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县历史人物介绍3
常本太
  常本太(1904一1946.10)温县常庄村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会主席。1946年10月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后,常本太被还乡团抓捕,在被审讯时把他吊在梁上。用木棍打,把粗木棍打断了数根。并灌辣椒水,坐老虎凳。常始终不屈,最后被开膛挖心处死,并将其9岁的次子一起处死。为纪念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1968年,本村群众在村南为常本太修建了纪念塔。
(19041946)
原振芒
  原振芒(1915一1946)女,出生于东马村贫农家庭,婚后家在北平皋。1945年秋,她积极参加反奸反霸斗争,带头响应党的号召,组织创建了村农会,任本村首届妇女主席,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她未及离村,被“还乡团”将她与其夫、子同时逮捕。匪徒凶残地以割其夫双耳,杀其子相威逼,并对她严刑拷打,原始终不屈。最后昂首阔步,走向刑场,被国民党还乡团残杀于北平皋西寨门外。
(19151946)
秋英妈
  秋英妈(1900—1946)女,温县前杨垒村人,穷苦农民。反奸反霸斗争中,积极投身运动。194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农会主席。1946年秋,国民党还乡团侵温,八路军备战转移上山,秋英妈怀孕未能上山,遭还乡团逮捕。审讯中地主、恶霸分子对她马鞭抽、烟锅敲、火柱烙,用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敌人开膛扒肚,残酷杀害。
(19001946)
范廷琛
  范廷琛(?一1942)字献之,温县留尚村人,清末秀才。清末废科举后,范入上海化工学校学习,民国初年毕业于开封师范。回县后历任县视学、女校校长。1926年至1927年,范积极参加并领导打神像和妇女解放运动,倡导宣传放足,组织“天足会”。编写《缠足痛》民歌,教学生和妇女咏唱。军阀混战时,应村人要求担任保长。他将村民组织一起,凡婚丧嫁娶,概由大伙集资互助办理,村民称便。后病故于四川女儿家中。
陈廉如
  陈廉如(1916一1942)原名陈振方,温县陈家沟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任八路军修械所教导员。在严重困难形势下,艰苦奔波,以劫获敌人运送中的物资自济。初建两月,完成手工造步枪百余枝,并为部队修复多件武器,受到朱德总司令嘉奖。1940年春,日寇残酷扫荡时,陈坚持游击战争中搞生产,运动间隙造-,月产步枪200余枝,并能制造小炮,成为日寇袭击的重要目标。为了保卫工厂,每次转移,他总是带头肩担背扛,坚壁设备。待敌撤退,立即
(19161942)
王向南
  王向南(1863一1936)乳名金,曾用名王湘兰、王秀三。温县宋村人。出身富裕家庭,自幼喜文尚武、尚正义、好善乐施,先后卖地160余亩以赈济乡邻。光绪二十年(1894年)农历九月初七日,温县知县秦本提亲到宋村催粮逼款,王率众砸了他的座轿。事后被官府通缉,并烧毁其住宅。王逃至巩县参加了“小刀会”,来温发展会众,任小首领。后曾被人推荐和担保作怀庆知府保镖,任马队长官。其间,曾隐身途中打劫或买贿狱卒通融,先后放走无辜案犯200余人。再后,转任
(18631936)
郑师儒
  郑师儒(1893一1934)字效古,温县郑门庄人。开封省立师范学校毕业,为“五四”运动时期向本县群众传播反帝反封建思想最早的激进人士之一。1921年任教于温县县立高等小学堂,积极向学生介绍《进化论》、《民约论》,启迪科学与民主思想,联络进步教师李则刚等提倡“打偶像,破迷信”,在学校创办《温声》小报,宣传新思想、新文化。孙中山逝世,郑以《苏武牧羊》曲调填词作歌:“中山先生方弱冠,慷慨作先觉,壮志憾河岳,披肝胆,历艰险,誓死建共和”组织
(18931934)
张增盛
  张增盛 (?一1909)温县城内人。自幼习武,功底深厚。成年矫健敏捷,性情爽直,行侠仗义。早年参加“小刀会”(一说是“哥老会”),为本地一带会众首领。在清末民主革命0中,受同盟会影响甚深。为与同盟会相呼应,曾率众2000余人在清化北(今博爱县)月山寺起义,竖“平清灭洋”大旗。在豫北各县,颇有威望,被官府视为心腹之患。清廷下令缉捕,河北镇总兵(驻怀庆府)谢宝胜(人称“谢老道”),四处缉访甚严。值张有疥病,在家休养,张的同道劝张暂离家乡躲避
[] (?~1909)
周戒三
  周戒三(1833—1902)字慎吾,温县南张羌村人。幼时家资颇丰,从学甚诚,尤尚武功,为怀庆府武庠生。咸丰三年曾参加团练反对太平军,受赏五品兰翎。后闻太平军抒富济贫,不为民害,深悔参加团练之举,遂绝仕途居家。因习武同行常有跌打损伤事故,益喜骨科医术。后其祖母跌伤股骨,戒三自黄河南延骨科名医郭某来温医治,月余竟愈。戒三遂同郭结义学医,潜心钻研正骨技艺。平素乐善好施,救困扶危。曾有一山东武官路过来温,病困于此,周戒三慷慨相助,解其病困,该武
[] (18331902)
段晴川
  段晴川(1812—1893)字文澜,号春湖,又号柳桥,温县大玉兰村人。书艺精深,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廷试第一。初授兵部七品京官,历官军机章京、职方司员外郎,浙江、山西、京畿等道监察御史,直至内阁侍读学士。其为御史,仅两年时间,时值太平军兴盛时期,曾上疏“剿匪”,主张镇压农-动。辞朝家居时,曾举办地主武装一一“团练”。晚年,蛰居故里,兴办救济事业,悉心书法和诗作。著有《八砖斋京外奏稿》、《八砖斋诗草初集》、《八砖斋诗草续集》,《
[] (18121893)
崔鸿达
  崔鸿达(约1800—1874)字儒英,清道光年间廪生,温县西高肇村人。家虽贫而苦攻读,毕生坐馆教书,素精音韵之学。晚年集毕生教学经验和音韵研究心得,与其子锡命、锡爵、孙浚、淇、芝,共编纂成字典书,定名《音韵六书指南》。本字典以四声七音为基础,按音查阅,可得字形、字意。收单字12000个,注音准确、释义精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梓行于世。成书后,崔鸿达告诫家人:旨在助学童识字,不索高价,但可赠送。乡邻学童和邻里乡人有求必应。后陆续行
[] (18001874)
王作梅
  王作梅(1678一1762)字伯鼎,号岩公,温县北徐堡村人。已丑进士,曾任合肥知县、擢吏部主事,福建省台湾府海防同知。康熙五十六年(1717),河南宜阳民变已二年,时值韩城张大司寇前往镇压,王“因往谒日:‘河南安有乱民,皆有司过听胥役驱之。耳闻用兵以来,百姓怨其郡守及河镇将兵者,若先易置二人,而谕以顺逆,自当帖然矣’。司寇如其言,不两月而乱定,不戮一人,首恶遣戌而已。”王任职台湾时,深感当地社会风化-,尤其对许多厦门商船往来澎湖与台湾,
[] (16781762)
司马顺宰
  司马顺宰(?一416)温县人。东晋末年,中原一带少数民族连年混战,互相掳地掠民,致使民不聊生。北魏神瑞元年(414年),顺宰子河内一带聚饥民数万人起义,自称晋主。北魏举兵讨顾宰未逞,义军势益大。翌年,河西(今山西省临汾一带)少数民族饥民屯于上党,结盟造反,推举白亚粟斯为盟主,自称单子,立年号为“建平”,同司马顺宰合兵,推司马顺宰为谋主。泰常元年(416年)因内讧,废白亚粟斯。推刘虎为“率善王”,同顺宰活动于河内一带直至黄河两岸。北魏以叔
[] (?~416)
赵承钦
  赵承钦(1880一1952)字惺吾,黄庄乡林村人。父一生经商,家景小康。赵承钦自幼好学,成绩优异,十几岁考取秀才。1906年考取官费留学生,留学日本,专攻经济学,也曾涉猎科学社会主义书籍。民国初年回国,先后任覃怀中学(在今沁阳)监督、北京《黄钟日报》。袁世凯为拉拢知识分子,曾授赵“嘉禾章”。后历任河南省参议员。1924年,胡景翼监理河南军政,任赵为阳武县(今与原武合并为原阳县)知事。任职期间致力于县内的水利和教育事业。1925年主持开挖
(18801952)
李则刚
  李则刚(1882一1958)字纪如,温县番田村人,出身于富裕家庭,早年曾考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赴开封入高等学堂攻读法文。曾同本村人李凤祥共撰成《清史演义》一书。(因时局-,风祥去世,未曾出版,底稿散佚。)宣统末年,李则刚厌恶当时政治腐败,清官不“清”,多次拒受“通判”、“知县”的官位,决心致力于教育事业。历在温县第一小学、女子师范教书。1919年李则刚在“五四”运动影响下,同进步教师郑师儒、王香亭等极积倡导“打倒偶像、
(18821958)
郭东海
  郭东海(1905—1962年)温县南韩村人,出身贫苦农民之家。1945年温县解放后,郭积极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进行反奸反霸和减租减息活动,动员青年参军,组织担架队,支援前线,被群众选为村农会副主席。194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党支部书记。1947年夏任村农会主席兼政治主任。郭在农业生产中,吃苦勤奋,从未睡过囫囵觉,平时总是身带一块烂油布,走到哪儿,困了就睡,醒了就干。不论农闲和开会,出门不离粪叉、粪筐,常给人讲“庄稼人拾
(19051962)
苏冠军
  苏冠军(1904.4~1964.7)一名师五,温县城内人。1921年考入国立山西大学预科,二年后考入山西大学土木工程系,1927年毕业。1928年到河南河务局工程科工作,1931年2月调任河务局上南分局局长,负责中牟、郑县、荥阳三县境内黄河堤防工作,1937年改河南河务局为河南修防处,改分局为总段,苏冠军仍任一总段(原上南分局)长。1938年5月,日军进犯豫东,开封危在旦夕。6月上旬,国民党39军新8师奉令以水代兵,在苏冠军一总段界内的
(19041964)
张图书
  张图书(1892--1969.12)乳名来,温县马庄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二儿子被恶霸马××开枪打死,之后,全家八口人病饿死了五口。1947年土地改革时,张分到了土地,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组织6户群众进行农忙季节变工,以后又逐步把变工发展成常年互助组。1951年,他种的“狼尾谷”亩产1022.5斤,先后被评为县、省劳动模范。次年春,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劳模会,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给他颁发了奖状、奖章和奖金。会议期间,毛泽东、刘少奇等党和国
(18921969)
岳邦珣
  岳邦珣(1913一1970)曾用名芦白,笔名岳秋苇,温县夏庄村人。1928年秋起,先后就读于武陟省立十四中,开封省立高中,国立北京师大,西安临大(为北大、北师大、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合成)等校。1937年秋,经璩含玉介绍,加入“民族青年先锋队”,参加平津-学生会主办的刊物一一《怒吼》的编撰和发行工作。年底参加国民党31师的“战地服务团”(为中共所领导的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和战地宣传报道工作的组织),赴山西霍县前线。1938年春,岳随军赴台儿庄参
(19131970)
陈照丕
  陈照丕(1893—1972.12.30)字绩甫,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十八世。他21岁时到甘肃、河北等地教拳,1926年返家。是年,温县成立国术馆,他和其三叔陈发科担任教习。1928年秋,北京著名药店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托人聘师陈家沟,族人公推其前往。陈到北京后,河南同乡会的清末翰林李庆临以太极拳发源于自己的故乡而感到自豪,遂投书《北平晚报》大肆宣传,“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陈王廷、陈长兴等诸先辈的拳术早已声震全国,今有陈长兴
(18931972)