,官至直隶州州判;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辞官归故里,与举人欧阳愈合办学堂“欧肖馆”;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参与创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是该校第二任校长。数年后,就学于两广师范学堂;民国7 年(1918 年)在老家蛟龙围兴建“德香书室”,开办广育高等小学,亲自讲授国文课,学生来自增城、龙门、清远、花县和县内各地;民国13 年(1924 年),主持创办县立师范传习所,并任所长;后又独自创办私立培英师范传习所,培养小学教师;民国15
(18701942)
伍丽芳
  伍丽芳,女,1940年10月出生,广东广州人,中专学历,高级农艺师,中共党员。1959年7月参加工作,先后任从化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站长、农科所副所长、农业局副局长等职。1984年至1990年,先后任县人民代表大会第八、九、十届委员会副主任。1991年7月调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至2000年退休。该同志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水稻、果树病虫害防治,植保科研和教学工作。其主持并获奖的科研项目有:“稻瘿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项目,1981年获广州市科技成果二等奖;“一种新的荔枝害虫——红头囊螟发生与防治研究”项目,1992年获广州市农业技术改进奖一等奖、1994年获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荔
谢瀛洲
  谢瀛洲(1839~1972 年),别字仙庭,神岗木棉村人。民国8 年(1919 年),他由公费保送留学法国。民国13 年(1924 年)于法国巴黎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民国 13 年(1924 年),谢瀛洲接受中山大学校长的聘请,在中山大学任教授。他曾深入研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民国14 年(1925 年)任课吏馆馆长时,出版了一本论述《五权宪法》的著作。民国16 年(1927 年),担任李济深在肇庆开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总教官。民国18 年(1929 年),在南京任司法行政部次长兼司法行政部法官训练所所长还兼任北平法科学院院长。民国21 年(1932 年),转任广东省府委员、教育厅厅长,
(18931972)
全部从化区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